現(xiàn)天色天晚,體力不支,且今天已回復七八個問題了,明天抽時間好好理順一下后再來回答先生所邀之題。
楔子:
弘治十一年(1498),蘇州考生唐寅在應天府鄉(xiāng)試中考取第一,奪得“解元”。不久后,意得志滿的唐寅與好友徐經(jīng)共同入京參加會試。
唐寅才華橫溢,對待此次會試更是胸有成竹。在唐寅眼中,“會元”稱號已經(jīng)成為他的囊中之物,以致于說出“今科會元舍我其誰”的狂悖之言……
唐寅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生于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因當年是庚寅年,所以取名叫做唐寅。
唐家居住于蘇州府吳縣,父親唐廣德在當?shù)亟?jīng)營著一家小酒館謀生。唐廣德年輕時讀過書,深知只有參加科舉才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道路,因此他不惜重金聘請名師來教導兒子讀書,只為唐寅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世所謂穎者,數(shù)歲能為科舉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驚稱之!短谱游纺怪俱憽
唐寅天資卓絕,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成化二十一年(1485),15歲的唐寅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補錄蘇州府府學附生。
弘治十一年(1498),28歲的唐寅參加應天府鄉(xiāng)試,最后一舉奪魁,獲得解元稱號。
不過“穩(wěn)重”這個詞從不屬于唐寅。
在成化二十一年的院試中,唐寅結(jié)識了好友張靈,從此便整日與張靈一起飲酒度日、放浪形骸。直到弘治七年,從這一年開始,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逐漸衰落。
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場屋!短谱游纺怪俱憽
然而唐寅一心仰慕古代的豪杰,對科舉考試充滿了不屑,即使家中遭受如此大變故,他依舊不在意科舉。最后還是在好友祝允明(即祝枝山)的規(guī)勸下,唐寅才穩(wěn)下心神,潛心讀書準備科考。
如前文所說,穩(wěn)重這個詞從不屬于唐寅。在參加鄉(xiāng)試錄科考試期間(參加鄉(xiāng)試的資格考試),唐寅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這件事情的影響極差,正好當時負責錄科考試的御史方志十分厭惡這種行徑,便直接取消了唐寅的成績。后來蘇州知府曹鳳愛惜人才,聯(lián)合了蘇州當?shù)氐拿课牧郑ㄎ尼缑髦福┑葹樘埔笄,方志這才同意“補遺”讓其參加鄉(xiāng)試。
后來的結(jié)果便是唐寅一舉奪得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名,成為“解元”。但唐寅中舉后并沒有絲毫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的流連歡場。他的朋友紛紛來規(guī)勸他,結(jié)果唐寅非但不領情,反而要與朋友斷絕關系。
弘治十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與他同行的還有江陰巨富徐經(jīng)。參加會試結(jié)束后,唐寅口出狂言,大呼“今科會元,舍我其誰”。結(jié)果唐寅果真考中會元。當時早有流言江陰富人徐經(jīng)買通關節(jié),獲得考題。而與他關系密切的唐寅也受人嫉妒,被各地舉子告了一狀,御史華昶火上澆油,在殿前舉報總考官程敏政泄露考題。
后來的事實證明唐寅的確是憑借真才實學考中會員的,原因如下:
其一:徐經(jīng)招供以重金賄賂程敏政家仆,由家仆偷出了考題,但唐寅并不知有此考題。
其二:最后的結(jié)果是程敏政被罷免,徐經(jīng)與唐寅終身不得錄用,而御史華昶亦受到處罰。
華昶受到處罰證明他的舉報是不實的。但為了平息考生們的怒火,主考官程敏政被罷免,而唐寅也受到牽連,不幸成為一顆棋子被朝廷放棄。
從此官場上少了一名為權(quán)勢勾心斗角的政客唐寅,而明代多了一位名傳至今的風流才子唐伯虎。
在這次科舉舞弊案后,唐伯虎被貶為小吏,不過他認為恥辱而堅決不去就職。他的妻子也因他再無前途也與他分道揚鑣。唐伯虎從此流連于風花雪月,寄情于山水之間。
在后來的日子里,他只能以賣畫來賺取生活費用。但他的畫只是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值錢,在當時是不值錢的。生活每每感到拮據(jù)的他只能依靠朋友們的資助。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時年54歲。
結(jié)語: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兩句出自唐伯虎所作《桃花庵歌》,作詩于弘治十八年,也就是科舉舞弊案的六年后,此詩全文都表達了詩人的淡泊名利之情,仿佛意味著唐伯虎已經(jīng)將六年前的那場恥辱忘去。心性自由,方才作下此詩。
其實我并不這樣認為。君可見,在后來面對寧王的招募時,唐伯虎立馬出發(fā)前往南昌,這說明他心中還是有從仕之心的,當時寫詩還是因為心中有怨氣罷了。
唐寅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字伯虎,號六如,后稱子畏,詩書畫全能,才華橫溢,從小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稟賦,才氣奔放,聰慧過人,但人生坎坷,結(jié)局凄涼,不像現(xiàn)代一些影視劇描寫的那樣,花花公子,吃喝玩樂,風流瀟灑,有一個灑脫的人生,其實唐伯虎還是心有大志,胸懷理想,但舊社會的封建殘余思想和腐敗官僚作風,打破了他美好的信念和向往。
唐伯虎28歲進京趕考,牽扯到考場舞弊案,由于各別考官的嫉妒向皇上彈劾,程敏政,唐伯虎,徐徑受到誣陷被關押,經(jīng)多方審訊未能證實,最后皇上朱由親自審問,才得以真相大白,也從此唐伯虎斷送了仕途,通過這一次的挫折,唐伯虎也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視力,阿諛奉承,也激發(fā)了他以后創(chuàng)作出很多優(yōu)秀,并影響后世不朽作品。
自從舞弊案之后,唐寅以山水桃花為伴,愛桃花,以桃花下為眠,最后在一個山青水秀的地多方建一座桃花烏,桃花換酒,寫詩畫畫,后取名桃花庵,桃花庵主,以此,別人笑我太瘋癲,三十七歲寫出桃花庵歌,流傳后世幾百年,也表達了唐伯虎一生喜怒哀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它人看不穿,說的是別人笑我只是看到的表面,卻看不到唐伯虎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這首詩也滌蕩出唐伯虎真正內(nèi)心感受和心境,因詩太長,無法全部寫下,確實精彩,影響后人。自古才子多坎坷,人生五載不平坦,《自在不為人》《為人不自在》說的是人一生無憂無慮,吃喝玩樂,過著衣錦的生活,就沒有生活,沒有素材,只有厲經(jīng)磨難,走過滄海,才能了解這個社會的人間悲、喜,恨,才能書寫出人生大書。
謝謝邀請。
我們常說,要讀懂一首詩,必須結(jié)合詩的寫作背景。有時候一個詩人詩的風格,也是受他性格和生活背景以及遭遇影響的。
唐伯虎的詩作亦是如此。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從24-25歲開始厄運便縈繞身邊。
先是父母雙亡,妹妹也死了離去。接著兒子早夭,妻子離世。原本幸福的一家人,轉(zhuǎn)眼間沒個家的樣子。這份凄楚,也只有當事人讀得懂吧。
還有一點,他從小敏而好學,十來歲就考去秀才,舉人,前途非常光明。可是后來因徐經(jīng)案落了個終身禁考,這對于一個學霸而言,無異于滅頂之災。
經(jīng)過這些事的時候,唐伯虎剛過30歲。正是而立之年,他卻看破紅塵一般。開始放縱、墮落,浪跡青樓。和宋朝的柳永一樣,心死之后,墮落自己。
后來到了四十多歲,唐伯虎得到寧王賞識,有幸做了寧王的幕僚。這一刻他以為他的機會終于來了。誰知道等他的是更大的風險。后來他發(fā)現(xiàn)寧王有意肆意謀反。他只好裝瘋賣傻脫離寧王。
對于他的這些墮落,常人很不理解。曾經(jīng)那么優(yōu)秀的學霸,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很多人笑他太瘋癲了,太不務正業(yè)了,太不進取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遭遇。
這時候他也許已經(jīng)看透了人生。感覺活著都是上天的安排。所以開始不思進取,過灑脫安逸的生活。正如他的詩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看穿了,就釋然了。就懂他了。懂人生了。
我思故我在。萬般皆有命,命入忘我途。伯虎花間醉,匹夫草莽醒。
油珠打湯太有味,送我白菜我不嫌。
他是有目的的。而是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外人對他的背景是一無所知。
既不是自我安慰,也不是看破紅塵!那是一種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的感嘆。每個的人思想意境層次不一樣,有的人為了生計奔波,有的人為了名利折騰,有的人只是為了得到內(nèi)心的共鳴。一個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要求的少,唐伯虎家境優(yōu)越,文采橫溢。對于金錢名利他早已看淡,奈何的是知音難覓。他瘋瘋癲癲游戲人生只因所擁有的太多對他來說都是所謂的東西,真正他內(nèi)心深處找尋的卻一直沒出現(xiàn)。天道里丁元英就是這種人,他在生活中已經(jīng)早已不屑去跟人爭什么,不是自命清高,而是靈魂已經(jīng)升華!社會中也有很多這種人,低調(diào)到塵埃里,讓別人對他一無所知,因為他的靈魂已經(jīng)進化到不需要存在感,或者自己的感覺就是最好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