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詢是個苦孩子出身,剛出生沒多久,就被漢武帝關入了大牢。他的童年是在牢房里度過的。長大以后,雖然被放了出來,卻也還是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
為此漢宣帝深知民間疾苦和民間之惡,等到他做了皇帝以后,又跟著霍光學習了一套治國方法,于是形成了自己的治國理念。
漢宣帝最頭疼的,當然就是自己那個傻兒子劉奭。劉奭整天跟著一幫儒家老師學習儒家思想,又感念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習俗,所以對儒家治國的理念深信不疑。
可是漢宣帝知道啊,你光靠儒家的道德教育,根本治理不好這個國家。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要兼有霸道和王道。
所謂霸道,指的就是法家思想,主張利用刑法、武力和權勢對全國進行統(tǒng)治。而王道,則更偏向于儒家的道德習慣。只有兩者結合才能治理好國家。
在一次交談的過程中,劉奭曾經向自己的父親劉詢提出了建議,認為他過于重視刑法,應該要多用儒家思想治國。
劉詢聽了就氣不打一處來了,便說出了這句話: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于是認為,將來亂漢家天下人,就是他兒子劉奭。
不管主流思想是什么,法家治國都一直存在。
漢朝初年,漢文帝、漢景帝,都信奉黃老學說,講究無為而治。他們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同時期的法家思想卻從來沒有減弱過半點。
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漢書》
到了漢武帝時期,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是依舊用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比如說重用酷吏張湯,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些帝王們,表面上都是想要用德行來教化天下百姓,而背地里發(fā)現根本就不實際。人世間的惡是很難靠德育治好的。為此必須要依靠法家思想作為輔助力量。
- 雖然個個都想做仁君、明君,可是天下的百姓沒法子管理的話,你想要做這些也是白搭。所以表面上,有些人用道家思想,有些人用儒家思想,背后全部用的都是法家思想。
- 誰敢把法家思想搬上臺面來?最初只有秦始皇了。可惜秦始皇到了漢朝,被大家罵成暴君,后世君王沒有人想要做暴君,自然就更不可能把法家搬上臺面來了。
- 但是只有做了皇帝或者成為權臣以后,才會發(fā)現,這世上所有的道德思想,那都是演戲的基本功,只有法家思想才是實實在在的本質。
漢宣帝劉詢在教育兒子的時候,當然也希望兒子能夠想通這一點,那么劉奭有沒有想通呢?很可惜,并沒有。
教化天下是一套,教育自己的孩子又是一套。
其實我們現在也存在一樣的教育漏洞,在學校里,從小老師和家長就要教育孩子們要善良,要做好事,要誠實守信。
可是一旦當你踏入社會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立刻就換了一副嘴臉,他們會告訴孩子,要機靈點,要想辦法多撈錢,誠實守信的那是呆子,更有甚者的我就不說了。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yǎng)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畤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漢書》
同樣對于早戀的問題也是一樣,上學的時候家長死死地逼著不準早戀,一旦走入社會的時候,就希望孩子立刻結婚生孩子。
這種教育其實是畸形的教育方式,在漢朝很多皇帝身上,同樣也表現了出來。比如說漢文帝和漢景帝,他們倆主張無為而治,可是偏偏還是任用晁錯、郅都這些酷吏來治理國家。
- 為什么呢?因為漢文帝和漢景帝的無為而治,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是為了讓老百姓們擁有安安穩(wěn)穩(wěn)的思想,不要動則思變。而酷吏治國,則是他們真正的手段。
- 漢武帝也是一樣,他主張儒家思想取代一切思想,這是讓天下人都來學習儒家,為什么?因為儒家主張君權至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些有利于他對百姓們的管理。與此同時該怎么管理呢?張湯這樣的酷吏就出現了,當然是用法家的辦法來管理。
- 漢宣帝也是如出一轍,王道、霸道兼而有之,這種治國思想基本上貫徹了整個封建時代。但是在最初教育兒子劉奭的時候,他還是先用了儒家的老師。
這下子就壞了,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導致劉奭對儒家思想深信不疑,至于法家思想,他是打心眼里排斥的。教育出現了紕漏,漢宣帝想要改過來,那是不容易的。
漢宣帝和很多帝王的想法是一樣的,天下人的孩子,都可以完全相信儒家思想,唯獨他的兒子不能完全相信,因為劉奭將來是要做皇帝的,是要治理漢朝江山的。
漢元帝劉奭登基以后,果然想要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后來發(fā)現一切都行不通,法令不嚴的話,鉆空子的人太多了,潘多拉魔盒完全蓋不住的情況下,這天下人都成了魔鬼。
為此劉奭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十分迷茫,他此前學了幾十年的儒家思想,居然是個沒什么用的玩意兒,他也不想改變這種觀念,于是開始啟用宦官治國,自己逐漸放棄了治國的信念。在這之后,西漢王朝終于在劉奭的手里,逐漸走向沒落。
總結:道德教育和法律管理,當然要雙管齊下。
道德教育能夠幫助絕大多數人,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懂禮貌的人?墒钱吘褂行┤,是之初性本惡的典型,他們很難改變自己的思想。
為此法律管理就成了重要的武器,只有在法律的約束下,那些性本惡的人,才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從而才能保證社會上的相對安寧。什么是太平盛世?老百姓都老老實實地過日子,這就是太平盛世。
參考資料:《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