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剛剛宣布投降一個多月,國民黨中央軍駐滇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警備總司令)杜聿明便發(fā)動“十·三”政變,武力威逼龍云辭去本兼各職赴任“軍事參議院院長”,10月4日凌晨龍云逃出官邸避上五華山省府抗命,但在中央軍的嚴密包圍下,兩天后還是在張群的勸說下被迫飛往重慶,這就是舉國震驚的“五華山捉龍事件”。
而遠在越北受降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卻在聞迅后放棄了回師昆明的企圖,可見滇軍實力仍然不濟。從歷史上說,滇軍的戰(zhàn)斗力一度雄踞西南三省之首,巔峰時期控制著云貴川軍政。
滇軍的三大軍事支柱是:云南講武堂培訓出來的軍官、從滇越鐵路可以獲得法式武器、“云土”的生產(chǎn)和販賣必經(jīng)之路,分別為滇軍提供了軍事人才、裝備和財政的支撐,所以在蔡鍔和唐繼堯時代,在軍閥混戰(zhàn)時期,常常占據(jù)上風。然而滇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規(guī)模太小。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時,龍云將滇軍六個旅12個團組編成第60軍,下轄3個師共計計40000余人,以盧漢為軍長出師抗戰(zhàn),這幾乎是滇軍所有的精銳部隊,留駐云南的僅剩一批保安團隊。第60軍徒步前往江北參加徐州會戰(zhàn),趕到第五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場時臺兒莊戰(zhàn)役已經(jīng)結(jié)束,日軍正糾集兵力反撲,齊裝滿員的滇軍立即成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阻擊部隊。
臺兒莊以北的禹王山一戰(zhàn),第60傷亡過半,第183、第184兩師居然只能縮編為一個團,盧漢心疼的直掉眼淚。在云南的龍云再將地方部隊升格訓練,組建了第58軍(孫渡)和新編第3軍(張沖),兩軍于武漢會戰(zhàn)期間開赴抗日前線,與第60軍合編為新成立的第30軍團,仍以盧漢為軍團長。云南方面又新編成第93軍,負責鎮(zhèn)守滇越邊境,這四個軍幾乎就是滇軍的全部家當,不足80000人槍。
1940年9月,侵入越南的日寇有從滇南窺視云南腹地的跡象,第60軍主力奉命回防(后來關麟征集團軍也調(diào)防滇南),因此第30軍團和后來成立的第1集團軍,兵力都只以第60、第93軍兩個軍為主。而第58軍和新3軍被劃給了薛岳第九戰(zhàn)區(qū),在湖南和江西大地上與日軍作戰(zhàn),戰(zhàn)斗表現(xiàn)未必如第74軍和第10軍等王牌,但肯定不是最差的,整個抗戰(zhàn)期間,滇軍傷亡官兵十余萬人。
1942年日軍侵占滇西后,蔣介石以防敵深入和組建第二期中國遠征軍為由,向云南境內(nèi)調(diào)派大批中央軍,除原有的關麟征第15集團軍外,又新組建杜聿明的第5集團軍、以及從四川等地開來的宋希濂第11集團軍、霍揆彰第20集團軍,四個黃埔一期生指揮著30多萬大軍,還不算中央軍駐滇的空軍、憲兵和其他特種兵部隊。
因此,被嚴密武力監(jiān)控的龍云,已經(jīng)沒有辦法繼續(xù)擴編部隊,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盧漢所就任司令官的第一方面軍中,滇軍系統(tǒng)只有第60軍、第93軍、暫編獨立第18師、暫編獨立第23師,而所轄的另外兩個軍(第53、第54軍)都是中央軍。
赴越北接受日本人投降,這兩個軍會服從盧漢的指揮,而若是想回師昆明“救駕”,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向滇軍開火。換言之,盧漢率領的滇軍主力沒有擊敗這兩個中央軍的信心,即便打回去還將遭遇到杜聿明集團軍的圍攻,根本接近不了昆明,已經(jīng)于事無補,好在重慶方面任命盧漢接掌云南軍政,尚可接受。
但蔣介石開出的條件是滇軍主力全部遠調(diào)東北,因此云南境內(nèi)仍然空虛,滇軍實力不足的困難再次暴露出來。至1949年云南起義前夕,雖經(jīng)盧漢拼力整補擴編,在云南的滇軍也只有兩個軍的番號以及17個保安團,總兵力不過50000余人。
盧漢于12月10日正式通電起義,昆明隨即遭到中央軍李彌、余程萬兩軍的進攻,這兩個軍都是重建的部隊,仍然使昆明險象環(huán)生幾有不支之勢,虧得解放軍第四兵團兼程趕來,才保昆明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