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朱棣攻入皇宮后殺盡宮中美女是為了斬草除根不留隱患,不得不說朱棣可真是心狠手辣。
自古無情帝王家。在古代皇室親情是最一文不值的東西,為了自身的利益這些帝王子孫不但能夠?qū)τH兄弟們大打出手,甚至還能狠下心來將他們趕盡殺絕,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僅是兄弟能夠反目成仇,就連隔代的叔侄也能為了權力自相殘殺,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就曾將皇位從侄子朱允炆手中搶奪過來,并且在攻破皇城以后還將斬草除根的理念奉行到底,殺盡宮中美女,其手段之狠辣讓人不寒而栗。
朱棣為什么要造反?
其實朱棣造反更多是被逼無奈的舉措。 眾所周知朱元璋對于皇太子朱標寵愛無比,或許在他心目只有馬皇后與朱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所以為了培養(yǎng)朱標,他甚至親自選出大學士宋濂擔任太子師,并且還他頻繁與自己的開國大臣接觸,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朱標一定會繼承皇位。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以往的努力全都付諸東流。太子死后,朱元璋沒有選擇其他兄弟作為皇位繼承人,而是愛屋及烏將希望寄托于皇太孫朱允炆。這時候朱棣幾兄弟雖然心有不滿也只能默默接受。
而朱棣造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朱允炆削藩的舉措。我們知道朱元璋這個人猜忌心非常強,幾乎不信任任何人,所以明朝開國三十五位大臣最后只有三位得以保全自身,其他人全都死于朱元璋的屠刀。
那把這些文臣武將殺光之后誰又能來守護明朝的安全呢?自作聰明的朱元璋選擇將保家衛(wèi)國的任務交給自己其他幾個兒子,在將他們封為藩王以后還給予他們一定的軍隊,這也造成了明朝中央政權掌控力不足的局面。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這些藩王一個個都老老實實不敢有半點非分之想,這是因為朱元璋有能力將這些兵權全部收回來。 然而繼位的朱允炆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都遠遠不如朱元璋,面對地方強大中央弱小的現(xiàn)狀他感到無比害怕,所以動了削藩的心思。
在齊泰和黃子澄的幫助之下,朱允炆削藩的道路一直暢通無阻,周王、代王、齊王等人先后被貶為庶人,眼看削藩令就要落在自己的頭上,朱棣終于坐不住了,他破罐子破摔,率領大軍與朱允炆抗爭到底,最終奪取了皇位。
朱棣為什么能造反成功?
朱棣造反成功除了與朱元璋肆意殺害開國功臣致使人才凋零有關以外,還與朱允炆智謀團的決策失誤有關。
朱允炆上位以后根基非常不穩(wěn)固,雖然藩王對于中央的威脅很大,但這絕不是短期內(nèi)能夠妥善解決的事情,而當朝核心大臣齊泰卻建議朱允炆即刻就實施削藩的舉措,并且手段非常激烈粗暴,所以才會遭到朱棣等人強烈的抵抗。如果朱允炆能夠循序漸進一步步削藩,或許根本就不會發(fā)生靖難之役。
大臣黃子澄也是削政策堅定的支持者,然而齊泰只是操之過急,而他則是鼠目寸光。他建議削藩時采取先易后難的順序,這給了朱棣足夠反應的時間與從容調(diào)度的機會。如果借朱棣進京吊唁的時機將他扣留下來,那日后怎么會有那么多麻煩?因此黃子澄的鼠目寸光同樣為朱棣造反成功加了一把勁。
將老將耿炳文替換為李景隆更是朱允炆下的最臭的一步棋。其實朱棣在造反初期與朱允炆交鋒好幾次都是處于下風,甚至有可能被徹底消滅,因為當時開國老將耿炳文還在,憑借自身能力他完全可以守護好中央朝廷。
耿炳文堅持固守城池的戰(zhàn)略,并且等待多方救援將朱棣包餃子,眼看朱棣即將被消滅,這時候朱允炆硬逼耿炳文出戰(zhàn)致使戰(zhàn)事失敗,而后他又撤下耿炳文換上不堪大用的李景隆,使得朱棣扭轉(zhuǎn)局勢大獲全勝,朱允炆也因此陷入被動的局面,最后一步步走向滅亡。
可以說朱棣能夠成功篡位,朱允炆以及他的智謀團功不可沒。
朱棣為什么要殺盡宮中美女?
按理來說,勝利者在得勝以后都會選擇直接接收對方的后宮,李世民和曹操都是這么做的,只不過朱棣不但對這些美女絲毫不敢興趣,反而放了一把大火將這些美女連同太監(jiān)、宮女合計上千人一起趕盡殺絕。
朱棣這種做法是為了不給自己留下后患。因為自己坐上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如果這些妃子宮女有一個人懷上了朱允炆的孩子,那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成為自己日后的隱患。所以秉持著“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理念,朱棣干脆直接將這些女子全部殺死以絕后患。
其實哪怕朱棣登基以后,這個皇位也一直坐的不安穩(wěn),為了防止朱允炆的舊部卷土重來,朱棣甚至將明朝都城從南京移到北京,并且還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可見一天不見朱允炆的尸體,朱棣就一天不能心安。
綜上所述,朱棣造反與建文帝削藩政策有關,他能造反成功朱允炆及其智謀團功不可沒,至于攻入皇宮后朱棣殺盡宮中美女是為了永絕后患,不得不說朱棣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雄主,或許這也是他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