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古代蔬菜都是來自古代文獻,《詩經(jīng)》里出現(xiàn)的蔬菜多達二十余種,但是大部分是野菜。

在往后歲月里,作為種菜一族,我們開始人工培育了很多蔬菜,包括甜瓜、葵、韭菜等等,

人工栽培的只有甜瓜、蕓、瓠、韭、葵、葑這些蔬菜,這些蔬菜基本屬于產(chǎn)自中國本土的蔬菜。

秦漢時期以后,大量的舶來蔬菜進入我國,比如黃瓜、茄子,絲瓜、辣椒等,都是后來從西域和海外傳到國內(nèi)的,這些蔬菜后來者居上,代替了本土蔬菜的位置。

再說幾個我們的典型蔬菜吧:

竹筍,竹子是我們本土的特有的植物,所以竹筍就自然而然是我們本土的蔬菜,中國人食筍的時間已經(jīng)長達三千多年歷史。

別急,還有更長的呢,那就是白菜,本土且悠久的中國本土蔬菜,至于有多長,半坡遺址知道吧,發(fā)現(xiàn)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白菜籽。

蔥,古代叫做芤,《爾雅》中記載:“蔥生山中者名茖。”可以確定,蔥的產(chǎn)地在我國西部。

大豆,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原產(chǎn)地是我國東北地區(qū)。

冬瓜,成熟時有一層白色的霜,像雪,所以得名冬瓜,這里要提一句,西瓜、南瓜、北瓜,都是舶來品,至于這個不是“東”的冬瓜是地地道道的本地瓜。

黃花菜,對,就是黃花菜都涼了的那種菜,是本土植物,兩千年前,我國百姓就吃上了黃花菜。

蘿卜,我們的老祖宗種了三千多年,但是注意,是白蘿卜,胡蘿卜,從名字就能看出,是胡人傳進來的。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最佳貢獻者
2

白菜:為中國原產(chǎn)蔬菜,栽培歷史悠久,西安半坡遺址發(fā)現(xiàn)的白菜籽說明六、七千年前即有種植。魏晉時即已成為尋常人家中之普通大眾蔬菜。

茨菇:又作慈菇,也叫燕尾草、剪刀草、水荸薺(音bíqi)、芽菇、烏芋等。原產(chǎn)中國。

蔥:古代稱芤(音kōu)、茖(音gé非茗míng),又名菜伯、和事草等。最早記載始見于《而雅》:“蔥生山中者名茖!痹a(chǎn)于中國西部山區(qū),著名的蔥嶺(即今日之帕米爾高原一帶)即因遍生野蔥而得名。

莼菜:為中國南方獨產(chǎn)的水生野蔬,《詩經(jīng)》中說“思樂泮水,薄采其茆”,茆(音máo)即莼菜。

大豆:原產(chǎn)于中國東北,山戎人培育,已有5000多年。

冬瓜:為中國本土原產(chǎn),其栽培史至少有二千多年。因成熟時,皮上有一層薄薄白霜,與冬季的霜雪相似,故稱為冬瓜;又因其身形巨大,如枕頭般,所以古時亦稱為枕瓜。冬瓜在中國是老幼咸宜的家常瓜菜,栽種地域極為廣泛,名稱也多,如白瓜、水芝、濮瓜、蔬瓜、東瓜、白冬瓜等。

芥藍:俗稱蓋菜等,中國特產(chǎn)蔬菜。

黃豆芽:黃豆芽出現(xiàn)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據(jù)戰(zhàn)國時記載,初時只作藥用,后方開始食用。

黃花菜:原名萱草,又稱金針菜、忘憂花、宜男草、針針花、一日百合、丹棘、黃花菜、七星菜、安神菜等。黃花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是國人喜吃的一種傳統(tǒng)蔬菜。

薺菜:(音jìcài)別名野菜、地菜、野薺,又名護生草,雞心菜、凈腸草,遍布中國南北各地,培養(yǎng)史最少亦有二千年以上。

茭白:為中國特產(chǎn)蔬菜之一,古時曾稱雕胡、菰、葑、菰芛、菰瓜、菰筍、茭瓜、茭筍或水筍等,在中國至少有三千年以上之食用歷史。

韭菜:為中國特有蔬菜,栽培極早,距今最少已有三千多年,《四書》中皆有記載!吨芏Y》中說“豚春用韭”,說明先秦時的人們已經(jīng)會做韭菜炒肉絲了。

蕨菜:商代即有食用,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就是吃這玩意的。

栗子:栗子有多種品種,如板栗、錐栗、茅栗、油栗等,遠在六千年前,國人已經(jīng)采食栗子。

菱角:(音língjiǎo)原產(chǎn)歐洲,惟改良種則產(chǎn)中國及印度,在江南、華中、華南栽培頗盛。

蘆蒿:(音lúhāo)亦原產(chǎn)自中國南方,《詩經(jīng)》、《左傳》等皆有提及。

蘿卜:又名萊菔、雹葖、薺根、蘆菔、蘿白、紫菘、蘆葩、秦菘。原產(chǎn)中國,栽種史約有三千年以上,為我國主要蔬菜之一。其品種諸多,顏色不一,但與胡蘿卜并非同種。

馬蘭:別名馬蘭頭、馬萊、竹節(jié)草、馬蘭菊、紫菊、紅梗菜、魚鰍串、馬蘭青、雞兒腸、馬攔頭、馬蘭丹、路邊菊、雞兒菜等等,原產(chǎn)亞洲南部及東部,在中國的歷史在2000年以上。

梅子:梅樹在中國的種植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殷墟考古時即發(fā)現(xiàn)有梅核。最早被用作調(diào)味,腌制酸食。

茼蒿:(音tónghāo)又叫蓬蒿、蒿子桿,由于其花似野菊,又名菊花菜,原產(chǎn)中國。

蕹菜:(音wèngcài)俗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蓊菜、通心菜、竹葉菜等。有旱蕹、水蕹兩種,旱蕹植于陸地,水蕹植于水面。其來歷,有說中國自古栽培,西晉時即有書記載;但也有說為舶來品的,古人將其裝于甕中由國外經(jīng)海路帶回,“因甕置宜”而故曰“甕菜”。

莧菜:(音xiàncài)南方夏季的常見蔬菜,原產(chǎn)于中國。

香菇:香菇屬食用菌類,不是植物,但這里也列入吧。其原產(chǎn)中國浙江,開始栽培香菇的確鑿年代,已無可稽考,相傳是宋朝浙江龍泉縣龍巖村的農(nóng)民吳三公發(fā)明的,后經(jīng)菇農(nóng)們不斷摸索、改進,至元朝,由農(nóng)學家王禎總結(jié)成文字(公元1313年)。后傳入日、韓。

小白菜:又名青菜、長梗菜、雞毛菜、油白菜等,是中國南方各省的主要蔬菜之一,原產(chǎn)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栽培史。

銀杏:也名白果,公孫樹,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中國特產(chǎn)。在距今6、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遍布全球的銀杏類植物衰敗。經(jīng)第四紀冰川的氣候劇變后,銀杏類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qū)滅絕。然在中國,由于獨特地理位置,銀杏得以獨遺存于中國大陸,成為銀杏類植物之唯一幸存后裔,也是現(xiàn)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屬。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的西天目山、神農(nóng)架以及大別山地區(qū),尚殘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其余皆為人工栽育。

芋頭:又稱芋艿、芋奶、芋鬼、蹲鴟、香芋、毛芋、芋艿、土芋、土芝、山芋等,簡稱芋。原產(chǎn)于中國、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沼澤地方。初為野生,后經(jīng)自然和人類栽培、馴化和系統(tǒng)選育,形成了現(xiàn)在的優(yōu)良品種及變種。中國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詩經(jīng)》即有載,齊人亦呼為“莒”。

竹筍:和竹子一樣,原產(chǎn)中國,中國人食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3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國的版圖是在五千年間不斷形成的。僅僅依靠先秦古籍上的記載并不準確,因為那時只有中原核心區(qū)的記載,而沒有將新疆、西藏、內(nèi)蒙、臺灣、東北、兩廣等地算上,所以那時的記載并不完善。



至于一些西域品種傳入中原,并不代表一定是今天的國外傳過來的,也有極大的可能就在中國本土(如新疆)。隨著考古工作的推進,從遺址中或墓中找到蔬菜的種子或殘渣,可以推翻一些現(xiàn)行公認的、流行的說法。

今天中國人的餐桌上,外來蔬菜占據(jù)主流,反而數(shù)千年前本土常吃的蔬菜成為了邊緣化,甚至變成了無人問津的野菜。



那么下面就從常見的蔬菜+古籍記載來一一說明。

1、白菜(崧菜)

白菜又叫崧菜,是中國本土載種歷史最長的蔬菜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fā)現(xiàn)了甕藏崧菜的種子。南北朝時,有記載種植于南方,唐朝時在北方大面積種植。




南梁使者出使北魏,臨走時北魏皇帝送了一船崧菜,南梁太子蕭統(tǒng)專門寫了兩篇關于崧菜的答謝詞。另外,北魏的賈思邈的《齊民要術》里也記載著崧菜的種植技術。

韓愈有詩曰:“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贬虏伺浞逝#梢婍n愈也是一大資深吃貨。北宋著名美食家蘇東坡甚至把崧菜的鮮美與熊掌并論。



2、大白菜

大白菜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菜,它的誕生距今不過600多年,由南方小白菜和北方的蕪菁天然雜交而成。一直到19世紀才傳入到日本和歐洲。



3、韭菜

韭菜是中國傳統(tǒng)蔬菜!对娊(jīng)·豳風》里有“四之日獻羔祭韭!薄抖Y記》也有“庶人春薦韭,配以卵”(韭菜炒蛋?)。

在民間里,有“春初早韭,秋末崧菜”之說。大詩人杜甫在華州自己家的菜園里,剪韭菜黃、煮黃米飯招待故友,就朋友圈里寫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4、蕨菜

在中國古籍里,最早見于商代伯夷、叔齊逃到首陽山,采蕨而食,距今已經(jīng)3000多年。秦代四皓在商山也采蕨而食,后來被張良請出來當漢惠帝的老師。在災荒之年,蕨菜是救命菜。古代人一般用來煮肉湯或涼拌。



5、冬瓜

我們今日愛吃的東瓜排骨湯可不是外地傳入的。冬瓜至少在中國培育了2000多年,早在漢代《廣雅 釋草》中就有了記載。冬瓜種植范圍廣,在中國各地叫的名字不一,今天的學名統(tǒng)稱冬瓜。



6、莼菜

莼菜是我國南方獨有的水中名菜,尤其是江浙一帶甚為出名,今天的西湖莼菜湯是古代人吃莼菜的主要做法!对娊(jīng)·魯頌》中就有“思樂泮水,薄采其茆”的記載。其中,茆就是莼菜。



《世說新語》里有個關于莼菜的小故事。西晉時,吳中人張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起家鄉(xiāng)莼菜羹、鱸魚膾,于是辭官回家。從此,莼鱸之思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化中思念家鄉(xiāng)的代名詞。

7、菰菜

菰菜其實就是茭白,多生長于中國長江、湖泊里。世界上把茭白當作蔬菜種植的只有中國和越南!抖Y記》中記載:“食蝸醢而菰羹”,菰菜的種子是“六谷”之一。在唐代之前是作為糧食培育,著名的雕胡飯就是它。李白就寫過“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



唐代之后,菰菜逐漸退出中國人的主食名單里,轉(zhuǎn)身變成了“江南三大名菜”之一。

8、竹筍

竹子原產(chǎn)于中國,筍就是竹子的幼芽,常見于春天的餐桌上!对娊(jīng)》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一般都是做粥或是清炒。



9、蘿卜

蘿卜一般認為是原產(chǎn)于我國,在古代《爾雅》里叫蘆菔。東漢桓帝時鬧大饑荒,就曾讓百姓種蘿卜對抗災年。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中已有蘿卜栽培方法。洛陽水席里有一道名菜“牡丹燕菜”就是蘿卜做成的。



10、香椿

香椿是在目前中國人餐桌上并不多見,在我國分布廣泛,一般要趕時令。香椿其實是香椿樹上的嫩芽,被稱為是"樹上蔬菜”,藥用價值極高。春秋時《莊子》里就有香椿的加記載,唐代的《唐本草》、《食療本草》里有香椿的食用之法。民間有“雨前椿芽嫩無絲”之說,南京本地人每年早春時就好這一口。



11、葵菜(冬莧菜)

葵是中國古代主要的蔬菜之一,一般是夏季上市,長沙馬王堆里出土過葵菜的種子。在《詩·豳風·七月》中有"七月亨葵及菽”等詩句。王幀 《農(nóng)書》里說它是百菜之主,李時珍稱贊它的鮮美。葵菜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分為春、秋、冬,在明朝以后指的是向日葵?丝梢詿郎⒅笫、做羹、腌制等多種食法。



12、蕹菜(空心菜)

蕹菜原產(chǎn)于中國,普遍種植于中國南方。早在晉代就有了栽種的記載。曹操老人家就好這一口。



13、慈姑

慈姑原產(chǎn)于中國南方,早在唐代之前就開始種植。南朝陶弘景在《名醫(yī)別錄》里記載慈姑食法和藥用價值。宋代《夢華錄》將慈姑作為主要物產(chǎn)。



14、水芹

水芹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是一種高產(chǎn)的蔬菜。早在2000多年前的《呂氏春秋》里就有記載,"云夢之芹"乃菜中上品。中國有很多古籍中就有記載水芹的藥用價值。

4

我來說幾個吧,拋磚引玉。

白菜

白菜是中國本土蔬菜的證據(jù)來自于西安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中。該遺址中出土了白菜籽,距今已有六千多年歷史。

明朝時期,白菜傳入朝鮮,成為了著名的“泡菜”。

圖 珍貴照片 中國早期白菜種植

韭菜

韭菜也是中國本土蔬菜,主要證據(jù)來自于文獻,如《詩經(jīng)》中提到的“獻羔祭韭”。

韭菜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于九世紀傳入日本。

圖 韭菜 by Roger Culos

梅子

梅子也是原產(chǎn)于中國,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fā)現(xiàn)了距今三千多年的梅核,是梅子產(chǎn)于中國的直接證據(jù)。

圖 珍貴圖片 殷代墓葬發(fā)掘現(xiàn)場

竹筍

說到竹筍,讓我想起了可憐的竹鼠(@華農(nóng)兄弟);中國人吃竹筍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吃竹鼠想必歷史也很悠久,想想就替竹鼠可憐。

圖 竹筍

5

品種很多,如:青菜、羅卜、芥菜、雪菜、花菜、米莧、芹菜、韭菜、茨菇、蓮藕、莼菜、茼蒿、萵筍、毛筍、蘆筍、竹筍、青豆、黃瓜、冬瓜、空心菜、大蒜、香蔥、塔菜、虹豆、四季豆、黃豆、綠豆、赤豆、白菜、牛心菜、平頂菜、油菜、黃花菜、茭白等等還有很多很多?梢哉f,在農(nóng)民隊伍中,菜農(nóng)是最善精耕細作,也最能理解各種復雜事務的一群農(nóng)民。

6

我們現(xiàn)在吃的家蔬菜很多都是舶來品,如:胡蘿卜、胡芹、大蒜、菠菜、窩瓜等等。這些蔬菜都是前4500年之后不同時期流入或引進的,4500年古人吃的本土菜,就是一些中藥或者今天所謂野菜,時至今日我們或吃或不吃,且各地區(qū)不同,遼東為:薺菜、蒲公英、琴麻菜、山麻楂、香菇菜(薤白)、水芹菜、大山芹菜、灰菜、馬齒莧、酸黎久(酸漿)、笤帚草等等。古人正是吃這些草,發(fā)現(xiàn)各種草有不同功用,于是利用其來治病,繼而形成中藥學。全世界范圍來說,人類都吃當?shù)刂参,而我們古人最能準確認識和利用這些植物,可見我們古人是多么聰明。

7

大白菜,起源于我國,距今6000年歷史的陜西半坡遺址出土過白菜籽,目前也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蔬菜。

蔥,原產(chǎn)我國,《詩經(jīng)》有記載蔥的種植,《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記載蔥的藥用價值。

芹菜,我國特產(chǎn)蔬菜,《詩經(jīng)·魯頌·泮水》有“采芹于泮”的典故,《呂氏春秋·本味篇》更是詳細記載了產(chǎn)自云夢的特殊美味芹菜。

茭白,我國原產(chǎn)的作物,最早的先民們食用它的種子,稱為“菰米”,是古時候的六谷之一,《禮記》、《周禮》都有記載。唐朝時水稻成為餐桌主食,菰米作為谷物被取代,人們轉(zhuǎn)而食用其根莖,面為一種蔬菜。

空心菜,原產(chǎn)我國南方,原名叫蕹菜,最早見于《南方草木狀》記載,古人為紀念被紂王挖心為空的比干,遂叫空心菜流傳下來。

芝麻,原產(chǎn)于我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有記載此作物,距今5000年歷史的浙江錢山漾遺址出土過芝麻種子。

8

在中國現(xiàn)有的農(nóng)作物品種里,除去糧食作物,產(chǎn)自中國本土的蔬菜品種較少,大部分都是后來從域外引進的。

中國古代的蔬菜品種較少,而夏季的蔬菜品種更是少之又少。夏季炎熱的氣候是蔬菜出現(xiàn)淡季的主要原因,由于受到氣候條件、栽培技術、蔬菜特性等因素的影響,夏季蔬菜供應經(jīng)常出現(xiàn)短缺,即文獻中常記載的所謂“園枯”現(xiàn)象。所以我國古代一直以來都致力于引進域外蔬菜品種,以補充夏季蔬菜品種單一的問題。

目前對于中國古代本土蔬菜的認識主要來自于歷史文獻記載。我國在先秦時期就有對本土蔬菜種類的記載,《詩經(jīng)》、《夏小正》記載的食用蔬菜有20余種,大部分是野菜,人工栽培的只有甜瓜、蕓、瓠、韭、葵、葑這些蔬菜,這些蔬菜基本屬于產(chǎn)自中國本土的蔬菜。

其中葵是最為重要的栽培蔬菜之一,因為葵是一種全年都可種植食用的蔬菜。漢代的《四民月令》中記載:正月可種“葵”,六月“六日,可種葵”,“中伏后,可種冬葵”。

自秦漢開始,中國的蔬菜品種開始逐漸增加,這些增加的蔬菜品種基本上都是來自域外。例如今天做菜常用的輔料蔥和蒜,都是秦漢時期從西域傳入的,隨后陸續(xù)傳入了今天餐桌上的常用蔬菜——黃瓜、茄子、絲瓜、辣椒等。

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些外來的蔬菜有后來居上之勢,在中國的餐桌上越來越占據(jù)主要地位,反而使得中國本土蔬菜逐漸邊緣化,例如秋葵、葑(大頭菜)如今已經(jīng)不太常見。

筆者只是簡單列舉幾個,并不全面,不當之處,還望海涵。

Cola

9

菜心,白菜,葉用芥菜,芥蘭,蕹菜,冬瓜,韭菜,芋頭,荸薺,茭白,金針菜,竹筍等等都原產(chǎn)我國。蘿卜原產(chǎn)亞洲西部胡蘿卜原產(chǎn)英國及地中海沿岸,花椰菜原產(chǎn)地中海東部,,青花菜原產(chǎn)意大利,菠菜原產(chǎn)波斯(今天的伊朗),生菜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西芹菜也來自地中海沿岸,豆角原產(chǎn)亞洲中南部,菜豆則起源于墨西哥和阿根廷,碗豆則起源于歐洲的南部和地中海沿岸,栽培廣泛的番茄則來自南美洲,辣椒來自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qū),黃瓜原產(chǎn)東印度,苦瓜也原產(chǎn)東印度的熱帶地區(qū),絲瓜來自印度,張騫通西域時帶來大蒜,原產(chǎn)亞洲西部的洋蔥,生姜原產(chǎn)東印度,馬鈴薯來自南美洲,蓮藕原產(chǎn)亞洲南部,西洋菜來自歐洲,蘆筍來自歐洲的地中海沿岸,黃秋葵來自非東北部,以上蔬菜都在我國廣泛栽培,深受國人喜愛

10

帶胡、蕃、西、洋的菜都是外來物種。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