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為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滿族,其民族史漫長而豐富,滿族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一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漢民族亦步亦趨、與漢人如影相隨的民族。雖然“滿族”這一稱呼出現(xiàn)的比較晚,但它的前身卻源遠流長,刻盡歷史滄桑。

滿族人的發(fā)源地

準確的說,關于滿族的發(fā)源地有中西兩種觀點:中國考古學家認為是長白山與黑龍江之間,故稱為白山黑水;而部分外國歷史學家則認為是黑龍江下游,現(xiàn)屬俄羅斯遠東省份的森林山地。前者較后者籠統(tǒng),而兩者又都沒有超出白山黑水的范疇。

滿族人祖先的發(fā)展歷程

滿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個原始的漁獵部落。靺鞨在先秦的時候稱為“肅慎”,劉漢至曹魏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自稱“勿吉”。隋唐之前,勿吉化分為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黑水、白山七大部落。隋朝時正式更名“靺鞨”。唐帝國的光芒點亮了世界,也吸引了深山老林人的目光,一部分靺鞨人成為了唐朝忠實的學徒。

其實,最終只有粟末靺鞨與黑水靺鞨人從落后封閉走向開化,跨出森林,來到平原,接受文明的洗禮。然而,粟末靺鞨與黑水靺鞨的崛起,卻先后經(jīng)歷了200余年的時間差。唐高宗時期,大將李勣滅高句麗,內遷20萬民眾,于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之后,臣服高句麗的白山靺鞨歸順唐朝;伯咄部與安車骨部化整為零,鳥獸散盡;粟末靺鞨則遷劇營州(今遼寧朝陽市);黑水靺鞨繼續(xù)在北部叢林中摸索和掙扎。
(粟末靺鞨)

渤海國——東亞文明記憶中的海東盛國,滿族人祖先輝煌的第一章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表示歸順唐朝,并送次子大武藝入唐充當人質,玄宗皇帝賜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隨后,一個名叫渤海的國家在白山黑水間冉冉升起,其光芒也在東北亞閃耀了整整200年。

渤海國在大仁秀時期(817~830)達到鼎盛,成為聞名于世的“海東盛國”。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征服,并淪為其附庸。此后,渤海國大量王室成員遷徙到朝鮮半島,成為高句麗及新羅國民的一部分。

黑水靺鞨的崛起,離滿族人魂牽夢縈的大金

出于對粟末靺鞨的羨慕,那個在北部叢林中摸爬滾打的黑水靺鞨蠢蠢欲動。五代十國時期,他們將名字改為“女真”,寓意“東方之鷹。遼國顯然不會給這只鷹展翅高飛的機會,他們把實力較強的女真人編入直接管轄的戶籍,遷到遼陽府以南,與漢、契丹雜居,被稱為“熟女真;而生活在輝發(fā)江一帶的女真與遼有著半羈縻關系,被稱為“半生不熟女真”;仍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以漁獵為生者稱為“生女真”。遼圣宗耶律宗真繼位后,為避自己“宗真”名諱,將女真人的“兩只腳”去掉,改稱“女直人”。

屈服只是一個過程,英雄總會找到東山再起的機會。1113年,女真完顏部的一名名叫完顏阿骨打的年輕人被推薦為都勃極烈。從此,這個部落聯(lián)盟首領舉起了抗遼大旗。1115年,阿骨打滅遼建金,一個喻意唯金不腐,萬世不朽的國家誕生。


隨著金國的建立,施政大綱也隨之出臺。在政治上,推行勃極烈制:皇帝稱都勃極烈,其次稱諳(尊貴)勃極烈、國論(貴)勃極烈、忽魯(總帥)勃極烈。

軍事上,實行猛安謀克制:每300戶為一謀克,10謀克為一猛安,謀克首為百戶長,猛安首領為千戶長,各戶壯丁平時務農(nóng),戰(zhàn)時出征。

文化上,將漢人正楷和女真言語雜糅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女真大字”。
(女真文字)

而綜上三種制度在二十年后就逐漸趨于廢止。從三世皇帝金熙宗開始,到六世金章宗的近百年和平歲月中,金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漢化改革浪潮。在朝廷廢“勃極烈制”,建中央集權體制;在地方壓縮“猛克安制”適用范圍,設立路、府、州、縣地方行政機構;在人才選拔上,采用科舉制度,教授儒家經(jīng)典,大量漢人、契丹人、渤海人被授予官職;在法律上,參閱唐宋法律體系,出臺了《皇統(tǒng)制》;為加對南部強疆域控制,金國又將都城從上京會寧府遷到中都燕京。

蒙古興起,金國滅亡,元朝滅亡,明朝興起。明朝后期,女真人經(jīng)歷一個輪回,再度興起,滿族人成為歷史的句號。

蒙古滅金后,被打散的女真人輾轉返回白山黑水之間。退居東北的女真人像被泡透的茶葉一樣沉入杯底,一時變得規(guī)行矩步,大氣不出。元朝在東北設置了五萬戶府、東征元帥府,嚴密的監(jiān)視著女真人的一舉一動。明朝在女真人的地盤上設置了300多個衛(wèi)、所,并設立了奴兒干司,把女真人分成海西、建州、野人,三大部落予以分化管理。海西以居于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以西而得名,建州以居于建州境內得名,野人又稱東海女真,因靠近東海得名。

有時候,倒下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在為重新站立積蓄力量。萬歷末期,一位名叫努爾哈赤的女真人走入了我們的視線。他出身于貴族世家,從他的六世祖開始就世襲明朝建州左衛(wèi)指揮使一職。不幸的是,努爾哈赤幼年喪母,15歲時與弟弟被繼母擠兌出家門,投奔到外祖父門下。不久,外祖父與父親被遼東總兵李成梁誤殺,努爾哈赤兄弟僥幸活命,淪為書童。后來,努爾哈赤到遼東都司“討要公道”,李成梁出于理虧,給了努爾哈赤許多好處:敕書30道、馬30匹、準其收葬祖父與父親尸體,封其為建州左衛(wèi)都指揮使。

從此,努爾哈赤算是有了起家資本,對明朝陽奉陰違、韜光養(yǎng)晦,對內統(tǒng)一女真各部。最終,除葉赫部,其余如海西、建州、東海各部全部聽命于努爾哈赤。從此,女真人如一只伸展五指的手掌,并攏為一個有力的拳頭。

1599年,努爾哈赤重新創(chuàng)立了女真文字。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又創(chuàng)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以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壯丁被分別組織在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之中,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平時耕獵,戰(zhàn)時出征,一個全民皆兵的組織體系刻入史冊。

1616年正月初一,58歲的努爾哈赤稱大英明汗,建號大金國(史稱后金),定年號為天命。后來,他對稱明朝為“南朝”,開始與明朝公然挑釁。

1618年,努爾哈赤誓師伐明。1619年,薩爾滸一戰(zhàn)殲滅明朝10萬精銳。從此,努爾哈赤的八旗鐵騎席卷遼東。1626年,努爾哈赤親率13萬大軍進攻寧遠,原本以為蕩平東北指日可待,不曾想寧遠城下?lián)p兵折將,自己也身負重傷,寧遠守將袁崇煥讓他人生旅程如惡夢般結束。

努爾哈赤死后,八子皇太極繼位。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將女真族名改為“滿洲”。次年四月二十一日,皇太極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國號為大清。1641年,清軍與明軍在松錦展開激戰(zhàn)。明軍損失殆盡,薊遼總督洪承疇投降,清朝逐鹿中原已成水到渠成之勢。1644年五月二日,清軍進入夢寐以求的紫禁城,開啟統(tǒng)治中國267年的歷史序幕。

結語:辛亥革命后,滿洲人改稱“滿族”。滿洲貴族帶頭將姓氏改為漢姓;首鍚坌掠X羅氏改姓伊、肇、金、德、洪、海、依。八姓中的鈕鈷祿氏改姓郎、卜、鈕,富察氏改為富,佟佳氏改姓佟,齊佳氏改為齊,瓜爾佳氏改姓關,馬佳氏改姓馬,索綽羅氏改姓索,那拉氏改姓那。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fā)表不同看法!

最佳貢獻者
2

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世代居住在南起長白山、北達外興安嶺,西起黑龍江上游和嫩江兩岸、東達海濱及庫頁島這片遼闊富鐃的"白山黑水"地區(qū)。

三千年前的肅慎人就是滿族祖先。

當時肅慎是西周時東北邊境上的一個部落。史稱"渤海國"。

從五代起,靺鞨改稱女真。公元947年契丹建大遼,遼對女真管理嚴格,把女真分為兩部份,以開原為分界,以南稱為"熟女真",以北稱為"生女真"。

杰出領袖阿骨打于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興兵伐遼,第二年建立金國,定都上京。

1234年,金被蒙古滅掉。

明初,女真分為三個大部:看圖(示意)

第一部份: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




第二部份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上圖)


第三部份野人女真分布在分布在黑龍江和庫頁島等地。

三大部份女真不斷發(fā)生互相兼併和掠奪戰(zhàn)爭。

而建州和海西惹不起"野人"女真的侵擾,在明初開始向南遷移。

洪武5年(公元1372),建州女真胡里改哈出部率眾向牡丹江南進,遷移到圖門江以北,渾春河以西居住。永樂元年明朝設建州衛(wèi),命阿哈出為指揮使。

李成梁差點殺了小兵努爾哈赤

明萬歷二年,遼東都督僉事李成梁率6萬大軍奉旨征討王杲部落(建州女真),城破,李大帥屠城,當他揮舞大刀突遇16歲少年努爾哈赤時,卻刀尖垂地。


原來努爾哈赤已經(jīng)無家可歸,孤單一人,絕望之際,抱著李成梁戰(zhàn)馬大哭:"叔叔,你殺了我吧,俺不死也活不下去了"!

李大帥服軟不服硬,于是翻身下馬,"憐之,不殺,留帳下卵冀如養(yǎng)子"(明.姚希孟.巜建夷授官始未》),把努爾哈赤帶到撫順城中。

這個中間的傳說較多,比較可信的是努爾哈赤跟著李成梁在大小戰(zhàn)中,得到鍛煉,學到知識后逃走。

最后再說一下"大清"一詞的意思。

1635年努爾哈赤改女真為滿洲,發(fā)音與"曼殊"相似,而曼殊一詞來自佛教,本來是一尊佛的名字,意思為"清之帝王"。

皇太極用"清"代替"金"作為國號。

3


我講一下努爾哈赤家族的由來。

這里有個神話的故事,在很久很以前,上天有三個仙女,在天庭覺得煩悶,就一起下凡到人間,來到長白山天池,那時的天氣很熱,他們就在池中洗澡,上岸以后,在岸上休息,天上有一只仙鶴,口中叼了一只通紅的果子,掉在了三姑娘的近前,老三撿起這個果子,一看香氣逼人,三姑娘把這個果子含在口中,剛放入口中,不知什么原因,一下就進了肚里,這個果子進了肚以后,肚里一翻攪鬧,然后這個三姑娘的肚子逐漸變大,而且是越來越大,三姑娘對那姐倆說,你們不要在人間耽擱太久,我可能懷揣有孕了,你們先回去,我把這孩子生下,我就回到天庭去,一般孩子都是懷孕十個月,這個三姑娘整整懷了13個月,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又黑又壯實,把這三姑娘喜歡的了不得,這三姑娘就在長白山天池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八九歲,這個孩子就是努爾哈赤的祖先,這個孩子問她娘,我爹是誰?他娘編了個瞎話,說你爹是上天的一個神仙,說我爹姓什么?他娘給他啟了個姓氏,叫愛新覺羅,名字叫布庫里雍順,這就是努爾哈赤的祖先而且沒錯。他娘對布庫里雍順說:你已經(jīng)長大成人,你要好自為之,你娘是天上的人,我要回天庭去了,小愛新覺羅戀戀不舍,隨后一陣風,他的娘在天空飛走了,回到了天上。

這個愛新覺羅在長白山天池生活一段時間,覺得沒啥大意思,于是,他就弄些木頭和柳條編成了一個大木筏,他就順河流而下,不知走了多久,看見一伙人正在打斗,雙方各能有幾十號人?于是他就上了岸,這個愛新覺羅大喊一聲助手,大伙一看來個黑大個膀大腰圓,身高過丈,開始把大伙嚇了一跳,后來也沒聽他的,還是打斗,這個愛新覺羅從地上拔起了一棵樹,他也不管是哪伙的,就用大樹掃了起來,結果把雙方都打倒在地,雙方的人都就地跪在地上告饒,愛新覺羅問他們究竟是咋回事?雙方各說一詞,是對方搶了他們的獵物,愛新覺羅給他們調解了一下,最后雙方和解了,并讓愛新覺羅當它們的頭領,就這樣愛新覺羅,帶領這些人在這一帶打獵為生,并擴大地盤,久而久之,他們的地盤已經(jīng)擴大到幾百公里,并管轄著幾百個土城。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這個勢力傳到北京,當時的皇帝是朱棣,他說要把努爾哈赤的祖先,招到北京,見上一面,結果努爾哈赤的祖先進了京城,到了北京城,到那以后,一看這個北京這個大,到了北京皇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故宮,朱棣皇上親自接見了努爾哈赤的祖先,并設宴款待,給了努爾哈赤祖先不少的金銀財寶,而且封了他的官,叫建州都督史,并給了他都督史大印,讓他在北京游幾天,然后努爾哈赤的祖先就回到了建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撫順新賓縣,這個都督史一直傳到努爾哈赤的父親,當時由于地盤不斷擴大,征得朝廷的同意,又分為中衛(wèi)史,左為吏,右衛(wèi)吏,到后來,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爺爺和努爾哈赤的姥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都被朝廷給殺害,并滅了門,努爾哈赤帶領他的弟弟逃走,并以七大恨發(fā)兵造反,最后在1616年,在沈陽建都,1664年建立正式的大清國,南下北京,第一任皇上是福臨,年號為順治,1911年,溥儀正式在北京退位,清朝在沈陽做兩帝,在北京做十帝,一共是12帝,從沈陽算起是293年,從北京算起,到清朝結束,是267年。

4

我簡單的回答一下。

首先,我必須指出,這個提問很不嚴謹或者說是外行。

滿族這個概念是建國后出現(xiàn)的,它的主體源于清朝的八旗滿洲,在建國后劃分民族有小部分八旗漢軍歸入。

八旗滿洲的主體源于努爾哈次時期的女真八旗,在皇太極時期勢力壯大,有部分漢人、蒙古人、朝鮮人加入了女真八旗,皇太極為了籠絡人心、團結一致,更改了國號大金為大清,民族從之前的女真改成滿洲,可以說滿洲在當時是一個新興民族共同體。

如果問滿族的祖籍地是哪?根本沒有答案。只能回答你女真的發(fā)源地在長白山,古時候的肅慎、莫褐是女真的先民。

5

滿族,全稱為滿洲族,清代官稱滿洲,因以紅印為傳統(tǒng)帽飾,固有紅纓滿洲之名,人口大約1000萬,是中國第四大族群,僅次于壯族和回族。滿族在我國的王朝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滿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經(jīng)先后建立渤海國、金朝和我們最熟悉的清朝。

一、白山黑水發(fā)源地

至于滿族人的發(fā)源地,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古籍所記載的肅慎。也就是發(fā)源于現(xiàn)在的長白山以北,東臨大海的黑龍江流域?梢钥醋鍪悄莻時期的東北人吧。

二、歷史淵源

在堯舜時期,肅慎就曾向中原王朝進獻箭矢弓弩。到了西周王朝時期肅慎也多次派使者來朝賀,聯(lián)系十分的密切,所以當時也有人認為肅慎是周王朝的領地。肅慎在此后的歷史之中先后改名為靺鞨、女真。在靺鞨時期建立了有“東海盛稱”的渤海國,但后來歸附契丹而改名女真、契丹也就是后來的遼國,女真一直以首領冊封的方式接受遼國的統(tǒng)治。

接下里的事情大家就都比較清楚了,女真不滿遼國統(tǒng)治,起兵反遼,建立了金國。女真很聰明,他知道單憑自己是不能消滅遼國,于是和北宋一起聯(lián)手干掉了遼,但又馬上翻臉不認人,對北宋下手,致使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俘,與南宋相立,并且多次促使南宋向其稱臣。

到了元朝末期,反政府武裝四起,遼東地區(qū)也進入不穩(wěn)定局面。由于元朝實力下降,對地方的統(tǒng)治力度不如以前,高麗人曾一度控制遼東,在這種局勢下,很多女真顯赫家族都選擇依附于高麗,與他們產(chǎn)生密切聯(lián)系。

再到明朝,1388年,明王朝從高麗手中奪回遼東控制權,與高麗劃界于鴨綠江,并阻止高麗對女真進行管制。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中央王朝對女真的管理達到了頂峰。直到1499年土木堡之變,殘余蒙古勢力的一次痛擊明軍,不僅使中央損失慘重,也有很多女真人所在地也遭到洗劫和屠戮,并且削弱了女真與中央的聯(lián)系,自此以后,明朝對女真的威信降低不少,而且開始失去控制。

終于,女真又一次想到了建國,1583年,努爾哈赤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他的建國道路。期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磨難,通過兩代人的辛苦經(jīng)營,直到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成功改國號為“大清”并稱帝,追封其父努爾哈赤為清太祖。滿族又一次建立起了政權,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征服整個中原,中國再次進入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時期。

滿族自古以來就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的發(fā)源地也在中國境內,他的歷史淵源也與我國歷史密不可分,是組成我國王朝史的重要部分。

農(nóng)夫三拳工作室-七月七

6

談談。

滿族發(fā)源地一定會分為滿族自認的和外界認為的兩部分。就好比滿族的道統(tǒng)基因也會存在認知上的分歧。這不奇怪,因為當中會摻雜各種各樣的心理、時勢、情感因素。關鍵是表述觀點問題時是否客觀。

按滿族的文化道統(tǒng)來解答其實是很容易的,因為很明顯,他們的文化道統(tǒng)一眼就能分辨,是發(fā)源于浙江杭州地區(qū)。就是古中國沿海支大鯀體系。杭州良渚遺址主體基因是黃種老二支系O1(M119),就是神話里的二郎神體系。

前些年其皇族后裔中很多人熱衷于自己歷史文化血緣研究,測過基因公布于網(wǎng)上是O1(M119)。因為與馬來人、印尼人主體基因一致,還發(fā)出自己隸屬于南島民族的感嘆。其實他們皇族是O1恰恰對應了其文化的道統(tǒng)主線。第一、自稱養(yǎng)豬人完全符合沿海支大鯀族文化,黑帝顓頊原本是代表全體黃種的,義為吊腳樓下接繡球的九黎壯婿,也就是華胥氏和赫胥氏的總和,是女婿的意思。后來養(yǎng)豬人與養(yǎng)狗人爭奪帝位主導權,養(yǎng)豬人獲勝拋棄了內陸支養(yǎng)狗人,就是被拋棄的后稷。于是原九黎顓頊就有了專門代表沿海支的情況。黑帝顓頊也成了專門養(yǎng)豬、食用豬肉,以豬肉祭祀的先祖。在文化方位上黑帝顓頊也被歸為北方。第二、中國有烏龍文化,實際上鬧烏龍就是指沿海支應龍殺了內陸支蚩尤和夸父,也就是殺了老三支系苗蠻O2O3和老大支系烏拉爾N系。就是貳負殺窫窳這件事。貳負=應龍=烏龍=黑龍=赫胥氏。這次無情拋棄后來遭到了報復,于是大鯀族及其跟隨民族被一分為二分別發(fā)配四川和東北。后來四川支大禹發(fā)跡后由甘肅、寧夏、陜北重返中原建立禹夏,但大禹離開時沒有帶上跟隨民系。所以西南存在跟隨民系C系和D系矮黑后裔。禹夏失敗后被獲準返回南巢老家就是江浙,也就是后來的百越了,百越主體南逃就形成了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去到東北的大鯀族主體也離開了,他們去了中東、古埃及就是含米特中的黃種部分。所以在東北的大鯀族遺留跟西南百濮一樣,都是少量主體民族帶領跟隨民族C系和D系的模式。這種事在人類很多文明里都干過,古埃及人東歸后也是這樣,留下的古埃及人帶領著非洲黑奴,于是有了近親結婚的現(xiàn)象。大鯀族北支去到東北這才使得黑帝顓頊被定在北方,這才有了黑龍江。大禹體系在中原留下的是風后嶺黑龍廟,現(xiàn)在是黃帝故里之一。按照《山海經(jīng)》應龍殺蚩尤、黃帝殺蚩尤記錄,最早的黃帝是可以包含沿海支的。所以我才說,有那個寫小說諷刺黃帝的女作家,你是又鬧烏龍了。東北黑龍江一直到俄國侵占的庫頁島地區(qū)都能在地名上發(fā)現(xiàn)文化端倪,屬于沿海支大鯀體系。哈爾濱滿語是曬網(wǎng)的地方,其實就是漢語海濱一詞。因為漢語是上古集體創(chuàng)造的漢字書面語,各族里都有漢語詞性的詞匯,漢族是西周推行雅言漢字書面語才口語化的,原本不可能說漢語,否則就不會與藏語、苗語差距那么大了。齊齊哈爾就是七夕的意思,這里就不展開說了,涉及內容有點多。第三、滿族軍甲上都有一個鉞的圖案,這不可能是巧合。實際上滿族文化都能破解,完全符合大鯀體系文化。包括不吃狗肉也不是什么狗救過努爾哈赤的命,而是沿海支都有不吃狗肉的習俗。這是源于被養(yǎng)狗人報復而引發(fā)的。壯族里有一部分是百越,也不吃狗肉啊。而吃狗肉的民系就源自內陸支,比如朝鮮族也是內陸支苗蠻體系分支。

滿族剃頭和留發(fā)辮也符合百越斷發(fā)紋身,整個沿海支體系早期都剃禿頂戴龜殼小帽。比如臺灣原住民原本也是如此,在楚文化里也有部分不是發(fā)髻,而是留發(fā)辮的,就源自百越。內陸支是發(fā)髻,因為被拋棄后悲慘命運造成漢儼渙攪⒌奈幕純。四川的百濮后涝~艸寤鰨幸徊糠執(zhí)篥繾辶髀涔籩藎治繾灝派橙耍薔吞暉凡⑷逍召頡:苊饗躍褪譴笥碇魈謇肟罅粼謁拇斕幾婷褡宓拇篥繾,流落够e縈朊繾寤煬穎晃笫侗鷂繾辶恕?/p>

滿族按道統(tǒng)文化其最早發(fā)源地在杭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滿族血統(tǒng)里大鯀族基因O1比例很小,占大比例的是漢族的羌系基因O3,其次是C系。還就是萁子朝鮮族的O2b比較多,剩下是烏拉爾N系、印第安Q系、斯拉夫R1a、D系等等。所以按血統(tǒng)就難以確定。不過說成是江浙也沒問題,因為最早黃種都在江浙,跟隨的C系和D系也在。況且大鯀族O1加上他們帶領的C系、D系也占了1/3人口。所以還是得以道統(tǒng)文化來確認,畢竟沒有發(fā)跡和兼并前是那樣的。

滿族的東北發(fā)源地存在歷史時期的不同,從文化看應該是黑龍江地區(qū)以北,但是建州女真自己認為與長白山有關,那只能說是這一支后來的淵源。自認通古斯,而通古斯是在現(xiàn)俄國境內。所以總體上只能是東北地區(qū)黑龍江以北為主。

通古斯據(jù)說是布里亞特人入侵后根據(jù)阿爾泰語給定的名,我不這么認為。因為養(yǎng)豬人是自稱,不能說曾經(jīng)被入侵被歧視就因此而否定。布里亞特其實就是老大支系烏拉爾N系,現(xiàn)在的布里亞特蒙古族就是。他們也是赤峰地區(qū)的紅山文化。其實這是當年內陸支報復成功后驅趕大鯀北支去到的赤峰,北三苗還去到了山東、河北、山西一帶。河北的冀就與內陸支公雞崇拜有關,就像云南羌系彝族戴著公雞帽。布里亞特入侵其實就是匈奴人被漢朝打擊后被迫入東胡,于是匈奴后來也剃頭了。這是因為漢朝打自家體系,使得后來與中原對抗的北方民族都剃頭了。蒙古主體是羌系北三苗,他們入鮮卑后也剃了頭,正如原本是楚人泰族的契丹也剃了頭。契丹是七娜一詞,滿語‘’阿其那‘’就是狗的意思,很明顯契丹是養(yǎng)狗人后裔。基因顯示契丹主體是泰民系的O2a,應該是后世才北逃的,我懷疑是項羽部族部分北逃。他們還保留著潑水文化,狠狠地打了那些把自己文化出賣給國外人的臉。契丹先祖耶律阿保機,很明顯是公雞崇拜的苗蠻文化,就是寶雞這個詞。

匈奴入東胡現(xiàn)在看是強勢而非弱勢,所以這才使得東胡語被阿爾泰化了。阿爾泰語其實是藏語式的羌系語與白匈奴語融合出來的。內地最具有阿爾泰語特點的竟然是湖北話,湖北話里有太多彈舌音,這就告訴我們,其實羌系也是匈奴系,匈奴系屬于古楚內陸支。斯拉夫人其實就是姜子牙老婆掃帚星,少昊氏。當年他們與三苗在被大禹擊敗后也被一分為二發(fā)配到西部牧羊,于是也去了中東古埃及。就是蘇美爾和下埃及。斯拉夫是北支。南支西周時隨泰族南逃形成了融合后的緬甸和柬埔寨,還有部分直接融入泰族了。這就告訴我們,今天的滿語并不是他們早期語言,而是被阿爾泰語改造過的。而與阿爾泰語更多有關系竟然是羌系,包括漢族。搞笑吧,諷刺吧。

原生的通古斯,應該是以跟隨民系的C系為主。

7

事實上,在中國史書文獻上無人知曉滿族的發(fā)源地在哪里!

在《清圣祖實錄》中記載:“長白山乃祖宗發(fā)祥之地,今無確知之人。”

在清朝入鼎中原后,清宮史官按諭旨編造了清朝祖先是“神女”所生的奇異神話,也是與長白山有關。

通古斯族群,東北的東夷部落都有他們的建國神話傳說。比如高句麗的朱蒙是卵生建國;殷商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究其原因,按照中國歷朝的成例,滿洲人為了賦予自己民族的威嚴、顯赫的色彩,也力求將其與某個令人景仰的,神圣的地方聯(lián)系起來,讓民眾,諸鄰等望而生畏,對清朝入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肅然起敬。

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時期,還沒有創(chuàng)建文字,歷史是口耳相傳。漢文史料對東北族群的記載也極為簡略,編年史家沒有實地的考察,只是歷數(shù)東北各部落族群的名稱、生活習俗、所在的區(qū)域等等。比如:“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千里”、“韋室契丹之類也其語言靺鞨也”,所以滿族的發(fā)源地不可考。

滿族的統(tǒng)治者氏族,根本不是女真金朝皇族的后裔。滿族的興起之地是在遼東的東北部邊界,渾河、蘇子河流域,那里居住著女真諸部,是努爾哈赤及其父親塔克世、祖父覺昌安,建州女真所在地。


8

滿族祖先為女真人,女真人發(fā)源于山東。号=女直=女子,即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女子國”,在山東省東南部,該國人為子姓,是商朝祖先。商朝祖先與女真/滿族祖先一樣都是玄鳥卵所生。 ?

9

經(jīng)過現(xiàn)代考古被發(fā)現(xiàn)和歷史文獻記載滿族最早的發(fā)源地在興凱湖一帶,當時他們被稱為肅慎人,4000多年前肅慎人遷徙到長白山和黑龍地區(qū),并開創(chuàng)了早期的漁獵文明。漢代時期肅慎人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被稱為勿吉,隋唐時期被稱為靺鞨(mohe),遼宋金元時期被稱為女真,明朝時期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1616年努爾哈赤起兵用武力將女真各部落統(tǒng)一,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極將女真族號廢除改稱滿洲,將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以及漢人,蒙古人,朝鮮人,呼爾哈人,索倫人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族名之下,中國歷史上的滿族就此形成。

肅慎人長期以漁獵為生常年刀劍在手,也形成了肅慎人勇猛尚武,兇悍好斗的性格,而他們的后代則延續(xù)祖先的基因,穿行于山林大河之間,飛土逐肉,歷史上形容女真人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可見女真人的戰(zhàn)斗力是多么強悍,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尚武精神的民族在我國歷史上曾三次閃亮登場,在我國民族歷史的發(fā)展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唐朝時期靺鞨人得到唐朝冊封建國是為渤海國,傳國197年,渤海國全盛時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韃靼海峽和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和內蒙交界的白城和大安,南至朝鮮咸興道,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多個縣,后唐時起被遼國滅亡。

北宋時期女真部落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金國建立之后聯(lián)合宋朝滅亡了宿敵遼國,遼國滅亡之后起兵侵略宋朝,將北宋滅亡,北宋滅亡之后趙構在商丘稱帝建立南宋隨后南下在杭州正式建國,兩國保持了長時間的對峙局面,一百多年后蒙古在北方草原崛起,這兩個王朝先后被蒙古帝國滅亡。明朝末期女真人在東北再次崛起建國,并很快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國,主宰了中國近三百年的命運。

10

滿族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曾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但是關于滿族的族源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一些人說,滿族人并非是金代女真人的后裔,同時說,滿族人和通古斯一詞有何某種關聯(lián)。

大家都知道,滿族的主體是建州女真,滿族是在建州女真的基礎上融合蒙古族、朝鮮族、漢族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要知道滿族的族源,只需知道建州女真的族源即可。

1403年明朝設建州衛(wèi),以阿哈出為參政,大量女真部族紛紛來投,明成祖用女真文頒布敕諭招呼女真,稱:“女真、斡朵里、兀良哈、兀狄哈等招撫之,使貢獻”。

在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開設了一個四夷館,專門編寫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包括了韃靼(蒙古)、女真、西番、回紇、擺夷(傣族)、高昌、西天和緬甸八個分館。其中,就有一本珍貴的《女真譯語》,記載了女真語,現(xiàn)在研究女真語的最主要資料便是這本書。那么,這本書中的“女真”指的是金代女真還是明代的建州女真呢?事實上,建州女真在永樂年間取得了建州衛(wèi)的冊封,但是當時建州女真語應該還沒有傳至中原,所以這本書記載的是金代女真語。

盡管滿語與金代女真語雖然不是一種語言,但是它們從屬于一個語族倒是事實,這也就說明了為何明朝將建州女真稱作“建州女真”而不是“建州蒙古”或“建州契丹”的原因。

事實上,說滿族是女真人,這一說法也并無錯誤,因為這里的女真,指的的廣義上的女真,即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的諸民族。

而狹義上的女真,指的是遼金時代的女真。從這一點來說,明代女真并不是金代女真的直系后代,作為滿族主體的建州女真其實和金代女真沒有傳承關系,因此從狹義上來說,滿族并不源自金代女真。

有一番話很重要,這段話太特別了,以至于很多人不相信,所以這里必須飲用,這番話出自皇太極在1635年頒布的著名的諭旨:

“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揮發(fā)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西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tǒng)緒綿遠,相傳奕世!

于是皇太極命令停止使用“諸申”族名,改民族名為“滿洲”;停止使用“后金”國名,改國號為“大清”,年號也從“天命”改為“崇德”,于是滿洲族就從此日誕生了,因此,在構成上“滿洲族”包括了建州、蒙古、朝鮮、漢人等多個民族的成分,八旗即其組織形式。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