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得以在阿拉曼擊敗“沙漠之狐” 完全屬于意外中頭彩,并不是說蒙蒂打仗就是如何菜鳥,而是因為在北非與德國人對掐的英軍主力部隊第八集團軍,其司令官一職原本不應該屬于蒙哥馬利,是歷史的機緣巧合,讓蒙哥馬利有機會執(zhí)掌第八集團軍,并在絕對的兵力兵器優(yōu)勢下逐退隆美爾,并因此名聲大噪,就這一層而言,蒙哥馬利的確是個幸運兒。
英國第八集團軍是北非戰(zhàn)場的野戰(zhàn)主力,部隊組建于1941年9月,以尼羅河集團軍為基干編成,初建時下轄第十三軍和第三十軍,共6個師另 3 個旅(其中印度師、新西蘭師和南非師各 1),兵力約 118000人,擁有坦克 924 輛和飛機1000 余架。它幾乎就是為了對付德國非洲軍團而專門編成的,首任司令官是阿蘭·坎寧漢中將,而此時隆美爾剛剛到任“非洲軍”軍長半年時間,軍銜還是陸軍中將。
第八集團軍組建后的首次作戰(zhàn)是“十字軍行動”,集團軍所屬部隊越過埃及邊境進入利比亞,旨在解英國在北非的重要基地托布魯克(隆美爾封帥之役發(fā)生地)之圍,表現(xiàn)很是糟糕,而且英軍內(nèi)部由于戰(zhàn)事不利也是矛盾重重,坎寧漢中將與中東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因戰(zhàn)略問題爆發(fā)多次爭吵,不久便被后者解職,代之以總司令部副參謀長里奇少將出任集團軍司令。
時間進入到1942年初,正是隆美爾在北非大放異彩高歌猛進的時分,當年1月隆美爾升任擴編的“非洲裝甲軍團”司令,并在昔蘭尼加戰(zhàn)役中大敗英第八集團軍,軍銜被晉升為陸軍上將;1942年6月,德軍攻陷托布魯克,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希特勒當即提拔隆美爾為陸軍元帥,半年之內(nèi),隆美爾連升二級步入輝煌時刻。
幾家歡樂幾家愁,失敗的一方自然驚恐而混亂,由于未能阻擋隆美爾坦克的推進速度,英國人再次換帥,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里奇也被解職,中東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上將親自赤膊上陣,接管了集團軍的指揮權。奧金萊克是個穩(wěn)健型選手,1942年7月,指揮英軍在第一次阿拉曼戰(zhàn)役中成功阻擋了隆美爾的進攻勢頭,丘吉爾和英軍高層大喜過望,迭電命令第八集團軍轉入反攻,奧金萊克認為條件不夠成熟,死活不干。
(北非英軍)
1942年盟軍在各個戰(zhàn)場都很頹喪,丘吉爾在政治上迫切希望北非戰(zhàn)局能有所改觀以鼓舞士氣,因此對作戰(zhàn)保守的奧金萊克大為不滿,8月4日親自飛到開羅督戰(zhàn),要求第八集團軍立即轉入進攻,奧金萊克從軍事專業(yè)出發(fā)堅決不從。丘吉爾一怒之下解除了奧金萊克中東英軍總司令兼第八集團軍司令的職務,亞歷山大出任中東英軍總司令,而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由戈特中將接任,事實上,奧金萊克是正確的,隆美爾也認為:“他是許多英軍將領中唯一具有大將之才之人,其能力遠在蒙哥馬利之上”。奧金萊克后來被打發(fā)到印度擔任英軍司令,1947年也被授予元帥軍銜,如果第二次阿拉曼戰(zhàn)役由他來指揮,戰(zhàn)果不會小于蒙哥馬利,因為他更了解對手一些。
(奧金萊克)
可惜戈特實在是個苦命的娃,赴任途中因飛機失事意外身亡,突然就掛了。丘吉爾一陣眩暈之后,選中了時任英格蘭東南軍區(qū)司令的蒙哥馬利中將,兩年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他不過還是個步兵師長,但表現(xiàn)不俗,逃回英倫三島后歷任第5軍和第12軍軍長等職,戈特的不幸罹難,終于給蒙哥馬利一次歷史性的機遇,走馬上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度度狼軍史原創(chuàng),搬運必究。
卷土重來的隆美爾再次兵臨阿拉曼,而其實他的裝甲軍團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正在爆發(fā)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使希特勒不可能給非洲軍團提供任何大規(guī)模的增援,而后勤補給線得到大大縮短的英軍,額外卻又得到了大量的補充。
(北非德軍)
第八集團軍此時已擁有近20萬兵力和1029輛坦克,750架飛機和1000門大炮,彈藥和油料也十分充足;而隆美爾的德意聯(lián)軍僅有11萬余人,547輛坦克和480架飛機,更要命的是油彈兩缺(意大利軍隊實在也幫不上什么忙)。
第二次阿拉曼戰(zhàn)役于1942年10月23日打響(奧金萊克哭暈在廁所,他本來計劃9月份轉入反攻),蒙哥馬利以絕對優(yōu)勢軍力重創(chuàng)德意聯(lián)軍12個師,殲敵55000人并擊毀坦克450輛,然而由于蒙哥馬利行動不夠果敢,未能以兩翼包抄的戰(zhàn)術動作兜截隆美爾,后者仍然得以率領殘部溜之大吉。
如果說在如此明顯的優(yōu)勢下阿貓阿狗都能打敗隆美爾,確實有些過分,但換成奧金萊克的話,干的一定不會比蒙哥馬利要差。
(隆美爾在北非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