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點講,飽漢不知飽漢饑,別人饑寒交迫,連最基本的口糧和蔬菜都無法得到滿足,你卻在說風涼話,沒有糧食和蔬菜吃,為什么不買肉吃,別人真的買得起肉吃,難道會差買糧食和蔬菜的錢?這就是那些處于養(yǎng)尊處優(yōu)不知生活的艱苦,而對貧困潦倒的人說的話。一句話總結,沒有生過娃兒,不曉得逼痛。
不要恥笑古人,“何不食肉粥”,這樣的事,當代也不少!
有一個財主問兒子:你知道大米是從哪里來的嗎?兒子回:米缸。財主大怒。
有首著名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作者是李坤,看其詩作者應當是位知民疾苦的文人?墒撬龉僖院蟾闪耸裁?是一位貪得無厭的貪官?!
人是會改變的。有些事說不清楚,有些人看不明白。人生就是如此,不要什么事都刨根問底,弄個一清二楚。
難得糊涂。當你還沒有擁有絕對權力的時候,當你還不能夠力挽狂瀾的時候,暫時的就糊涂一下兒吧。
好奇害死貓。這是一句老話,聽老話往往不容易犯錯。
何不食肉糜是晉惠帝執(zhí)政時期的一個名詞。指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出自原文“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有一年發(fā)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后,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后終于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普惠帝是個傻子皇帝,智商和幼童一般,在宮中只能知道吃肉糜不餓,所以下面人報告災請說餓死很多饑民時,才有了何不食肉糜的弱智話。
何不食肉糜,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雖然過了幾千年,但是不了解民間疾苦,百姓蒼生的大有人在!
你為什么出來擺地攤呢?你為什么要送快遞呢?你為什么要開滴滴呢?……
諸如此類問題出自很多**
之口,就像當年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千古一問一樣鞭笞著我們普通百姓的心。
曾經不是有**問過一個超市工作的大姐,你來上海這么多年了,怎么不置一套房呢?
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今天你吃它。明天它吃你。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id\": \"v03016340000btasuqdvgjv7bkf0viig\
這句話說明了什么意思?說簡單點,就是不要高談闊論,多干點實事,多干點百姓切身需要解決問題的實事,腳踏實地的為民謀點福利吧!
我有個五齡,你卻問我怎么不賣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