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們的抗日神劇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三青團(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的組織,但是三青團究竟是什么樣的組織,最終又是怎么消失的?筆者簡單來講一講三青團的事情。

三青團成立于 1938年,它與一般的政治組織團體是不同的,備受蔣介石的重視。本來在它成立的醞釀過程中,有人提議它沒有必要獨立組團,只需在黨內(nèi)成立一個青年部就行了,類似俱樂部性質,但遭到了蔣介石的反對,他對三青團的推崇讓人吃驚,稱它是國民黨的“新血液”。


在蔣介石的支持下,三青團發(fā)展得很快,到了萬人以上,它的主要領導成員也大都由蔣介石的心腹嫡系組成。團的重要干部除了1946年,已經(jīng)達到一百三十系和黃埔系,蔣經(jīng)國系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而且有后來居上之勢,似乎想把三青團變成培養(yǎng)蔣太子的政治勢力和聲望的基地。

在組織性質上,三青團也具有濃厚的私人政治集團色彩。三青團奉蔣介石為最高領袖,根據(jù)團章規(guī)定,三青團設團長一名,由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擔任,團員必須服從團長命令。

三青團在社會政治活動中也是蔣介石的有力幫手,它同共產(chǎn)黨積極爭取青年,大搞特務活動。


正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蔣介石對三青團青睞有加,他甚至私下里盤算過以三青團取代國民黨的地位,進行一次大的政治改革。

所以,三青團從一成立起就氣勢咄咄,雖然三青團的干部都是蔣介石的嫡系,但他們的內(nèi)部矛盾卻十分激烈.CC系的優(yōu)勢和工作重點主要在國民黨內(nèi),當時即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說,而三青團的大權卻在黃埔系手里。因此, CC分子就有意識地要降低三青團的地位,把黨團關系說成是三青團從屬于國民黨,這讓三青團的絕大部分成員和黃埔系分子感到不滿。因此,當時三青團的組織處長、黃埔系的骨干分子康澤就尖銳地攻擊CC,強調(diào)三青團的重要性和獨立性,將蔣介石的話引申發(fā)揮,認為三青團是國民黨的未來希望,承擔著組織全國青年的重任。在這種思想鼓勵下,全國各地的三青團組織也積極地與當?shù)貒顸h基層組織爭權勢、爭地位,摩擦事件時有發(fā)生,讓蔣介石也深感苦惱。

到了1944 年,蔣經(jīng)國取代康澤的地位,上述矛盾更尖銳了。由于蔣經(jīng)國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三青團的氣勢更旺,甚至有了獨立組黨之議,即三青團組成新黨,與國民黨輪流執(zhí)政,蔣介石兼跨兩黨領袖,蔣經(jīng)國親自領導。這種議論終于在三青團“二全”大會.上被公開提了出來。這一提議對CC分子極為不利,如果通過,那么他們掌握的黨權就要從此失去。因此陳立夫專程趕到廬山,向蔣介石進諫。CC系反對三青團另組新黨的理由簡單而實際:既然蔣介石一身兼兩黨領袖,當兩黨相互指責攻擊時,他將何以自處? CC的意見終于說服了蔣介石,同意取消三青團組黨的提議。

三青團不僅與CC系有矛盾,蔣經(jīng)國系與黃埔系也積怨甚深。自從蔣經(jīng)國取代康澤的青干校教育長這一擁有實權的職位后,康澤就以消極的態(tài)度進行抵制。實際上,蔣經(jīng)國除了他從江西帶來的那班人馬外,對三青團基層干部組織的使用和控制根本談不上得心應手,而且自廬山會議獨立組黨計劃失敗后,更是心灰意冷而怠于問事,團的工作也就愈益散渙松懈。

最讓蔣介石惱火的是,三青團積極參加了當時的各種政治競選工作,由于蔣經(jīng)國將精力轉向其他方面而無暇過問三青團,三青團的一部分干部開始和其他政客相互結納,操縱團員參加競選。另一方面特別與CC過不去,比如在國民黨“六全”大會期間,在選舉中央委員問題上,CC為了幫助蔣介石控制選舉工作,自稱他們一向服從領袖,自愿將選舉權奉獻給蔣介石。而三青團則不知輕重,特別針對這--情況聯(lián)名.上書表示反對,以為選舉權不能私相授受。這當然要讓蔣介石不快了,CC 也乘機攻擊,痛陳黨團對立之害,強調(diào)日后勢必有其他黨派進行競爭,而國民黨再分散力量,后果堪憂。

以上種種,終于促使蔣介石下了合并三青團的最后決心。然而里面還有 一個奧妙,根據(jù)黨團合并的有關規(guī)定,三青團的中央委員也全部被承認為國民黨中央委員,蔣經(jīng)國因此順理成章地進入國民黨中央機構,從而完成了子承父業(yè)的重大步驟。

最佳貢獻者
2


1938年7月9日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成立,在蔣介石直接策劃下,1938年7月9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在武漢成立。蔣介石任團長,陳誠任書記長。中央團部下社支團部、區(qū)團部、分團部、區(qū)隊、分隊等組織,并借社會服務之名,建有青年服務隊等外圍組織。該團專事破壞民主青年團結,破壞學生運動等反共反人民的活動。軍統(tǒng)特務康澤和蔣經(jīng)國曾相繼掌握其領導權。1947年9月,經(jīng)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將該團并入國民黨,規(guī)定三青團員一律登記為國民黨黨員,在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之下設青年部。

三青團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蔣介石一手扶植起來的,在中國政壇上,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影響來說,都堪當僅次于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兩大政黨的現(xiàn)代政團。該團成立宗旨:1、青年為策動社會進化、政治改革之主力。2、欲求中國革命之成功,必須全國青年,集中力量,持久奮斗。3、三民主義青年團產(chǎn)生之意義:(1)在使青年養(yǎng)成恪守紀律與團體生活之習慣。(2)在使青年接受主義之熏陶造成統(tǒng)一之意志。(3)在使青年打破畏難茍安之惡習養(yǎng)成躬行實踐之精神。4、本團之特殊任務:(1)積極參加戰(zhàn)時動員。(2)實施軍事訓練。(3)實施政治訓練。(4)促進文化建設。(5)推行勞動服務。(6)培養(yǎng)生產(chǎn)技術。5、希望全國青年,激勵奮發(fā),集合于本團之內(nèi),遵守本團紀律與命令,接受本團訓練與指導,以期增進能力,完成使命?傊,三青團成立之目的很明確:“集中全國優(yōu)秀之青年國民,無問兵工農(nóng)商學,而與以一貫之訓練,集之于同一組織,納之于新生活之規(guī)律,由明禮義,知廉恥,具備現(xiàn)代國民之基本條件,以進于群策群力,一心一德,負責任,守紀律,共同建立三民主義現(xiàn)代最新國家之基礎。”




關于三青團成立的原因,史學界有不同的觀點。各觀點都持之有據(jù),但各自僅強調(diào)了某一時期、場合下的原因和動機。個人認為三青團的成立是蔣介石尋求多黨為一黨,整合黨內(nèi)擁蔣派,爭奪青年、發(fā)動青年抗戰(zhàn)等合力作用的結果。

但在2006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后成立。首任總團長為當時的國民黨副主席林益世。該團規(guī)定參加人員必須40歲以下,其建團目的在於帶動國民黨新氣象并也期盼更多年輕人透過青年團增進對國民黨的認同。

三青團中央團部舊址,已夷平建鼓樓醫(yī)院,門樓是唯一的歷史見證物。

3

三青團是國民黨領導的青年組織,有點類似于我們共產(chǎn)黨的共青團。


三青團是由蔣介石親自成立的。1938年,蔣介石召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以號召中國廣大青年參加抗日活動的名義籌劃成立三青團。不久便在武漢正式成立三青團,蔣介石親自擔任團長,并拉了許多國民黨要員擔任干事,如陳誠,陳立夫,康澤等。

蔣介石舊照

至于蔣介石成立三青團的真實目的,這個很值得推敲。三青團在成立之初,蔣介石除了充分吸收愛國青年和廣大學生之外,還將復興社,CC系的部分骨干和大量國民黨軍政機構人員安插在三青團,以領導和控制三青團。這就很值得玩味了。在抗戰(zhàn)時期,三青團還算比較正常,積極組織各種愛國運動,為抗日事業(y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三青團團員證

可是抗戰(zhàn)一結束,蔣介石的本來面目就顯現(xiàn)出來了。隨著國民黨反共政策的深入,三青團逐漸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國民黨通過三青團將青年和學生洗腦,對他們進行精神和生活訓練,目的就是讓他們只忠于國民黨,只忠于一個領袖,那就是蔣介石。同時三青團給青年和學生灌輸反共思想,并積極組織青年和學生反共。甚至在某些地區(qū),三青團讓青年和學生配合中統(tǒng)和軍統(tǒng)進行反共活動,殘害進步青年和共產(chǎn)黨員。三青團完全淪為國民黨搞民族分化,反攻共產(chǎn)黨的政治工具。


在1947年的時候,國民當由于形勢的變化,將三青團并入國民黨。自此,歷史上僅存在不到十年的青年組織三青團結束了它得歷史使命。

4

三青團全名三民主義青年團,是由老蔣主持成立的。

三青團說白了,其實就是相當于老蔣打著抗日救國的旗號,給自己的國民黨儲存的種子,或者說是為國民黨儲存的新鮮血液。老蔣當時的手下的平均年齡已經(jīng)挺大了,都成老油條了,再不補充點青年,老蔣過幾年就沒人可用了。

梁啟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說》中寫到:少年強,則國強。強調(diào)的就是年輕人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何況一個政黨。第一,青年人,尤其是學生,肚中有墨水,胸中有抱負,一經(jīng)磨練和學習自然能成為老蔣的大事的有力推手。第二,青年人有沖勁,只要給他槍,就敢上戰(zhàn)場。

共產(chǎn)黨疼惜青年人,不忍用他們。所以導致這些有宏圖抱負的年輕人亂求醫(yī),求到老蔣頭上。老蔣可不會像共產(chǎn)黨那般,老蔣想到的是吸收這些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年輕人,發(fā)展他們,給他們洗腦,瘋狂灌輸反共思想和封建思想。由此,建立一張龐大的情報網(wǎng),甚至說都有點特務組織的感覺。

不過呢,在抗戰(zhàn)期間三青團還是辦了不少好事的,像慰問傷兵,犧牲士兵的家屬,宣傳救國思想,自愿成立戰(zhàn)地服務隊等。

5

國民黨成立的青年組織,叫中國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共產(chǎn)黨成立的青年組織,叫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簡稱為共青團。

6

和共青團性質一樣,是國民黨為爭奪年輕一代而在年輕人中成立的屬于國民黨方面的青年組織。共青團全稱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而三青團則是中國三民主義青年團。

該組織成立于一九三八年,起初是主要在各學校發(fā)展活動,影響與爭奪青年學生,與共產(chǎn)黨,共青團及左派青年團體對抗,做了許多不光彩的事,甚至成了國民黨殘害進步青年學生的打手,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大批三青團員加入國民黨軍與解放軍作戰(zhàn),是思想較頑固,激進的一股力量。在新中國建國前,隨著國民黨的失敗,三青團也土崩瓦解,結束了其不光彩的使命。

7

蔣酋長的三民主義三青團,是模仿蘇聯(lián)列寧共產(chǎn)主義共青團,是準政黨后備組織。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