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隔得太遠了。金國和西遼中間隔著大草原和大沙漠,誰進攻,誰吃虧,最后金國索性就不進攻了,默認了西遼的存在。
公元1124年,西遼的開國皇帝耶律大石認為遼國天祚帝無法完成復(fù)興遼朝的大業(yè),于是他就殺掉了天祚帝派去監(jiān)視他的人,自立為王,決心自立門戶。
當(dāng)時遼軍基本被金軍殺的全軍覆沒,其富庶領(lǐng)土也基本都被金軍占領(lǐng),耶律大石審時度勢后認為,立即反攻是不可能了,他眼下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遠赴漠北,整合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后再反攻。
于是在同年,耶律大石便率領(lǐng)兩百鐵騎出奔大漠,直奔漠北重鎮(zhèn)可敦城。
耶律大石到了可敦城不久后,突然從南方傳來了天祚帝兵敗被俘的消息。
由于耶律大石是當(dāng)時僅存的遼國高官中,級別最高的,因而他便不出意外的成為后天祚帝時代,遼國殘余勢力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
當(dāng)時,他不僅獲得了可敦城的兩萬遼軍精銳鐵騎的指揮權(quán),同時也還獲得了草原上十幾個部落首領(lǐng)的支持,可謂是小有實力。
聽說耶律大石在漠北草原領(lǐng)導(dǎo)契丹民族死灰復(fù)燃,金國大將完顏宗翰怒了。他深知耶律大石的才干,知道給他機會,以后必然會是金國的大患。于是他就極力向金太宗完顏晟游說,要求出兵攻打可敦城。
但是由于當(dāng)時金太宗已經(jīng)下旨攻宋,金軍的主力全員開拔,準備南下,沒有多余的力量可供完顏宗翰北征可敦城,因而耶律大石就僥幸的躲過了這一劫。(完顏宗翰就是金國五大貝勒之一的“粘罕”)
其后,金軍南下,兩年時間摧毀北宋,面對富庶的中原,女真人都開了眼,沉迷在了紙醉金迷和掠奪中原財寶上。對漠北草原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沒興趣,對耶律大石的威脅,慢慢也就遺忘了。
在宋金交戰(zhàn)期間,耶律大石認為繼續(xù)在可敦城待著沒前途,畢竟草原人口就那么多,不足以與金國對抗。于是他就在金軍主力無暇顧及他的時候,率主力西征,去到了西域擴充地盤。
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聽說耶律大石去西域搶地盤后,完顏宗翰高興了,他當(dāng)即再次向金太宗建議,乘耶律大石不在之機,攻打可敦城,端了他的老巢。
但是由于當(dāng)時金國大將完顏宗弼在黃天蕩被南宋大將韓世忠給圍了,金太宗手上沒有多余機動兵力。于是他就只給了完顏宗翰一萬人,讓他去打可敦城。
這一萬人,本來就不多。而且還是臨時拼湊出來的雜牌軍(由燕云地區(qū)的漢人和女真人組成的雜牌部隊),再加上完顏宗翰事先沒有做好后勤準備,倉促出擊。因而這一萬多金軍出擊后沒多久,后勤就斷了,還沒走到可敦城,就因為斷糧,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回去后,完顏宗翰再次提議攻打可敦城,但金太宗沒理會他。
其后,南宋和金國的戰(zhàn)爭規(guī)模升級,金軍主力淪陷在中原無法自拔。再加上當(dāng)時成吉思汗的太爺爺合不勒汗大鬧漠北草原,多次擊敗金國的邊軍,并還曾一度攻取金二十七團寨,攪得金國北面一片大亂,使得金國陷入了兩面作戰(zhàn)的窘境。(金滅遼后,原本臣服于遼國的蒙古首領(lǐng)合不勒汗趁機獨立,一度統(tǒng)一草原,與金國對抗)
為了避免三線作戰(zhàn),金太宗就直接否決了完顏宗翰攻打可敦城的提議,并警告他,不要沒事找事。
金太宗不想找耶律大石麻煩,但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wěn)腳跟后,他可就要找金國麻煩了。
畢竟滅國之恨不共戴天。
公元1134年,離開故鄉(xiāng)已經(jīng)整整十年的耶律大石決心報仇。他派大將蕭斡里剌率七萬大軍東征金朝。
大軍出征之前,耶律大石非常激動,據(jù)說一連幾夜,他都沒有睡覺。
然而,遼軍的這次行動非常失敗,就跟五年前完顏宗翰的那次北征一摸一樣。蕭斡里剌帶著七萬大軍在大漠里轉(zhuǎn)悠了幾個月,始終沒能走出去。其間,隨軍的牛馬多病死,遼軍后勤保障中斷,再繼續(xù)走下去,怕是要全軍覆沒。
于是,蕭斡里剌就終止了這次東征,帶著遺憾的心情下令撤軍。
事后,耶律大石仰天大哭,心情低落。他對殺回老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然后,他便改革發(fā)展策略,全心全意向中亞發(fā)展。
不過耶律大石還是不甘心,他認為既然大軍出擊不太現(xiàn)實,那派出小規(guī)模部隊騷擾金國還是可以的。于是,他便在漠北草原的大沙漠邊緣地帶不停地派出小股騎兵出沒,騷擾金國。
他的此舉不為攻城略地,只是單純刷存在感。告訴金國人,自己還活著呢。
對于西遼騎兵反復(fù)的騷擾,完顏宗翰和金國第三代皇帝金熙宗都非常惱火(當(dāng)時金太宗病死了)。他們兩個一拍即合,隨即,完顏宗翰就帶著金熙宗旨意,率領(lǐng)兩萬多雜牌部隊深入大草原,搜尋西遼主力決戰(zhàn)。(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漢人)
然而這次北征的結(jié)果跟上次是一摸一樣,完顏宗翰在沙漠里轉(zhuǎn)了幾圈,根本連遼軍的影子都沒找著。并且沒找著也就罷了,由于女真人對契丹士兵的欺壓,一支數(shù)量有幾千人的契丹偽軍部隊還成建制的逃走了。
幾千人的叛逃,而且還都是騎兵,這基本上可以說,仗是沒辦法繼續(xù)打下去了。完顏宗翰只得就此撤軍。
回去之后,完顏宗翰灰頭土臉,被金熙宗一頓譏諷。他是金熙宗的叔輩,卻被小皇帝如此嘲笑。再加上金熙宗后來嫌他煩,又故意找茬整他,把他又氣的夠嗆。于是,完顏宗翰最終就帶著遺憾,憤懣而死,終年58歲。
他死后,他的堂兄弟完顏宗弼開始掌權(quán)。完顏宗弼跟岳飛有死仇,發(fā)誓要滅南宋,殺岳飛給自己雪恥。于是他掌權(quán)后,金國就開始大舉攻宋。(完顏宗弼就是“金兀術(shù)”)
1137~1140年,完顏宗弼連續(xù)與岳飛在中原血戰(zhàn),金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就被耗在了中原。而打西遼的事,也就沒人提了。
1142年初,岳飛被宋高宗迫害致死,完顏宗弼心愿得了,宋金遂達成全面議和,宋金之戰(zhàn)也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一年后,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
耶律大石死后,由于西遼的第二代皇帝跟金國的二代一樣,都對當(dāng)年的契丹和女真的仇恨不感冒,沒興趣,因此西遼在進入蕭塔不煙和耶律夷列時代后,對反攻金國,殺回老家也就沒什么興趣,不提了。(蕭踏不煙是耶律大石的皇后,耶律夷哥是他們的兒子)
此后的30年時間,西遼和金國都是各自的地盤發(fā)展經(jīng)濟。期間發(fā)生了兩次小插曲,但雙方都沒有跟對方撕破臉。
一直到公元1175年,由于草原上的乃蠻人歸順金國,雙方才撕破臉皮。
乃蠻人原本是西遼的附庸部落,以幫助西遼在草原西部抵御金國,同時也代表西遼在漠北草原宣示宗主國地位而存在。
其戰(zhàn)略地位和戰(zhàn)略價值非常重要。
所以當(dāng)乃蠻部背叛后,西遼上下都此事都非常憤怒,紛紛喊打。而金國上下對此事則是非常高興。由于當(dāng)時的金國皇帝正好是金世宗,此人有“北國小堯舜”之稱,在他的治理下,金國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完全不怕西遼來與自己一戰(zhàn)。
因而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來,花刺子模興起,西遼要鎮(zhèn)壓花刺子模的反叛。而同時,蒙古部落也興趣,金國要對付蒙古人。因而無論西遼還是金朝,都開始走下坡路,再也沒有遠征對方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