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續(xù)抵抗?問出這個問題的真是歷史小白!
如果從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原建州衛(wèi)指揮使、大明龍虎將軍努爾哈赤叛明屠撫順開始,至康熙七年(1668年)鄭氏投降遷海結(jié)束止,正好五十年。
在這五十年中,漢人沒有一天停止反抗!
先從遼東說起吧!
努爾哈赤占領(lǐng)遼陽和廣寧之后,控制了漢人聚居地遼河?xùn)|西廣大地域。在奪取遼東統(tǒng)治權(quán)后,對遼東漢人實行了民族壓迫政策。
首先,強令“剃發(fā)”。努爾哈赤每攻占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就下令“剃發(fā)”。以“剃發(fā)”作為漢人降順后金的標志。努爾哈赤對遼東人民還不放心,令女真人與漢人在村屯同住,糧食同吃,牲口草料同喂,以加強對漢民的監(jiān)視和控制。致使許多漢人田宅被強占,糧食被掠奪,人身受凌辱,妻女遭奸污,造成民族隔閡。他為防范漢人,又下令禁止?jié)h人制造、買賣、攜帶和收藏弓箭、撒袋、腰刀等武器。
遼東漢民以逃亡、投毒、暴動等多種形式,反抗后金的殘暴統(tǒng)治。首據(jù)《滿文老檔?太祖》記載,有的遼民誘請后金駐守臺堡官兵到家里飲酒,醺醉殺死,然后棄家逃亡。
其次是投毒。投放毒藥暗殺后金統(tǒng)治者,是比逃亡更為積極的反抗斗爭形式。后金占領(lǐng)遼陽剛兩個月,就發(fā)現(xiàn)漢人向努爾哈赤駐城的各井投下毒藥。不久,在水、鹽和豬肉里都發(fā)現(xiàn)了毒藥。努爾哈赤指令諸申和士兵,不吃當天殺豬的肉,飲水和食鹽要警惕中毒,甚至對蔬菜和雞鴨也要注意,并命令將文書下達至村領(lǐng)催。為避免中毒,命店主將姓名可在石、木上,立在店前,購買食物的諸申,需記住店主的姓名,以便中毒后追查。投毒的斗爭遍及各地,努爾哈赤諭示諸貝勒:各地都給諸申投毒。甚至努爾哈赤到海州巡視,在衙門宴會時,有八名漢人向井中投放毒藥,可能是設(shè)計毒害后金汗努爾哈赤的。但他們在投毒時被八旗士兵捉獲,慘遭殺害。
再次是襲殺。襲擊和殺傷后金官兵,比投毒更直接地打擊了女真軍事貴族。在古河、馬家寨、鎮(zhèn)江、長山島、雙山、、復(fù)州、平頂山等地的漢民,手執(zhí)棍棒,聚眾抵抗,襲擊后金士兵,殺死后金官吏。努爾哈赤在文書中稱:古河的人,殺我派去的官員而叛。馬家寨的人殺我派去的官員而叛。鎮(zhèn)江的人,逮捕我任命的佟游擊,送與明因而叛。長山島的人,逮捕我派遣的官員,送往廣寧。雙山的人,約期帶來那邊的兵,殺了我的人。岫巖的人叛亂,被魏秀才告發(fā)。復(fù)州的人叛變,約期帶來明國的船。平頂山的人,殺我四十人而叛。
這份文書說明,遼民反抗后金統(tǒng)治的斗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為防止后金官兵被個別地襲殺,努爾哈赤命令官兵不許單獨行動,必須十人結(jié)隊而行,否則要受到懲罰。但這并不能阻遏遼民一浪高過一浪地反抗后金統(tǒng)治者的斗爭。
最后,就是暴動了。遼民的暴動給與后金統(tǒng)治者以最沉重的打擊。遼民暴動自后金軍占領(lǐng)遼陽開始。后金軍奪占遼陽,派一將領(lǐng)坐在西門,見狀貌似漢人,即點視軍卒加以殺戮。然而,遼民不能忍受這種殘酷的暴行,勇敢者奮起反抗!睹魇芳o事始末》,“補遺”記載:有諸生父子六人,知必死,持刀突而出,斃其帥,諸子持梃共擊殺二十余人。倉卒出不意,百姓趁亂走出,五六百人結(jié)隊南行,建州不之追。
繼遼陽之后,反抗后金的暴動如火如荼。在托蘭山,百余人舉行暴動;在長島,莽古爾泰率兵二千鎮(zhèn)壓;在岫巖,暴動失敗后被俘者達六千七百人;在鎮(zhèn)江,僅鎮(zhèn)壓后被俘虜?shù)恼吒笠蝗f二千人。
在遼河以東,復(fù)州城的抗暴斗爭聲勢浩大。天啟三年即天命八年(1623年)六月,復(fù)州城民無法容忍后金剃發(fā)、占房、查糧、差役等虐政,一萬余男人舉城暴動。努爾哈赤派次子代善,第十子德格類等率兵兩萬人前往,將復(fù)州城人民的暴動殘酷地鎮(zhèn)壓下去。復(fù)州城男子當中,除病弱者和兒童外,全部殺死,并將婦女和兒童擄走,分給各牛錄為奴。
在遼河以西,所余人民在大小凌河、錦州、義州和廣寧等地掀起反抗后金的暴動。其中以十三山軍民的反抗斗爭最為壯烈。數(shù)以萬計的遼民據(jù)十三山以自保,絕不“剃發(fā)”降順。努爾哈赤派兵圍攻數(shù)次不克,李永芳再率軍仰攻,被“山頂飛石打下”。這些反抗者久被圍困,誓死不降后金,“有七百人黑夜?jié)撏迪律街梁_,渡上覺華島,嬰孩都害死。問其何以害死,曰‘恐兒啼賊來追趕也’!”寧肯扼殺嬰兒,也不投降后金。這是努爾哈赤對遼民政策失敗的血淚見證。
面對遼民的反抗烈焰,無計可施的努爾哈赤開始種族大屠殺。借口清查糧食對漢人的糧食,逐村逐戶清查,全部進行登記,委派諸申看守。規(guī)定:凡每口有糧五升,或每口雖有糧三、四升但有牲畜的人,算作“有糧人”,每口有糧三、四升而并無牲畜的人,算作“無糧人”。努爾哈赤命將“無糧人”收為阿哈。不久,下令將各地查送的“無糧人”全部殺死...............................
天啟三年,努爾哈赤下九次汗諭,清查所謂“無谷之人”,并諭令八旗官兵“應(yīng)將無谷之人視為仇敵”,最后下令:“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谷之尼堪”。天啟四年十月,努爾哈赤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御以上官將,帶領(lǐng)士卒對村莊的漢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遼東原四百萬漢人所剩無幾,遼東漢人展現(xiàn)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反抗精神。!
入關(guān)后滿清更是大力推行剃發(fā)易服、屠城、圈地、占屋、投充、逃人法、遷海就一系列殘暴的民族征服政策,激起了漢族的反抗。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夏完淳、閻應(yīng)元、何騰蛟、張名振、李來亨,高一功、瞿式耜等諸多抗清英雄,在國破的危難時刻,毅然赴國難,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千秋正氣歌。
更多的是無名的英雄;活躍在英霍山區(qū)、大別山、四明山、茅麓山等山區(qū)的抗清武裝,以及在中原的榆園軍,于七等人奮起反抗,游擊戰(zhàn)持續(xù)了數(shù)十年。以榆園軍為例;義軍仍利用地道周旋,清兵被打得暈頭轉(zhuǎn)向,死傷慘重,不敢近榆園半步。滿清派張瞻"使人決黃河水灌之"。這就是歷史上所說"隆荊決口",致使北金堤以南直至菏澤"皆為巨浸"(大水6年不息),至山東、河南多地化為無區(qū),殺人以百萬計,榆園地道亦全部被毀。
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反抗束后,漢家兒女沒有屈服,反清斗爭轉(zhuǎn)入地下,用各種形式反抗?jié)M清的殘暴統(tǒng)治;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袍哥、小刀會、啯嚕會等層出不窮,高舉反滿復(fù)漢的大旗,數(shù)百年間起義、暴動不斷,沉重的打擊了滿清。直至孫中山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