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侃春秋現(xiàn)在來和大家一起“關(guān)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如果要說歷史上的流氓皇帝,我們可以舉出一大堆。但是要評歷史上最流氓的開國皇帝,恐怕這頂桂冠只有戴到劉邦頭上最為合適了。
先說說他和嫂子之間的過節(jié):
劉邦出身比較低賤,當(dāng)時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管十里之內(nèi)的事情。但就是這么一個小官他也做不好,整天帶領(lǐng)一幫狐朋狗友游手好閑,東游西逛。今天在這里偷只雞,明天在哪里蹭頓飯。
劉邦在家排行老三,他的大哥劉伯生前很疼愛他,但是早逝。大哥去世后,其大嫂和兒子的日子肯定過得比較艱難。但劉邦整天游手好閑慣了,哥哥去世后還老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飯。
這一日又領(lǐng)著幾個閑漢到家,大嫂裝著沒看見,抬腳到灶間,故意用鐵勺把鍋底刮得嗤嗤響,閑漢們一聽這動靜,猜著鍋已見底,沒飯可蹭,扭身拜拜了。
朋友出門后,劉邦很有些不憤,前去掀開鍋蓋一看,鍋里剩有不少飯,自此記恨在心,從此再也不登大哥家的門。
當(dāng)上皇帝后,劉邦大封親戚功臣,他給大哥劉伯追封了一個武哀侯,唯獨對大嫂生的侄子劉信不理不睬。
你劉邦不管可以,但劉太公不忍看著別人都跟著沾了光,獨獨冷落了大孫子。于是來找劉邦——不管咋樣,那是你親侄子,多一個侯少一個侯在你這兒能是多大的事。
劉邦聽老爹說完,佯裝恭敬地回老爹:您老說話了,兒子敢不給辦嗎?于是宣詔道:朕封我賢侄劉信“羹頡侯”。什么叫“羹頡侯”呢?羹就是飯的意思,頡就是沒有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飯沒了候。”諷刺當(dāng)年嫂子刷鍋趕自己朋友走的事情。
劉太公更沒有文化,興沖沖拿著封號來找孫子了。兒媳婦一聽封號,眼淚馬上下來了。劉太公才清楚,自己讓兒子給“涮”了。
要說被封侯肯定是件開心的事。但是被封了個諷刺的稱號,還不能改,背后被天下人恥笑,這實在又高興不起來。劉邦大嫂和劉信對這個封號弄得簡直哭笑不得,有苦說不出了。
下面我們重點說一下劉邦的潑皮加無賴的方面:
后來劉邦起兵造反,干的無賴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楚漢爭霸期間,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并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后,傳過話去——我們兩人是結(jié)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我。(“當(dāng)此時,彭越數(shù)反梁地,絕楚糧 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瘽h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史記·項羽本紀(jì)》)
此話說得項羽是目瞪口呆!一個人竟然能無賴到這個地步,項羽也是服氣了。最后聽從了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
對老爹是這種嘴臉,對自己的親生子女也是一種不負(fù)責(zé)人的嘴臉。彭城之戰(zhàn),劉邦兵敗。自己只身逃走,兩個孩子也被沖散。其后在逃難的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他們,被手下送到了車上。
無奈楚軍緊追,劉邦急于逃命,嫌車重太慢,竟將兩個孩子推下車去。部將夏侯嬰看見,急忙把孩子放回車中,如此反復(fù)了三次。劉邦說:“我如此危機,難道還要收管兩個孩子,自喪性命嗎?”
夏侯嬰反駁說:“這是大王的親骨肉,怎么能舍棄!”
劉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劍就砍夏侯嬰,夏侯嬰無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車上,只好把孩子挾在腋下逃跑。俗語謂虎毒不食子,也許因為劉邦非虎而龍,也就顧不得這條古訓(xùn)了。
對自己的親人都是這樣,對別人就可想而知了。自己胸?zé)o點墨,由于“酸葡萄心理”的作用,他還看不起天下的讀書人。剛拉隊伍時,正是用人之際,一日有人求見,劉邦出來一看,這個人戴著儒生的帽子,馬上一臉的不爽。這個人進來后引經(jīng)據(jù)典的侃侃而談,這一下惹得劉邦有些不太耐煩了,立刻起身,將他的帽子取下來,然后當(dāng)眾往帽子里撒尿。尿完以后把帽子擲還給對方,一頓臭罵將他趕出去。
如果說以上劉邦這些行為只是為人所詬病的話,那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竟幾人合伙,硬生生給他爹戴了一頂綠帽子,真正的有點讓人貽笑大方了。
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即皇帝位,史稱西漢。按理說做了皇帝,應(yīng)該高興才對呀。但劉邦心中十分隱憂。為何憂郁?因為他知道這個皇位來得有些僥幸。他在想,自己憑什么能夠坐上皇位?一個鄉(xiāng)下人,一個鄉(xiāng)下人的賤種,有什么資格做皇帝?為了解釋劉邦建立大漢政權(quán)的合理性,必須要進行神化才行。
怎么神話?就像當(dāng)年斬白蛇一樣,故事得編的傳奇?zhèn)魃。于是造神運動就開始了。
劉邦同志是龍種,才有可能做皇帝,也才有資格做皇帝;反過來說,既然能做皇帝,證明了他的確真的是龍種。
有一天,劉邦的母親在一個大湖的岸邊休息,夢見自己與一位神仙相遇,這時突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劉太公去接劉母,剛好看見一條蛟龍正降臨在妻子的身上。此后不久,妻子就懷孕了,然后生下了劉邦。(“高祖。。。。。。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司馬遷)
劉母有孕產(chǎn)子后,生下來的兒子相貌也很是不凡!奥(zhǔn)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在古漢語中:準(zhǔn),鼻也;顏,額也。這就是說劉邦有著高高的鼻梁,長著一副龍的額頭,同時還是個灑脫飄逸的“美髯公”。不僅要長得帥,還得有奇特的地方。那就是他的“七十二黑子”,竟然與赤帝(即炎帝)的七十二日之?dāng)?shù)相吻合。
這一下子進入了正史。這樣,一切都完美了,一切都合理了。既然是龍種,那么坐天下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了。但卻忽略了兩個人的感受。
一個是他的老媽劉媼:我的個天呀,我可是很守婦道的正經(jīng)人家呀,是從一而終的呀,什么時候有過外遇!真是羞死人啦。
另外一個就是劉太公: 天大的冤枉啊,明明是我辛苦的耕耘才繁衍出的兒子,怎么就成了龍種了,史書上還言之鑿鑿地講,是我親眼看著娘子和神龍纏綿的,天大的冤枉。
給劉太公戴“綠帽子”的共有四位。一個是親兒子劉邦,一個是神龍,一個是司馬遷,另外一個沒有顯露出來,但是一挖掘不難發(fā)現(xiàn),竟然是其玄孫漢武帝劉徹。沒有皇上的默許,司馬遷斷然不敢把這種事情寫進正史的,就是寫了,也不可能流傳下來的。
這么一看,劉邦的無恥是否絕對夠一流水準(zhǔn)?說他是流氓皇帝大家還有什么異議嗎?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yán)正聲明:原創(chuàng)作品,禁止非法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