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晉武帝司馬炎分封諸王這件事,可以說司馬炎分封諸王這件事本沒有錯。畢竟從西晉之前的漢朝來看,分封宗室子弟為王這已經(jīng)是很常規(guī)的操作了。古代開國皇帝之所以會分封宗室,其目的就是為了以宗室來統(tǒng)御地方。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家的天下還是自家人看管著比較放心。表面上來看這種心態(tài)并沒有什么錯誤。但從本質上看,分封宗室這也看出了統(tǒng)治者對于自身統(tǒng)治的穩(wěn)定性存在質疑。對于自身的能力和國家的制度存在質疑。否則就不會分封宗室。像秦始皇一樣,他認為郡縣制可以有效的使中央控制地方。沒有必要分封宗室徒增變數(shù)。要知道宗室也是威脅中央的重要因素之一。周朝不就是這么衰敗的嘛。由此可見秦始皇還是所有皇帝的榜樣啊。

簡單來講,紛紛宗室子弟為王,有利也有弊。但相對而言,利益是短期可以見效的。而弊端卻是之后會發(fā)生的事情。因此很多開國皇帝兩相比較之下,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分封宗室。畢竟不是誰都有秦始皇那種魄力。同樣,晉武帝司馬炎分封宗室的目的之一就是參考了曹魏滅亡的教訓。在司馬篡魏的時候,曹氏沒有強力的地方藩王可以救援中央。因此使得曹氏被司馬氏所取代。雖然司馬氏得益了。但司馬炎建立晉朝后,他也擔心日后晉朝會碰上和曹魏一樣的困境。所以他決定分封宗室,以地方宗室來恭維中央的穩(wěn)定。

從另一方面來看,司馬炎分封宗室實際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首先司馬家族極為龐大,成員眾多,各個勢力也錯綜復雜。司馬炎這一輩兒的人就不談了,就說司馬炎的父親一輩,祖父一輩的人,他們每個人都代表了一股勢力。這些所有的勢力勁往一處使可以讓司馬家族篡權奪位。但如果司馬家族其他人給司馬炎這一系拆臺,那司馬炎想要當皇帝就純屬做夢了。司馬炎想要當上皇帝,就必須要交換出部分利益。也就是說司馬炎當皇帝大家可以支持,但同樣司馬炎也得分封諸王,以此來回報大家支持他稱帝。這就是現(xiàn)實。

分封宗室很多皇帝都做過,與其說司馬炎給后代埋下了隱患,那還不如說許多開國皇帝都給后代留下了隱患。司馬炎分封諸王沒有錯。錯的是他選擇錯了繼承人。因為他的私心,司馬炎選擇了一個白癡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即位后幾乎就等于一個擺設。晉朝中央大權全都由皇后賈南風掌控。外戚掌權自然引起了司馬氏宗室子弟的不滿。再加上司馬衷是個白癡皇帝無力壓制地方藩王。因此爆發(fā)了宗室和外戚之間的爭權奪利紛爭,更引發(fā)了之后的八王之亂。這才是導致西晉毀滅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司馬炎分封諸王雖然沒錯,但為了一己私利選擇白癡皇帝導致西晉滅亡,這就是司馬炎的錯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fā)評論支持一下。

最佳貢獻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