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掉廁所死的晉景公。
一天晚上,晉景公夢見門外有一個惡鬼。這個惡鬼有一頭長長的頭發(fā),不但及腰,還拖到了地上。見到晉景公后惡鬼捶胸跺足,“你殺了我孫子,我今天要來報仇!”晉景公大驚失色,不過一會,這個惡鬼發(fā)起狂來,接連搗毀了宮門以及寢門沖了進來。晉景公連忙逃跑,竄進了內(nèi)室,可惡鬼緊追不放,又一把撞壞了內(nèi)室的門。此時,晉景公滿身大汗地醒來,身體猶如虛脫一般。
驚醒之后,晉景公連忙請來了桑田的一位巫師。經(jīng)過占卜,得出這是一個惡夢。至于是什么惡夢。史書沒有記載,但大至推斷一下就可以知道了。這夢中的惡鬼多半就是趙盾。趙盾生前是“夏日之陽”,手上沾有不少大夫的鮮血,就是變成了鬼,也是極為兇悍的厲鬼。
晉景公當年滅了趙盾的家族,多半也有借題發(fā)揮,打擊一下晉國卿室的力量。從內(nèi)心來說,自覺還是對不起趙盾,這才有了心魔。
“那會怎么樣?”驚魂未定的晉景公問道。而桑田巫師給出了一個更不吉利的判斷。
“國君吃不到新出的麥子了。”
沒過多久,晉景公就病了。病還很重,遍尋晉國的名醫(yī)都沒有辦法治好,最后晉景公只好派人到秦國求助。秦國的國君秦桓公不計前嫌,派了一個名醫(yī)前來給晉景公看病。
在名醫(yī)沒來之前,這位晉景公做了一個夢。 他夢到他的病化形為兩個小孩。這兩位在他的身體里大搖大擺地聊天,一個小孩大概趴在他的血管上說:“兄弟,秦國來的是個名醫(yī),這次恐怕我們逃不掉了。”
另一個小孩冷笑一聲,嗤之以鼻 ,“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看他能拿我們怎么辦!
不久后,秦國名醫(yī)來到晉都,仔細給晉景公檢查過身體后,最后搖了搖頭,“國君的病已經(jīng)治不好了。病在肓(歡)之上,膏之下,這個地方,無論是用灸,還是用針,或者是用藥物,都達不到這個地方!
在西醫(yī)里,“膏”指心尖脂肪,而“肓”則是心臟與膈膜之間的地方。后人常用“病入膏肓”表示病情嚴重,無藥可醫(yī)。
順便說一下,這個名醫(yī)史書記載為名字為緩。這可能跟當時史書記載的習慣有關(guān),春秋的史書。一般是士大夫才記載名字,士大夫才能稱之為“人”。不是士大夫是不記載名的,而是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安個名字。這個秦國名醫(yī)冠以緩名,大概就是說他來遲一步,來得太緩了。
晉景公愣住了,過了一會,才嘆了一口氣:“你確是一名良醫(yī)。”隨后,給緩醫(yī)生包了一個大紅包,送他回秦國。
晉景公大概也接受現(xiàn)實,準備后事了?伤是有一點不服氣。
自己真的就吃不到新麥了?
到了六月的時候,新麥出來了。晉景公還活著,能吃能睡。晉景公十分高氣,連忙叫人獻上新麥,又把桑田的巫師叫過來,把新麥做好的飯端給他看。
“你不是說寡人吃不到新麥了嗎?這不是新麥是什么?”意氣風發(fā)的晉景公當場下令將這個妖言惑眾的巫師拖出去斬了。
不知道,桑田之巫有沒有算到今天自己會以這種方式死去。
殺了桑田之巫,晉景公出了一口惡氣,剛端起碗準備吃飯,突然感覺肚子發(fā)脹。晉景公放下碗就往廁所里跑,結(jié)果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可能因為還沒吃飯,晉景公的血糖有點低,頭昏眼花,看不清路,一不小心,掉在了廁所里淹死了。
嗚呼哀哉,這還不如病死呢!春秋史官左丘明用了“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八個字生動簡潔的描述了晉景公的悲劇結(jié)局。后人也沿用“如廁”兩個字來形容上廁所一事。
又據(jù)左丘明記載,這一天的早上,有一個宦官這天早上夢見自己背著晉景公上了天。結(jié)果,到了中午的時候,就是他發(fā)現(xiàn)了晉景公失足趴在糞坑里。太監(jiān)連忙把國君背上來?上Ч糯鷽]有普及人工呼吸的知識,不然晉景公尚有救還未可知。
這位太監(jiān)馬上把這個情形跟自己的夢聯(lián)系起來,也許覺得新奇,又或者還有一點炫耀的成份。這位太監(jiān)就把這個夢說了出來。
晉國大夫們的反應很干脆。你不是夢到背國君上天嗎?現(xiàn)在國君死了,你送佛送到西天,干脆給他陪葬去吧。
這就是晉景公的離奇死亡事件,把晉景公這個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想必大家也能開心一點。但不要忘了我們的主旨,讀史不但要怡情,還要明智。通過讀史要增加自己的智慧,開拓自己的眼界,在以后的生活工作當中能夠趨利避害。
在這個事件中,晉景公的死雖然離奇,但也沒什么可深究的。畢竟這只是一個意外事件,頂多教育我們不要空腹上廁所。這件事情中有兩個人物,可謂是倒霉蛋。一個是桑田之巫,一個是背晉景公的太監(jiān),這兩位,其中一個被晉景公殺了,一個給晉景公陪了葬。
他們因何而死呢?史家評判:“巫以明術(shù)見殺,小臣以言夢自禍”。
桑田之巫,巫術(shù)高明,卻不懂得低調(diào),而是炫耀自己的巫術(shù)。太監(jiān)呢,更沒有把緊自己的嘴門,把自己的夢當成一件得意事張揚。結(jié)果都倒了大霉。這個事情告訴我們,說話一定要慎重,做事一定要謹慎,尤其是跟不好的事情關(guān)聯(lián)時,更要特別謹慎。不要一時得意忘形,跑去圍觀、評論、宣揚。
孔子老師就教導我們說:”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不要隨便亂說話,做事不要太沖動,加工資的竅門就在這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