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說《笑傲江湖》里華山派的劍氣之爭沒有對錯,單純注重任何一方面,都失之偏頗。

一,華山派劍氣之爭及《葵花寶典》和“辟邪劍法”的由來。

華山派弟子岳肅、蔡子峰在莆田少林寺偷看了武功秘籍《葵花寶典》。因為是偷看,所以二人分別各看一部分。

回到華山后,二人把各自記憶的功法默寫出來放在一起比照映證。但二人所記憶的內容似乎毫不相干,岳肅所記憶的是強調內氣,蔡子峰所記憶的是強調劍法。

岳肅、蔡子峰二人各持一端,都認為自己所記憶的內容是對的,錯的是對方。

由于這個爭執(zhí),師兄弟反目成仇,更導致華山派全派分成了劍宗與氣宗兩派。后來兩派勢同水火,大打出手,以輸贏定掌門,自相火并。

火并前氣宗設計調開了劍宗高手風清揚,取得了火并的勝利。后來岳不群成了華山派掌門人。

岳肅與蔡子峰偷《葵花寶典》被莆田少林寺紅葉禪師發(fā)現(xiàn),派弟子渡元前往華山,因為紅葉禪師覺得《葵花寶典》害人,嚴禁門下人觀看,所以渡元并未見過那本秘籍。

渡元到了華山,岳肅與蔡子峰二人以為他必然精通秘籍所記載的功法,就請他解釋秘籍,渡元反而由此悟出了練習方法。

渡元悟出來的練習方法,他怕后來忘記,就記錄在自己身上所穿的袈裟上。這袈裟上所記載的,就是后來的“辟邪劍法”。渡元練習“辟邪劍法”成了武林絕頂高手。

岳肅與蔡子峰二人所默寫的《葵花寶典》,后來被大舉進攻的被日月神教奪走,最后被東方不敗練成。

二,從練習“葵花寶典”或“辟邪劍法”看,華山派劍氣之爭并無對錯,單純注重任何一方面都失之偏頗。

小說《笑傲江湖》里,魔教教主東方不敗與任我行、令狐沖、向問天、上官云等四人過招,東方不敗以一根繡花針代替長劍,身法如鬼如魅,如一縷青煙。這是“葵花寶典”的劍法精髓,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快”!

“葵花寶典”之快,使令狐沖的“獨孤九劍”的無往不利完全失去了作用。

因為任何劍法在“獨孤九劍”劍法之下,都存在破綻,即使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的太極劍法,也同樣如此。

但因為“葵花寶典”的速度,使其破綻不成其為破綻,令狐沖根本無法乘間抵隙攻敵所必救。

如果認為“葵花寶典”就是因為它的快,以至于天下無敵,就說劍氣之爭的劍法強于氣功,那就錯了。

令狐沖無法尋找“葵花寶典”劍法的破綻,只好以凌厲無倫的快劍強攻,令狐沖的長劍刺向東方不敗,東方不敗竟然用手里“風吹得起,落水不沉”的繡花針,撥開了令狐沖手中長劍!

令狐沖此時,不僅僅劍法厲害。他吸取了桃谷六仙的部分內力、不戒大師的部分內力加上黑白子的全部內力,在內力上也已經達到江湖絕頂高手的境界。

令狐沖情急之下的一劍何等力道!能被東方不敗一枚繡花針撥開,可見這需要具有何等厲害的內力?

另外,要練習“葵花寶典”,第一步就是揮刀自宮。否則就會走火入魔,被自身的內力焚燒而死。說明“葵花寶典”是要練習高深內功的。

由此可知,“葵花寶典”是需要練“氣”的。

所以,從練習《葵花寶典》或“辟邪劍法”角度看,“劍”與“氣”二者不可偏廢。華山派劍氣之爭并無對錯。

三,所有劍法都必須注重劍招又注重內氣,劍氣之爭沒有對錯,單純注重任何一方面都失之偏頗。

以獨孤九劍為例。

先說劍招。

獨孤九劍的精髓是無招勝有招,攻敵所必救!盁o招”本身就是劍招。

假如獨孤求敗不是練習了高明的劍法,并悟出了各種劍法的共有規(guī)矩,他不可能以“無招”戰(zhàn)勝劍術大師的。

所謂“無招”,是指沒有死板的套路,而不是說什么也不要,拿著一把劍胡亂擺弄,而是活用劍招,不拘泥于固定劍式。手中的長劍可以中途改變方向,從對手意想不到的方位攻擊,令對手防不勝防。

獨孤九劍的無招勝有招,說通俗點,就是招式隨對手劍式的變化而變化,法無定法。所以,它能乘間抵隙,抓住任何對手的劍法破綻,攻敵所必救。而無須防守。

再說氣功。

獨孤九劍并非不要內力,沒有內力的獨孤九劍,是不可能真正戰(zhàn)勝對手的。

令狐沖在華山上刺瞎了十五名高手眼睛,那時他毫無內力。

既然毫無內力為何又能瞬間擊敗十五名高手呢?原因挺簡單,世上的武功高手在對敵中,都是把敢于同他們?yōu)閿车膶κ之斪饔幸欢ㄎ涔Φ娜藢Υ。所謂有一定武功,是指有一定內力,有一定劍法造詣。

假如那十五名高手知道令狐沖全然沒有內力,他們只需要把手中的武器胡亂揮舞,只要碰上令狐沖手中的武器,就能用內力把令狐沖的武器震飛,令狐沖必敗無疑。

在西湖梅莊,向問天讓梅莊四友與令狐沖比劍。他用腳在地上踩出鞋印,以顯示高深內力,并說令狐沖內力強于自己十倍。就是為了掩蓋令狐沖沒有內力,避免梅莊四友憑內力取勝。

假如梅莊四友知道令狐沖沒有內力,他們之中任何人,只需要以深厚內力設法以手中武器撞擊令狐沖的手中長劍,就必然獲勝。那樣一來獨孤九劍就會完全失去作用。

所以,運使獨孤九劍,要想戰(zhàn)勝武功高手,同樣是要有高深內力的。

所以,任何劍法都必須劍氣并重,劍氣之爭沒有對錯,單純注重任何一方面都失之偏頗。

最佳貢獻者
2

縱觀《笑傲江湖》全書,主要是以五岳劍派為代表描繪了一幅江湖權謀紛爭的動魄場面。所以說,劍應該是本書的靈魂,其講究的是無招勝有招,令狐沖體內具有異種真氣,在沒有內力的情況下仍打得過許多高手,可以提前判斷對方招數的來勢,讓對方往劍上撞,這就表明劍術的作用比內力更重要。

3

所謂“氣劍之爭”,起源來自岳肅、蔡子峰兩人各記了一半的《葵花寶典》,后來對不上了,由此可以看出華山內部已經出現(xiàn)分化和隔閡。

氣劍之爭看起來像是一場學術之爭,倒不如說是權力之爭,兩派為了爭奪華山派的話語權。

至于氣和劍,哪個厲害?笑傲小說中岳不群是說過的。他說前十年,練劍的厲害,十到二十年之間,勝負各半,然后練氣的會越來越超出,二十五年之后,基本就氣宗完勝。

風清揚在那場戰(zhàn)斗中被引開,但他的傳承也不屬于劍宗一派,因此不能作數。


看電視劇的話,岳不群的實力絕對是會被低估的,但他闖出了“君子劍”的名頭,絕非作假。而且小說中劍宗來訪,成不憂刺他四劍被運氣引開,以及破廟夜戰(zhàn)那段都說明他的厲害。

練氣和練劍,一個打實基礎,一個技法運用,相輔相成。真要分什么高下,內功更勝一些,因為獨孤九劍三層境界,利劍、重劍和草木劍,最后一層不就是內功運用么?笑傲感覺力量等級較低,所以獨孤九劍也看似無敵了。

其實所謂的氣宗劍宗有點像高考時候的文科理科班,劍氣都是要練的,只是側重不同。根據書中的設定,劍宗成長快,氣宗后勁足。而風清揚則憑獨孤九劍武功遠超華山同門,這門劍法應該是他個人際遇,跟華山派無關,就像令狐沖是華山派,但他學到的吸星大法易筋經,跟華山派也沒任何關系。


我的看法,劍氣火并時候,騙風清揚去成親的不是氣宗而是劍宗。否則封不平等人搶華山派掌門的時候挑明當初氣宗的調虎離山計,背后又有嵩山派撐腰,在氣場上肯定壓過岳不群。但成不憂說的是“當年‘氣宗’排擠‘ 劍宗’,所使的手段實在不明不白,殊不光明正大,我‘劍宗’弟子沒一個服氣。我們已隱忍了二十五年,今日該得好好算一算這筆帳了!焙H有強詞奪理的感覺。而且”排擠“一詞,顯然是火并前的事情。所以火并一事,劍宗少個大高手卻不怪氣宗,這件事就很有意思了。


所以當初應該是這么個情況,風清揚的武功境界決定了他在華山派的超人地位,風雖是劍宗弟子,立場卻是中立的(因為獨孤九劍既不是劍宗也不是氣宗的),壓制了劍宗和氣宗的爭斗。劍宗前期發(fā)育快,還有奪命三連環(huán)這樣的殺手锏,自以為可以搞定氣宗,但有風清揚在,反倒受制而無法發(fā)動,于是干脆把他騙走好放手行事。但是沒想到氣宗的實力出乎他們意料,火并的結果劍宗高手死光光,氣宗雖然贏了,但也是慘勝,同樣死傷慘重。風清揚面對殘局心灰意冷,退隱江湖。

笑傲江湖是一本政治小說,華山派的劍氣之爭既影射了意識形態(tài)之爭,也有權力斗爭的成分。爭到最后的結果就是一場雙輸的武斗,看看文哥歷史,應該很清楚金庸寫劍氣之爭的目的了。


4

說白了,華山派的“劍氣之爭”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其最終目的只是對權力的爭奪而已。

中國自古就有“成者王侯敗者寇”之說。就拿楚漢相爭的劉邦和項羽來說吧,你說他們兩個人的爭奪,誰是對的,誰又是錯的呢?站在劉邦一方的人,指責項羽濫殺無辜,殘暴不忍;站在項羽一方的人,指責劉邦反復小人,不講情義。但我們應該明白,他們心中并不是為了什么正義,而是為了得到天下,得到那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

話題回到華山派的“劍氣之爭”上,便可以理解劍宗和氣宗發(fā)生爭斗的真正原因。當然,這也有外部原因催化的因素存在。當年華山派的岳肅和蔡之楓兩人前往莆田少林寺紅葉禪師那里,偷偷記得了武林秘籍葵花寶典的內容,由于時間有限,兩人商議分別記憶葵花寶典的上部和下部,回到華山后再寫下來?僧斔麄儗⑸舷虏亢显谝黄饡r,發(fā)現(xiàn)兩部分秘籍有偏差,兩人便懷疑對方給出的是假的秘籍,目的是想套出對方的另一部分而據為己有。自此,華山派便出現(xiàn)了分裂,最終形成劍宗和氣宗兩派,兩派的弟子互不相讓,甚至最后發(fā)生了火并,使得華山派死傷大半,華山派也因為這次火并而走入衰敗,在五岳劍派中的地位和聲望驟降。

后來岳不群當華山派掌門時,嵩山派掌門左冷禪還暗中支持封不平等人重回華山派,意圖讓劍宗奪回華山派的權力,可惜由于令狐沖獨孤九劍的威力以及桃谷六仙的干擾,劍宗鎩羽而歸。而令狐沖所習得的獨孤九劍,正是劍宗前輩風清揚傳授的。當年風清揚作為劍宗里面的第一高手,在劍宗和氣宗火并時,他被氣宗的人騙到江南去結婚,等他明白過來,速趕回華山后,劍宗和氣宗的爭斗已經結束,氣宗獲勝,風清揚也一氣之下隱居華山思過崖,不再過問江湖之事。

權力是極其誘人的,試問有多少人能抗拒它的魅力呢?不管這權力是大的(比如天下),還是小的(比如家族的族長),都會引得不少人去爭奪。當然,爭奪之人都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可其昭顯的貪戀之心,卻是明擺著的。所以,我們應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便可知曉華山派“劍氣之爭”的根本是什么!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