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有什么資格當常任理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巴西雖然參戰(zhàn)了,但相比那些在戰(zhàn)場上血腥搏殺,付出了百萬、千萬人命的國家而言,跟在美國屁股后面的巴西真是一點存在感都沒有,何德何能當個常任理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巴西派出了“遠征軍”參戰(zhàn),但他們只進行了239天的戰(zhàn)斗,大部分時間是跟在美軍屁股后面,充當補給輸送部隊或空中運輸隊。從傷亡數(shù)字上就能看出巴西究竟出了多大力氣,他們陣亡了13名軍官,444名士兵,傷者2064人,被俘35人,失蹤16人。
這個數(shù)字對比南美那些不情不愿陪美國打仗的國家來說實在是豐功偉績,但放在任何一個參戰(zhàn)大國這里,一個師的部隊參戰(zhàn),不夠3000人的傷亡這還叫干了啥事兒嗎?
何況那個年代的巴西政治地位極低,美洲國家在戰(zhàn)前存在感就不足,包括美國在內(nèi),都一定程度上受到歐洲的抵制和排斥,基本沒有什么說話的份兒。
就像美國一戰(zhàn)后提出了“國聯(lián)”的倡議,結(jié)果歐洲人把倡議收下了,把美國人臨門一腳踢飛了。這也是為什么二戰(zhàn)開始時大部分美國人沒想著打仗,只想搞孤立主義的原因。試想美國都如此,難道陪著美國打過幾仗的巴西就能一躍成為世界大國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這不妨礙美國人玩騷操作,他們之所以軟硬兼施拖著一幫美洲國家打二戰(zhàn),為的還不是新大陸的整體利益,以及為自己增加世界舞臺上的話事權(quán)?
巴西這個國家之前一直表現(xiàn)的比較低調(diào),二戰(zhàn)時也非常積極的相應美國的戰(zhàn)爭號召,為此美國在戰(zhàn)爭期間還幫助巴西提升了工業(yè)和軍事水平。當二戰(zhàn)結(jié)束后,面對一片廢墟的歐洲、亞洲,半片焦土的非洲、大洋洲,唯獨偏安一隅的美洲是完好無損。
別人越打越窮,打爛了還要重建,巴西可好,一堆現(xiàn)成的東西滿地撿,無論是經(jīng)濟、人口還是軍事實力、國土面積,巴西在當時都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強國了。
何況美國人還希望通過美洲國家的影響,為美國在世界上增加更多的話事權(quán)。當聯(lián)合國的框架開始搭建后,美國人就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巴西充當常任理事國。在他們看來,給南美洲安排一個位置是理所當然的。
結(jié)果蘇聯(lián)表示了反對,他們認為這是美國在為自己的仆從國謀福利,巴西根本沒有作為一個常任理事國的政治影響力,而且巴西與美國走的太近了,這樣勢必影響到戰(zhàn)略失衡。
緊接著英國也表示了不滿,當時的英國雖然與美國穿著一條褲子,但畢竟英國屬于歐洲,他們不愿意讓美洲的權(quán)益被擴大;偏安一隅的南美洲讓歐洲實在無力影響了,很明顯巴西會成為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傀儡。
于是英國人提出了要把法國拉進群,歐洲必須多占個名額才公平。這一招其實就是為了遏制美國,戴高樂政府當年極度反美,根本與美國人尿不到一個壺,相反英法之前卻一直都存在著良好的友誼。
蘇聯(lián)對拉法國入群非常贊同,他們一邊極力排斥讓巴西入常,一方面給法國入常點贊,在戰(zhàn)略上蘇聯(lián)很希望拉攏到法國,同時也能讓美國的歐洲勢力受到打擊。
結(jié)果,這樣造成了美國人極為被動的局面,拉巴西入常的一步好棋,突然就變成了一部臭棋。無可奈何之下,美國人只能放棄了拉巴西入常的提案。
不過美國也沒徹底認慫,它以英國提請法國入常做交換,將當時極度親美的中國拉進了常任理事國里,在他們看來,不能布局南美洲,澳洲在法理上也屬于英國,那么不如布局亞洲。這種戰(zhàn)略思想在40年代一直影響著美國,他們很希望將中國扶植為亞洲的美國勢力范圍。
就這樣,常任理事國排除了巴西,塞進了中國和法國,三人理事會變成了五人理事會。當然,美國人也沒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盤會那么快的破產(chǎn),活生生又給自己樹了個克星,真是天有不測風云。而巴西更霉,明明光鮮了一陣子,怎么最后就剩下足球了呢?
不過,時至今日巴西也仍然沒有放棄入常的努力,美國也一直表示支持巴西入常,至于入不入得了嘛,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