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其人
——明朝開國名將、軍事家
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湯和出生在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和朱元璋是同鄉(xiāng),有著相似的童年生活。后與朱元璋先后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因作戰(zhàn)勇敢被封千戶之職。后隨朱元璋西征北戰(zhàn)屢破元軍,累功升任統(tǒng)軍元帥、征南將軍。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十七年,開始巡視海防,威懾倭寇,使其不敢輕入。洪武二十二年,告老還鄉(xiāng),二十八年因病逝世,追封東甌王,謚號“襄武”。后世為了紀念湯和抗倭功勞為其設(shè)立寺廟、宗祠,在永強一帶還把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演變成全民公祭的“湯和信俗”,作為一盛事,每年都舉辦,以示紀念。
- 湯和的父親是湯七一,貧苦農(nóng)民出身,后因湯和先后被追贈為特進光祿大夫、右都督、左柱國、信國公等,可謂是父以子貴的典范。
說起湯七一這個名字,其實還蠻有趣的,湯和的曾祖父叫湯五一,祖父叫湯六一,因而父親叫湯七一,到了湯和這一代,如若仍按常理出牌,該叫湯八一了,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建黨節(jié)集合了,唯獨丟了一個建軍節(jié),為啥呢?為什么當時起名如此跟數(shù)字結(jié)緣呢?
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朝代,歸順的宋朝漢人被列為四等人,起名也受階級劃分的影響,當然文化和習(xí)俗仍是最主要的。窮苦的漢人通常都不重視起名,常常把父母的年齡加起來作為孩子的名字,還有是生日數(shù)字或日期疊加的,比如,朱元璋小名朱重八,高祖叫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親朱五四;明朝大將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親常六六......到了湯和這一代,已是元末,起名現(xiàn)象也就有所變化,湯七一就進了一步,沒有直接為湯和取名湯八一。
思想變了,時代也就變了,湯七一或許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成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