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大概有三條,一是楊玉環(huán)來路不正,她原本是壽王的老婆,是老婆變成了后媽。第二個原因是唐朝有皇后恐怖癥,武則天截了唐朝的胡,后面還有一個韋后也想模仿前輩。搞得大家都怕了。第三可能是最重要的,楊玉環(huán)沒有生下兒子。
沒有,她已經擁有寵愛,這就夠了。
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去苛求虛幻的東西,曹操先生的總結是,不要務虛名處實禍。這也是情商高的表現。
所以楊玉環(huán)妹子其實是個情商很高的人,她懂得一個道理叫,這個世界沒有什么理所當然。
西漢的陳皇后陳阿嬌到老都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她就認為,她的老公漢武帝劉徹對她好,是理所當然,甚至天經地義。
為啥呢?因為陳阿嬌一直有一個概念。她能當上皇后,不是因為她嫁給了劉徹,而是劉徹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
這個,其實也沒有說錯。劉徹確實是因為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當年,劉徹的老爸漢景帝可不是只有他一個選擇。劉徹的老媽王娡在后宮的地位也就馬馬虎虎。人家漢景帝喜歡的是粟姬。
粟姬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三保險,最大的兒子劉榮還被封為太子。劉徹封膠東王,頂多以后阿膠可以吃一碗倒一碗。
是陳阿嬌的媽咪、漢景帝的姐姐劉嫖改變了劉徹的命運。劉嫖女士是那個時代最富盛名的廣場舞大媽,手下有一批廣場舞小妹,經常挑點送給弟弟漢景帝。
本來后宮競爭就激烈,沒事還往宮里運送新生力量。姐姐們壓力實在很大。因為這個,粟姬跟大姑子劉嫖的關系很緊張。
所以,當劉嫖跟粟姬提出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時,粟姬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你丫的破壞后宮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想讓你的女兒潛伏進來禍害下一代?
粟姬犯了一個錯誤,她不知道,不是陳阿嬌借他兒子當皇后,而是他的兒子要借人家當皇帝。
劉嫖轉頭找了劉徹的媽咪王娡,讓陳阿嬌跟劉徹定了娃娃親,然后經過一系列的后宮爭斗,把粟姬斗了下去,把劉徹送上了皇位。
說實話,當上皇帝,劉徹同志還是很感謝陳阿嬌的,可是陳阿嬌女士的要求有點過份。
她要漢武帝的大旗只為她舉。
這就脫離時代背景了,咱這是封建社會,是帝王世家,皇帝天生就是中央空調,怎么可能只對著你的齊臀丁字送溫暖呢?
更何況,陳阿嬌女士,你也有不努力的地方嘛,你畢竟沒有生下小孩嘛。人家老劉家的江山還是需要接班人的嘛。
陳阿嬌不管,開始從表情包里掏出一個表情。什么表情?就是沒有我,你能有今天的冷群表情。
小時候,劉徹說要娶陳阿嬌,然后修一個金子的屋子把表姐藏起來。
多美好的故事。
元光五年,當了十一年皇后的陳阿嬌被廢,居住在郊區(qū)療養(yǎng)院長門宮。渡過寂寞的近二十年后去世。大漢的繁華、漢武帝的榮耀從此與她無關。
她只是犯了一個錯誤:別人對你的好,重復再多次都是應該的,自己對別人的好,一次都不能多說。
你的老板也不會理所當然地對你好。
明朝權臣李善長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李善長也算是一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的、私家圖書館的管理員,后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左相國。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于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他培養(yǎng)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嘛,免得后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壞事了。李善長同志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聯(lián),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小伙伴叫李存義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被處決后,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下放算了。
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這個時候,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小PP都如沐春風。
朱元璋發(fā)了赦免詔書后,一直坐在宮里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李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么事?我又沒造反。你赦免他,這是理所當然的啊。
朱元璋怒了,這好比請人吃頓海鮮大餐,別人連個朋友圈也不發(fā)。
要不是看在他是你弟弟的份上,我會饒了他?惹火了我,我不但不饒他,我還要順藤摸瓜,掐碎你老李的蛋蛋。
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丫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然后,丁斌又供出李存義當年那些事。得,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被團滅。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或者,只是五年前少說了一句謝謝。
對每一份示好,不要省略每一個感謝,盡管有時候,那些都顯得理所當然。
就連你的父母,也不會理所當然對你好。
明朝漢王朱高煦就認為爹地朱棣應該理所當然對他好。
首先他長得帥,至少比他的大胖子哥哥朱高熾帥多了。而且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朱高煦還是立過大功的。
當年朱棣搞革命工作,跟建文帝兩人開撕。朱棣同志差一點精疲力盡,準備跟建文帝妥協(xié)了,還是朱高煦率領大軍前來支援。朱棣一高興,說了一句坑兒子的話:“你哥身體差,你加油!
朱高煦就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口氣把建文帝的南軍擊敗了。
然后咧?然后就然后唄,你接著當你的王爺唄。還真想當接班人?
朱高煦折騰了很久,賴在南京不走,想盡辦法要搞倒朱高熾,甚至還搞了一個小武裝,弄了三千兵馬。
朱棣同志一聲吼:滾!
朱高煦老老實實跑到封地山東了。
朱高煦很不爽,當年不是有口頭協(xié)議嘛,說好的怎么可以變卦。
是的,說好的是可以變卦的,不但說好的可以變卦,就是白紙黑字的東西都是會變卦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你能怎么樣?有本事你反啊。就像李世民一樣,殺進玄武門,弄死大哥,囚禁老爸。
你贏了以后,你可以隨便寫,這就是生存法則,勝者任性,敗者認命唄。
朱高煦還真的反了。
結果還沒打呢,就偷偷摸摸瞞著跟他造反的小伙伴,自己一溜小跑出城投降了。
帶頭大哥做到這份上,也丟盡宋江,當然還有他爸爸朱棣爺爺朱元璋的臉了。
投降了之后,還不服氣,看著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路過,冷不丁伸出腿,把人家給絆倒了。
這不是找死嘛,朱瞻基一生氣,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
這時候了,你就老實在里面就地臥倒算了,說不定人家過一會氣消了,你爬出來就是了?芍旄哽悴。氣沉丹田,猛的一吼,把銅缸一把舉了起來。
牛,你牛,那再加把火燒一下看看。
朱高煦,卒。
朱高煦死都不服氣啊,當年父皇說了的啊,這皇位是我理所當然的啊。
其實,這哪里是他理所當然的。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就是你的能力能夠為你爭取到的。
其它的一切,別人的善意,別人的許諾,別人的給予,無論是什么原因,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別人給,我們感恩,別人不給,我們不怨。
更多這樣的歷史故事,歷史情懷,腦洞老師已經寫進了這本《這個世界承認每一份努力》,京東熱賣中,謝謝親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