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因有五:一、李隆基對楊貴妃曾經是自己兒子壽王妃這一點有所顧慮。楊玉環(huán)之所以從壽王妃搖身變?yōu)樾阱樱蚴,武貴妃死后,后宮數千佳麗中,沒有一個能合李隆基心意的。臣屬們?yōu)榱俗屝诳鞓菲饋,給他推薦了已經成為壽王妃的楊玉環(huán)。雖然,楊貴妃為了“改適”,假模假式做了一陣子尼姑,但曾經是“兒媳婦”的歷史是無法改變的。

二、李隆基跟楊玉環(huán)的結合,主要是文藝興趣的相投,并沒有要她“母儀天下”的想法。李隆基是個十分熱心的文藝愛好者,他不但喜歡欣賞文藝演出,還精通多種文藝形式,他“素曉音律”,作曲、吹笛子都很在行。他甚至讓數百名宮女成立了一個皇家女子樂團——梨園,集中居住在宜春北院!吧聘栉瑁鋾砸袈伞钡臈钯F妃也常常到梨園演奏她拿手的琵琶,深受大家的歡迎,“諸王貴主”競相拜她為師,學習彈奏琵琶。玄宗之所以每次游宴、洗溫泉都要帶著楊貴妃,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文藝愛好和相當的文藝造詣,文藝上他們有共同語言,可以互為知音,也可以說是琴瑟和諧。

三、楊貴妃雖然聰明伶俐,能夠隨時迎合皇帝的心意。但是,李隆基對她顯然是有所不滿的。天寶五載和天寶九載,楊貴妃兩次先后兩次被李隆基驅逐出宮。驅逐的原因,史書沒有明言,不得其詳。當然,每次驅逐楊貴妃后不久,多情、癡情的李隆基就會后悔,思念不已,很快由高力士將其接回宮中,禮遇如初,歡愛如舊?梢哉f,楊貴妃對李隆基而言,是讓他歡喜讓他憂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只適合戀愛做貴妃,不適合結婚做皇后。

四、楊貴妃顯然是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女人,她沒有多少權力欲望。一方面她滿足于李隆基的寵愛,另一方面她有文藝的愛好,日子過得很充實。此外,有沒有皇后的名號,對她而言沒有太大影響。

五、唐玄宗晚年雖然有些沉湎于男歡女愛,沉湎于聲色娛樂,但基本上還是一個頭腦比較清醒的皇帝。別的不說,至少他不會把官職當作可以濫贈予人的東西。他的駙馬、功臣張說的兒子張垍很想得到宰相的職位,但是,李隆基就沒有輕易地委任他為宰相。有一次,一個藝人在一次演出中有上佳的表現,博得了玄宗的好感。但是當他通過高力士說情,想要獲得一個小職位的時候,李隆基就不但沒有讓他如愿,反而把他給殺了?梢酝茰y,對于皇后的名號,他還是相當看重的;對于楊貴妃,他也沒有愛到頭腦發(fā)昏、任其索取的程度。

最佳貢獻者
2

謝談文論史友邀!

皇后是六宮之主,母儀天下,一言一行代表皇家的威儀和形象,惟有德有才者居之,方保后宮安寧,不致后院起火。戴上這頂桂冠,既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和待遇,可謂貴不可言;同時也意味著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和重擔,不免勞累操心。通俗的說,皇后是一種既有權力、又有責任的崗位。楊玉環(huán)以色獲寵,花瓶一個,如何能擔此重任,此其一。

唐玄宗在元配皇后謝世后,意欲立專房獨寵的武惠妃為皇后,但因皇族朝臣制肘和擔擾太子李亨地位動搖而猶豫,不料武氏短命,盛年而亡,令好色思傾國的明皇傷感追念不憶,朝政荒廢、精神空虛。恰在此時,遇見了形似武氏,而色過之的絕世尤物一一兒媳楊玉環(huán),令其魂飛魄散,不能自已。于是在耍了一通手腕后(掩人耳目、安排其出家當道姑),不顧人倫,納入后宮,由妃而貴妃,享受的待遇與皇后同。但唐玄宗雖然因好色而不顧廉恥,但并不糊涂,他明白楊貴妃只是他的性玩伴,并非賢內助,;再說,一意孤行立其為皇后,也有損自己的英名和“圣德”。于是乎,只好折中,享受的待遇可超標,名號權力不讓其僭越。此其二。




3

楊玉環(huán)自從接替婆婆武惠妃的班之后,因楊玉環(huán)“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將楊玉環(huán)召入后宮之中進行恩寵。

楊玉環(huán)受到唐玄宗李隆基十分恩寵,被封為貴妃。由于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之前十分受寵的武氏才被封為惠妃,死后才被追封為皇后,因此楊貴妃就相當于皇后。

楊玉環(huán)之所以封為貴妃,而沒有封為皇后,潛夫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①王氏作為李隆基的正牌皇后,為李隆基登基即位作出很大貢獻,后來因為“符厭事件”被唐玄宗李隆基廢為庶人,三個月后便過世了,事后玄宗再也沒有立皇后。

②李隆基此人權利欲極強,前期選賢任能、勵精圖治,當然不會隨便立皇后;后期怠慢朝政、任用奸臣,更加不會立皇后對自己進行限制束縛了。

③楊玉環(huán)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畢竟是兒媳壽王李瑁的妃子,封為貴妃已經可以表達皇恩浩蕩了,皇后為一國之母還是不能隨便封的。

4

楊貴妃不可能被立為皇后,我來說說這個事情。

皇后是皇帝冊立的妻子,是后宮中的老大。她既有管理后宮、引導眾妃子的實際職能,還有母儀天下的象征意義。《周禮·天宮內宰》中就有“王后帥六宮之人”的說法。

皇后的產生有一定規(guī)矩,需要經過皇帝的冊立。冊立皇后是一件國家大事,不僅要詔告天下,普天同慶,而且還有一套非常正式隆重的立后儀式,因為皇后是要母儀天下的,因此不是誰都可以當皇后的,而且也不是皇帝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就像當年李治想立武則天為皇后,由于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所以擱置了幾個月,這也說明立后是國家大事,要君臣共同參與。

楊玉環(huán)被立為貴妃,因為她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史上后妃中是少有的,美貌更是得到世人的認可,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李隆基對楊玉環(huán)更是一見傾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并且寵愛了近二十年,直到楊貴妃吊死馬嵬坡。

但是,李隆基的皇后之位一直空著,楊玉環(huán)為什么沒有成為皇后呢?

我們通過《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可以看見李隆基沒有冊立楊貴妃的線索。

楊玉環(huán)原為李隆基的兒子李瑁的王妃,當年,李瑁與楊玉環(huán)也是一見鐘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下詔冊立楊玉環(huán)為壽王妃,婚后,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的李隆基并沒有見到楊玉環(huán)。五年之后,武惠妃死了,李隆基才看見了楊玉環(huán),一見之下便被兒媳婦楊玉環(huán)的姿色深深迷住了。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而李隆基還是用技巧把楊玉環(huán)弄到了手中。

我們知道皇后必須是德范天下的人物。再怎么說,如果李隆基把攬入會中的兒媳婦立為皇后,必定天下嘩然,自己的顏面盡失。他不可能這么做。另外,楊貴妃跟李隆基雖然夜夜笙歌、日日云雨,但是卻后一直沒有子嗣,李隆基沒有立她為皇后的基礎條件。再就是當時太子已經確立了多年,李隆基不可能把一個看不見的希望給楊玉環(huán)。

楊玉環(huán)自入宮以后,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百般寵愛,雖曾經因妒而觸怒龍顏,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李隆基還是情不能斷。

楊玉環(huán)雖然沒有皇后之名,但卻有皇后之實,不僅自己受寵,家人也一道沾光,甚至可以說一人成仙雞犬升天,她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

5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相信李隆基與楊 玉環(huán)是有純潔的愛情的,而且白居易更相信,風華絕代的楊貴妃去世以后,玄宗對她的思念會延續(xù)到?菔癄、地老天荒!既然玄宗對楊玉環(huán)情??獨鐘,那為什么在她生前一直沒有封她為皇后呢?

1.縱觀李隆基的一生,他是知廉恥的人物,楊貴妃本來是他的兒媳,處心積慮地把她變成自己的妃子后,身 為帝王,在當時已經做到了極限!不管獲得兒媳的過程做得多么巧妙與隱蔽,難堵悠悠天下之口。且其前夫,自己的兒子李瑁還在世。如果封她為皇后,無異于把這令人不齒的事情。再次拿到社會上張揚一番(當初令兒媳削發(fā)為尼,就是想讓百姓忘了李瑁王妃的存在),他是無法面對眾人的。


2.皇后是一國之母,尊貴程度僅此于皇帝。雖然名義上說皇后不能干政,但是皇后名分的本身就具有政治意義。所以對皇帝來說,立皇后要垂詢大臣們的意思,不是李隆基一個人能決定了的事。

3.楊貴妃雖然與唐玄宗恩愛了多年,但是始終沒有為唐玄宗生下一兒半女。在古代,身為皇后,最重要的任務是為皇上傳宗接代、開枝散葉。而楊貴妃并無嫡子,這是硬傷。




4.楊貴妃的才能??限,楊貴妃是一名大美人,在舞蹈技藝、吹拉彈唱方面是把好手。但說到治理后宮的能力與氣度就不敢恭維了。她曾嫉妒自己的親姐姐與玄宗有肌膚之親,還動用過玄宗哥哥的笛子;這就缺乏母儀天下的范。如此心胸,如此輕率,怎么能治理后宮呢?個人又沒有政治經驗,也不會為皇帝排憂解難。她缺乏當皇后的基本素質。

5.王有容皇后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玄宗還是臨淄王時,聘娶她為王妃。在討伐韋后時,王氏協(xié)助臨淄王,做了很多??益工作,終于完成了大業(yè)。 先天元年被立為皇后,但由于她沒生下皇子,又因后來武惠妃用符厭事件陷害她。 唐玄宗將她廢為庶人,僅過了三個月,王皇后便薨逝了!

玄宗為此相當后悔,詔令以一品禮厚葬她于無相寺。后宮的人們常常對這位王皇后思念不已,玄宗自此就不再立后,甚至武則天的侄孫女,生??皇子的武惠妃活到38歲也是妃子身份。想來,玄宗此生認定王??容才是他今生的唯一皇后了吧,為了王??容終生再不立皇后了。

6

原因大概有三條,一是楊玉環(huán)來路不正,她原本是壽王的老婆,是老婆變成了后媽。第二個原因是唐朝有皇后恐怖癥,武則天截了唐朝的胡,后面還有一個韋后也想模仿前輩。搞得大家都怕了。第三可能是最重要的,楊玉環(huán)沒有生下兒子。

這就是三大原因了,不過,我們發(fā)現有意思的是,楊玉環(huán)對封后的態(tài)度。武則天如果不封,是會在朝堂上罵娘的。而楊玉環(huán)沒有!

楊玉環(huán)已經砸了三千粉黛的美顏相機(三千粉黛無顏色),但她只是貴妃,不是皇后。

可是,你看她有哭著喊著要當皇后嗎?

沒有,她已經擁有寵愛,這就夠了。

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去苛求虛幻的東西,曹操先生的總結是,不要務虛名處實禍。這也是情商高的表現。

所以楊玉環(huán)妹子其實是個情商很高的人,她懂得一個道理叫,這個世界沒有什么理所當然。

西漢的陳皇后陳阿嬌到老都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她就認為,她的老公漢武帝劉徹對她好,是理所當然,甚至天經地義。

為啥呢?因為陳阿嬌一直有一個概念。她能當上皇后,不是因為她嫁給了劉徹,而是劉徹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

這個,其實也沒有說錯。劉徹確實是因為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當年,劉徹的老爸漢景帝可不是只有他一個選擇。劉徹的老媽王娡在后宮的地位也就馬馬虎虎。人家漢景帝喜歡的是粟姬。

粟姬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三保險,最大的兒子劉榮還被封為太子。劉徹封膠東王,頂多以后阿膠可以吃一碗倒一碗。

是陳阿嬌的媽咪、漢景帝的姐姐劉嫖改變了劉徹的命運。劉嫖女士是那個時代最富盛名的廣場舞大媽,手下有一批廣場舞小妹,經常挑點送給弟弟漢景帝。

本來后宮競爭就激烈,沒事還往宮里運送新生力量。姐姐們壓力實在很大。因為這個,粟姬跟大姑子劉嫖的關系很緊張。

所以,當劉嫖跟粟姬提出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時,粟姬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你丫的破壞后宮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想讓你的女兒潛伏進來禍害下一代?

粟姬犯了一個錯誤,她不知道,不是陳阿嬌借他兒子當皇后,而是他的兒子要借人家當皇帝。

劉嫖轉頭找了劉徹的媽咪王娡,讓陳阿嬌跟劉徹定了娃娃親,然后經過一系列的后宮爭斗,把粟姬斗了下去,把劉徹送上了皇位。

說實話,當上皇帝,劉徹同志還是很感謝陳阿嬌的,可是陳阿嬌女士的要求有點過份。

她要漢武帝的大旗只為她舉。

這就脫離時代背景了,咱這是封建社會,是帝王世家,皇帝天生就是中央空調,怎么可能只對著你的齊臀丁字送溫暖呢?

更何況,陳阿嬌女士,你也有不努力的地方嘛,你畢竟沒有生下小孩嘛。人家老劉家的江山還是需要接班人的嘛。

陳阿嬌不管,開始從表情包里掏出一個表情。什么表情?就是沒有我,你能有今天的冷群表情。

小時候,劉徹說要娶陳阿嬌,然后修一個金子的屋子把表姐藏起來。

多美好的故事。

元光五年,當了十一年皇后的陳阿嬌被廢,居住在郊區(qū)療養(yǎng)院長門宮。渡過寂寞的近二十年后去世。大漢的繁華、漢武帝的榮耀從此與她無關。

她只是犯了一個錯誤:別人對你的好,重復再多次都是應該的,自己對別人的好,一次都不能多說。

你的老板也不會理所當然地對你好。

明朝權臣李善長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李善長也算是一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的、私家圖書館的管理員,后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左相國。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于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他培養(yǎng)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嘛,免得后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壞事了。李善長同志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聯(lián),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小伙伴叫李存義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被處決后,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下放算了。

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這個時候,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小PP都如沐春風。

朱元璋發(fā)了赦免詔書后,一直坐在宮里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李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么事?我又沒造反。你赦免他,這是理所當然的啊。

朱元璋怒了,這好比請人吃頓海鮮大餐,別人連個朋友圈也不發(fā)。

要不是看在他是你弟弟的份上,我會饒了他?惹火了我,我不但不饒他,我還要順藤摸瓜,掐碎你老李的蛋蛋。

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丫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然后,丁斌又供出李存義當年那些事。得,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被團滅。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或者,只是五年前少說了一句謝謝。

對每一份示好,不要省略每一個感謝,盡管有時候,那些都顯得理所當然。

就連你的父母,也不會理所當然對你好。

明朝漢王朱高煦就認為爹地朱棣應該理所當然對他好。

首先他長得帥,至少比他的大胖子哥哥朱高熾帥多了。而且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朱高煦還是立過大功的。

當年朱棣搞革命工作,跟建文帝兩人開撕。朱棣同志差一點精疲力盡,準備跟建文帝妥協(xié)了,還是朱高煦率領大軍前來支援。朱棣一高興,說了一句坑兒子的話:“你哥身體差,你加油!

朱高煦就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口氣把建文帝的南軍擊敗了。

然后咧?然后就然后唄,你接著當你的王爺唄。還真想當接班人?

朱高煦折騰了很久,賴在南京不走,想盡辦法要搞倒朱高熾,甚至還搞了一個小武裝,弄了三千兵馬。

朱棣同志一聲吼:滾!

朱高煦老老實實跑到封地山東了。

朱高煦很不爽,當年不是有口頭協(xié)議嘛,說好的怎么可以變卦。

是的,說好的是可以變卦的,不但說好的可以變卦,就是白紙黑字的東西都是會變卦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你能怎么樣?有本事你反啊。就像李世民一樣,殺進玄武門,弄死大哥,囚禁老爸。

你贏了以后,你可以隨便寫,這就是生存法則,勝者任性,敗者認命唄。

朱高煦還真的反了。

結果還沒打呢,就偷偷摸摸瞞著跟他造反的小伙伴,自己一溜小跑出城投降了。

帶頭大哥做到這份上,也丟盡宋江,當然還有他爸爸朱棣爺爺朱元璋的臉了。

投降了之后,還不服氣,看著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路過,冷不丁伸出腿,把人家給絆倒了。

這不是找死嘛,朱瞻基一生氣,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

這時候了,你就老實在里面就地臥倒算了,說不定人家過一會氣消了,你爬出來就是了?芍旄哽悴。氣沉丹田,猛的一吼,把銅缸一把舉了起來。

牛,你牛,那再加把火燒一下看看。

朱高煦,卒。

朱高煦死都不服氣啊,當年父皇說了的啊,這皇位是我理所當然的啊。

其實,這哪里是他理所當然的。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就是你的能力能夠為你爭取到的。

其它的一切,別人的善意,別人的許諾,別人的給予,無論是什么原因,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別人給,我們感恩,別人不給,我們不怨。

更多這樣的歷史故事,歷史情懷,腦洞老師已經寫進了這本《這個世界承認每一份努力》,京東熱賣中,謝謝親們的支持!

7

作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钡臈钯F妃為什么沒有成為皇后?這不僅與唐玄宗和楊貴妃個人有關,也與唐朝的時代背景有關。

首先,唐玄宗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寵愛楊玉環(huán)。所謂傾國傾城佳人,在馬嵬坡兵變前,不過御賜一條白綾。在大唐江山權勢面前,他選擇了拋棄美人。她是得寵的,但是并沒有到可以讓唐玄宗為她拋棄一切。

唐玄宗是多情的又是薄情的。他賜死過他喜歡過的王皇后,他也寵幸過武惠妃,武惠妃去世后,遇到貌美的楊貴妃,又將心思放在了她身上。唐玄宗對她或許并不是真心,而皇后這樣真正意義上與皇帝平起平坐的正妻地位,是無論什么時候都需要得到丈夫尊重的。在他面前,她不過是舞音動韻盡看不足的美人而已。

另一方面,楊貴妃是一個美麗浪漫,享受逍遙的女人。她性格婉順,精通音律,善歌舞。她享受唐玄宗給她的愛情,對于權力權勢是沒有太大欲望的。對于她背后的楊家,她自己是不希望出動亂禍災的,她更想要平靜的生活。對于皇后之位,六宮之主的繁縟,料理處理起來,她是沒有那么多心思的。

除了兩人的個人原因,當時的社會大背景讓她也不能順利正當地成為皇后。從楊貴妃的得寵經歷上看,她原先是壽王妃,之后是太真道士,再成為貴妃,而之后的進階是成為了一名宮廷舞蹈家。

楊玉環(huán)之前是唐玄宗兒子李瑁的壽王妃,是唐玄宗看上她后便要納入后宮的兒媳。橫刀奪愛,綱常倫理上讓楊貴妃成為皇后是不合適的。皇后母儀天下,品格和出身都是高貴的,若封位,大臣和百姓會有非議,勢必動搖統(tǒng)治。

后宮封位與子嗣也有重大關系,當初武則天為李治生育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母憑子貴,是當時武則天登上皇后之位重要原因。而相比較之下,唐玄宗跟楊貴妃同期生活了十五年,卻未生下子嗣,就少了提拔封后的理由。

再一方面看,唐朝是一個開放昌盛的朝代,相對于其他朝代來說,唐朝的頂級人物對文人格外寬容。白居易寫《長恨歌》涉及了很多敏感話題,諷刺皇帝不顧國家大事。當時官員沒有阻止這首文篇的發(fā)表,開放的環(huán)境使得此作在民間廣泛流傳。其中手法也未免不會夸大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楊貴妃一人對國家的影響。而且民間口口相傳,并未親眼所見所經歷,其中的謬誤傳誦,也與事實有一定差距。

從恩愛的角度看,唐玄宗與楊貴妃雖不是皇帝與皇后的關系,但卻似丈夫與妻子的關系,宮中未立皇后,宮中皆呼楊貴妃為“娘子”,除了貴妃唐玄宗也未再封更高位的妃子,楊貴妃之位實則與后位無異。

總言之,歷史上皇后的冊封大多是政治的結果,王侯出身的親族關系,禮節(jié)品格多方面綜合。唐玄宗雖寵愛楊貴妃,但立為皇后是有很多要解決的棘手問題,而現實條件往往是不允許的。

8

唐玄宗對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傾盡大唐之力來討她歡心,卻沒有立她為皇后,原因有以下幾點:

父奪子妻,楊貴妃的尷尬來歷讓玄宗無法擺脫倫理觀念的影響

雖然玄宗在看上楊玉環(huán)后,就利用自己的皇帝特權身份強行從壽王身邊奪走了她,但玄宗也不是真的毫不顧忌社會影響的。即使是在男女關系和婚戀關系相對開放自由的唐朝,父親奪走兒子的妻子也是不正常的事。玄宗把兒媳搶過來之后,想名正言順立她為妃都絞盡了腦汁,何況立后?

就是因為要考慮社會輿論影響,所以玄宗才用度壽王妃為女道士的手段先把楊玉環(huán)接到宮中,之后四年玉環(huán)只能以“太真娘子”身份呆在玄宗身邊,直到天寶四年,經過了多方掩飾和充分準備,玉環(huán)才被正式冊封為貴妃。玄宗此舉雖然堵不住后世之口,但好歹當時的口是被堵住了,知情人肯定不敢觸犯皇權威嚴,直接挑破這層微妙關系。

虛位中宮是唐朝皇室的一個傳統(tǒng)

唐朝自建國以來,統(tǒng)治階級圍繞皇權發(fā)生的斗爭特別激烈殘酷,很多情況下,皇帝為了大局穩(wěn)定,往往會虛位中宮。

像李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他的發(fā)妻早逝,而發(fā)妻留下的三個嫡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勢力雄厚,為了避免新皇后和前妻之子發(fā)生沖突,所以李淵采取了不立繼后的措施;李世民在長孫皇后去世后,曾想立心愛的弟媳齊王妃為繼后,但出于和楊玉環(huán)一樣的尷尬,弟媳也因尷尬身份后位成空;而唐高宗廢王皇后立武皇后,最后后權無限擴張,竟然導致唐朝國祚中斷;中宗的韋皇后又試圖效仿婆婆武則天,做女皇二號。這段時期皇后權勢的過度擴張不能不引起唐朝統(tǒng)治階級的警惕和反思。所以唐睿宗上臺后他就不再立后,而玄宗雖然立了發(fā)妻王氏為皇后,但王皇后一旦說出想像則天皇后一樣,玄宗就毫不猶豫地將她廢棄。

玄宗曾經想立寵妃武惠妃為皇后,但這個提議被大臣們強勢地否決了。首先,當時玄宗已經立了趙麗妃之子為太子,而武惠妃自己也有兒子,武氏為后的話太子儲位肯定不穩(wěn)定,這不利于政局穩(wěn)定;其次,武惠妃是出自武則天家族,身上帶了武氏血統(tǒng),武氏曾經顛覆唐朝政權,并殺死了玄宗生母竇氏,如果玄宗再立武氏族人為皇后顯然會取笑天下。

由此可見,擁立皇后是非常慎重的事,尤其太子在位的時候,一般不宜立新的皇后,以免儲君和新后起沖突。像唐玄宗之子唐肅宗后來就沒有吸取這個經驗,他立了廣平王為皇太子,又立了非太子生母的寵妃張良娣為皇后,后來張皇后果然和太子惡斗,并造成了惡劣的政治后果。鑒于女禍力量實在強大,而肅宗之后的唐朝皇帝干脆再也不立皇后了。

正因如此,雖然玄宗愛楊貴妃遠超惠妃,但他還是沒辦法立楊玉環(huán)為皇后,一則是楊玉環(huán)的來歷會取笑天下,能正式冊封為貴妃玄宗都是想盡辦法了;二來是皇太子李亨在位,玄宗不能主動為他設置一個政治障礙,而且楊玉環(huán)比李亨和玄宗諸子小多了,玉環(huán)為皇后的話,也不成體統(tǒng)。當然,玄宗雖然無法給貴妃皇后名分,但給她的愛和各種待遇是遠超皇后水平的,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9

對于這個問題,小編感覺沒有那么簡單,古代皇帝沒有立皇后的數不勝數,今天咱就看看唐玄宗李隆基為什么沒有立皇后。

1、大部分人認為:

唐玄宗娶的是自己兒子壽王李瑁的媳婦,為了娶到兒媳婦,他學習了祖先李治的做法,不管怎么樣畢竟是公公娶兒媳婦。在重視禮制的封建社會,這種傷風敗俗、有違人倫的做法肯定不會被贊成,再加上大臣反對等等的因素影響。唐玄宗不能封,楊玉環(huán)也不好提,因而直到死,楊貴妃也未被立為皇后。

2、個人認為:

唐玄宗李隆基此舉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罷了,為什么這樣說?假如唐憲宗李隆基有皇后坐鎮(zhèn),他還敢這樣肆無忌憚的娶兒媳婦做老婆嗎?很明顯,他不敢,如今沒有皇后,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據《舊唐書·后妃傳》記載,憲宗不立皇后的初衷:“帝后庭多私愛,以后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冊拜后時!奔磻椬谥圆涣⒒屎,就是怕皇后吃醋,干涉自己寵愛別的女人。

這在后來的事件中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天寶四年,唐玄宗李隆基冊立楊玉環(huán)為貴妃,同時將楊玉環(huán)的三位姐姐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后來虢國夫人多次和唐玄宗偷情,有一次一起洗浴被楊貴妃發(fā)現,當晚楊玉環(huán)氣的回了娘家,后唐玄宗心腹送去唐玄宗吃剩的飯,第二天楊貴妃就回來了,此后姐妹四人一起服侍唐玄宗,這就是沒有皇后的甜頭,可見沒有皇后就是好。

為此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沒有立皇后。

感謝閱讀,歡迎吐槽圍觀關注。

10

都知道李隆基有多寵愛楊太真!杜f唐書》有云:“開元已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玄宗凡有游幸,貴妃無不隨侍。乘馬則高力士執(zhí)轡授鞭。宮中供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數百人。”



別的不說,楊太真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專門動用國家驛站,專門為她送荔枝!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有比她更得寵的女人嗎?

從開元二十四年進宮,到天寶初年被立為貴妃。她在貴妃的位置上呆了十幾年。自王皇后被廢之后,皇后一直空缺。前期玄宗寵愛的武慧妃也沒有被立為皇后。是玄宗不需要皇后嗎?為什么不冊立楊玉環(huán)為后呢?



我們知道,她曾經是玄宗的兒媳婦。不管怎么抹白,這一點抹不掉。從某種意義上說,玄宗和她是可以被稱為“亂倫”的。李隆基寵愛她,別人沒話說,要是讓她“母儀天下”,明顯楊玉環(huán)不夠格,反對的人也會很多。

別看楊玉環(huán)有多得寵,在玄宗心底,她也只是個玩物,或者叫尤物。他們可以是知音,是戀人,但玄宗還會考慮到政權的穩(wěn)定,李唐的江山。與其勉強立楊玉環(huán)遭受詬病,不如就這樣保持現狀。



楊貴妃和李隆基并非大家想像的那樣恩恩愛愛。他們畢竟代溝太大,也有過很多次爭執(zhí)。有兩次玄宗甚至讓楊貴妃滾蛋的,雖然事后不久又和好如初。楊貴妃對自己的身份也不是特別追求。她并不成熟,樂忱于和玄宗的日日歡好,每天有歌舞陪伴就滿足了。

她不大干涉政治,也不追求權力,不會在玄宗面前邀官請賞。雖然楊貴妃本人不熱衷權勢,但她的兄弟姐妹依靠她雞犬升天,楊國忠官至丞相,她們已經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如果封她為皇后,玄宗擔心會打破權力的平衡,出現擅權的外戚,對他的統(tǒng)治不利。



我們知道,一件事情的發(fā)生,也許不只是一兩個原因造成的。楊貴妃沒有被冊立為后,應該不是一兩個理由可以解釋的,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我們無從得知唐玄宗的心里想法,但以上的分析應該是有點道理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