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邀,我們讀書時候,賈誼《過秦論》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七廟用來代指江山社稷,所以一直有天子七廟的說法。

中國的早期的帝王祖廟,稱“太廟”,根據(jù)古代文獻(xiàn)記載:上古太廟,一廟一主。唐夏五廟,商七廟,周亦七廟。

《禮記·王制》記載的就是商周時期天子七廟:“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左昭右穆,最上面就是太祖,如下圖所示(坐北朝南)。

魏晉之時,每廟一主的形制變?yōu)橐粡R多室。魏有四室,晉為七室,東晉增至十室至十四室,親盡則祧遷。

原在廟內(nèi)兩廂別立夾室“儲”,供奉已祧神主,后世則另立祧廟于殿后,至唐代,定為一廟九室;明清亦沿襲一廟九室,另立祧廟之制。

明朝也是九廟,到了世宗嘉靖皇帝時代,就到了第九代,親近則祧,就有了大禮儀之爭,太祖不能祧,朱棣不敢祧,把太宗朱棣改成了成祖,把朱棣的兒子祧了。

至于五世而斬,這個出自孟子,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個類似于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怎么說呢,延續(xù)一千多年的帝王沒有,延續(xù)一千多年的家族多了去了,

最佳貢獻(xiàn)者
2

太祖不是最大的廟號。西晉武帝時,追謚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世宗。司馬昭為文皇帝,廟號太祖。但的確有點(diǎn)不合常理,比如司馬昭是太祖,能上太祖廟號的一般是指白手起家,沒有祖上福澤的,比如劉邦,朱元璋。而像李淵,因為是八柱國李虎之后人,本身在起兵前亦是隋朝高官,所以廟號只能高祖。西晉這個廟號有點(diǎn)感覺顛倒了,可能也是司馬氏集團(tuán)得位不正的原因吧。

3

開創(chuàng)基業(yè)才能是祖,可能是為了避嫌,不然就是直接說司馬懿篡權(quán)了,人家還是以大魏臣子自居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