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謝邀請!頂戴花翎、官服補子是清朝時候體現(xiàn)官員品級高低的標(biāo)志,明代時是從官服的顏色和補子來識別官員的品級。

明清兩代的補服,雖有“清承明制”目,但又“參漢酌金”。二者的主要區(qū)別,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補子施于袍,清代補子用于褂。明服為“團領(lǐng)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后來戲稱腐敗貪官為“衣冠禽獸”就是這么來的,下面我以明清兩代圖文并茂為例來說明:

一、明朝

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顏色為緋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顏色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顏色為綠色。

1、九類文官補子上的九種飛禽分別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并非本人創(chuàng)作):

2、九類武將補子的九種走獸分別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并非本人創(chuàng)作),這里以清朝的為例:

一品和二品都是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

3、其他(因親王、皇太子的服飾圖案及裝飾特別復(fù)雜,這里只拿冠服體現(xiàn)具體就不一一闡述,)

親王、皇太子服飾

斗牛服(因特殊貢獻賞賜臣子的)

飛魚服(因特殊貢獻賞賜臣子的)

明朝的服飾就講到這里,請各位看官以歷史的角度去看待,不要以電視劇里出現(xiàn)的服飾來評判。

二、清朝(因清朝的官服補子基本和明朝差不多,只是形狀不同,就不貼圖片了,)

1、清朝官員補服朝服有補,頂戴分為朝冠和吉服冠兩種

親王 身前身后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 身前身后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 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 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zhèn)國公、輔國公 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身前身后繡九蟒;

子爵身前身后繡麒麟;

男爵身前身后繡獅。

文官:

一品仙鶴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

二品錦雞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

三品孔雀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lán)寶石,吉服冠用藍(lán)寶石頂。

四品云雁補,朝冠頂飾小藍(lán)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

五品白鷴補,朝冠頂飾小藍(lán)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

六品鷺鷥補,朝冠頂飾小藍(lán)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

七品鸂鶒補,朝冠頂飾小藍(lán)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

八品鵪鶉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

九品練雀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

御史大人,補服繡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一品武職麒麟補服 建威將軍、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鑾儀衛(wèi)掌衛(wèi)事大臣、八旗都統(tǒng)、各省駐防將軍、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補服。

二品武職獅子補服武顯將軍、左右翼前鋒統(tǒng)領(lǐng)、八旗擴軍統(tǒng)領(lǐng)、九門提督、八旗副都統(tǒng)、各省駐防副都統(tǒng)、總兵、散秩大臣等均穿戴二品獅子補服。

三品武職豹補服一等侍衛(wèi)、圓明園營總、擴軍參領(lǐng)、驍騎參領(lǐng)、陵寢總管、圍場總管、參將、一等擴衛(wèi)、駐防協(xié)領(lǐng)、游擊等均穿戴三品豹補服。

四品武職虎補服 二等侍衛(wèi)、佐領(lǐng)、南苑總管、宮殿總管太監(jiān)、都司、指揮金事等均穿戴四品虎補服。

五品武職熊羆補服 三等侍衛(wèi)、步軍副尉、關(guān)口守御、守備、守御所千總等均穿戴五品戚羆禮服。

六品武職彪補服 藍(lán)翎侍衛(wèi)、親軍校、驍騎校、門千總、營千總、衛(wèi)千總、步軍校等均穿戴六品彪補服。

七、八品武職犀牛補服 城門更、游牧正尉、把總、武信騎尉、奮武校尉、委署親軍校等均穿戴七品犀牛補服。

九品武職海馬補服 修武校尉、各營藍(lán)翎長、外委把總、額外外總等均穿戴九品海馬補服。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nèi)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于從九品。

2、頂戴

一品 紅寶石朝冠

二品 珊瑚石朝冠

三品 藍(lán)寶石朝冠

四品 青金石吉服冠

五品 水晶石朝冠

六品 硨磲朝冠

八九品 金頂朝冠

王爺、貝勒用的也是紅寶石,只不過品質(zhì)是最高的,清代的朝冠分為朝冠、吉服冠,其中朝冠是這種豎起來帶尖子的,吉服冠的寶石是圓的,朝冠一般用于大朝會、祭天、祭祖等場合,吉服冠一般用于正式場合。


朝冠(涼帽)

朝冠(暖帽)

吉服冠(涼帽)

吉服冠(暖帽)

2、花翎(此段內(nèi)容來自百度百科,小編我有點偷懶了,請原諒。)

在頂珠下有翎管,質(zhì)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藍(lán)翎和花翎兩種。藍(lán)翎為鹖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biāo)志,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yán)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yán)重處罰。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藍(lán)翎是與花翎性質(zhì)相同的一種冠飾,,又稱為"染藍(lán)翎",以染成藍(lán)色的鹖鳥羽毛所作,無眼。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dāng)差的侍衛(wèi)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鹖鳥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卻,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夠顯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貼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員中爵位低于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zhèn)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nèi)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tǒng)領(lǐng)、參領(lǐng)(擔(dān)任這些職務(wù)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而即使在宗藩內(nèi)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濫用;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十歲時,經(jīng)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后才能戴用。但后來花翎賞賜漸多,就不一定經(jīng)過考試了。 花翎如此高貴,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向往。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在降清后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臺后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nèi)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后乾隆帝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实圪n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蛋病⒑土、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余人,這在當(dāng)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郡王、貝勒,按清初的規(guī)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間,許多人以兼任內(nèi)大臣等職務(wù)為由乞翎,因此之后親王、郡王、貝勒開始佩戴三眼花翎。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如道光帝得知擒獲在新疆叛亂的張格爾后,即賞報捷音者戴花翎、軍機處行走;道光后期,花翎的賞賜范圍漸大,各方面對國家有功之人均可賞戴花翎;而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因國庫空虛,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為7000兩實銀,藍(lán)翎為5000兩實銀!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明清兩代官員服飾的內(nèi)容,不正之處還望指正

最佳貢獻者
2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乍看上去都一樣,但是如果你仔細(xì)分辨,帽上有兩樣?xùn)|西,官位不同身份不同就不一樣。一是帽子最高處的頂珠,一是吊在帽子后面的花翎。頂珠能分辨官員品級的高低;花翎能看出身份的貴賤。

頂珠

清代官員品級從一品到九品,不同品級頂珠材質(zhì)顏色不一樣。


一品頂珠為紅寶石。

紅寶石是一種剛玉,硬度僅在金剛石之下,顏色呈紅色,非常稀少,清代皇室紅寶石多來自緬甸。目前這種頂珠多見于博物館,民間及拍賣行很少見,據(jù)說價值上百萬。

二品頂珠為珊瑚。

紅珊瑚位列紅珊瑚、珍珠、琥珀三大有機寶石之首,它生長在大海深處,20年僅長一寸,價格是黃金的幾十倍。2015年,一枚品相完好的紅珊瑚頂珠在香港拍賣行上以3.8萬元成交。

三品藍(lán)寶石

相對于紅寶石,藍(lán)寶石分布范圍更廣,可產(chǎn)生六射或十二射的星光,令人目眩神迷。慈禧陪葬品中,重68克拉的大粒藍(lán)寶石就有18粒。藍(lán)寶石價值比珊瑚石高,但顏色偏暗,所以只能位列珊瑚石之后。

四品青金石

清代三品和四品官之間有一道分水嶺,權(quán)力相差巨大,反應(yīng)到頂珠材質(zhì)上有較大差異。青金石呈致密塊狀,為古代一般的寶石。

五品水晶石

水晶就是二氧化硅的結(jié)晶,民間稱為“水玉、白附”,古代產(chǎn)量較高,不算貴重,但是晶瑩剔透。

六品用硨磲

電視劇《芝麻胡同》中主人公嚴(yán)振聲祖上為清朝六品官員,傳家頂戴上的那顆被人垂涎的白色頂珠,材質(zhì)便是硨磲。硨磲時一種貝類,堅硬如石,與珊瑚同屬于有機寶石,潔白無瑕。時下硨磲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海洋生物,禁止捕撈、開采。

七品及以下都用黃金

不過外表還是有區(qū)別。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

如果官帽上沒有頂珠,那此人肯定無官品。


翎枝


翎枝是吊在禮帽后面的羽毛,它安插在翎管上,分為藍(lán)翎和花翎兩種,藍(lán)翎為鹖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

藍(lán)翎又稱為“染藍(lán)翎”,以染成蘭色的鹖鳥羽毛所作,無眼。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dāng)差的侍衛(wèi)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鹖鳥生性好勇斗狠,武士禮帽上插鹖翎,顯示了他們勇敢的特征。


花翎又分為一眼、二眼和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的眼,就是孔雀翎上眼狀的圓圈,幾個圓就算幾眼。

三眼花翎

清代皇室成員中爵位低于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


二眼花翎

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zhèn)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


一眼花翎

五品以上的內(nèi)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tǒng)領(lǐng)、參領(lǐng)(擔(dān)任這些職務(wù)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

花翎是清朝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被賜予佩戴資格是無上的榮耀。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在平臺后寧愿不封侯,卻懇請康熙賞賜頂戴花翎;实墼谫n予花翎時也是非常謹(jǐn)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和琳、李鴻章、長齡、禧恩、?蛋病⑿焱┢呷,被賜雙眼花翎的也只有二十余人!


清代頂戴花翎上的頂珠和花翎,它的功能類似于現(xiàn)代的臂章、胸章和肩章,通過頂珠和花翎,能清晰的判斷對方的身份和地位,是滿清體系里一種識別標(biāo)志,也是一種榮譽,一種激勵,一種外在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在清朝電視劇中,被抓前首先要剝奪的就是頂戴花翎,具有象征意義。


嶺南人文歷史,關(guān)注我,一起學(xué)歷史!

3

封建社會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等級制度明顯,如明、清,官員分為九個等級(九品為最小,常說“九品芝麻官”來形容官。總等級的官的官服都不同,判斷官員品級,其中一個最常用、也是容易的方法,便是從頂珠入手。

頂珠是清朝的官帽帽頂?shù)娘椢,在官員官帽上有一金屬小座,座上面安裝的核桃大小的圓珠就是頂珠,頂珠的質(zhì)料和顏色代表了官員的品級。其實在最初清朝的官帽只規(guī)定了顏色,分別為紅、藍(lán)、白、黃四種顏色,沒有規(guī)定詳細(xì)材料,一至六品的頂子多是是玻璃的,七八九品是黃銅的,后來慢慢發(fā)展為: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lán)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

下面來帶大家欣賞一下那些清朝官帽。

一品頂珠——紅寶石

一品至子爵級別的官員,禮帽上的頂珠都為寶石級剛玉。其一是因為紅寶石本身產(chǎn)量低,很稀有,另一方面,紅寶石本身也有吉祥之意。

二品頂珠——珊瑚

顏色多為紅色,以艷紅最為名貴。但也有一些官員使用的是極為珍貴的紅珊瑚,呈紅色或粉色,其價值僅次于紅寶石。

三品頂珠——藍(lán)寶石

三品官員與一品官員一樣,使用的都是寶石級剛玉,但是是產(chǎn)量和種類都比較多的藍(lán)寶石。

四品頂珠——青金石

青金石是四品官員的頂珠。其擁有獨特的藍(lán)色、深藍(lán)、淡藍(lán)及淺青多種顏色,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種。

五品頂珠——水晶

五品官員佩戴水晶。通體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六品頂珠——硨磲

六品官的帽頂為渠,又叫硨磲。它是生活在熱帶海底的一種軟體動物的貝殼,為古代七寶(金銀、琉璃、渠、瑪瑙、珊瑚、琥珀和珍珠)之一。

七八九品頂珠——金頂

七八九品官員,使用的都是金頂。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頂珠為素金,不帶修飾,八九品為鏤金。

從最為顯赫的前三品大臣里我們可以看到,紅寶石、珊瑚、藍(lán)寶石是高官顯貴們的最愛,也象征著權(quán)力、地位的尊卑。從側(cè)面也證實了上等紅寶、珊瑚、藍(lán)寶自古代便是皇宮大臣等上層人物的至愛寶物,而到現(xiàn)在社會,紅寶、珊瑚、藍(lán)寶也一直是珠寶市場里的高大上品類,其實尊貴奢華的品質(zhì)與魅力確實非同一般!

4

在我國古代官員穿什么樣的衣服?戴什么樣的帽子?出行穿成什么樣的樣子?坐什么樣的車都是由其階品決定的,稍有不慎便可惹來殺身之禍

在封建時代,各品官員的穿戴都有嚴(yán)格的等級,區(qū)分以清朝為例,一品大元的頂子上鑲有紅寶石,俗稱亮紅頂,二品頂戴配珊瑚,俗稱暗紅頂,三品配藍(lán)寶石,俗稱亮藍(lán)頂,四品配青金石,俗稱暗藍(lán)頂,五品配水晶,六品配,七品配素金,八品配陰文鏤花金,而終于”入流“,卻又在品類最低微的九品,則是陽文鏤花金

5

"頂戴花翎”是清朝官員帽子上的一些裝飾。但是可別小看了這些裝飾,它可是象征官員品級最重要的標(biāo)志,是很有講究的。

“頂戴”和“花翎”是兩個部分,一般都是賞給有功的大臣的!绊敶鳌笔乔宕賳T帽頂和珠飾的統(tǒng)稱。帽子頂上的裝飾物一般都是用玉、金、銀做成托,上面鑲嵌珍珠寶石,然后用絲質(zhì)的帽纓裝飾托底。頂珠是頂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看電視劇里,清朝官員們帽子頂上不同顏色的那顆珠子。它的顏色和材料有很多種,用來反映官員的品級。

九品是清朝最低級的官了,頂珠自然也不會太高級。他們的頂珠用的是陽紋鏤花金。八品官則是陰紋縷花金,級別也不高,所以頂珠的材質(zhì)也是最差的。再往上的七品是素金頂,咱們也都見過,就是一個黃色的金球,沒有花紋,也是鏤金的,但是金的純度很高。六品往上就變高級了。六品官頂?shù)氖浅岉幔鞘呛@锩孀畲蟮呢愵,由于?dāng)時比較稀少,所以價值比金子還要高。硨磲是白色的,很純潔,也是佛家七寶之一。

五品官員頂著水晶,還有個寓意,就是做官不能貪心,要像水晶一樣透明。四品用的是青金石,是絲綢之路從阿富汗傳來的,顏色是深藍(lán)色。三品以上就算是大員了,頂珠就要用寶石了。三品官的頂戴用的是藍(lán)寶石, 二品官員為紅珊瑚, 一品到子爵的頂珠都是紅寶石,代表著高貴的地位和權(quán)力。普通老百姓或者小官看見紅頂子都是要馬上下跪的。

清朝官員的頂珠后面都會有一根翎管連接花翎。翎管一般都是白玉或者翡翠。一品的文官用的是翡翠的翎管,武官則用的是白玉的翎管,等級是很嚴(yán)明的,什么級別就要用什么級別的東西。

再來說花翎,咱們平時看劇也知道,花翎有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眼數(shù)越多越尊貴。什么叫“眼”呢?其實指的就是孔雀翎上像眼鏡一樣的花紋,一個圓圈花紋就算一眼。最大的大臣就是一品頂戴三眼花翎了。但是在清朝這二百多年的時間里,被賞賜三眼花翎的人實在太少了。據(jù)記載,從乾隆開始一直到清末,被賞賜過三眼花翎的只有七個人,這里面就有我們熟悉的傅恒、福康安、和琳、李鴻章等等。而被賜雙眼花翎也只有二十多個人,所以被賞賜花翎可以說是清朝最高的榮譽和恩寵了。被賞賜三眼花翎的七個人里,有五個是滿族人,兩個漢族人。這兩位漢族的高官一位是李鴻章,另一個叫徐桐。

6

滿清官帽分涼帽和暖帽兩種。帽頂用還同裝飾來區(qū)分品級:一品紅寶石,二品珊瑚,三品藍(lán)寶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硨磲,七品素金,八九品鏤金;峋褪强兹肝灿,分三眼,二眼,一眼。是帝王按功勞大小的賞賜榮譽,極為尊貴難得,李鴻章賞帶三眼花翎過。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