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后登上王位,重用伍子胥與孫武,攻破楚都,后秦國出兵相救,闔閭被迫撤兵。后來被越國打敗,死前傳位于夫差。
吳王闔閭從前514年到前496年在位,在位共18年,期間,選賢任能,文修武備,仁義播于諸侯。
綜上,闔閭重用伍子胥和孫武,使得吳國變得無比強大,這是他的功勞。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夫差,導致吳國亡國,這是他的過錯。
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后登上王位,重用伍子胥與孫武,攻破楚都,后秦國出兵相救,闔閭被迫撤兵。后來被越國打敗,死前傳位于夫差。
吳王闔閭從前514年到前496年在位,在位共18年,期間,選賢任能,文修武備,仁義播于諸侯。
綜上,闔閭重用伍子胥和孫武,使得吳國變得無比強大,這是他的功勞。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夫差,導致吳國亡國,這是他的過錯。
看幾個小故事,我想大家對吳王闔閭,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不禁感嘆,吳王闔閭絕對是一個城府智謀高深的雄主。
吳王闔閭,原來被稱為公子光,他是吳王僚的堂兄弟。問題也出在這一層關系上,因為吳國的君主之位,既可以父辭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
所以吳王僚的父親吳王夷昧做過吳王,闔閭的父親吳王諸樊也做過吳王。而且諸樊和夷昧還是親兄弟關系。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而謁王僚飲。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公子光詳為足疾,入于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遂弒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史記》
既然吳王僚能夠繼承王位,為什么公子光就不能繼承王位呢?所以闔閭便陰謀計劃,打算奪取吳國王位。
當時吳王僚剛剛擊敗了楚國,正在大擺慶功宴。這個時候,一個叫專諸的刺客,忽然從魚的肚子里抽出了一把劍,將吳王僚當場殺死。
- 那么這個專諸是從哪兒來的呢?其實我們都能猜得到,那就是闔閭派來刺殺吳王僚的。而闔閭之所以得到專諸,其實還要感謝伍子胥。
- 伍子胥當年來到吳國,希望借助吳王僚的力量滅楚。可是遭到了闔閭的反對,他認為伍子胥這是在公報私仇,從此伍子胥認定了闔閭是有腦子的人。
- 伍子胥認為闔閭想要取而代之,可這件事又不能說得太明白。為此伍子胥就悄悄把專諸這個刺客介紹給了闔閭,其他事情他也不管。
魚藏劍的故事發(fā)生以后,闔閭終于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王座,而伍子胥不久以后,也就成為了他的心腹,這倆城府極深的家伙走到了一起,自然會發(fā)生更加有意思的故事。
第二,任用孫武,滅亡楚國。
吳王闔閭上臺以后,發(fā)現(xiàn)吳國的威脅很多,比如說楚國、越國這些鄰近的國家,軍事實力都不可小覷,尤其是強大的楚國,是吳國巨大的威脅。
為了保證吳國的長久興盛,闔閭決定興兵強國,他不斷吸納各種人才,希望這些人才能夠幫助他壯大吳國。
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眳峭踉唬骸皩④娏T休就舍,寡人不原下觀!睂O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史記》
其中最重要的人才,那就是孫武。這個孫武是從哪兒來的呢?你沒有猜錯,還是伍子胥介紹的,所以說伍子胥是闔閭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孫武到了吳國以后,與闔閭攀談良久,孫武甚至為此獻上了他的軍事著作,應該屬于《孫子兵法》的草稿。
闔閭看了這份草稿以后,心里非常激動,當即就拜孫武為將軍,并且讓孫武來訓練自己的吳國軍隊。不過在這之前,闔閭還是要考一考孫武,便從后宮找了100名女子交給孫武訓練。
這幫女子一直嘻嘻哈哈地笑,就是不正經(jīng)訓練。其中帶頭的兩個是闔閭非常喜愛的女人,孫武可沒她們想象中那么仁慈,他當即下令斬殺帶頭嬉笑的女子,這才震懾住了這幫女人。從而達到了訓練效果。
此后孫武將吳國軍隊訓練成了一支戰(zhàn)斗力非常強悍的大軍,憑借這支大軍,闔閭成功擊敗楚軍,殺入了楚王宮。
第三,在楚國無惡不作。
闔閭靠著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不僅有強大的軍隊,也有富足的糧草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向楚國發(fā)起了進攻,順帶著將逃竄在楚國的吳王僚的弟弟們給誅殺了。
楚軍壓根就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楚國國都郢都當下就被吳國闔閭給攻破了。這是春秋時期,他國攻入大國都城的首例。
闔閭到了楚國都城以后,開始了燒殺搶掠的行動。伍子胥自不必說,他跑去掘了楚平王的墳,將他挖出來鞭尸泄憤。
闔閭的這幫手下人,在闔閭的帶領之下,更是在楚王宮里逍遙快活,淫辱了大量楚國宮中的美女。
這其中包括了楚國公卿們的家眷,她們沒來得及逃走的,基本上都被吳國將士們給玷污了。自殺而死的女人不計其數(shù)。
闔閭這段時間一直不肯離開楚國郢都,因為這里的小日子實在是太舒服了,而且開銷都算楚國人的,他自然是不想走。一直到越國偷摸著攻打吳國的時候,闔閭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第四,槜李之戰(zhàn),兵敗而亡。
吳國的軍事實力很強,這是不爭的事實,想要戰(zhàn)勝闔閭,對越國來說十分困難。為此越王勾踐必須要想好辦法才行。
最初幾次沖鋒,全都被吳國軍隊給擋了回來。為此越王勾踐派遣大量死囚犯到吳軍陣前自殺而亡,這種奇觀倒是吸引了不少吳國士兵。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勾踐迎擊之槜李。越使死士挑戰(zhàn),三行造吳師,呼,自剄。吳師觀之,越因伐吳,敗之姑蘇,傷吳王闔廬指,軍卻七里。吳王病傷而死。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勾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三年,乃報越。---《史記》
這幫人只顧著看熱鬧,就放松了警惕,結(jié)果越王勾踐帶兵殺入?yún)擒婈囍校髷菄筌。這個時候闔閭在干嘛呢?他在揉腳指頭。
因為越國大夫靈姑浮斬斷了闔閭的腳拇指,這給闔閭疼得死去活來,不多久他就疼死了。臨死前的一個任命,吳國被闔閭推向了萬丈深淵。
他任命夫差為吳國國君,夫差期初不辱使命,將越國徹底擊敗,并且讓越王勾踐到吳國做奴隸。
可是后來情況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勾踐偷摸著在越國積蓄力量,又不斷迷惑吳王夫差,最終夫差居然把勾踐給放回去了。勾踐回去以后,帶領越國大軍,滅亡了吳國。
總結(jié):闔閭是一個有城府,但是意志力不夠的君主。
闔閭刺殺吳王僚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城府非常深的人。但是他賴在楚國郢都不肯走的丑態(tài),也展現(xiàn)出他意志力薄弱的一面。
他任用伍子胥和孫武,使得吳國變得無比強大,這是他的功勞。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夫差,導致吳國亡國,這是他的過錯,當然他不負主要責任,畢竟吳國當時還很強大。
參考資料:《史記》
吳王闔閭是一個極具野心、深諳厚黑之道的君主,在他的統(tǒng)治下,吳國國力急劇上升,成為了南方一霸。
吳國在壽夢時期,開始強大。壽夢很看好自己的小兒子季扎,打算傳位給他,季扎是謙謙君子,不愿接受,于是壽夢就傳位給自己的大兒子諸樊,并定下了兄終弟及的繼承規(guī)則。
諸樊死后,傳位給弟弟余祭;余祭去世后,傳位給弟弟余眛;余眛去世后,按理說輪到季扎了,可他寧愿當農(nóng)夫,也不愿當王。
經(jīng)過一番博弈,余眛的兒子僚登上了王位。這令闔閭(當時還叫公子光)十分不甘,季扎不愿意當,應該從老大的兒子開始往下輪啊,憑什么余眛的兒子當王?那當初我父親(諸樊)不是白讓位了嗎?
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野心,于是給他推薦了一位殺手——專諸。借著一次宴請的機會,專諸刺殺了吳王僚,闔閭登上了大位。
利用伯嚭、伍子胥的仇恨,暴揍楚國
伯嚭、伍子胥都對楚王室恨之入骨,闔閭牢牢地抓住了這一點,在還不是王的時候,就禮賢下士的拉攏他們。等登上了王位,這對組合(外加天才軍事家孫武——伍子胥推薦給闔閭的)開始了伐楚行動。
- 公元前512年,吳國攻打楚國,占領了舒邑,殺死吳王僚的兩個親弟弟(闔閭刺殺成功后,他們逃到楚國);
- 公元前511年,吳軍再次伐楚,奪取楚國六邑;
- 公元前509年,吳國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以上只算練手,高潮來了:3年后,吳國聯(lián)合唐國、蔡國,大舉伐楚,聯(lián)軍和楚國大戰(zhàn)5次,楚軍節(jié)節(jié)失敗。年幼的楚王只好出逃保命,楚軍進入郢都城中,殺人、防火、挖墳、鞭尸!
倘若沒有伯嚭、伍子胥,尤其是孫武的幫助,吳軍是打不垮楚軍的。可見,闔閭是個深諳人性、會用人的大師級人物。
陰狠毒辣,殺害大量無辜百姓
闔閭的女兒死后,他很難過,于是就做起了秀:領著一群白鶴做表演,引得無數(shù)百姓前來觀看。
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xiàn)了:闔閭突然下令,讓士兵殺死了這些圍觀者,為他女兒殉葬!
血腥、冷酷之極!
人性是復雜的,在闔閭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國家來說,闔閭有很大貢獻;從私德來說,簡直是一塌糊涂!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吳王闔閭(公元前537年-公元前496年)是春秋末期出色的陰謀家、改革家、政治家、和軍事家。為什么說呢,我們來逐一分析。
陰謀家:吳王僚12年也就是公元前515年,這一年闔閭22歲,他利用吳王僚大舉進攻楚國,國內(nèi)空虛的機會,秘密謀劃了刺殺吳王僚的計劃。他先是私下籠絡了逃亡吳國的伍子胥,又在伍子胥的引薦下,招攬了著名的刺客專諸。在吳王僚伐楚成功班師回朝的慶功宴上,利用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從而掌握了政權(quán)。這就是著名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從闔閭事前的隱忍、謀劃的細致、行事之果斷來看,闔閭無疑是一個頂級的陰謀家。
改革家:吳國從闔閭的爺爺夢壽開始,國力有了一定的起色,逐步向周邊擴張。但在闔閭繼位的時候,吳國仍然沒有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闔閭繼位時的情況是:人民沒有糧食,倉庫難以支撐,荒野田地無人耕種,水旱災害頻發(fā)和楚越軍事威脅。面對不利局勢,闔閭采用了伍子胥“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的建議。銳意改革,親力親為發(fā)展生產(chǎn),大力發(fā)展農(nóng)桑,興修水利,發(fā)展經(jīng)濟。史書記載,短短幾年中,吳國已經(jīng)糧食充足、社會穩(wěn)定,政治清明。為后來的爭霸之路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
政治家:闔閭還是一名頂尖的政治家,尤其擅長發(fā)掘和使用人才。伍子胥受到楚昭王的迫害,逃亡到吳國。闔閭不久就發(fā)現(xiàn)了伍子胥這個大才,并立即加以籠絡。在伍子胥的推薦下,闔閭重用了軍事家孫武等一大批人才,為吳國打造了一套強有力的干部隊伍。
軍事家:闔閭眾多優(yōu)點中,最突出的還是軍事才能。吳王僚2年(公元前525年),這一年闔閭才12歲,奉吳王僚之命率軍攻打楚國,不料初戰(zhàn)失敗還丟了先王的船只。在不利的情況下,闔閭果斷命令發(fā)動突襲,奪回了先王的船只。吳王闔閭?cè)辏ㄇ?12年),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舒邑。吳王闔閭四年(前511年),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的六邑和灊邑。 吳王闔閭五年(前510年),吳國攻打越國,擊敗越軍。吳王闔閭六年(前509年),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楚國的居巢。吳王闔閭九年(前506年)率軍五戰(zhàn)五勝,擊破楚國國都郢。吳王闔閭十一年(前504年),攻取了楚國的番邑。闔閭在位十九年,吳軍幾乎戰(zhàn)無不勝,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隕落: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夏,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帶兵在欈李(今浙江嘉興南)抗擊(史稱“槜李之戰(zhàn)“)。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闔閭,斬落闔閭腳拇指。重傷不治,后葬今天的蘇州虎丘山。
總評:正如前面所說,闔閭是一位出色的陰謀家、改革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深沉機敏,刺殺吳王繼位;他銳意改革,增國力聚人心;他知人善任,攬賢才予重任;他熱血尚武,伐強楚制蠻越。
我是小九,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吳王,原名闔閭,姬姓,名光,是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國君。 前515年,吳王僚興兵伐楚回朝后,闔閭派專諸在慶功宴上刺殺了僚,其繼位。闔閭重用伍子胥、孫武等人,并充實兵庫,積聚糧食,實行強兵興國之路。前506年,闔閭攻楚,五戰(zhàn)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之后,闔閭派夫差再攻楚,迫使楚國遷都于鄀,從此威震華夏。前496年,闔閭伐越,被重傷,死于陘。
我們先說一下他有那些成就
(1)注意對人才的籠絡和使用,能做到使賢任能。在得知伍子胥是一位智勇兼?zhèn)涞娜瞬艜r,闔閭便私下里拉攏伍子胥。在伍子胥進薦專諸時,闔閭既得專諸而以禮相待。闔閭當上吳王之后,為了鞏固政權(quán),任賢使能,提拔伍子胥為行人,以賓客的禮儀對待他,讓他參與謀劃國政,而且能做到用人不疑,把治理國家的大事交給伍子胥處理。
伍子胥像
(2)闔閭面對著當時國內(nèi)君主沒有華麗的馬車,農(nóng)民沒有糧食,倉庫難以支撐,荒野田地無人耕種,而且又有江海水患的不利形勢。謙虛聽從伍子胥建議,使得國家經(jīng)濟繁榮,國力昌盛!在他的帶領下吳國的官員都大公無私,吳國上下關系和諧,諸國都臣服于吳國,四境之內(nèi)沒有侵犯的!闔閭由此而得到人民擁護,民眾都竭力為其勞作,沒有流亡的人。在對楚戰(zhàn)爭中連連獲勝。
(3)闔閭接受了伍子胥“從近制遠”的建議,即先破楚、后圖越,同時結(jié)好北方諸國,并以此為吳國的戰(zhàn)略方針。實踐證明,這個戰(zhàn)略決策行之有效,短短數(shù)年間,吳國便西破強楚,北面威脅齊晉,南服越國。
接著我們再來說,他是否已三萬的兵力便攻克楚國的國都?
史書記載
……夫概說:“大王已把軍隊委托于我,作戰(zhàn)要抓住有利時機才是上策,還等什么!”夫概于是帶領其部五千人突襲楚軍,楚軍大敗奔逃。闔閭縱兵追擊,追至楚國都城郢都,與楚軍交戰(zhàn)五次,五戰(zhàn)都把楚軍打敗。楚昭王逃出郢都,跑到鄖縣。鄖公之弟想殺死楚昭王,楚昭王又與鄖公逃到隨國。吳軍進入郢都,創(chuàng)造了春秋時期攻占大國都城的先例。
孫武
吳王闔閭十一年,闔閭派太子夫差率軍再次討伐楚國,攻取了楚國的番邑,迫使楚國遷都于鄀。從此吳國威震華夏。
雖然史書中沒有詳細的具體的人數(shù)記載,但也足以證明當時吳國的強大之處,雖然說吳國由弱變強離不開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大力輔佐,但這也足以證明吳王闔閭的用人之精準,懂得禮賢下士。不然伍子胥等人又怎會為一個高傲的君主服務……
以上就是小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有錯誤之處,還望指教
大家好!我是青陽太史令。
西施浣紗,臥心嘗膽,孫武練兵,倒行逆施……這哪一個,不是讓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膫髌婀适拢?/p>
如果說,吳越春秋的確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么,吳越爭霸的始作傭者——吳王闔閭就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
闔閭:被漏掉的“王位繼承人”
闔閭原本叫光,姓姬,祖上是周太王的兒子吳太伯。吳太伯因為要給兄弟周文王讓位,所以跑到了吳地(當時稱荊蠻),建立了吳國。到了闔閭的爺爺壽夢時,吳國已經(jīng)傳了十九代。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諸樊、余祭、余昧和季札。壽夢認為季札最賢,想要傳位給他,但是礙于嫡長子繼承制的約束,王位不能直接傳給季札,于是就想了一個辦法:傳位給諸攀,然后留下遺囑,讓他們幾兄弟兄終弟及,最終把王冠戴在季札的頭上。諸樊、余祭、余昧相繼為王。到了余昧亡故以后,大臣們想要按照故王的遺命擁立季札,但季札不愿繼位,一溜煙兒跑了,王位就落到了余昧的兒子僚身上。
所以,當王僚威風八面登臨天下的時候,當時還叫公子光的闔閭卻恨得牙根直癢癢。他覺得自己才是正統(tǒng),是被遺漏的繼承人。
鑒于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于撼動王僚,所以,盡管公子光內(nèi)心有千般不愿,但人在矮檐下,也只得低下頭顱北面稱臣。仇恨的種子就此埋下!公子光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拿回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于是,在低調(diào)潛伏多年后,他終于迎來了那個能夠幫助自己一展鴻圖報負的楚國逃犯——伍子胥。
奪位:一場精心謀劃的刺殺
前522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大哥伍尚,伍子胥不愿束手就擒,奪路而逃,四處亡命,輾轉(zhuǎn)來到吳國,先是投靠吳王僚,并獻計攻打楚國,但他的建議沒有得到采納。
這時,公子光趁虛而入,刻意結(jié)交伍子胥,而伍子胥也想借公子光的力量復仇,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共謀奪位。這場奪位之戰(zhàn)可謂是精彩連連,充分展現(xiàn)了伍子胥的政治斗爭和謀劃才能。他們一共走了三步棋,就成功實現(xiàn)了目標。
第一步:找殺手。伍子胥流亡時,結(jié)識了一個叫專諸的人。這個人“與人斗,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勇士。確定計劃后,伍子胥就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待以上賓之禮,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謂是極其恩戴。因為王僚愛吃烤魚,所以專諸還專門到沿海一帶學做烤魚,學了幾年,練出了五星級大酒店主廚的水平,烤魚做得極其美味,具備了面見王僚的資格。第一步達成。
第二步:斬臂膀。當時王僚的兩個親兄弟蓋余、燭庸統(tǒng)領著大量的軍隊,所以伍子胥二人面臨的情況是:即使成功刺殺了王僚,也不太可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上王位。于是,公子光便趁楚平王去世之機,慫恿王僚派蓋余、燭庸帶兵突襲楚國。王僚中計,派出蓋余、燭庸,失去最可靠的依仗。第二步達成。
第三步:弒君王。萬事俱備以后,公子光便對王僚說,家里新請了一個大廚子,在沿海一帶進修過,烤了一手好魚,所以邀請大王到家里面去喝兩杯。王僚雖然愛吃烤魚,但對自己的老命也很在意,表面上痛快答應,實際上卻準備了大量的人手護衛(wèi)自己的安全,士兵從王宮一直站到公子光家的客廳,可謂是密不透風,連個蒼蠅蚊子也別想飛進去。專諸將寶劍藏在魚肚子里,趁著親自端魚上桌的時機,一擊命中,吳王僚卒!公子光成功上位,是為吳王闔閭。
爭霸:一場期待以久的滅國之戰(zhàn)
吳國緊鄰楚國,要想爭霸,楚國是個不得不戰(zhàn)勝的對手,再加上伍子胥的仇恨,所以兩國是你死我活的敵人。
為了打敗楚國,伍子胥又向闔閭推薦了一個強力的幫手,后世號為“兵圣”的孫武子。這三人的結(jié)合,就像NBA賽場上,喬丹得到了皮篷和羅德曼,從此在春秋的政治舞臺上演繹出了驚天動地的一幕。
闔閭?cè),吳國攻伐楚國,在舒邑殺死故王僚的兄弟燭庸和蓋余,徹底除掉心腹大患,吳軍兵鋒所及,直逼楚國國都郢都,但孫武認為滅楚時機未到,所以建議撤軍,闔閭聽從。九年,吳軍再次伐楚,一路勢如破竹,楚國國君楚昭王狼狽逃走,吳軍攻陷郢都,伍子胥將已故楚平王的尸體從墳墓中挖出來鞭尸,報了殺父兄之仇。
楚國全靠申包胥到秦國王廷哭了七天七夜,才搬來救兵,得以重新復國。但此戰(zhàn),使吳國兵威達于鼎盛,已具霸王之相。
兵。簵n雄的落幕
闔閭十九年,吳越交惡,闔閭親自率軍與越王勾踐在槜李大戰(zhàn)。誰知,此戰(zhàn)成為了一代梟雄的落幕之戰(zhàn)。
此戰(zhàn)有兩個很有趣的地方。一是吳軍敗得糊里糊涂,二是闔閭死在糊里糊涂。聽我慢慢道來。
當時,吳越兩軍列陣對峙,越軍派出了一批敢死隊員開始沖鋒,但他們做出了一個讓人非常奇怪的舉動,排成三行,沖向吳軍,一邊大叫一邊紛紛自殺,這個行為像極了現(xiàn)在某些瘋狂的2B青年的自殘行為,所以讓吳國的士兵一下就懵了,以為越兵一下子變成了神經(jīng)病,于是紛紛放下兵器看熱鬧,喪失了警惕,不料越兵突然一下子發(fā)起沖鋒,吳兵大敗,闔閭也被越國大夫靈姑浮當場砍掉大拇指。
吳國的軍隊退到離姑蘇七里的地方時,闔閭傷發(fā)而死。這在我們看來有點不可思議,想到當時的許多將士打仗時被斷手斷腳都能緩過來,而闔閭卻會這么脆弱,一個指傷就要了他的命。這也是讓人不能明白的地方。
闔閭死后,其子夫差即位,經(jīng)三年苦心經(jīng)營,打敗越國,報了槜李兵敗的大仇。但吳王夫差勝利后,沉湎于美色和阿諛之辭,最終被勾踐所滅。
吳王闔閭從前514年到前496年在位,在位共18年,期間,選賢任能,文修武備,仁義播于諸侯,也算是歷史上一位聲名較為卓著諸侯了!雖然最后兵敗身死,但人生如此,也該了無遺憾了!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闔閭為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是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吳王夫差的父親。他于公元前514年登基為王,公元前496年,闔閭在槜李之戰(zhàn)中被斬落腳趾重傷而死。
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主要的功績
闔閭當上吳王之后,為了鞏固政權(quán),任賢使能,提拔伍子胥為行人,以賓客的禮儀對待他,讓他參與謀劃國政,而且能做到用人不疑,把治理國家的大事交給伍子胥處理。并在后來對楚作戰(zhàn)中,重用孫武。
史書記載,短短幾年中,吳國民眾足以保命而沒有流走的農(nóng)民,有豐收的年景而沒有大的災害,吳國的官員都大公無私,吳國上下關系和諧,諸國都臣服于吳國,四境之內(nèi)沒有侵犯的”。闔閭由此而得到人民擁護,民眾都竭力為其勞作,沒有流亡的人。
闔閭登上王位后就接受了伍子胥“從近制遠”的建議,即先破楚、后圖越,同時結(jié)好北方諸國,并以此為吳國的戰(zhàn)略方針。實踐證明,這個戰(zhàn)略決策行之有效,短短數(shù)年間,吳國便西破強楚,北面威脅齊晉,南服越國。正如越國謀臣范蠡所分析:“如今吳楚兩國結(jié)仇,構(gòu)怨不解;.齊國雖與吳國不親近,但是吳國的一大強援;晉國雖然不歸附吳國,但仍然與吳國交好。吳國內(nèi)有謀臣為其決斷,鄰國又可以作為援助,這樣的局勢怎能不利于吳國稱霸”。
吳王闔閭歷史評價
司馬遷:①“闔閭弒僚,賓服荊楚!雹凇皡顷H廬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陳,與荊戰(zhàn),五戰(zhàn)五勝,遂有郢。東征至于庳廬,西伐至於巴、蜀,北迫齊、晉,令行中國!
趙曄:“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于諸侯!
王充:“孫武、闔閭,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qū)W其法者,戰(zhàn)必勝;不曉什伯之陳,不知擊刺之術(shù)者,強使之軍,軍覆師敗,無其法也!
《呂氏春秋》:“吳闔閭使民習戰(zhàn),劍如眉,流血不可止。”
吳王闔閭(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tǒng)帥。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到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在位。
吳王僚二年(前525年),闔閭奉命率舟師溯江攻楚,與楚軍戰(zhàn)于長岸(今安徽當涂西南),以夜襲之計敗楚軍,奪回所喪王舟“余皇”。吳王僚八年(前519年),佐吳王僚率軍攻楚戰(zhàn)略要地州來,當楚以七國聯(lián)軍來救,途中因令尹病亡而被迫回軍之時。又出謀示弱誘敵、奇襲制勝,大敗楚軍于雞父(今河南固始),奪取州來。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 吳王闔閭執(zhí)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確定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采取分兵輪番擊楚之策,頻頻攻楚于江淮之間大別山以東地區(qū),使楚疲于奔命。吳王闔閭九年(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zhàn)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復國。
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zhàn)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斬落腳趾,重傷而死,后葬于蘇州虎丘山。
有作為?他是被越王勾踐擊敗的,最后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