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本身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權(quán)臣爾朱榮的部下,爾朱家族被高歡滅了以后,侯景便轉(zhuǎn)而投靠到了高歡門下,成為了高歡的心腹。
當時孝武帝元修逃亡到了長安宇文泰處,從此北魏被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侯景所在的東魏,是高歡掌權(quán)。
高歡對侯景是非常器重的,巔峰時期,侯景手握10萬大軍,整個河南地區(qū)都歸他一個人管,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本人卻是個長短腿,壓根就沒有上戰(zhàn)場殺敵的能力。
01兩次反叛,侯景終于被列為奸雄。
侯景在東魏小日子過得很好,屬于封疆大吏,手握重兵。為了對抗宇文泰,高歡不得不重用侯景這種有腦子的軍事人才。
可問題是高歡對后金其實一直都有防備之心,而且他兒子高澄和侯景之間,總是處理不好關(guān)系。為此等到高歡去世以后,高澄剛上臺,侯景就反叛了。
高澄嗣事為勃海王,遣其將慕容紹宗,圍景于長社。景急,乃求割魯陽、長社、東荊、北兗請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景復(fù)請兵于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鄧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jù)懸瓠。時景將蔡道遵北歸,言景有悔過志。高澄以為信然,乃以書喻景,若還,許以豫州刺史終其身,所部文武更不追攝,闔門無恙,并還寵妻愛子。---《南史》
侯景本打算投靠宇文泰,畢竟西魏在宇文泰手里,可是宇文泰對侯景也不待見,可見侯景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差。
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帶著人馬南下投靠了南梁武帝蕭衍。蕭衍當然非常高興,那個時候他還比較上進,仍然有北伐之志。
- 侯景加入南梁以后,東魏的高澄當然不會答應(yīng),所以他立刻派遣大將慕容紹宗前去攻打侯景的部隊。這個時候梁武帝可就不會袖手旁觀了。
- 梁武帝蕭衍吩咐貞陽侯蕭淵明前去支援侯景,結(jié)果被慕容紹宗擊敗,蕭淵明本人還被東魏給抓了。蕭淵明是蕭衍的侄子,關(guān)系不錯,所以梁武帝當然希望把侄子弄回來。
- 這個時候東魏突然提出,要跟南梁和解,大家坐下來喝杯茶聊一聊。他們這一聊,侯景就比較緊張了,如果梁武帝和高澄重歸于好,那侯景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侯景有腦子啊,他想測試一下梁武帝,所以就假冒高澄的身份,給梁武帝寫了一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用你侄子蕭淵明來交換侯景。
梁武帝這個沒心沒肺的,想也不想就接受了這一建議。侯景得知以后,你覺得他還能為梁武帝效力嗎?所以反叛再次發(fā)生了。
02侯景利用各種資源,給自己在南朝制造反叛條件。
要么說侯景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呢?他不會傻兮兮地靠著自己帶來的一點兵馬,就想要在南梁攪起天翻地覆的巨浪來,起義爆發(fā)之前,他必須要集中各種可以集中的資源。
- 第一,侯景廢除了自己地盤上的市場稅收和田租,這些都是梁朝盤剝老百姓的手段,為此很多百姓都愿意參加侯景的起義軍,使得軍力大振。
- 第二,侯景策動了梁武帝的養(yǎng)子臨賀王蕭正德。他早就知道蕭正德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所以主動與這一力量達成聯(lián)盟關(guān)系。
- 第三,侯景在叛亂之前,不斷向梁武帝索要錢財武器。這個時候侯景還是梁武帝的手下,梁武帝沒有理由拒絕,給了侯景大量物資。
梁武帝本人此時已經(jīng)比較昏庸了,不少人向梁武帝提出過侯景有反叛的嫌疑,可是梁武帝卻一直都不以為意。
皇太子見事急,入面啟武帝曰:"請以事垂付,愿不勞圣心。"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太子仍停中書省指授,內(nèi)外擾亂相劫不復(fù)通。于是詔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為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都官尚書羊侃為軍師將軍以副焉。遣南浦侯推守東府城,西豐公大春守石頭,輕車長史謝禧守白下。---《南史》
侯景手里不僅有大量兵馬,而且物資裝備都比較充足,還有蕭正德這樣的內(nèi)應(yīng)。幾個月的準備以后,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反叛的條件。
為此侯景在壽陽發(fā)動了叛亂,參戰(zhàn)人馬8000人左右,正式與梁武帝蕭衍撕破了臉皮。侯景能夠成功發(fā)動叛亂,其實條件還是比較充足的。
03梁武帝指揮失當,南梁因此沉淪。
誰也想不到,侯景之亂爆發(fā),會對梁朝造成如此大的影響。為了應(yīng)付侯景,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蕭綸討伐侯景。
蕭正德先遣大船數(shù)十艘偽載荻,實擬濟景。景至江將度,慮王質(zhì)為梗,俄而質(zhì)被追為丹陽尹,無故自退。景聞未之信,乃密遣覘之,謂使者:"質(zhì)若退,折江東樹枝為驗。"覘人如言而返。景大喜曰:"吾事辦矣。"乃自采石濟,馬數(shù)百匹,兵八千人,都下弗之覺。景出,分襲姑孰,執(zhí)淮南太守文成侯寧,遂至慈湖。---《南史》
可是萬萬沒想到,侯景想要直搗黃龍,大軍直奔建康城而來。這個時候侯景的策略,可見他對兵法是有獨到見解的。
他先是將壽陽交給部將王顯貴,表面上說自己是出去游獵,其實偷偷潛出了壽陽城。后來又聲東擊西,表面上要攻打合肥,實際上卻打下了占譙州和歷陽,兵鋒直指建康。
- 本來南梁都官尚書羊侃提出了正確的決策,讓2000人占領(lǐng)采石,再派人攻打壽陽,讓侯景進退失據(jù),可惜梁武帝并不理睬。
- 相反的是,梁武帝居然重用蕭正德為平北將軍,萬萬沒想到蕭正德是侯景的內(nèi)應(yīng),不僅沒有阻擋侯景渡江,反而幫助他過江。
- 南梁大臣們意識到采石的重要性,希望梁武帝重兵防守采石,結(jié)果這消息被侯景的間諜給探聽到了,侯景立刻攻占了采石。
慌亂中的梁武帝已經(jīng)不知道該干啥了,只好把鍋甩給了皇太子蕭綱。當時南梁幾十年不打仗了,士大夫基本都是望風而降。而蕭綱重用羊侃防守臺城,結(jié)果臺城的確是守住了,可是梁武帝蕭衍也因此被活活給餓死了。
蕭衍死后,蕭正德和蕭綱都搶著登基稱帝,其實這個時候的南梁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了。南梁內(nèi)部宗室火并,這才是侯景之亂成功的重要原因。
總結(jié):侯景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侯景作為一個從北方來的軍閥,其實他在南梁一點根基都沒有。但是他偏偏能夠?qū)⒛狭簲嚭偷奶旆馗,主要是因為他善于利用資源。
首先就是人心資源,他通過減免賦稅獲得了百姓們的幫助。其次就是南梁宗室內(nèi)部斗爭的資源,他巧妙地何聯(lián)合了蕭正德。再則是利用了梁武帝掉以輕心的資源,不斷向梁武帝索要錢糧輜重。
侯景本人沒什么武力值,不像關(guān)羽張飛那種萬人敵,可是他卻能夠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可見打仗比拼的,主要還是腦子。
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不懂得整合資源的話,其實也無法獲得戰(zhàn)爭的勝利。即使侯景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可是不能否認他的聰明。
參考資料:《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