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羽為什么會失荊州,因為關羽北上去打襄樊了,把荊州主力全部帶走了,導致荊州空虛,才被東吳偷襲成功的。如果關羽不打襄樊,只是守著荊州三郡,荊州會丟嗎?顯然不會。

如果守江陵和公安的,不是糜芳和士仁,而是其它人,或者糜芳和士仁不是不戰(zhàn)而降,而是拼死抵抗,荊州會丟嗎?顯然不會。

關羽丟荊州,誰都沒有想到盟友孫權會在背后捅刀子,誰也沒有想到劉備的大舅子糜芳居然不戰(zhàn)而降,把江陵城雙手奉上給東吳,才導致荊州盡失,關羽被殺,否則荊州會丟嗎?顯然不會。



沒錯,丟失荊州關羽是有責任,可是劉備與諸葛亮的責任似乎更大,在戰(zhàn)略層面,沒有做好對東吳的防備,也沒有恰當?shù)臅r候約束關羽注意東吳的偷襲,或者劉備與諸葛亮壓根就沒有料到東吳的偷襲,不要把所有的責任全部壓在關羽身上,關羽有責任,但不是全部的責任。

那么我們換個視角,如果讓龐統(tǒng)、張飛、魏延、劉封、關平來守荊州,荊州會丟嗎?

龐統(tǒng)是軍師中郎將,張飛是僅次于劉備、關羽,蜀漢排名第三的大將,魏延是劉備的部曲私兵,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關平是關羽的兒子,這些人算起來,張飛應該是統(tǒng)帥。



官職這樣排:張飛是南郡太守,征虜將軍,駐荊州三郡主帥,劉封為副軍中郎將,駐荊州副帥,受張飛節(jié)制,龐統(tǒng)為軍師中郎將,魏延守江陵城,關平守公安城。

只需一個前提:守荊州不得主動出擊,那么張飛、龐統(tǒng)、魏延、劉封、關平肯定能守住荊州。

為什么呢?

張飛號稱萬人敵,熊虎之將,武藝高強,生性勇猛,當年在當陽橋,一聲斷喝,力阻曹操千軍萬軍不敢追擊,張飛曾經擊敗過名將張郃,何其勇猛,讓張飛守荊州,至少曹魏和東吳不敢前來進犯,即使來了,張飛也不怕。張飛善待君子,而輕待小人,就算張飛喜歡喝酒誤事,只有龐統(tǒng)、劉封等人在,也不會有人敢加害于張飛。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勇猛善戰(zhàn),性格剛烈,力氣過人,曾經隨劉備多次征戰(zhàn),也是一員猛將,但劉封有個毛病,就是喜歡仗勢欺負人,當年孟達就是受到劉封的欺凌,才投降了曹魏,而且這個劉封連關羽的命令也不聽,恐怕張飛也難以管住,但是沒有關系,只要劉封不犯大的錯誤和投敵,其它的都沒有問題,守住荊州更是沒有問題。

龐統(tǒng)是名聲高于諸葛亮的才子,當年得到名士司馬徽的推薦,說龐統(tǒng)是整個南方最有才能的人,一時龐統(tǒng)名聲大燥,后來龐統(tǒng)成為周瑜的功曹,送周瑜的棺木回江東,龐統(tǒng)與江東名士大部分都認識的,后來又在諸葛亮和魯肅的雙重推薦下,得到劉備的重用,龐統(tǒng)的才能重在謀略,只能龐統(tǒng)能在守荊州的過程中,在張飛和劉封犯錯誤的時候,提醒改正,避免錯誤,那么守荊州是沒有問題的。



魏延是劉備的部曲私兵,在打益州前還沒有太大的名氣,不過沒關系,魏延名氣這個時候雖然不大,但才能是有的,守漢中那么多年都沒事,守一個江陵城肯定沒有問題,百且魏延非常忠誠,可不是三國演義中有反骨的魏延,那是虛構的,讓魏延守江陵沒有問題。

關平是關羽的兒子,如同關羽一樣忠誠,武藝也了得,讓關平守公安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劉備帶諸葛亮,關羽,趙云,黃忠進益州,能順利奪取益州嗎?

答案是:能。



從諸葛亮的后世才能來看,其軍事能力也是不容小看的,五出祁山,斬王雙,殺張郃,鹵城大敗司馬懿,打得司馬懿不敢出戰(zhàn),只能以消耗戰(zhàn)跟諸葛亮耗著。可見諸葛亮對于打仗,并不欠缺。

劉備帶著諸葛亮、關羽、趙云、黃忠去打劉璋,只怕是比歷史上還要快就拿下劉璋了,連馬超也不要請了。基本上關羽一個人就包了,關羽的戰(zhàn)績何其強悍,千軍萬馬斬顏良,那可不是一般的勇猛,顏良是敵軍主帥呢,襄樊之戰(zhàn),關羽打敗了駐守樊城的曹仁,和駐守襄陽的呂常,又活捉五子良將排名第一的于禁,斬了勇冠三軍的龐德,打得曹操幾欲遷都,威震華夏,三國歷史僅關羽一個,馬超都未必是關羽的對手,劉璋還在話下嗎?



況且還有趙云、黃忠等人相助,劉備打劉璋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難度,就是在雒城和成都耗費了一些時間,其它地方基本是勢如破竹,沒有受到太大的阻擋,而益州又遍布帶路黨,如法正、張松、孟達,和投降派,如李嚴、吳懿、黃權等。

諸葛亮能讓馬超投降,如果沒有張任射殺龐統(tǒng),劉備和諸葛亮能讓張任投降嗎?



當然能,簡單一點懸念都沒有的事。就算沒有馬超到場,劉璋也是鐵定失敗的。而馬超的投降,并不是劉備的促使,而是馬超本人決定的,馬超在被曹操擊敗后,走投無路,只得南下投降了張魯,后來張魯也投降了曹操,馬超只能再次南下,要么投降劉璋,要么投降劉備,而劉璋這個時候已經被劉備打得快下支撐不了,馬超就只能選擇投降劉備,根本就不需要諸葛亮做太多的努力,馬超必定投降劉備。

至于張任,雒城和成都已經算是益州劉璋最后的兩座城池了,雒城已經堅守了一年,再也守不下去了,劉備、諸葛亮破城只是時間問題,城一破,張任要么投降,要么受死,這都是沒有懸念的事。

最佳貢獻者
2

肯定能守住,而且我感覺這是劉備一方最完美的分配。

張飛講打沒的說,他做荊州主將,不存在打不過誰的問題。而且有他坐鎮(zhèn),曹操和孫權也不能主動來捋這虎須。當然,在獨當一面這塊,張飛是有歷史污點的,曾經丟了徐州。實際上丟徐州這件事對張飛的打擊極大,首先丟了大哥辛辛苦苦到手的地盤,更主要的是讓劉備的家小落到了呂布手里。關羽抱怨了他幾句,惹得三爺要自殺。

丟徐州這事,絕對是張飛的心理陰影,但也是他前進的動力。在后來的道路上,張飛進步很大,幾次使用計謀,讓人刮目相看,落得個粗中有細的名聲。打益州,張飛也是獨領一支人馬,跟諸葛亮齊頭并進的。而且,通過計策,把老將嚴顏引進我們的包圍圈,不但將其生擒活捉,老張還表演了一把大義釋放的好戲。給老將軍一個臺階,順水推舟的歸降。最后張飛這一支人馬先于諸葛亮到達雒城,救了劉備。中期的張飛已經非常成熟。作為統(tǒng)領荊州的上將軍沒有問題。

而張飛雖然表面上兇猛,但他并不狂妄,是個聽指揮的人。其實如果關羽不狂妄,也能守住荊州。諸葛亮在入川之前明確的告訴他了:東聯(lián)孫吳北拒曹操。對孫權要采取聯(lián)合的政策。但是,由于關羽的狂妄,破壞了孫劉聯(lián)盟,導致最后被呂蒙在背后捅了一刀,命丟了,荊州也丟了。但以張飛的情況看,他是不會破壞孫劉聯(lián)盟的。他會裝傻充愣的跟孫權那邊人喝酒吃肉,談感情。

做到了這點,張飛在荊州就能保持不敗。

龐統(tǒng),謀略本事沒的說,鳳雛。估計大家都會忽略一個問題:龐統(tǒng)跟張飛的私交那是相當?shù)牟诲e,老張賊服龐統(tǒng)。

當初龐統(tǒng)投奔劉備,長得丑陋不說,還極其的狂妄,諸葛亮外出不在家,龐統(tǒng)也沒掏出來魯肅的推薦信,偏偏趕上劉備還不識貨,就讓龐統(tǒng)當了個耒陽縣宰。后來消息傳回來,說龐統(tǒng)在任上整天喝酒不干活。當時三爺就怒了:敢壞我哥哥的大事。然后就氣勢洶洶的殺過去了。到了縣里,龐統(tǒng)給張飛秀了一把什么叫水平:隨即喚公 吏,將百余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斷。吏皆紛然赍抱案卷上廳,訴詞被告人等,環(huán)跪階下。 統(tǒng)手中批判,口中發(fā)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并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將百余日之事,盡斷畢了,投筆于地而對張飛曰:“所廢之事何在!曹操、 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

飛、三爺,大驚,賠禮認錯,然后拉著龐統(tǒng)回劉備那里:具說龐統(tǒng)之才。

龐統(tǒng)才能跟諸葛亮齊名,他的缺點是張狂不羈,問題是張飛服他,這就沒招了。他倆配,那就叫將相和。

張飛不破壞孫劉聯(lián)盟就贏了5成,他跟龐統(tǒng)搭檔,和睦,就又贏了4成零5分。龐統(tǒng)比較討厭,架不住三爺服他啊,誰拿他都沒辦法。

魏延,這也不用多介紹,文韜武略都有兩下子,把他派在北邊,打曹仁費勁,防守還是綽綽有余的。然后由劉封、關平留守東邊,監(jiān)視孫權,要比糜芳、傅士仁之流強百倍。對于張飛來講,這是倆大侄子,喜歡還來不及呢,談不上虐待。急眼了踹兩腳,做小輩的也就嬉皮笑臉的算了,不可能記恨。關平的武藝也夠,劉封也是兩軍陣前跟曹操叫過板的人,他倆打張遼徐晃那是白給,打東吳那幫人還是能抵擋兩陣的。

所以說,這個組合守荊州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鐵板一塊。這個組合最大的有點是:和睦、均衡。

張飛如果留在荊州,關羽就得去益州。關羽能力也沒問題,他的破綻是張狂,目中無人。但他也不是眼睛里一個人沒有,劉備就是個例外。他是服這個大哥的。如果他在劉備身邊,他就不會過于放肆。

由劉備坐守成都,關羽鎮(zhèn)守漢中,張飛再守住益州,就問你,完不完美?絕對的完美。

劉備在后面,讓關羽沒有后顧之憂。而襄樊大戰(zhàn)也證明了,正面硬剛,二爺能打得曹操想遷都。

關羽在漢中正面頂住曹操,劉備在成都做后援,張飛守住荊州不惹事。太完美了!

3

這道題在我看來,基本也是一個偽命題 。且不說為什么是偽命題 。單說這五人守荊州,就是一個永遠不可能的事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出題的人只根據(jù)臆想守城。沒有聽說過有一個皇權論的存在、或者職場猜忌、篡權奪位的典故嗎?

別急,咱們慢慢講這五個人先。

第一個:龐統(tǒng)。號“鳳雛”。也配得上“才高八斗,智如星斗”的說法。他“獻連環(huán)計使得孫劉聯(lián)軍大破曹操。“、”耒陽縣令處理公事只需片刻、“”取西蜀獻上中下三計“、”識破楊懷、高沛行刺“。當時的哲人、隱士司馬徽龐統(tǒng)為“南州士之冠冕”。其實從古至今,有才之人基本不離“傲、獨、冷”這三字。后人評價龐統(tǒng)“孤傲、清高、不入俗流”又易猜忌多疑、急功近利。屬于“狂士”一類型。

第二個:張飛根據(jù)《三國志·蜀書·張飛傳》的記載,歷史上的張飛雖有尊賢愛士,敬慕君子的優(yōu)點,卻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嚴重缺陷。雖然也有計收嚴顏的例子。但是大多部分時間也是以一個性格異常暴躁的人存在于三國之內。

第三個:趙云。趙云屬于有勇有謀有義的武將。三國演度更是將趙云粉刷的威武神霸一樣。長坂坡七進七出,力救阿斗、漢水空營、箕谷疑兵......也算得上智將一員。

第四個:魏延。其實看看魏延是怎么死的。其實一切都清楚了。不想看!好吧,我舉個例子:當年劉備把漢中交給他時,他說了一句話: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話語很狂傲,自信過度。而實際上他一直到死都是這么自信狂傲。

第五個: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劉備自從有了親生兒子劉禪(阿斗)之后,劉封的地位就很尷尬了。劉備稱王后,立親生兒子劉禪為嗣,養(yǎng)子劉封的處境就更加尷尬了。以至于最后,諸葛亮幾句話,就讓劉備動了殺心:救不救關羽是一回事,養(yǎng)子與親子日后如何相處又是一回事。明眼人估計此時就能看出劉封為什么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了吧!如果讓劉封也守荊州,他隨時都得擔心他有人挑撥他與干爹的關系,萬一管得事多,一旦有人向劉備打個小報告,呵呵!試問劉封哪會有守城之心!

第六個:關平。關羽之長子。按羅貫中先生的描述關平是: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眼中,關平是這樣一個形象:“烈烈三分將,堂堂百戰(zhàn)身。金戈沖殺氣,鐵馬截征塵。報國忠心壯,隨親孝義淳。臨沮天數(shù)盡,父子共歸神“可以分析出,關平是性格溫謹?shù)囊粏T良將。首先他是忠于劉備,其次忠于關羽,再其次是忠于張飛的。

幾個人分析完了,咱們接著分析為什么他們六個人在一起守荊州,僅是意淫而已。根本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組合。

一、張飛性猛燥,不拘小節(jié)、龐統(tǒng)性猜忌,自帶雅、潔、魏延性狂傲、過度自信、劉封性謹慎、地位尷尬、趙云性忠厚、忠心劉備、關平性溫良,忠于桃園三兄弟。

二、最大的問題就出在張飛、龐統(tǒng)、魏延這三人身上。張飛好酒猛燥,不拘小節(jié)。龐統(tǒng)性猜忌,急功近利。魏延過份自信,過份自傲。很容易擦出火花。這三人一旦內斗起來,剩下的劉封、趙云、關平站位就很尷尬了。六人守荊州,一旦有了這些內部矛盾(這就屬于職場猜忌的范疇之內了),東吳會不會趁此挑撥離間、收回荊州呢?

三、張飛守荊州,他的身份標簽首先是劉皇叔的三弟,你覺得劉備會給張飛一個什么樣的官職?象關羽一樣給個假節(jié)鉞特權嗎?如果是這樣,關羽會如何想?兩個假節(jié)鉞!你又把劉備劉皇叔置于何地??其實在封關羽假節(jié)鉞時,劉備就安排張飛當了個寓公的角色。這也就很好說明了皇權的獨一性這個問題了。

這就是我淺薄的看法與觀點:如果這六人守荊州,只會把荊州丟得更快。如有異議請留下你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恒實不勝感激。

該文僅表述個人觀點,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有諸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恒實說”。更多精彩,盡在恒實說!謝謝支持。

4

我們先來看一下關羽鎮(zhèn)守荊州時手下有哪些人士:

關平 ,趙累 ,糜芳 ,馬良 ,廖化 ,傅士仁 ,伊籍, 王甫 , 潘浚。

在這一堆人里面,稍微有點名氣的人也就是關平、馬良、廖化。而且,這些人也僅僅是稍微有點名氣而已,最出色的莫過于馬良(馬謖的大哥,有著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稱號)。至于其他人如糜芳、博士人,在三國里面都是戰(zhàn)五渣的存在。

我們再看一下題目中的五人:龐統(tǒng)、張飛、魏延、關平、劉封。

龐統(tǒng)是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有雛鳳之稱;張飛是三國時期的頂級武將,有萬人敵之稱,粗中有細;魏延是也是蜀漢頂級將領,有勇有謀,是僅次于五虎將的存在;另外劉封是劉備養(yǎng)子,也是一員虎將,隨趙云、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zhàn)功。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從明面上來講,龐統(tǒng)+張飛+魏延的組合,頂級謀士和頂級武將的組合,放眼整個三國 都是鮮有對手。而且張飛和關羽恰好相反,關羽是重卒輕士,張飛是重士輕卒,所以龐統(tǒng)和張飛之間的合作應該是不錯的。

張飛雖然暴躁,但是并沒有關羽身上的那種驕狂,南聯(lián)孫權,北拒曹操的策略應該是可以執(zhí)行的。張飛之勇、龐統(tǒng)之謀,再加上魏延,守住荊州是沒有什么問題!

實際上,劉備在西征益州的時候,帶著的人龐統(tǒng)+黃忠+魏延,安排人鎮(zhèn)守荊州的人手是這樣的:諸葛亮+張飛+關羽+趙云!這樣的組合和龐統(tǒng)+張飛+魏延的組合是很類似的,是劉備心中鎮(zhèn)守荊州最合適的組合。

只是由于龐統(tǒng)的意外去世,才導致諸葛亮不得不帶著張飛和趙云入川支援劉備,導致整個荊州只有關羽一人鎮(zhèn)守!

實際上,劉備只能這樣選擇。劉備入主西川,根基不穩(wěn),不得不多帶一些強力的手下。而荊州的戰(zhàn)略地位同樣重要,蜀漢集團能獨自鎮(zhèn)守荊州的人,唯關羽一人而已。

如果荊州不失,蜀漢的實力和東吳的實力比較接近的,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不會被那么快打破。而失去荊州后,蜀國瞬間淪為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三國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了!

5

這個提問按正史論;就是劉備入川時,帶的是諸葛亮、關羽、黃忠、趙云、卓膺,以及霍峻等一班荊州的戰(zhàn)將。這個班子的攻擊力是十分的強悍,奪取西川的時間,也有可能 會大大縮短。但是,荊州的留守就相對很弱。

此時的荊州還不是關羽丟失荊州時的荊州,還有長沙等荊南諸郡,也就是說地跨長江兩岸、湘江兩岸。關平是關羽的部曲私兵——護衛(wèi)統(tǒng)領,不屬于劉備能調動的國家戰(zhàn)將。關羽入川,關平絕不可能留下。魏延是劉備的部曲親兵,充其量是個連排級的小頭目,還沒有資格列入荊州守將之一。那就只剩下張飛、龐統(tǒng)、劉封三人了,加上糜芳、士仁等。這樣就看得出來了;這一班人都是“旱腳雞”,沒有一個是會水戰(zhàn)的?鐑蓷l江而據(jù)有的地域,卻沒有會水戰(zhàn)的大將。還要面對著天下最精銳的水軍,后果難以想象。

龐統(tǒng)此時僅是“軍師中郎將”,他只能作為張飛的謀士,不可能統(tǒng)領張飛。唯一的好處是;張飛沒有發(fā)動戰(zhàn)爭的權力(劉備不會給他‘假節(jié)鉞’),應該不可能在反擊曹仁的挑釁時,直接追過漢水去圍攻樊城。張飛不善水戰(zhàn),襄陽背靠漢水;沒有水軍切斷曹魏渡水的增援,要圍攻襄陽都是異想天開的。龐統(tǒng)、張飛充其量也只能保護南郡、公安,荊州南部單靠劉封,一樣會丟掉。呂蒙不用偷襲,都可以從水路直接攻打南郡、公安。如果約著曹仁從襄陽出兵,同時攻擊南郡。張飛、龐統(tǒng)誰能顧誰?還有一個更糟糕的;就是張飛被圍得煩躁時,灌幾桶酒,再拿幾個護衛(wèi)親兵撒撒氣?赡軇溥沒到成都,荊州就已經丟了。唯一可能的是;張飛能否死保住龐統(tǒng)突回了西川。

6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關羽是怎么丟失荊州的。

1、關羽主動進攻襄樊,雖然前期非常順利,一度“威震華夏”,但在曹仁的堅守和徐晃進攻下,致使關羽遲遲拿不下樊城。

2、關羽要求劉封、孟達出兵支援前線,但遭到拒絕。

3、曹操在情急之下和孫權達成交易,孫權決定偷襲荊州。為了迷惑關羽,孫權用沒有名氣的陸遜代替呂蒙,向關羽示弱。

4、關羽中計,將留守后方的部隊抽調到前線,造成后方空虛,給了東吳可乘之機。

5、關羽和糜芳、士仁、潘俊等人關系不和,導致后者未作抵抗,拱手而降。

6、由于關羽士兵家眷全在荊州,士兵無心戀戰(zhàn),一哄而散。關羽只能帶著親信突圍,最終在臨沮被東吳擒殺。

所以關羽丟失荊州的原因有三點。

1、他主動發(fā)兵進攻樊城。他如果不打樊城,荊州根本不會丟。

2、關羽的戰(zhàn)略眼光不足。他沒料到東吳會在背后捅刀子,將后方士兵抽調前線,造成后方空虛。

3、關羽和部下關系不和。他沒料到糜芳、士仁會不戰(zhàn)而降。

那么換成龐統(tǒng)、張飛、魏延、劉封、關平能守住荊州么?當然可以。

1、他們只要不打樊城,以他們的能力絕對能守住荊州。

2、這個組合的戰(zhàn)略眼光明顯高于關羽,不會給東吳可乘之機。

這5人之中,張飛的官職和資歷最高,他應該是荊州最高負責人。

龐統(tǒng)為軍師中郎將,他不僅有很強的軍事謀略能力,而且曾在東吳為官,對東吳將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他在肯定會防備東吳,不給東吳可乘之機。而且龐統(tǒng)也一定會像關羽那樣煽動宛城候音等人叛亂,騷擾襄樊后方。

3、他們的作戰(zhàn)能力也不遜于關羽。

張飛人稱“萬人敵”,戰(zhàn)績不用多說。

劉封是副軍將軍,曾帶兵攻克上庸,并節(jié)制孟達,也有一定的軍事統(tǒng)帥能力。

關平的記載雖然很少,但在關羽的耳濡目染之下,能力不會太差。

雖然魏延雖然還是個基層小軍官,但其軍事能力無需質疑。

4、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幾人組合在一起是否會出現(xiàn)矛盾?

張飛善待士大夫和讀書人,肯定會聽從龐統(tǒng)的建議,這兩人搭班是沒問題的。

劉封的官職雖然不高,但他畢竟是劉備義子,張飛好歹給會給劉封個面子。而劉封這個人其實心不壞,沒有孟達的摻和,他不會和張飛鬧矛盾。

關平是關羽的兒子,張飛關羽恩同兄弟,關平就是張飛的大侄子,關系肯定非常好。

魏延雖然自傲,但當時的他只是個基層軍官,肯定不敢對張飛有所造次。雖然他在擔任漢中太守時搶了張飛的位子,但這是劉備帶魏延入川以后的事情了。如果魏延和張飛同時留守荊州,劉備肯定不會如此重用魏延。

總的看,這個班子相處起來沒啥問題,不會出現(xiàn)關羽和糜芳、士仁上下失和的局面。

所以龐統(tǒng)、張飛、魏延、劉封、關平等人肯定能守住荊州。

7

謝謝邀請。問題太多了,全解釋清楚都足夠寫一本長篇小說了,我們就只回答第一個問題吧。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守荊州,一個關羽就已經足夠了。我們平常說起荊州被東吳奪取,都會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什么是大意呢?當時關羽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北方,與曹操的部下在襄陽一帶惡戰(zhàn),而對于東面的孫權,只是在沿線建造烽火臺用于報警,是純粹的防御。而且關羽一直不相信孫權敢真的襲取荊州,因為他們現(xiàn)在畢竟還是實打實的盟友,這個聯(lián)盟打破了對孫權和劉備誰都不好。當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關羽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北邊,這才讓呂蒙一擊而中。

劉備借荊州

所以說,荊州的丟失,一是因為關羽的自大,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劉備集團根本沒想到孫權會因為荊州真的和他兵戎相見,而事實上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已經謀劃了很長時間,間諜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關羽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東吳的掌握之中。這和人沒有太大的關系,我相信即便將龐統(tǒng)等人調過來防守荊州,也不可能比關羽做得更好。而事實上,關羽在北面已經奪取了襄陽郡(水淹七軍之后),連曹操對他都恐懼不已,想要遷都避開關羽的兵鋒,這些恐怕龐統(tǒng)等人也做不到。

關羽

荊州實際上是橫亙在劉備和孫權心頭的一棵刺。我們常說“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劉備這事兒做得確實不厚道,滿口的仁義道德,但在荊州問題上,說是耍賴潑皮也毫不為過。事情總得做一個了解,孫權襲取荊州,算是把這根刺取出來了,也算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只可惜之后的劉備被怒氣遮住了眼,兵發(fā)東吳,這也不算什么,但戎馬半生,居然在猇亭山林之中連營扎寨,被陸遜一把火給燒個精光,這確實是大大地不該了。

呂蒙

(全文完)

8

謝邀,如果讓龐統(tǒng)、張飛、魏延,加劉封和關平,能不能守住荊州的問題,其實這個可以守得住,為什么這么說了?首先劉封、關平二位小輩咱就不說了,咱就說魏延、龐統(tǒng)、張飛,讓魏延鎮(zhèn)守一方,以魏延的能力是可以守得住荊州的,魏延和龐統(tǒng)也沒問題,單單就是加進個張飛,以張飛的性格來說,是攻城將而不是守城將,如果讓魏延、張飛,肯定得以張飛馬首是瞻。但是張飛說是個閑不住的主,閑的沒事干,就喜歡喝酒鞭士卒,想當年徐州怎么丟的,張飛是責無旁貸。但徐州安排了,張飛、魏延、龐統(tǒng),劉封、關平,顯然是多了,有龐士元在,我想荊州不但守的安穩(wěn),而且還能抽將北伐。如果是這樣的臆想,龐統(tǒng)肯定是陪張飛北伐,劉封、關平隨軍。讓魏延守荊州;蚴亲屛貉訋⒎、關平北伐,張飛、龐統(tǒng)守荊州。但這都是假設,改變不了歷史

9

能守住。關羽敗在貪心,而且不能與東吳處理好關系,導致兩面受敵。

荊州是益州打開東邊的窗口,在實力不濟的時候,不能四面樹敵,能夠自保,是最大的功勞。如果沒有關羽的剛愎自用,龐統(tǒng)哥兒幾個喝喝酒,打打麻將,守住荊州,輕松平常

10

“關羽失荊州”是劉備集團從鼎盛轉入衰落的折點,同時也標志著諸葛亮《隆中對》戰(zhàn)略的失敗。公元219年~220年左右,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荊州地區(qū)的7萬大軍土崩瓦解。

同時,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關平父子被殺,而傅士仁、糜芳、趙累等人則投靠了東吳孫權。那么,如果龐統(tǒng)、張飛、魏延、關平、劉封等人協(xié)助關羽鎮(zhèn)守荊州,能守住嗎?

答案是肯定的,關羽丟失荊州的直接原因是他孤軍深入討伐曹操,可是后方卻遭到孫權偷襲。諸葛亮原本就告誡關羽要采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方略,可是關羽并沒有遵守,結果讓自己身首異處,連荊州也丟了。

如果龐統(tǒng)、張飛、魏延等人協(xié)助關羽鎮(zhèn)守荊州,一方面可以加強荊州的防御,另一方面也可以削弱關羽獨斷專行的特點,緩和關羽與孫權之間的矛盾。而且由龐統(tǒng)坐鎮(zhèn)荊州,必然會緊盯孫權的小動作。

不過問題就來了,如果劉封、魏延、張飛協(xié)助關羽守荊州,誰又去幫助劉備平定益州呢?龐統(tǒng)早在劉備平定益州的過程中就已經戰(zhàn)死,而魏延、張飛、馬超、法正、劉封、雷銅、吳蘭等人被劉備悉數(shù)調去支援漢中方面。如果劉備將主要的武將集團放置在關羽的荊州方面,那么益州方向反過來就會非常虛弱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