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怎么說呢,我這樣問一句把,百年來,清華北大哪一個學(xué)校更好?比較是建立在標準固定的基礎(chǔ)上的,不以標準作為前提的比較都是耍流氓。諸子百家,本就是以儒、墨、道、法四家影響最為深遠,直接把其中三家的創(chuàng)始人擺在一塊兒,然后要說誰厲害,這可不是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直接比比武力值就可以了。

要說墨子、孔子、老子本人,當然都是具有大智慧的大賢哲。孔子是而流傳至今的《墨子》、《論語》、《道德經(jīng)》都對中國造成了深遠影響。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三家都產(chǎn)生過影響。據(jù)傳,幫秦王出海尋藥的徐福,幫劉邦推翻秦朝的張良,都是墨家的弟子。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就來源于黃老思想,而文景之治以后,到漢武帝時代,儒家思想開始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

在后期發(fā)展中,儒家的隊伍越來越壯大,道家也逐漸發(fā)展,但是墨家越來越衰弱,但是墨家的思想仍然對后世影響很大,其兼愛、非攻的思想仍然受到很多人青睞。

如果要強行做一些比較,就要選擇一個標準。墨子擅長規(guī)劃,精于設(shè)計,如果要從制造水平上衡量,毫無疑問墨子更勝一籌。如果從學(xué)識來說,可能是老子更優(yōu),《史記》中記載孔子求教育老子的故事,而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莊周也是學(xué)識淵博、研究范圍無所不包。但是,從綜合素質(zhì)來說,應(yīng)該是孔子更勝一籌,孔子并不是只是書呆子,只懂禮樂,他通六藝,禮、御、射、樂、書、數(shù),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另外,從對于中國的影響力來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應(yīng)該是影響最深遠的。但是,這并不是說歸功于孔子自身,還要歸功于后世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人。這并不是說孔子更厲害,但是,可以說孔子學(xué)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更強。

最佳貢獻者
2

大道包含萬象,大道之下分:道法、道儒,兩系。

是古今社會必須的結(jié)果,大道最難解的問題“私”,自從有了人,“私”伴生命終生。直到今天還是圍著“私”轉(zhuǎn),私的大小,私的平衡,極私與"無"私,(無私:指能維持生命之私)。

世界沒有:清純無私,因為它沒生命。私是人的天性,自從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了;爭私斗私為私而戰(zhàn),私是欲望,無欲望難生存也不好生存。

其實,私,欲,學(xué),善,德,仁,信,治,政,知,識,視,聞,理,科,性,義,禮,法,……等等都是大道所包含的一切。

古今中外都在小道里轉(zhuǎn)圈,越轉(zhuǎn)圈越矛盾,越迷越難出來。當你站到山頂才能看遠,當你站在太空可放眼太陽系,再高能觀察更多的銀河系。你就會認為人這么小,地球也這么小。人的未來是什么?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怎么樣才能更好的相處。

這就是大道與小道。

3

三位圣賢沒有可比你厲害我厲害,是時人后人,應(yīng)選擇,如們應(yīng)用,也可以選擇不用,不用有不用的后果,用有用的問題!現(xiàn)今用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問題越來越明顯:道德滑坡,見死傷不敢救扶,怕被訛詐,……試問大家,你是用老子的老死不相往來…還是用墨子的非攻,任人訛詐,還是用孔子的仁義禮智信,忠勇孝悌,以直報怨…仁義,兼愛,慈愛,這是對好人弱勢群體,施用的,如果是惡人敵人,就不能用此理論,而是用智勇除惡抗敵殺敵了……

4

墨子是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張思想“兼愛”“非攻”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墨子擅長機關(guān)術(shù),善于防守,反對進攻。著名的成語“墨守成規(guī)”原意就是指墨子很擅長防守城池。

孔子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也最為中國人所知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仁”的學(xué)說,即要求統(tǒng)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xué)說成為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

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張“無為而治”。無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yù)、充分發(fā)揮萬民的創(chuàng)造力,做到自我實現(xiàn),走向崇高與輝煌。其思想印象深遠,本人也是“孔子”的老師

要說這三個人誰更厲害,個人感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也會對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喜好,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評個高低。

5

這個厲害看要怎么比了!

墨子和孔子、老子誰更厲害?比打架

如果比打架的話,我覺得是墨子厲害。

因為墨子一生身體力行地勞動,鍛煉的身體壯壯的,而且墨子還發(fā)明了好多打仗的器具以及武器,可見墨子很厲害;

相對來講,孔子一輩子光會看書寫字,把人都廢了,可見打架孔子是不行的;

老子一輩子無為而治,估計真打起來,早就跑遠了。如果跑不了,那就由你們打,不還手。

墨子和孔子、老子誰更厲害?比吃飯

如果比吃飯的話,我估計還是墨子勝。

道理很簡單,能干活的人就能吃;

孔子肯定臭講究多,嫌這個,害那個的,但的確吃不過墨子;

老子,一生清靜無為,不動撣,也吃不了多少。

墨子和孔子、老子誰更厲害?比尿尿

我們都知道,腎好就尿的遠。如果比尿尿,肯定老子尿的最遠。

為啥呢?

你想啊,老子最會養(yǎng)生啊,把腎保養(yǎng)的好好的,當然尿的遠;

墨子就差一點,雖然他通過勞動鍛煉了身體,但是有時候過于勞累也會損耗腎精,可見墨子尿的不會太遠;

比尿尿孔子最差,孔子一輩子周游列國,都在大貴族的地盤兒混吃混喝,說不定還得趕幾個風(fēng)月場所,酒色二字對腎的損害最大,可見他一定尿不遠。

墨子和孔子、老子誰更厲害?比顏值

顏值這場很難分出勝負,仨人長得都不好看。不過我最看好的是老子。

據(jù)說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來稱為老子。后來又騎著青牛出關(guān),一派仙風(fēng)道骨的樣子,再加上天生非主流的發(fā)色,估計可以迷倒一大片少女;

孔子就丑多了,史籍記載:吾觀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顙,黃帝之形貌也;脩肱而龜背,長九尺有六寸,成湯之容體也。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孔子臉好像戴著驅(qū)邪的面具,形容怪異可怕。駝背、肢體比例還不正常?梢哉f孔子長得屬于很嚇人的樣子。

剩下的墨子,一輩子風(fēng)吹日曬干苦力,即便是天生小鮮肉,也很快風(fēng)干成老臘肉了,至多止于不難看,所以顏值墨子很難勝。


以上,希望能幫到題主!

6

這個要分情況的,在當時的話,最厲害的就是墨子,墨子能夠直接動搖一個國家的國本,因為他們有一個組織。墨子組織的頭又叫做巨子。他是春秋戰(zhàn)國時候的一個顯赫的組織,正因為它獨立在國家控制之外,所以后來剿滅掉了。慢慢的墨子的學(xué)說從顯學(xué)變成隱學(xué),很少有人關(guān)注,最多就知道一個叫墨子。

孔子當時就如同喪家之狗,四處奔走不得志,而且還違背了禮儀,接受了陽貨的孝敬。他在當時可以說是沒有多大的名氣,但是開創(chuàng)了儒學(xué)。

老子的話更加低調(diào),他同樣跟孔子一樣,都是后世揚名,他本來就是一個管理圖書的小官吏。哪有什么大名氣啊。

現(xiàn)在流行的顯學(xué)是儒家學(xué)說和老子的道家學(xué)說。這個兩個學(xué)說現(xiàn)在與當年孔子和老子的學(xué)說差異很大,但是這兩派都以他們?yōu)樽鎺煚敗?/p>

7

啊,要打架的話,當然是孔夫子。

孔夫子是一個大漢,現(xiàn)在根據(jù)資料推斷,身高在一米九左右,能射箭,能駕馭戰(zhàn)車,能砍人。

老子是個圖書館館長。文化人的典范,估計要打架,水平不會好。

至于墨子,信息少一些,但是考慮到墨子展現(xiàn)了當時最高的物理學(xué)等能力,因此可以相信是個科技工作者。守城很厲害,刺殺就感覺蠻謠言的。個人武力,應(yīng)該是一般的。

8

墨子所做的事,完全是為了實踐自己的主張,是一種為理想而奮斗的獻身精神。他一生的活動都堅持這樣做,不求名,不求利,自甘清苦,惟求理想之實現(xiàn)。不但他自己是這樣身體力行,他所教導(dǎo)出來的弟子也都繼承和恪守這種精神。因此,連墨家的反對派也不能不對此嘆服和贊賞。《莊子·天下篇》中說:“不侈于后世,不靡于萬物,不暉于數(shù)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shù)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fēng)而說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睹献印けM心篇》也說,墨子及其弟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墨子自成一家,即墨家。

在晚生百年的莊子看來,墨家自苦為極,其行難為。

外國人如何看中國的墨子的呢

如何閱讀《墨子》?

如果你說世界上有很多古奧難懂的書籍,那么《墨子》絕對算是其中之一。

我初中的時候開始了解墨家這個學(xué)派。說實話,第一次讀《墨子》的時候真的是一臉懵逼——不僅全篇都是文言文(因為墨家寫文章都是類似議論文或者說明文,晦澀難懂),還沒有華麗的辭藻描述,感覺像是在看說明書。

可能還因為很多的譯文是不準確的,所以就更難理解墨家的精髓。

但是為什么我們還是要讀《墨子》呢?

因為這個世界有很多令你絕望的天才,他們就像來自未來的穿越者。墨子就是這樣的人,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但是超越了那個時代。這樣的人創(chuàng)造的學(xué)派和思想,已經(jīng)流淌在我們的基因里面,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覺察到,我們想成為那樣的人,就要了解他們的思想。

首先我們要知道是,《墨子》一書最早收錄于《漢書·藝文志》,當時有七十一篇,到清代《道藏》收錄的時候,只剩下五十三篇,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墨子》一書,都是因為道家對墨家典籍的保存,才得以讓墨家學(xué)說流傳到今天,感謝道家!

書的話推薦方勇老師譯注的版本,由中華書局出版,讀《墨子》的時候,第一遍可以先看譯文,然后感興趣再對照著原文來對比閱讀,主要是要能理解墨家的思想境界,不必在于一字一句之真?zhèn)巍?/p>

我覺得最應(yīng)該讀的第一篇是《所染》,魏征在怒懟唐太宗的時候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立身成敗,在于所染。”墨子在《所染》一篇中說過“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強調(diào)了要謹慎的對待染色,也要謹慎的選擇身邊的環(huán)境,與優(yōu)秀的人同伍,君王要親近賢才,才能治理好國家。

墨家十大主張:

讀完這篇后,你會覺得墨家的思想和我們的生活其實很貼近,之后再讀《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最后再讀《天志》《明鬼》這幾篇相當于是墨家的十大主張,讀這幾篇的時候可以多讀幾篇,但有些篇幅是重復(fù)的,所以對于重復(fù)之處可以跳過。讀完十大主張后可以讀《非儒》篇。這里面需要明白的幾個點就是,首先要理解墨家為什么要兼愛,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什么?非攻的主張靠什么實現(xiàn)?尚同和尚賢是交相呼應(yīng)的人才選拔制度和組織制度。非命和天志有矛盾之處,但是可以分開看待,其余篇理解大意就行。

墨家的言必信,行必果:

接著可以讀這幾篇《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這幾篇比較有趣一些,因為記錄了很多關(guān)于墨家的故事,比如《公輸》一篇是講墨家止楚攻宋的故事,可以說是墨家非攻思想的身體力行。

墨家的修身:

其次可以讀開頭的《親士》到《三辨》六篇。因為這幾篇,包括《所染》在內(nèi),爭議比較大,有說不是出自墨家之手,但是不管怎樣,其學(xué)說思想載于《墨子》一書,我們還是要讀一下。

墨家的科學(xué)成就:

然后可以讀《經(jīng)》上下、《經(jīng)說》上下、《大取》、《小取》六篇,有人說這六篇也不是墨家的,照這么說,《墨子》這本書里就沒有出自墨家的了?全是你寫的好吧?我個人覺得這是墨家的價值觀,世界觀,而且也跟墨家很多思想相匹配。

其中記載了很多關(guān)于光學(xué),力學(xué),工程學(xué)的成就,還有墨家的邏輯學(xué),是墨家在科技上的最高水平,也是同時代的最高水平。這方面就比較難懂了,除非是對這些很感興趣的伙伴,不然看譯文通讀一遍即可。

墨家的兵法:

墨家的兵法核心在于“守”,守的核心在于“備”。自《備城門》《備高臨》以下到《雜守》共十一篇,所記載都是墨家總結(jié)戰(zhàn)國時期守城備敵的方法。不同于《孫子兵法》這樣的兵書,墨家在守城方面可謂是戰(zhàn)國時期最高水平,不僅有宏觀上的戰(zhàn)略思考,還有微觀上的戰(zhàn)術(shù)方法,具體的守城措施,對墨家的器械發(fā)明“籍車”“連弩車”“轉(zhuǎn)射機”,進行了非常之詳細的介紹,大到守城策略,小到人員布置,器械擺放,后勤安排等,都做了具體的分工安排?胺Q一部守城的百科全書。

《墨子》一書,代表了墨家在思想上的成就,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有這樣一個學(xué)派,為了天下兼愛,為了防止戰(zhàn)爭,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那個世界。

墨家是最早的實踐者,最早的科技組織。是俠的起源,是我們?nèi)A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這個時代需要墨家的精神。

9

當然老子厲害!老子道德經(jīng)以天下論道?鬃訂柕烙诶献,然后撿起一些零碎試圖以禮來制天下,迂腐可笑!墨子師從孔子,發(fā)現(xiàn)孔子自欺欺人,后離開自創(chuàng)墨家,推崇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平等,實干!和老子對著干,也算一大家!三人中孔老二是最不值一提的垃圾!

10

一 老子,孔子和墨子都重視政治,但在為政方面的觀點又有所不同。


1 老子的到家主張無為而治,主張治國者把權(quán)力和責任交給民眾,任憑他們自作自息,因此賢人或臣子是老子的治國理論所排斥的。


2 孔子主張“舉賢才”,但他并不否認“親親有術(shù),尊賢有等”,仍然主張“故舊不遺”,“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


3 而墨子主張打破宗法制,提出“任人唯賢”的選拔任用原則。主張不偏不黨。他曾說“不黨父兄,不偏富貴”這就是直接否定宗法制和各級貴族做官的特權(quán)。


二 在人性方面


1 關(guān)于人性,老子認為人性有善,有惡。老子把“純樸,無私和守柔”看作是人性之善。而孔子則認為“人知初,性本善”?鬃诱f“克己復(fù)禮為任。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任矣。為任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主張“任”為善,而老子主張“樸”為善。


2 墨子主張“人有性善,人有性不善”。墨子把人性分為善與不善與老子的人性論有共同之處。但墨子更深刻而準確的闡述了人性善惡之所以形成的社會原因,即說明了人與人之間在善惡觀念和行為形成中的相互影響作用,這就比老子的人性論更進一層了。也就是說人性善與性惡的原因在于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是會收周圍人的影響。


三 在剛與柔方面


1 老子主張柔弱能勝剛強

老子曾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他認為“柔”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他主張守柔。他認為守柔不僅利己,還可利人。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所以強調(diào)“柔弱勝剛強”。


2 與此相反的,孔子是貴剛而反柔。

孔子在倡導(dǎo)剛毅時說“剛毅,木訥,近人。”在這里他把剛毅看作了“任”的具體體現(xiàn),固此推崇“剛毅”他認為“柔”是有害的。曾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