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單來說:利用+控制+調節(jié)。

1、利用河流水位高低;通州、黃河和丹陽水位高,那就流入運河,而海河、長江和錢塘江水位低,那運河的水就流入這里(四個節(jié)點、五種流向)

2、用河閘控制水位以適合船行:水往低處流,但高差太大了那就成了瀑布。方法就是用多級閘門,原理很簡單,參考三峽大壩的五級船閘。

3、調節(jié)。古人的各種聰明才智。沒深究,不細述。

上大圖:


參考:

1、京杭大運河:世界運河工程史上的杰作

2、世界最長運河:京杭大運河1794公里

但是現(xiàn)代的大運河到山東濟寧就中斷了。

最佳貢獻者
2

這個問題以前我也想過,黃河是一條季節(jié)性很強的河流,如何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與運河交匯,還要通航,又要防災,古人還是絕頂聰明的。

京杭大運河在元代的漕運,由于黃河經(jīng)常泛濫,高處水源缺乏和工程不夠完善等原因,以致終元之時,海運仍占主要。明、清兩朝重點治理京杭大運河的策略主要有:一是找準分水地點。 元代在濟寧會源閘分水,由于元初至明初,黃河經(jīng)常北決,泥沙向東北淤積。會源閘分水不當,在汶上老人白英建議下,實施南旺分水,遏汶水至此,六分北注,四分向南,成功地解決缺水,使漕運得以暢通。二是解決黃河和運河分離問題。因為淮陰至徐州間借黃行運風險 大,明清兩代,對魯橋至淮陰的運河,曾多次開鑿新河,直至1703年,差不多用一百二三十年時間,為避開300余公里黃河之險,終于開鑿了大約同樣長度的運河,使黃運分離。三是對江淮間的運河,以開挖月河的方法,使湖漕分離,以避諸湖風浪。四是解決運河與黃河的交叉問題。因為黃高運低,為縮小黃運之間的水頭差,而采取彎道,故有“三灣頂一壩 ”之說,今淮陰西南的一段運河,與黃河之間就變成“之”字形彎道。同時在淮安與馬頭鎮(zhèn)之間不斷開鑿引河,以人力、畜力牽挽,漕船才能出閘過黃。?

 不幸的是1855年黃河改道,由江蘇云梯關入海變?yōu)樯綎|利津入海,又一次改變了京杭運河的命運。為了打通山東段運河,就在黃河穿運處筑壩設閘,“借黃濟運”。不久黃河又在鄭州決口,泛濫于淮北大平原,山東黃河斷流,無水可借,大運河漕運再次受到打擊。雖然京杭運河至今已有一個世紀不能全線通航了,但其作為貫穿我國五大水系的惟一南北水運大動脈,對東部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

京杭運河與黃河交匯,船過黃河,但黃河水不大量流入運河,這就需要設計者的智慧了。方法有兩種。

古代京杭運河的主要功能是運輸,運河與黃河交匯時,在黃河兩岸都建有船閘,運河的船從船閘出來,過黃河后對面船閘打開,船入閘后又關上,再開下游的船閘,船重入運河。但現(xiàn)在山東濟寧以北的運河已經(jīng)沒有航運作用了,也就沒有京杭運河與黃河交匯的問題了。

現(xiàn)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運河調水,又重新出現(xiàn)與黃河交匯了。但調水而不通航,解決交匯時的方法就簡單了,利用涵道讓水從黃河底下通過,就似公路的立體交叉橋一樣,黃河水與南水北調的水互不交匯,各行其道。


4

以上回答都有所述論,我這里再詳細補充~,

京杭大運河長1011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大運河,也是中國最早人工開放的大運河,由于大運河獨特的設計,水可以流過中國的五條河流,包括錢塘江、黃河、淮河、長江、海河。京杭大運河擁有長達2000多年的悠久文化歷史,因此,它被申請為世界遺產(chǎn);

京杭大運河的水可以貫穿長江和黃河,那是因為它和五大河流之間的交界都設置了水閘,這個水閘就是運輸?shù)年P鍵。比如在它和黃河交界處就建有一個長達百米的水閘,因為黃河的水位和運河的水位是不同的,因此就需要水閘來控制兩河的水位了,如果想要把一艘船從黃河開到大運河,那么就需要把上水閘關閉,把下水閘打開,這樣黃河和運河的水就會達到平衡,然后再把下水閘關閉,把上水閘關閉,這樣就會讓水位發(fā)生變化,水流的方向自然也會變化,船就會順著水流的方向流向大運河。如果是運河的船想進入黃河操作是相反的

因此不管是長江還是黃河的船,又或者是其他河流的船,不管是要經(jīng)過哪里,都是要經(jīng)過手動開閘的操作。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船被堵在兩條河流的交界處,那是因為水閘是有開放時間的,平時是很少使用的,另外有時遇到雨水多的季節(jié),長江水會達到危險線也需要開閘放水,因此運河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運輸,有時也會用來防洪

(事實上,京杭大運河和黃河交界處建有一座100米高的大壩。然后,黃河的水位與大運河不同,所以需要水閘來控制水位,如果在黃河上運行的船舶要到大運河上,那么上閘門將關閉,下閘門打開。

通過這種方式,使黃河的水與大運河的水達到平衡,然后將下閘門關閉,上水閘打開,所謂水漲船高,船就會流向大運河。如果大運河上的船要穿越黃河,則操作與上述相反。同樣,無論是長江上的一艘船,黃河上的一艘船,還是大運河上的一艘船,無論哪一方通過哪一方,都是人為打開閘門的,操作原理是一樣的!

有時在兩條河流交匯處看到一些被閘門堵住的船舶是正常的,由于閘門是有開放時間的,平時使用次數(shù)較少,除非遇到特殊情況,比如雨季,長江才水到達危險線,就需要打開閘門排水,否則導致洪水爆發(fā),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必須說,京杭大運河的偉大水利工程的建設,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驚嘆不已!

本回答歸著作者所有!。

5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通過通濟渠。

京杭大運河源自著名的隋唐大運河。

隋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挖掘、疏通了幾條運河,將從南到到北的水路連接起來。

其中一條,就是通濟渠。

通濟渠是隋煬帝開通的一條水渠,長達2000里,分為三段,有效連接了黃河和淮河,貫通了洛陽到揚州的水道。

通濟渠共分為東、中、西三段。西段的起點是洛陽,水源為洛水和洛水的支流谷水;中段的起點是今滎陽市西部的板渚,水源是黃河,引水向東流向開封市,至江蘇盱眙入淮河。

通濟渠一共經(jīng)過河南、安徽、江蘇三個省,歷經(jīng)隋、唐、五代、宋、金五個時期,通航了600多年。

不過南宋以后,北方和西部航運不太重要,通濟渠逐步被廢棄。

到了元、明、清時期,朝廷再修大運河的時候,將河道直接取直,廢除了通濟渠。

京杭大運河由北京直通蘇杭,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運河基本是一條直線,溝通黃河的是魯運河。

魯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經(jīng)過山東省的一段。

路運河有380公里,北面到山東臨清,南面到臺兒莊。

其中魯北運河,從北面臨清的運河經(jīng)過聊城,到達黃河,實現(xiàn)了北方水系和黃河的聯(lián)系。

同時,魯南運河,北起黃河,南至濟寧。

實際上,黃河在明清已經(jīng)淤積嚴重,下流則出現(xiàn)水流枯竭,運輸相當困難。

6

首先,京杭大運河不僅僅是要和黃河交匯,它和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都是要交匯而過的。

中國的大江大河只要是自然形成的,其流向基本上全是從西南往東北方向流入大海。如下圖:

隋唐之前,中國文化的傳播,就是跨過一條河,跨過一條江的跳躍式傳播。

經(jīng)濟發(fā)展也是依然,人民需要南遷和北渡,把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帶過河去,跨過江去。

秦漢第一帝國時期之后,經(jīng)過“三國兩晉南北朝”三百六十余年的亂戰(zhàn),中原地區(qū)的先進生產(chǎn)力一再南遷,淮河之南,長江之南反而成了財賦收入重點地區(qū)。

但是,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敵人也一直來自北方,北方需要駐守大量的軍隊。

軍隊和政治中心都很花錢,就是說,需要大量花錢的人群一直在北方。

糧秣草料就需要依次跨過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才能運抵邊境戰(zhàn)場。

很是麻煩。

反正隋煬帝準備打朝鮮感受到了麻煩無比,太浪費了,運輸成本遠遠大過了運輸品的價值,千軍萬馬容易調撥,一聲令下走過去就是了,千軍萬馬的一日三餐換洗衣服不好解決。

在古代,船運是運力最大的運輸方式,但是,沒有自南往北的交通水道呀!

皇上從來就是簡單思維的,想干什么就是一句話——沒有就造唄!讓他有,不怕花錢!

于是,開始“制造自南而北”的交通水道——也就是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需要跨過五條東西走向的水系,可不是只是題主您擔心的黃河這一條水系。

怎么跨過去呢?

也簡單!

修馬路可以有十字路口,修水道自然也可以有“十字水道口”呀!如下圖:

請再想象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的作用。東西走向的紅燈一亮,洶涌的人流就停下,讓南北走向的人先走,反之亦然。

如下圖:河流上的船閘也可以類比成紅綠燈的。


不過也可以理解題主為什么單單問京杭大運河怎么過黃河,而不問其他四條水系。

因為,

  • 一則黃河是地上河,水位肯定比一般的河流要高。水面肯定不在一個平面。

  • 二則黃河水是有名的洶涌激流,那些木船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橫穿黃河呢?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黃河那種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只存在于黃河上游,中游,黃河下游水流是很平緩的,任何一條船都可以優(yōu)哉游哉的橫穿河面。

再回答第一個問題,——京杭大運河怎么跨過“地上河黃河!”

圖片最能說明問題,請看下圖:

上面是三峽大壩上的“五級提船閘!鄙舷侣洳钭阕阌113米。

黃河是沒有那么高的,有個一級提船閘就足夠了。

7

我家就住在運河和黃河交叉的地方。感覺你們的解釋都是理論想象。運河的源頭在現(xiàn)在東平縣岱廟鄉(xiāng)國(gui)那里村,與黃河隔一大堤,黃河水通過一泄洪閘流入運河,我們叫它“穿黃閘”,意思是將黃河里的黃水“串成清水”,運河水很清,小時候可以直接喝。后來的南水北調工程是串黃河底過的,但不是原來意義的運河,古代沒有南水北調工程,所以運河沒過黃河。

8

這問題困惑了快一個世紀了,雖然我是山東人,知道是在山東交匯,也看過很多解釋,但是智商不夠,一直沒太明白。

一般來說,京杭大運河的水可以貫穿長江和黃河,那是因為它和五大河流之間的交界都設置了水閘,這個水閘就是運輸?shù)年P鍵。比如在它和黃河交界處就建有一個長達百米的水閘,因為黃河的水位和運河的水位是不同的,因此就需要水閘來控制兩河的水位了,如果想要把一艘船從黃河開到大運河,那么就需要把上水閘關閉,把下水閘打開,這樣黃河和運河的水就會達到平衡,然后再把下水閘關閉,把上水閘關閉,這樣就會讓水位發(fā)生變化,水流的方向自然也會變化,船就會順著水流的方向流向大運河。如果是運河的船想進入黃河操作是相反的。

從這一點來說,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也是這種方式,依靠水閘控制水位。但是,我始終懷疑,在隋朝時期,古人能做出這樣的大型工程嗎?



9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