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1.日本文字里問什么有漢字?
2.日本有沒有想過要廢除文字里的漢字?
3.廢除日本文字里的漢字對日本有什么影響?
現(xiàn)在我們一一作答
日本文字里為什么有漢字?
首先我們得清楚的知道,語言和文字不是一回事。簡單來說,語言是人們交流說的話,而文字是記錄這些話的。也就是說先有語言才有文字,也存在一種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情況。
比如現(xiàn)在的廣西,也保留著本土壯語,但是壯語的文字幾乎沒人會寫了。日本也屬于這種情況。日本一開始只是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漢字的傳入,讓日本人有了記錄他們語言的一種形式。
關于漢字傳學日本的歷史,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歷史定論。
大概有兩種較為大眾所接受的說法:
其一是在公元六世紀中期,當時的百濟國佛教僧侶向日本傳播佛教而被引入,同時還向當時的大和朝廷傳播了論語及千字文等重要著作。而此后,為了方便朗讀經(jīng)文、閱讀史書,各代天皇攜僧眾編撰了《萬葉集》,將每個漢字不拘泥其涵義地標上讀音,而音標則來源于漢字本身。
另外一種說法根據(jù)《漢書》記載,公元前57年后漢光武帝賜給倭國一枚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的金印,從那時起中國的水稻栽培技術、制鐵技術等傳到日本,漢字也隨之傳入了日本。到我國的隋唐時代即公元7世紀初到9世紀,日本先后派出了22次遣隋史和遣唐史來到中國學習,通過這些遣隋史和遣唐史,漢字大量地傳入日本。最初他們是把漢字作為音符來使用的,即用漢字來注音。
因為漢字寫法非常復雜,使用起來相當不便,公元9世紀(中國北宋初期),日本人采用簡化的辦法,模仿漢字草體創(chuàng)造了平假名,切取漢字的偏旁部首,創(chuàng)造了片假名。
毋庸置疑中國是日本的第一任“文明課老師”,日本像中國學習的不僅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文化。
日本有沒有想過要廢除文字里的漢字?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中國簡化漢字,越南朝鮮廢除漢字一樣。日本也想有一套自己的文字。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舉國掀起脫亞入歐的狂潮,部分人士開始叫囂廢除漢字活動。二戰(zhàn)之后,日本更是掀起了廢除假名和漢字轉(zhuǎn)用法語為國語的爭論中,不過結(jié)果就像現(xiàn)在看到的一樣,漢字依然堅挺的存在日本文字里。
廢除日本文字里的漢字對日本有什么影響?
這里面的影響有兩方面:淺的一方面是日常交流,深的一層是文化的傳承。
日本語言的語音過于簡單,漢字在日語中的主要作用是注音,起區(qū)別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こうてい這個讀音,對應的詞有工程、公邸、皇帝、肯定、高低、航程等等幾十種,如果不寫成漢字,根本無法區(qū)分。如果全部用假名代替漢字,對同音多義的日本文字來說,根本無法區(qū)別。所以廢除日本文字里的漢字在交流方面都出現(xiàn)巨大阻礙,更別提文化方面。當然,這并不是說,日本就放任了漢字在日本文字里的存在。日本人現(xiàn)代使用的片假名詞語多了很多,而且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比如飲み物(飲料)可以用同語義的ドリンク代替。而且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對漢字的使用的變化一直很有主動性,在對漢字變化上然后收為己用比中國厲害很多。比如共和國、哲學、進化這些詞語都是從日語穿過來的。
所以,日本文字保留漢字是傳統(tǒng)的影響,但是日本也逐漸的改變這種影響,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全然否定日本文字里的漢字,但是他們這種意識逐漸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