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冤不冤,是愛國還是叛國?看看祖大壽的表現(xiàn)就很能說明問題。作為遼東將門的代頭大哥,祖大壽對袁崇煥十分崇拜,唯馬首是瞻。在他的帶領(lǐng)下,遼東將門悍不畏死,是大明最驍勇善戰(zhàn)精英,跟隨著袁崇煥在遼東這塊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是國家的忠臣良將。
但這一切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戰(zhàn)頡然而止。早在年前袁崇煥三次上書讓朝庭加強(qiáng)遵化一線防御,后金在無法突破寧錦防線的情況下,肯定會繞道南侵,可是滿朝沒人聽。在強(qiáng)敵還未走的情況下,就以叛國罪抓捕了剛剛與敵人殊死鏖戰(zhàn)的大軍主帥。驚恐的祖大壽嚇的連夜帶著全部的勤王部隊毀關(guān)出塞,一支救國于即亡的功勛軍隊,因為主帥受冤,轉(zhuǎn)瞬間真成了叛軍。
真正的忠臣不會在呼個人的榮辱,在獄中的袁崇煥用書信招回了祖大壽。祖大壽帶領(lǐng)著將士兇悍無比,想用戰(zhàn)功救回他們的大帥。祖大壽更是以全家老小的性命和自己的官爵來保袁崇煥一命,但換回的卻是最恥辱慘不忍睹的回報:寸磔之刑!遼東的摯天一柱,抗金的精神領(lǐng)袖沒了,自此遼東明軍迅速軍閥化。面對崇禎的高官厚祿,終明一朝,祖大壽再也沒入過關(guān);ㄙM巨資打造的關(guān)寧鐵騎,也與朝庭離心離德。最直接的惡果便是十五年后闖王兵圍北京,吳三桂的勤王之師再也不似袁崇煥那般果斷。
欠的債總是要還的:崇煥死,邊事亦無人,明征始亡。勤王之時,祖大壽說蕃將無詔入京,如同造反。一語成讖,忠臣冤死,國家消亡,只是空留下祖大壽一付皮囊,沒有為大明盡忠,因為他覺得不值;作為降將,不肯出一策,獻(xiàn)一計,他一定痛恨自己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