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重要的是子憑母貴和年齡居長,次要的是師傅杜受田的幫助。其實所有關(guān)于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最先考慮的必須是一點:嫡長子繼承制。這是凌駕于其他任何東西之上的。咸豐帝奕詝,無論從嫡還是長的角度,都比恭親王奕訢更適合繼承皇位。

一、清朝也追求嫡長子繼承制度


有人可能會說,清朝不是漢人政權(quán),不講嫡長子繼承。其實從康熙開始,他們一直追求嫡長子繼承,只不過一直有客觀原因阻礙住了。康熙在二阿哥胤礽兩歲時就立他為太子,就是因為他是皇后赫舍里氏的次子(赫舍里皇后長子承祜早夭),甚至在他不斷有荒唐舉動被廢后還給了個機會復(fù)立,最后實在不行了才二度被廢。甚至最后即位的雍正我們都不能排除康熙有從嫡長子繼承的角度考慮(雍正養(yǎng)母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


雍正只有一個皇后烏雅那拉氏,她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雍正長子弘暉,可惜早夭,最后即位的弘歷也是當(dāng)時活著的兒子中最年長的,符合無嫡立長原則。


乾隆很早就將富察皇后之子二阿哥永璉寫進傳位詔書,后來永璉去世,乾隆又傾心富察皇后的次子七阿哥永琮,可惜也早夭。第二任皇后輝發(fā)那拉氏失寵,不廢而廢,自然也不能讓她的兒子即位。最后選擇的永琰是僅次皇后的皇貴妃魏佳氏的長子,并且將其母追封了皇后。


而道光皇帝旻寧(本名綿寧),則是正宗的嫡長子。他是嘉慶原配皇后孝淑;屎笙菜D氏的長子。而且嘉慶長子(庶出)早夭,所以等于也是長子。嘉慶駕崩后,繼后鈕祜祿氏也以嫡長子的原因,沒有選擇自己的兒子,而是支持綿寧。作為嫡長子繼承制度的受益者,道光自然也對嫡長子繼承制度非常支持。

二、嫡長子繼承上,奕詝明顯優(yōu)于奕訢

明白了清朝皇帝對嫡長子繼承的執(zhí)念,就能分析奕詝、奕訢二人的差別了。

道光皇帝生前共立了三個皇后,第一位是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為道光做皇子時的嫡福晉,不過在道光即位前就去世了,后被追封皇后,無子。第二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二年立為皇后,無子,道光十三年去世,無子。


第三位就是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她在道光二年選秀入宮,封全嬪,此后頗受寵幸,青云直上。道光三年封全妃,道光四年就晉升全貴妃。一年一升,超乎尋常。十一年,生皇四子奕詝,十三年孝慎成皇后去世后晉升皇貴妃,總領(lǐng)后宮,次年晉升皇后。道光二十年去世。道光皇帝對這位皇后真的十分鐘愛,以致她去世后再也沒有立皇后。故而,奕詝是道光唯一可以算作嫡子的兒子,并且有母親的因素,自然會讓道光愛屋及烏。


而奕訢呢,他的母親倒也是非常得寵。博爾濟吉特氏道光五年入宮,初為靜貴人,次年升靜嬪,并生下皇次子奕綱,七年升靜妃,九年生皇三子奕繼(奕綱、奕繼都不滿周歲早夭,并且在道光八年還流產(chǎn)過一個孩子),十年生皇六女,十二年生皇六子奕訢。真的是非!案弋a(chǎn)”,十三年升靜貴妃,僅次于皇貴妃鈕祜祿氏。二十年皇后鈕祜祿氏去世,靜貴妃升皇貴妃統(tǒng)攬六宮,并負責(zé)養(yǎng)育皇后之子奕詝。

可以說博爾濟吉特氏就差皇后一步,僅僅因為她進宮晚一些。而且本來有機會靠奕綱、奕繼兩個兒子翻盤(皇長子出身低微不受寵),但都早夭,最后奕訢年紀(jì)就比奕詝小了,而鈕祜祿氏成為皇后,恐怕奕詝也有加分。這就是子憑母貴與母憑子貴的相互作用。

但無論怎么說,奕詝就是身份、年齡都比奕訢更為合適了。這是沒辦法的。

三、老師杜受田的加分

很多講咸豐即位的書、影視劇都會把杜受田的作用拔高。當(dāng)然,杜受田教奕詝是有幫助的,但恐怕還是要排在奕詝出身更好之后。因為奕詝的才能確實不如奕訢,奕訢詩文、騎射樣樣精通,況且奕詝曾經(jīng)墜馬,稍有些跛腳。但杜受田教他讓道光感受到他是個仁孝之人,最終成功當(dāng)上了繼承人。這是加分項,不是決定項。

最佳貢獻者
2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在圓明園召見了端華、僧格林沁等大臣,并在眾大臣面前取出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的立儲詔書,確立了皇四子奕詝為太子。

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它。

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母親為孝全皇后,道光二十年,生母孝全皇后鈕祜祿氏去世,由奕訢生母博爾濟吉特氏代為扶養(yǎng),此后,奕詝與奕訢成為道光皇帝立儲的主要考察對象。論人品貴重、謙遜厚道,奕詝比奕訢強。但論文韜武略、果敢堅毅,奕訢又比奕詝強,著實讓道光皇帝難以抉擇,這也是道光皇帝建儲比較晚的主要原因。

那么,為何道光皇帝最終選擇了奕詝為儲君呢?

  • 首先,嫡長子的身份是其他人無可比擬的。嫡長子奕緯死于道光十一年,二子奕綱、三子奕繼也先后夭折,奕詝成為嫡長子。按照周禮的傳統(tǒng),“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宗法制作為選擇儲君的標(biāo)準(zhǔn)。而奕詝又是嫡子,還是長子,立奕詝也是順理成章的,雖然滿清對宗法制的繼承制度并沒有嚴(yán)格執(zhí)行,但不可否認這也奕詝比奕訢具有優(yōu)勢的地方。
  • 其次,出身身份高貴。奕詝生母為孝全皇后鈕祜祿氏,而奕訢生母博爾濟吉特氏雖然出身也不差,但畢竟不是被明典冊封的皇后,所以不管承不承認,出身問題上已然差了奕詝一些。

  • 再次,奕詝的性格穩(wěn)重,可做守成之君。奕詝雖然在文韜武略上比不上奕訢,但貴在仁孝穩(wěn)重。奕訢雖然文韜武略突出,但為人激進,從道光帝一生的執(zhí)政理念來看,是偏于保守的,因而從這個方面來看,他更愿意選擇執(zhí)政理念與他相近的奕詝來做繼承人。
  • 最后,帝師杜受田的良好教育使奕詝受益匪淺。杜受田乃標(biāo)準(zhǔn)的儒家文人,他以仁孝教育奕詝,又以中庸之道教奕詝為人處事,所以奕詝才會在道光帝面前表現(xiàn)的仁義孝順、謙虛謹(jǐn)慎,鋒芒藏而不露,不爭而爭。而奕訢則不同,事事爭先,同時又對西洋之事關(guān)心甚多,引起道光帝的不滿,選擇誰為儲君,恐怕道光帝早已成竹在胸了。

這些原因結(jié)合起來,就形成奕詝的巨大優(yōu)勢,經(jīng)過多年的考察,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道光帝秘密立儲。


《清史稿》記載的立儲原因

《清史稿》的《杜受田傳》中記載了一個小事,奕詝與奕訢兩位皇子的不同表現(xiàn)讓道光皇帝最終選擇了奕詝為儲君。

滿清皇帝有狩獵的習(xí)慣,道光皇帝也不例外。有一次南苑狩獵,道光帝吩咐眾皇子要好好表現(xiàn)。眾皇子聽后,都想借此機會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現(xiàn)一下,于是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驅(qū)馬狩獵。狩獵結(jié)束后,眾皇子紛紛向道光帝出示自己的狩獵結(jié)果,奕訢自然是捕獲最多的。而于眾皇子格格不入的則是奕詝,只見他兩手空空,一箭未發(fā)的站在一旁。道光帝十分奇怪的問他為何?奕詝不慌不忙的回答:“父皇,此乃萬物復(fù)蘇的春天,鳥獸開始繁衍的季節(jié),我不忍心傷害這些生靈,違反萬物的生長規(guī)律。”奕詝這一席話,讓道光帝十分高興,對眾皇子臣下贊道:“這才是皇帝應(yīng)該講的話”。奕詝這番仁義道德的話,與道光帝的傳統(tǒng)與標(biāo)準(zhǔn)十分接近,此事后,道光帝決定了立奕詝為儲君。

結(jié)語

其實,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奕詝的儲君之位似乎都是鐵定的,也最符合傳統(tǒng)帝王標(biāo)準(zhǔn)的人選。事實上,道光帝的眼光并不差,咸豐帝在世時慈禧大氣都不敢出,咸豐死后奕訢雖然當(dāng)了議政王,但被慈禧太后拿的死死地,可見,在治國理政方面,不見得奕訢真的比得上奕詝。

3

道光晚年,就繼承人問題,一直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中猶豫不決。最后,奕詝成功繼承皇位,是為咸豐帝。

咸豐即位后,一改父親勤儉樸素的作風(fēng),驕奢淫逸,更是娶了“禍國殃民”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慈禧)。而奕?卻文韜武略,行事果敢,領(lǐng)導(dǎo)了晚晴中興的洋務(wù)運動。

兩相對比,許多人無法理解道光的選擇,認為他走了一步昏招。

但是,我們不能從二人之后的表現(xiàn)去苛責(zé)道光當(dāng)時的選擇。從中國古代皇位繼承的原則來看,道光的選擇并沒有問題,奕詝確實比奕?更適合繼承皇位。

我們來看看二人的基本情況。

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生母為全貴妃鈕祜祿氏。道光此前有兩個皇后,原配孝穆成皇后是其做皇子時的嫡福晉,死后追封皇后,奕詝出生時的皇后是第二任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當(dāng)時全貴妃的地位在后宮僅次于皇后,奕詝的地位也就可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道光的前三個兒子都已經(jīng)去世,皇帝正面臨“無后”的尷尬境地,奕詝出生,皇帝松了一口氣,也讓他從小就有“天選之子”的感覺。

道光十三年,皇后佟佳氏去世,全貴妃晉升皇貴妃統(tǒng)攝六宮,次年更是冊封皇后。自此,奕詝可以說是嫡長子了。

奕?的出身也不差,他生于道光十二年,生母是靜妃博爾濟吉特氏。靜妃論地位不及全貴妃,但得寵程度卻也不遑多讓。此女子入宮后呈現(xiàn)了火箭式的上升趨勢,道光五年入宮僅為靜貴人,六年升靜嬪,七年升靜妃,一年一升,羨煞旁人。

靜妃的肚子也很厲害,道光的次子奕綱、三子奕繼都是她所生,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兩個兒子早夭,恐怕還輪不到奕詝萬眾矚目。在道光十三年全貴妃晉升皇貴妃后,靜妃也遷升靜貴妃,在后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道光二十年,皇后鈕祜祿氏撒手人寰,靜貴妃成為后宮地位最高的人,不止于當(dāng)年晉升皇貴妃統(tǒng)攝后宮,更是負責(zé)撫養(yǎng)皇后的遺孤奕詝。從此,奕詝、奕?在一起居住。

接下來,我們就能分析出二人在皇位繼承上的優(yōu)劣對比了。

這第一點,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度。很多人認為,清朝不講嫡長子繼承,其實不然。

在入關(guān)之前,清朝確實不注重皇子嫡庶,誰繼承皇位都是宗室開會公推。但是入關(guān)后,深受漢文化影響,康熙早早將嫡子胤礽立為太子,他希望以嫡長子繼承的方式讓清朝長治久安。只可惜胤礽太不爭氣,不得不二立二廢。

雍正的唯一嫡子,也是他的長子弘暉早夭,在世的長子弘時又跟自己的政敵允禩私相勾結(jié),不久也被廢黜后死去,所以后來立的弘歷其實也是長子了。

乾隆先后想將富察皇后的兩個兒子永璉、永琮立為太子,永璉甚至都已經(jīng)寫在傳位詔書中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了,可惜二子全都早夭。

而嘉慶更是真的傳位給了自己的嫡長子綿寧。所以,道光是清朝第一個嫡長子繼位的皇帝。自己是嫡長子,當(dāng)然對嫡長子繼承有情結(jié)。他也會希望自己的后代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

所以,奕詝是三任皇后的獨苗,又是在世的長子,最符合嫡長子的要求,比奕?更有優(yōu)勢。

此外,道光對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的愛也給奕詝加了分。

按理說,鈕祜祿氏死后,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應(yīng)該沿著她的腳步,從皇貴妃做到皇后。可是,道光并沒有給她這個名分。靜貴妃晉升皇貴妃后再無提升,一直到道光駕崩,整整九年也沒能得到皇后的金冊。

這顯然是道光對鈕祜祿氏的一種珍愛,在愛妻死后深受打擊,再也不愿意另立皇后了。

最后,要看二人的才能。

奕?精通滿漢蒙三種語言,詩書經(jīng)典、弓馬騎射樣樣精通,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而奕詝呢?在文才上不及奕?不說,還因為早年騎馬摔傷了腿,有些跛腳。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qū),自古皇位繼承人,都是重德不重才的。這一點,奕詝的老師杜受田看得很清楚。

于是,在杜受田的指點下,奕詝從不與奕?在文才騎射上正面對決,而是盡力表現(xiàn)自己的仁孝。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的一個故事。

當(dāng)時眾皇子隨道光到南苑狩獵,其他皇子個個爭先,奕?更是收獲頗豐,唯有奕詝一無所獲。道光詢問,奕詝言道,春天是萬物孕育的季節(jié),不忍傷害生靈。此舉果然奏效,道光大為贊嘆奕詝的仁愛之心,于是決定立他為繼承人。

以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杜受田在教奕詝小聰明,而道光是被“蒙蔽”了。但換個角度,奕詝能夠聽從杜受田的安排執(zhí)行,不也是一種“從善如流”的表現(xiàn)嗎?對皇帝而言,更重要的不是個人文武雙全,而是知人善任,聽言納諫。

奕詝在道光面前表現(xiàn)的仁孝,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是他真的仁慈孝順,那皇位給他再合適不過;第二種是裝的,那也說明奕詝聰明伶俐,表現(xiàn)不露破綻。喜怒不形于色,恰恰也是皇帝需要的呀。所以我說,道光選奕詝,不能算錯。

綜上,奕詝在出身上有“嫡長子”身份和母親影響的加持,身邊有杜受田的輔佐,加上自身的仁孝符合古代“仁君”標(biāo)準(zhǔn),這些都是優(yōu)于奕?的,道光傳位于他,也是情理之中。

4

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咸豐皇帝是一個極為平庸的皇帝,而他本人也是如此,資質(zhì)平庸。而與平庸的咸豐相反的是恭親王奕?則是明敏能干,聰明伶俐。有的人甚至在想如果是奕?即位的話會不會改變晚清積貧極弱的局面呢,如果是奕?即位也就不會有慈禧這個禍害了?但是歷史就是歷史,道光皇帝最終選擇了咸豐作為繼承人。那么難道道光這些都看不到嗎?其實非也,道光皇帝雖然也是一個資質(zhì)平庸的皇帝,但是孰優(yōu)孰劣,想必他也是看的清楚的。
(道光皇帝畫像)

那么為什么道光最后反而將皇位傳給了資質(zhì)平庸的咸豐了呢?其實在這背后,咸豐的老師杜受田功勞很大,他對當(dāng)時還是皇子的咸豐提出了兩個建議,一個叫“藏拙示仁”,一個叫“藏拙示孝”。

藏拙示仁

最開始道光也是在這哥兩中選繼承人有點為難,那么究竟選誰呢?道光于是決定考驗一下這兩兄弟。

(恭親王奕?照片)

于是有一天道光就通知他們到南苑騎射。奕?是張弓搭箭,疾馳于叢林之中。而咸豐則接受了他老師的建議,既不上馬,也不射箭。這令道光很奇怪,就問咸豐怎么回事兒?他于是說父皇教導(dǎo)我們要仁愛,現(xiàn)在是春天了,母獸正是懷孕的時候,我如果把它射死了,那么就會將它沒有出生的孩子一起射死,那豈不是太殘忍了。

道光一聽,感覺這個孩子挺仁慈,因此對咸豐很滿意。

藏拙示孝

另一次,道光身體不太好,他想聽聽兩個兒子對于國家大事的看法。道光先見了奕?,說他身體不好,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國際到底應(yīng)該怎么治理好呢?奕?聽完當(dāng)即夸夸其談,高談闊論是滔滔不絕。


(咸豐皇帝畫像)

道光聽完很高興,說這個孩子有出息,然后就讓他退下了。

接著咸豐進來了,結(jié)果還沒等道光開口,咸豐直接就跪在地上磕頭痛哭流涕,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一下讓道光又懵了,我這讓你過來談?wù)剬τ趪掖笫碌囊娊猓阍趺从质强念^又是哭的呢?咸豐就說我一看到父親病成這樣,就太難受了,然后就什么話也說不出來。我現(xiàn)在就希望父親能夠健康長壽,其他的我什么都不想。道光一聽這番話,也是被感動的不行,覺得還是這個孩子孝順!

道光的選擇

雖然這兩者故事確實記載于《清史稿·杜受田傳》中,但是是否確實存在這兩件事還是存有一定的疑問,或者說即使有這兩件事存在,也只是一個加分項,其實立儲最主要的還是在于道光的偏好!

(恭親王奕?劇照)

這就要從道光皇帝本身來探討了!道光皇帝可能也算是皇帝中的奇葩,他力行節(jié)儉,平時都是穿帶補丁的衣服,還鼓勵后宮和大臣穿補丁的衣服和朝服。同時也勤于政務(wù),但是他卻成了第一個丟失國土的清朝皇帝,一方面是運氣不好,正巧是在他在位的時候英國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另一方面則是道光確實是屬于資質(zhì)平庸,雖然勤勉,卻多是無用功!

道光雖不是昏君,卻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一位循規(guī)蹈矩的君主,因此在用人方面,他有兩個特點,一是謹(jǐn)慎過度,二是缺乏定見。道光皇帝一生以穩(wěn)定為主,喜歡安靜聽話的人。而他之所以最終在咸豐和奕?之間選擇了咸豐,就是因為在他看來,相對于奕?的外向活潑,咸豐則是看起來比奕?更為穩(wěn)重、也更為聽話,更加符合傳統(tǒng)觀念里的“賢人”標(biāo)準(zhǔn)。讓咸豐當(dāng)皇帝,更利于守成,風(fēng)險也更!

(咸豐皇帝影視形象)

只是道光沒有看到的是,此時的大清早已不是守成之世。此時清朝需要的正是像奕?這樣的銳意改革、積極進取之人,而不是像道光所認為的咸豐這樣的守成之君!但是當(dāng)時的清朝所面臨的問題是自上而下、從內(nèi)到外整個系統(tǒng)的問題,這已經(jīng)不是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皇帝就能解決的問題!

5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道光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爭議的皇帝之一,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他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外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可以說這是無數(shù)人對他詬病之一,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fā),可以說他在位期間是焦頭爛額,基本上沒什么太平日子,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他傳位給咸豐帝奕詝,并沒有傳位給奕朱訢,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滤x擇傳位咸豐帝奕詝呢?

咸豐奕詝的母親是皇后,地位高于奕訢

咸豐皇帝的母親是道光皇帝的正妻鈕鈷祿氏,兩人感情一直以來不錯,在道光皇帝成為皇帝后,他就一直不斷晉升到皇帝,并為道光帝生下奕詝,也是道光帝的嫡長子,道光皇帝本身就跟鈕枯祿氏感情不錯,必然奕詝作為他的兒子也會得到特殊照顧,可以說奕詝在皇宮地位是十分高的,我們知道清朝并不一定是嫡子繼位,道光對奕詝的鈕枯祿氏的感情,必然增加了奕詝繼承皇位的幾率。

相對于奕詝出身,奕訢出身就沒這樣好了,雖然他的母親也是深受道光喜愛,畢竟超越不了皇帝地位,可以說出身上奕訢沒有優(yōu)勢,畢竟道光的心里皇后的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道光眼里,咸豐穩(wěn)重并孝順

綜合實力對比,奕訢明顯高于奕詝,可以說是個很不錯的儲君人選,這個也要道光帝十分猶豫不決,畢竟儲君是關(guān)于未來帝國命運,不能小視,因此,他要慎重選擇。

他想繼續(xù)考察下兩人,有一次皇家狩獵比賽中,兩位皇子都參加了比賽,可以說他們要一決高下,這個時候受到奕詝老師杜受田叮囑后的奕詝十分已經(jīng)準(zhǔn)備了一套完美說辭,狩獵結(jié)束后,奕訢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道光十分高興,他看到奕詝并沒有什么獵物后,就十分不高興,這個時候奕詝就把杜受田給他準(zhǔn)備的一套說辭告知了道光皇帝后,一下子扭轉(zhuǎn)了局勢,道光皇帝十分滿意奕詝的回答,皇位之戰(zhàn)在道光皇帝心里已經(jīng)有了傾斜。

道光帝皇帝最終的決定

這個時候大家也知道了結(jié)局,道光皇帝在臨終之前,決定在一次考察下他的兩個兒子,在確定儲君的人選,很快就問道了兩人治國看法上,奕訢的回答是頭頭是道,表面上道光十分滿意,實際上道光皇帝心里不是滋味,畢竟他兒子沒有關(guān)心到他。

奕詝十分聰明他知道道光皇帝要什么,邊哭邊磕頭回答出了要道光十分滿意的答案,就是自己父皇還在,他必然不會考慮皇位,奕詝實在聰明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孝順,還有一方面給奕訢下了坑,從而徹底要他失去了皇帝的繼承權(quán),最終奕詝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咸豐帝,奕訢成為了恭親王,咸豐登基后也開始對奕訢的各種打壓。

綜合所述

道光皇帝選儲君之上,考慮不太周到,從咸豐帝登基的所作所為,我認為如果是恭親王登基后必然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從這里可以看出立儲之下,一定要選擇可以擔(dān)起大任的人,否則對國家都是十分有危害的。

6

道光將皇位傳位給咸豐而不是后來的鬼子六奕?,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分別是咸豐的表現(xiàn)比較孝順,和善、還有就是道光的眼光以及咸豐的出生三點。

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一下這三點具體情況是什么。

一、咸豐也就是愛新覺羅·奕詝的表現(xiàn)。

雖然奕?弓馬嫻熟,文武全才,但是在道光的眼中,奕詝(zhǔ)表現(xiàn)的更深得道光的喜歡,奕詝的表現(xiàn)都有什么呢?我們舉兩個網(wǎng)上流傳最多的故事為例子解釋吧。

其一,在一次諸位皇子去南苑圍獵的時候,奕訢在狩獵的時候,十分注意表現(xiàn)自己,獵殺的動物最多,但是奕詝卻沒有張弓搭箭射出去一支箭,因此并沒有一點斬獲,在圍獵結(jié)束的時候,道光看著奕詝的范圍內(nèi),一只動物都沒有,就以為奕詝很笨,一只獵物都沒有弄到。

于是他就為奕詝,為什么你一只獵物都沒有獵殺到?道光沒想到奕詝沒有一只獵物的原因竟是“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兄弟爭高低!

什么意思呢?就是現(xiàn)在是開春,鳥獸都是開始繁殖的時期,我不忍心殺了他們,不然有傷天和,并且不想用這區(qū)區(qū)的弓馬和兄弟們爭高下。

這讓道光就對奕詝開始刮目相看,覺得他十分善良,愛護生命。

其二則是道光病重的時候,他找來奕詝和奕訢,問他二人如果自己死掉了,他們二人都有和治國之策,六皇子奕訢張口滔滔不絕,說了很多自己對于治國的理解,而奕詝卻什么都沒喲說,只是哭哭啼啼的表達自己對道光的孺慕之情,讓道光十分受用。

因此,表現(xiàn)的更為孝順、愛護生命的奕詝能成為道光的接班人,此為原因一。

二、道光的眼光

道光作為大清第八位皇帝,雖然在政治上做了很多措施,比如整治鹽道,開通海運,平定叛亂,讓林則徐銷煙,但是道光作為皇帝并沒有太多的天分,再加上他之前大清就開始顯示出了頹勢,他并沒有能力力挽狂瀾,大清在他的手中并沒有出現(xiàn)重新繁榮的情況。

所以說道光并沒有當(dāng)皇帝的天分,對于治理國家并不是很在行,因此關(guān)于自己繼承人的決定,也不是根據(jù)誰能夠?qū)Υ笄甯,而是根?jù)自己的喜好,溫文爾雅,對人對事更加溫和的奕詝則成了他更喜歡的繼承人,盡管奕詝的文治武功都不如六皇子奕訢。

三、奕詝的出身

為什么這里要說道出身呢?難道說六皇子奕訢不是道光親生的嗎?

并不是這樣的,因為奕詝的母親是道光的孝成全皇后,是道光最喜歡的老婆,孝成全皇后剛?cè)雽m就被道光封為全嬪,僅僅三個月之后就升為全妃,一年之后,年僅十七歲的年齡超過了所有比她先進宮的嬪妃,成為了全貴妃。并且她生下的公主也因此深得道光的喜歡,就連駙馬都是道光女婿里面最出色的。

孝成全皇后去世之后,道光也沒有再立新的皇后,可見道光對于這位皇后的喜愛,哪怕是道光對于自己的陵墓的事情,也是讓孝成全皇后和自己合葬,其他的妃子都葬入另外的妃嬪陵園。

因此,奕詝也是屬于子憑母貴,相比較靜妃生出來的奕訢,奕詝更得到道光的喜歡,也可以說,奕詝能夠成為道光的繼承人,他的母親是孝成全皇后占了很大的因素。

結(jié)語

現(xiàn)在我們來看,道光的眼光并不是很好,因為咸豐繼位之后,成為了著名的逃跑皇帝,躲在熱河不承擔(dān)責(zé)任,抽大煙,好女色,三十多歲就去世了,并且在位之后動亂四起,加速了大清王朝的覆滅。


關(guān)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7

清宣宗道光帝生前寫下了秘密立儲詔書,這也是清王朝秘密立儲期間最為特殊的一份詔書。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這份詔書不僅涉及到皇位傳承問題,還包含了一項“人事任免”——“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立儲詔書中居然包含了對另一位皇子的冊封,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那么,道光帝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其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道光帝為什么會選擇“平庸”的清文宗咸豐帝而不是“強悍”的恭忠親王奕訢(鬼子六)?



嫡庶之別

雖然清王朝并沒有嚴(yán)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但是嫡子優(yōu)先的大原則還是事實存在的,道光帝本身就是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嘉慶二十五年,清仁宗嘉慶帝駕崩于避暑山莊,情急之下,身邊的人居然沒有找到嘉慶帝隨身攜帶的秘密立儲詔書。但是,回北京乾清宮取回另一份備份又需要時間。國不可一日無君,最終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出面,宣布由道光帝即位,她給出的理由就是道光帝是嫡長子!至于背后那些原因,這里我們就不去深究了?梢姡藭r“嫡長子”還是頗有些市場的。



咸豐帝與奕訢相比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嫡出!雖然咸豐帝出生時的身份也是庶出,但是隨著其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成為道光帝的繼后,潛邸時期的咸豐帝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彼時道光帝唯一的嫡子!這對于奕訢而言是致命的,因為嫡子優(yōu)先是清王朝的祖制,除非非常必要或者萬不得已,道光帝是不可能去破這個例、不惜違反祖制的!雖然孝全純皇后去世之后,奕訢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成為了攝六宮事的皇貴妃,儼然就是代理皇后了!但是,她就缺一個名分,可是道光帝到死也沒有給她這個皇后名分!因為這個名分,奕訢也永遠只能是庶出了……



傳統(tǒng)思維

道光年間,雖然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了清王朝的國門,但是清王朝統(tǒng)治階層的思維依然停留在原地,并沒有與時俱進。對于道光帝而言,面對江河日下的江山社稷,選一位穩(wěn)重、中庸的守成之君比選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皇帝要更加保險。雖然未必可以將清王朝帶回“康雍乾盛世”,起碼短期內(nèi)不會敗光老底!



選擇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繼承人就完全不同了,雖然他有可能把清王朝帶向另一個盛世。但是,同樣有可能將清王朝這條破船帶向徹底沉沒!一統(tǒng)天下、強盛無比的秦王朝和開啟盛唐氣象的隋開皇盛世都能被雄才偉略的秦始皇和隋煬帝折騰光,更別說是早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了……道光帝賭不起!他首先得保住江山、對得起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



不巧,道光帝只有這兩個選擇,沒有第三條路。咸豐帝雖然能力“平庸”,但是性格穩(wěn)重,而且非!靶㈨槨保ó(dāng)然,這里面有杜受田的功勞),在玩弄權(quán)術(shù)方面也還是比較厲害的,正是典型的傳統(tǒng)“守成之君”。反觀奕訢,他對于西方的東西過于熱衷,而且在玩弄權(quán)術(shù)方面是相當(dāng)欠缺的。這一點從奕訢被咸豐帝兩口子玩成那樣也能看得出,他在玩弄權(quán)術(shù)方面的確不是咸豐帝的對手!而這,恰恰就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帝王所必備的“技能”。一個不擅長玩弄權(quán)術(shù)的帝王,注定了他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絕非皇位繼承人的上上之選!這恐怕也是道光帝最終放棄奕訢的原因之一,這個人太鋒芒畢露卻又不擅長權(quán)術(shù),的確不符合傳統(tǒng)帝王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嗎?



在權(quán)衡利弊之后,道光帝最終選擇了咸豐帝,但他內(nèi)心依然是糾結(jié)的!為了能讓這種糾結(jié)心理得到緩解,道光帝在秘密立儲詔書了加上了“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但是,這根本無法改變?nèi)魏螙|西,僅僅是道光帝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而已。即便是一些人說的為了保全奕訢,恐怕也只是一廂情愿罷了。作為皇帝,咸豐帝如果真的想要殺掉奕訢,恐怕他也只有引頸待戮的份兒,不是嗎?



事實證明,道光帝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奕訢不僅沒能斗得過咸豐帝,連寡嫂慈禧都沒玩得過,最終讓慈禧利用“甲申易樞”給踢回家抱孩子去了……這樣一個志大才疏之人,真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為奕訢說話!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所謂“洋務(wù)運動”,最后也以“甲午海戰(zhàn)”的完敗慘淡收場……可想而知,如果道光帝真的傳位給了奕訢,搞不好清王朝亡得更快也未可知,不是嗎?至少本人這么認為!



記得前些年陳寶國先生曾經(jīng)主演過一部電視劇《恭親王》,這部電視劇剛出來時的片名叫《一生為奴》,用來概括奕訢的一生太確切不過了!他只適合做具體的事情,根本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從中國傳統(tǒng)帝王的角度而言,奕訢比咸豐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他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思想上放得開,可是,難道這不是他的身份決定的嗎?一個親王,不用擔(dān)歷史責(zé)任,搞砸了皇帝背鍋!如果他成了皇帝,他還能那么“開放”嗎?恐怕就很難說了……咸豐帝只是沒有趕上好時候,如果是在道光朝之前,未見得他就成不了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不是嗎?

8

道光帝晚年在繼位問題上曾在四子奕詝[zhǔ]和六子奕訢[xīn]之間舉棋不定,難以抉擇。奕詝比奕訢大兩歲,兄弟倆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感情極深。奕詝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奕訢生母靜貴妃對他悉心照料,更使得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關(guān)系更為融洽,絲毫不遜于嫡親手足。

令道光帝猶豫不決的原因是:四子奕詝性格沉穩(wěn),宅心仁厚,幼年因患天花,痊愈后留下一張麻子臉,稍長又因狩獵時墜馬而落下腿腳不便的終身殘疾。但他是道光帝最為寵愛的孝全成皇后留下的血脈,出于愛屋及烏的關(guān)系,道光帝對幼年喪母的奕詝頗為鐘愛,打算立他為儲君。

六子奕訢天資聰穎,才華橫溢,無論是讀書寫字還是騎馬射箭,處處都勝過奕詝。長大后的奕訢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從擇賢而立的角度來說,他比奕詝更適合被成為儲君人選,這就是道光帝在繼位問題上難以做出抉擇的根本原因。

那么道光帝為何最終選擇了資質(zhì)平庸的四子奕詝而放棄天資聰穎的六子奕訢呢?

立嫡以長不以賢

奕詝生母是孝全成皇后,皇后之子是為嫡子。古代的嫡長繼承制講究“立嫡以長不以賢”,意思是說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優(yōu)先選擇正妻所生的嫡子,如果有多位嫡子則優(yōu)先選擇年紀(jì)最長的嫡子。

嘉慶帝駕崩后,道光帝就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帝位,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繼位的皇帝。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無疑對道光在選擇后繼之君的問題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一生有9個兒子,庶長子奕緯死于1831年,二子奕綱、三子奕繼幼年夭折,四子奕詝由此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子。

奕訢生母是靜貴妃,雖然后來晉封為皇貴妃,統(tǒng)攝六宮事務(wù),但直到死后才被咸豐追封為孝靜成皇后。在出身地位上,奕訢明顯低于奕詝,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道光帝選擇立同為嫡長子出身的奕詝為皇儲也就順理成章了。

品德賢良 無可指摘

奕詝雖然資質(zhì)平庸,也存在相貌和身體上的缺陷,但他品德賢良,事上以敬,事下以親,學(xué)習(xí)刻苦,以勤補拙,年歲又最長,由此成為其他皇子們的表率。據(jù)說,道光帝最初立的皇儲是奕訢,但由于遭貼身太監(jiān)泄密,再聯(lián)想到奕詝無可指摘的賢良品德,道光后來就改立奕詝為皇儲。

道光帝對聰明伶俐的六子奕訢頗為偏愛,在立奕詝為皇儲后自覺對他有愧,于是在傳位詔書上除了寫有“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之外,還特別注明“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的字樣。通常來說,皇帝的兄弟都是在皇帝登基繼位后封王賞爵,一方面可借此彰顯圣德,一方面也令受賞者對皇帝感恩戴德。

杜受田的悉心教導(dǎo)

道光晚年,帝位之爭變得愈發(fā)激烈,有一年春天,道光命諸皇子隨駕到南苑參加圍獵,奕詝心知自己的騎射功夫遠不如奕訢,連忙向老師杜受田求教。杜受田告訴奕詝,到了圍場不要發(fā)一槍一箭,等皇上問起原因時就回答說:“現(xiàn)在正值春天,是鳥獸萬物孕育的時候,不忍心傷害他們,也不愿用這樣的方式跟弟弟們競爭。”道光帝聽后龍心大悅:“此真帝者之言!”這就是歷史上“藏拙示仁”的故事。

另外還有一則“藏拙示孝”的故事,有一次,道光帝身體違和,召奕詝、奕訢兄弟倆入對問策。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告誡他,當(dāng)皇上問到他時,只管低頭趴在地上痛哭。奕訢發(fā)揮聰明才智,在道光面前侃侃而談。輪到奕詝時,他謹(jǐn)遵師命,趴在地上痛哭,勸諫皇阿瑪千萬要保重身體,使道光帝覺得這個孩子十分仁孝。

綜上所述,道光帝最終選擇立四子奕詝為皇儲,也就是清朝第九位皇帝,31歲時死于內(nèi)憂外患中的咸豐帝。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guān)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

原創(chuàng)首發(fā)!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zhuǎn)發(fā)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9

選繼承人這個事很復(fù)雜,若只是聰明,卻是不行的,允執(zhí)厥中是要有的。

10

清代歷史上,自雍正以后,都是通過秘密建儲制登上帝位,然而道光帝不同的就是,他是唯一一個在密匣中留下兩道密旨的皇帝。一道是“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一道“封皇六子奕?為親王”。這兩份密旨,也反應(yīng)了道光皇帝生前頗為無奈的選擇。史書記載中,奕?的文采武功,自幼就要比奕詝更加優(yōu)秀,這一點是道光帝偏向于六阿哥的根本原因。在清代歷史上,道光帝的秘密建儲實際上比較晚,尤其是在順位排序前三個皇子相繼去世以后,使得他在選擇儲位上更加謹(jǐn)慎。而且沒有過早建儲,道光也是想要在諸多皇子之中選擇更好的,但可惜在歲月無情摧殘之下,到了道光皇帝晚年,就只剩下了兩個兒子可供選擇。史書上記載的是,奕詝因為接受了老師杜受田的指點,采取任孝的態(tài)度來面對道光皇帝,因為如果比拼能力,奕詝萬萬不是自己弟弟的對手,因此無論道光帝如何問對,每次奕?都是侃侃而談,而奕詝只是痛哭流涕,上演父子情深的大戲。因此在道光帝的心中,對于奕詝總是充滿不舍:“長且賢”,年齡最大,又很仁孝但是對于奕?的偏愛,因而在國與家之間兩難抉擇。后世人們認為,道光帝在選擇儲位上的錯誤,直接導(dǎo)致了國家的衰亡,因為咸豐皇帝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執(zhí)掌國家。但歷史上自有公正的判斷,在歷史學(xué)家的也嚴(yán)重,咸豐帝雖然不是杰出的帝王,但也是中等偏上。尤其是自嘉慶以后,咸豐對清王朝制度的改革力度是最大的,但很不湊巧的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發(fā)展到了一個極端,偏巧世界形勢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變革。在這洪流之下,不是咸豐所能解決的,即便是換任何一個歷代杰出的帝王,都無法彌補這千瘡百孔的漏洞。咸豐不可以,同樣奕?也不可以。奕?雖然能力出眾,尤其是在同治年間執(zhí)政期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但也僅僅局限于此,事實上作為一個親王,他眼睜睜的看著慈禧一步步做大,卻沒能有良好的策略遏制。奕?一直活到了光緒二十年,在這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面,奕?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政治水平,其實很低,對于國家的改革,有很多也只是奕?一廂情愿的想法,在去世以后,奕?謚號為“忠”,這種忠也只是相對于大清王朝而已,至于為國為民,奕?還是不夠。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