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貝加爾湖自古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把貝加爾湖給了俄羅斯,是清朝最早的一次割讓土地。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yīng)該有一個界定。我們這里所說的中國,主要是正史上確定的中原政權(quán),不算不太確定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權(quán)。舉個例子,比如漢朝時期的匈奴,實際上在后來的民族融合中,很大一部分匈奴人,很大一部分匈奴土地,進入了中國的版圖,但是我們并不把匈奴算成是中國的歷史。
(貝加爾湖地圖)
關(guān)于貝加爾湖,最早進入中國人的記憶,是“蘇武牧羊”。
西漢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擊敗匈奴,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派遣蘇武為大漢使節(jié),出使匈奴,商談簽訂和約。不曾想匈奴單于背信棄義,扣留了蘇武,把他流放到“北!保ㄘ惣訝柡┠裂。這期間,匈奴曾許蘇武以高官厚祿,但蘇武寧愿在苦寒之地放羊,也不愿失節(jié)屈從。終于在19年后,回到了長安。
除此外,作為有記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中國滿族的祖先“肅慎”曾生活在那里。其后,貝加爾湖就先后被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政權(quán)控制,到現(xiàn)在隸屬俄羅斯。
中原王朝最接近實際控制貝加爾湖的時期,是在唐朝和元朝。
唐朝初年,李靖曾消滅東突厥,把貝加爾湖納入唐朝的版圖。不過僅僅維持了55年,突厥人就重新奪去。在這55年里,唐朝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分別設(shè)立了骨利干部的玄閥州、奚結(jié)部的雞鹿州、俱羅勃部的燭龍州和解薛部的高網(wǎng)州。但是唐朝并沒有派遣具體的管理官員,也沒有真正在貝加爾湖駐軍。因此,貝加爾湖可能只存在于版圖上的意義。
(唐朝時期地圖)
蒙古時期,貝加爾湖一直是蒙古人的后花園,是蒙古人的戰(zhàn)略后備中心。
后來,蒙古帝國分裂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國,貝加爾湖屬于元朝控制,元世祖忽必烈曾在貝加爾湖地區(qū)設(shè)立嶺北行省,直到元朝結(jié)束。
當然了,雖然貝加爾湖屬于元朝的領(lǐng)土,但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向南移動后,對貝加爾湖并沒有真正的經(jīng)略。那些地方,大部分時間處于一種自我管理的狀態(tài)。中央政權(quán)與其關(guān)系,是比較游離的。
明朝推翻元朝,朱元璋曾經(jīng)五征蒙古,藍玉親率15萬大軍,長途奔襲,打了蒙古一個措手不及,大敗北元軍隊,幾乎將北元政權(quán)趕盡殺絕。但并沒有留下一兵一卒駐守貝加爾湖。隨后,藍玉班師回朝,一戰(zhàn)成名,朱元璋嘉獎其為“當朝的衛(wèi)青”。
(《尼布楚條約》劃定的中俄邊界)
明朝沒能拿下貝加爾湖,住在這里的蒙古人也沒能守住貝加爾湖。
當蒙古四大汗國之一金帳汗國滅亡后,俄羅斯帝國崛起,不斷向東擴張。到了明末的時候,俄羅斯人的勢力,已經(jīng)擴張到黑龍江流域。并從國內(nèi)遷來居民,修建了雅克薩城以及尼布楚城。他們在此拓荒耕種,繁衍生息,形成了實際占有貝爾加湖的狀況。
康熙年間,清朝政府終于忍無可忍,向沙俄開始了反擊,雅克薩戰(zhàn)爭打響。清朝派大將彭春率3000名精銳,從水陸兩線夾擊俄軍,俄軍大敗,首領(lǐng)托爾布津投降。兩年后,托爾布津卷土重來,繼續(xù)建城占地,攻占雅克薩成。康熙再次下令清軍征剿,殺死了首領(lǐng)托爾布津。
于是,沙俄譴代表和清朝和談,商定雙方邊界。清廷派重臣索額圖全權(quán)處理,最終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了中俄東段邊界。在后來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中,進一步明確劃定了中俄中段邊界。
(美麗的貝加爾湖)
至此,貝加爾湖及其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俄羅斯的領(lǐng)土。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說起來,中國中原王朝雖然曾擁有過貝加爾湖,但是并沒有真正經(jīng)營過。而且這種擁有,是階段性的。而且清政府從來就沒有擁有過貝加爾湖。因此,要說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把貝加爾湖丟了,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勉強。
(參考資料:《新唐書》《元史》《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