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認為,貝加爾湖自古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把貝加爾湖給了俄羅斯,是清朝最早的一次割讓土地。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yīng)該有一個界定。我們這里所說的中國,主要是正史上確定的中原政權(quán),不算不太確定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權(quán)。舉個例子,比如漢朝時期的匈奴,實際上在后來的民族融合中,很大一部分匈奴人,很大一部分匈奴土地,進入了中國的版圖,但是我們并不把匈奴算成是中國的歷史。

(貝加爾湖地圖)

關(guān)于貝加爾湖,最早進入中國人的記憶,是“蘇武牧羊”。

西漢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擊敗匈奴,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派遣蘇武為大漢使節(jié),出使匈奴,商談簽訂和約。不曾想匈奴單于背信棄義,扣留了蘇武,把他流放到“北!保ㄘ惣訝柡┠裂。這期間,匈奴曾許蘇武以高官厚祿,但蘇武寧愿在苦寒之地放羊,也不愿失節(jié)屈從。終于在19年后,回到了長安。

除此外,作為有記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中國滿族的祖先“肅慎”曾生活在那里。其后,貝加爾湖就先后被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政權(quán)控制,到現(xiàn)在隸屬俄羅斯。

中原王朝最接近實際控制貝加爾湖的時期,是在唐朝和元朝。

唐朝初年,李靖曾消滅東突厥,把貝加爾湖納入唐朝的版圖。不過僅僅維持了55年,突厥人就重新奪去。在這55年里,唐朝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分別設(shè)立了骨利干部的玄閥州、奚結(jié)部的雞鹿州、俱羅勃部的燭龍州和解薛部的高網(wǎng)州。但是唐朝并沒有派遣具體的管理官員,也沒有真正在貝加爾湖駐軍。因此,貝加爾湖可能只存在于版圖上的意義。

(唐朝時期地圖)

蒙古時期,貝加爾湖一直是蒙古人的后花園,是蒙古人的戰(zhàn)略后備中心。

后來,蒙古帝國分裂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國,貝加爾湖屬于元朝控制,元世祖忽必烈曾在貝加爾湖地區(qū)設(shè)立嶺北行省,直到元朝結(jié)束。

當然了,雖然貝加爾湖屬于元朝的領(lǐng)土,但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向南移動后,對貝加爾湖并沒有真正的經(jīng)略。那些地方,大部分時間處于一種自我管理的狀態(tài)。中央政權(quán)與其關(guān)系,是比較游離的。

明朝推翻元朝,朱元璋曾經(jīng)五征蒙古,藍玉親率15萬大軍,長途奔襲,打了蒙古一個措手不及,大敗北元軍隊,幾乎將北元政權(quán)趕盡殺絕。但并沒有留下一兵一卒駐守貝加爾湖。隨后,藍玉班師回朝,一戰(zhàn)成名,朱元璋嘉獎其為“當朝的衛(wèi)青”。

(《尼布楚條約》劃定的中俄邊界)

明朝沒能拿下貝加爾湖,住在這里的蒙古人也沒能守住貝加爾湖。

當蒙古四大汗國之一金帳汗國滅亡后,俄羅斯帝國崛起,不斷向東擴張。到了明末的時候,俄羅斯人的勢力,已經(jīng)擴張到黑龍江流域。并從國內(nèi)遷來居民,修建了雅克薩城以及尼布楚城。他們在此拓荒耕種,繁衍生息,形成了實際占有貝爾加湖的狀況。

康熙年間,清朝政府終于忍無可忍,向沙俄開始了反擊,雅克薩戰(zhàn)爭打響。清朝派大將彭春率3000名精銳,從水陸兩線夾擊俄軍,俄軍大敗,首領(lǐng)托爾布津投降。兩年后,托爾布津卷土重來,繼續(xù)建城占地,攻占雅克薩成。康熙再次下令清軍征剿,殺死了首領(lǐng)托爾布津。

于是,沙俄譴代表和清朝和談,商定雙方邊界。清廷派重臣索額圖全權(quán)處理,最終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了中俄東段邊界。在后來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中,進一步明確劃定了中俄中段邊界。

(美麗的貝加爾湖)

至此,貝加爾湖及其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俄羅斯的領(lǐng)土。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說起來,中國中原王朝雖然曾擁有過貝加爾湖,但是并沒有真正經(jīng)營過。而且這種擁有,是階段性的。而且清政府從來就沒有擁有過貝加爾湖。因此,要說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把貝加爾湖丟了,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勉強。

(參考資料:《新唐書》《元史》《明史》《清史稿》)

最佳貢獻者
2

歷史上,真正將北海(貝加爾湖)納入版圖之中的中原王朝只有兩個——唐朝與元朝,而其他時間內(nèi),貝加爾湖就一直屬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地之中,被中原視作“化外之地”

漢朝時期,貝加爾湖屬于北方的匈奴,由于終年寒冷,匈奴人也并不喜歡這個地方,將漢朝使臣蘇武抓住以后將他流放到貝加爾湖,給匈奴人放羊,漢武帝驅(qū)逐匈奴以后,將漠南納入版圖,而漠北與貝加爾湖并不在范圍內(nèi)。連之后崛起的鮮卑人也并沒有將貝加爾湖納入。

古建筑第一次真正將貝加爾湖納入版圖的,就是唐朝。唐朝滅突厥以后,在北方設(shè)立燕然、瀚海、安北等都護府與眾多的都督府。如今的俄羅斯在貝加爾湖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中國唐朝時代的古代建筑。

而后的宋朝時代,北方的遼、金都沒有將貝加爾湖納入統(tǒng)治范圍,直到漠北蒙古人崛起以后,成吉思汗讓貝加爾湖周圍的林中百姓臣服。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貝加爾湖成為了北方嶺北行省的范圍之內(nèi)。

滿洲崛起以后,貝加爾湖是屬于布里亞特蒙古人的牧場。當時沙俄入侵西伯利亞,而喀爾喀蒙古起初并沒有臣服,直到沙俄步步緊逼,漠北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率領(lǐng)蒙古人投靠清王朝,而此時的貝加爾湖,已經(jīng)掌握在了沙俄手中,并非后來的《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后才割讓給沙俄。

3

我說一下貝加爾湖真正的歷史。首先說蘇武牧羊,史書上記載僅僅“北!倍,國人就聯(lián)想到了貝加爾湖,后經(jīng)專家論證,結(jié)果蘇武牧羊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白亭海,那么說漢朝的北方邊界就是長城附近,符合傳統(tǒng)國界。再說清朝,1689年沙俄和大清簽訂尼布楚條約,很多人就說這個時候把貝加爾湖割讓了,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喀爾喀(外蒙古)在1691年才加盟大清(多倫會盟),換句話說,尼布楚條約簽訂時,外蒙古還不是滿清的勢力范圍,怎么能扯到貝加爾湖?況且貝加爾湖屬于布里亞特。漢朝是夸大的,清朝是夸大的,那么唐朝還有人信嗎?俄羅斯專家在蒙古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唐和突厥關(guān)系的碑,敘述了唐和突厥的關(guān)系。大家知道,西伯利亞是地球同緯度最寒冷的地區(qū),有冷極奧伊米亞康。貝加爾湖無霜期不足90天。幾千年來,只有游牧民族生存在那里,吃糧食的農(nóng)耕民族根本無法生存,怎么可能在千年前疆域到達那里?和漢朝清朝一樣,都是夸大出來的,蒙古帝國時期的歷史不解釋。反正北方歷史就是一本糊涂賬,我們怎么說怎么是,無人對證,但我們要尊重歷史,還歷史一個公道。下面說一下藍玉的故事。明朝藍玉到達的捕魚兒海就是赤峰市的達來諾爾。首先,藍玉率領(lǐng)大軍于洪武21年3月出發(fā),你覺得3月份發(fā)兵貝爾湖,那里還是零下10度以下的冰天雪地,這是有悖常識的,是去打仗還是送死去了?其次,“日夜兼程,到達百眼井”,蒙古地區(qū)有兩個百眼井,一個在鄂爾多斯,一個就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彥塔拉蘇木附近,蒙古語叫昭胡都格,漢語就是百眼井的意思。而且藍玉大軍從大寧(赤峰寧城)到慶州,這個慶州就是赤峰市巴林右旗,況且達來諾爾附近的應(yīng)昌就是北元曾經(jīng)的都城,再說,達來諾爾曾經(jīng)就叫捕魚兒海,大家可以百度,貝爾湖從來沒有北元的遺跡,也沒有任何資料記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證實,當年的捕魚兒海就是赤峰市的達來諾爾?墒悄兀舶烟K武牧羊說成貝加爾湖,藍玉到達的捕魚兒海說成貝爾湖,而且完全拿任何不出證據(jù),我們太需要公正與良知了!

4

關(guān)于這個問題,靜夜史認為:

貝加爾湖地區(qū)在古代曾兩度屬于中國,分別是唐朝和元朝。

建國后,根據(jù)郭沫若和眾多歷史學家的考證,我國古代游牧民族最最北界在今天的北緯58度線附近,因為北緯58度線再往北,就是廣袤的凍土區(qū),這樣的環(huán)境,別說種地,就是牧草,也難以生長。

而貝加爾湖,剛好位于北緯58度線以南,這也就是說,我國游牧民族的游牧北界,是包含了貝加爾湖地區(qū)的。

所以,我們只需要看我國歷史上哪個封建王朝真正控制過北方游牧民族區(qū)域,就能知道哪個中原王朝控制過貝加爾湖。

在我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王朝真正控制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地區(qū),這就是唐朝和元朝。

  • 唐朝控制貝加爾湖

629年11月至630年4月,唐朝對東突厥發(fā)動滅國之戰(zhàn),俘獲東突厥頡利可汗,唐朝擁有整個漠北地區(qū)!

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祿建立后突厥政權(quán),685年,攻陷漠北,至此唐朝失去對漠北的控制權(quán)。

從630年到685年,唐朝控制漠北達55年時間,這其中包括貝加爾湖地區(qū)。

  • 元朝控制貝加爾湖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建立蒙古汗國,稱“成吉思汗”,標志著蒙古內(nèi)部完成統(tǒng)一。

蒙古汗國建立后,四處征戰(zhàn),1259年,蒙哥死在重慶合川釣魚城,標志著蒙古汗國開始走向分裂;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繼承了蒙古汗國中央汗國領(lǐng)地,勢力遠達西伯利亞,包含貝加爾湖地區(qū)。

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順帝逃亡上都,隨后逃往應(yīng)昌,元朝滅亡,北元繼續(xù)存在。

1388年,藍玉消滅北元政權(quán),至此,元朝勢力徹底滅亡!

從1271年到1388年,元朝控制漠北,包括貝加爾湖地區(qū)達117年!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guān)注!

5

貝加爾湖屬于中國這是自我膨脹的想法,古代那一帶就沒有人去定居,氣候惡劣,游牧民族偶爾去那里放牧,誰也不會干涉。匈奴事實上不算一個國家,是許多部落聚集在一起,推舉出一個領(lǐng)袖,平時該干嘛干嘛,各有自己的領(lǐng)地,偶爾還互相爭奪。

其中一個部落經(jīng)常在貝加爾湖一帶放牧,于是自稱這是他的領(lǐng)地,屬于他的。后來匈奴臣伏于漢朝,所有匈奴人的領(lǐng)地漢朝自然認為屬于漢朝的了。漢人對匈奴的領(lǐng)地其實不感興趣,只要你不來搗亂就行了,既沒有派出駐軍建立國防線,也沒有派出地方官員設(shè)立州縣。貝加爾湖只是因為蘇武曾經(jīng)被放逐到那里才為人所知,漢人根本不想去。

如果中國人去過,曾經(jīng)臣伏于中國的地方就屬于中國,那鄭和七下西洋,屬于中國的地方多了去了

6

貝加爾湖,古稱北海,乃蘇武牧羊之地。該湖今位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南部,毗鄰?fù)饷伞:L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最深處達1637米,為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世界第一深水湖。

湖體總儲水量23.6萬億立方米,水中魚類資源豐富,盛產(chǎn)鮰魚、大馬哈魚、龍蝦、海豹和鯊魚等種類繁多的漁業(yè)資源,貝加爾湖也因此成為俄羅斯的重要天然漁場。

除了充沛的水資源和豐富的漁業(yè)種類,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和科學家勘探表明,貝加爾湖地區(qū)煤炭開采量占整個俄羅斯的8.1%,發(fā)電量占全俄羅斯的6.9%,原油產(chǎn)量占全俄4%,其中有170多億噸地質(zhì)資源和100多億噸可開采的碳氫化合物,而貝加爾湖地區(qū)的科維克京天然氣田,總計儲量更是高達2萬億立方米。

因此,無論從漁業(yè)資源、礦產(chǎn)資源和淡水儲備量等諸多方面來講,貝加爾湖絕對不是一塊不毛之地,甚至其經(jīng)濟戰(zhàn)略潛能價值也絲毫不亞于海洋。

然而,鑲嵌在北亞蒙古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最終還是花落俄羅斯了,就連俄羅斯小學生課本上,貝加爾湖也成為了俄羅斯歷史固有的領(lǐng)土,北海(貝加爾湖別稱)----從此成為國人北望相思中的那滴藍色眼淚了。

貝加爾湖到底歸誰?成為百年以來始終糾葛不清的歷史謎案,而造成北海落入俄羅斯之手則必須歸咎于大清的“功勞”。

明末清初,沙俄哥薩克騎兵翻越烏拉爾山長驅(qū)直入進逼西伯利亞的遠東地區(qū),此后沙俄匪徒自東西伯利亞一路南下抵進外興安嶺流域,并于康熙年間大肆搶掠、筑造城堡殖民黑龍江流域。

面對沙皇俄國殺人越貨、咄咄逼人的囂張蠻橫態(tài)度,康熙皇帝先后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zhàn),以兩千多人的軍隊橫掃沙俄數(shù)百人,經(jīng)過三年的苦戰(zhàn),黑龍江流域敵匪基本被肅清殆盡。

俄國沙皇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與清廷代表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然而,就在康熙皇帝與俄羅斯族匪徒死磕時,西邊準噶爾部的準噶爾丹造反了!

清廷為了應(yīng)對焦頭爛額的局面,于是匆匆跟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外興安嶺以東的國界,但對于中段的貝加爾湖界線怎樣認定雙方都沒有明確的意思表示。

《尼布楚條約》簽訂后的三十年,雍正皇帝成為大清帝國的掌舵人,貝加爾湖流域國界的劃定問題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清廷與沙俄唇槍舌劍,經(jīng)過六個月的艱苦談判,兩國代表簽訂了《恰克圖條約》,界定了額爾古納河至沙畢納依嶺以北歸俄國,以南歸中國,清廷喪失了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個原本被清朝實際掌控的貝加爾湖地區(qū)盡數(shù)落入沙俄之手。從此貝加爾湖就猶如一個游離在外的赤子永遠無法回到母親的懷抱了。

那么,清朝以前的朝代控制過貝加爾湖嗎?如果僅從朝代政權(quán)來講,只有唐朝和元朝實際統(tǒng)治過貝加爾湖地區(qū)。大唐帝國大破薛延陀后,在外蒙、貝加爾湖一帶設(shè)置安北都護府,管轄鐵勒、回紇等十三部,而在元朝,貝加爾湖屬于嶺北行省管轄,不光如此,整個外蒙、西伯利亞中東部盡數(shù)為元朝領(lǐng)土,因此這兩個朝代對貝加爾湖地區(qū)的實際管轄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除了唐、元兩朝,漢朝雖未統(tǒng)轄貝加爾湖,但也曾“兵臨瀚!。西漢名將霍去病北伐進擊匈奴時,根據(jù)《史記》的記載:“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俄羅斯貝加爾湖)”,可見,漢朝向北最遠也曾抵達過貝加爾湖,只是無力控制而已。

因此,從中原王朝實際控制力來講,漢朝視察過貝加爾湖并宣示過主權(quán),唐元則實打?qū)嵶屫惣訝柡貐^(qū)成為了中央行政區(qū)劃的一部分。

而如果從民族成分來說,華夏先民的解釋卻足以狠打沙皇的臉。

我們知道,中國自古至今都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自秦至清,華夏北方草原上先后活躍著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諸多游牧民族,貝加爾湖作為這些游牧民族的放牧場和水源補給地歷來是他們家園生存不可或缺的領(lǐng)地。

秦漢時期,貝加爾湖為匈奴控制,而根據(jù)太史公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也就是說匈奴是華夏族后裔,與當時的中原人同根同源。倘若真如司馬遷所言,匈奴與漢皆源自華夏,那么,根據(jù)《國際法》“先發(fā)現(xiàn)、先命名、先占有”的原則,毫無疑問北海就是華夏先民不可分離的土地。

南北朝時期,貝加爾湖被稱為“巳尼大水”屬鮮卑族控制范圍,而關(guān)于鮮卑人的起源史學界大抵有“東胡說”、“東夷說”和“逃亡漢人說”等。但無論是那種說法和觀點,鮮卑族出自華夏舊裔這一點應(yīng)該是沒什么疑慮的。

從民族根源、旁系的角度來看,鮮卑人控制的貝加爾湖,可以視作華夏后裔的領(lǐng)土范圍,畢竟,鮮卑族在南北朝也創(chuàng)立過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等七個中原國家,倘若否定鮮卑,那么,北魏統(tǒng)治的中原也就不能列為中國古代史了,顯然這是違背常識的。

繼隋而來的唐王朝階段,貝加爾湖為突厥人所掌控,從文獻史料的記載情況分析,突厥雖然跟華夏族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但后來唐朝滅亡突厥帝國后,突厥人也逐漸完全融入了中原王朝的血脈,而唐朝在貝加爾湖地區(qū)設(shè)置的安北都護府更是掌管突厥故地的最好詮釋。

故此,無論是從民族成分、華夏先民的起初發(fā)現(xiàn)和經(jīng)營,還是唐、元兩朝的實際控制,中國人對貝加爾湖的發(fā)現(xiàn)、占領(lǐng)和經(jīng)營遠遠早于沙皇俄國。

只不過步入17世紀,沙俄對土地變態(tài)的嗜好和渴望,讓一個從未涉足東方的蠻夷匪徒搶占了東西伯利亞,至此,貝加爾湖在滿清誤國的神操作中徹底揮手告別中華,成為鑲嵌在蒙古高原上一顆抹不掉的藍色淚痕。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等

7

一塊土地是否屬于一個國家,有三條判斷標準:駐軍、派官、收稅。三條同時具備才算領(lǐng)土。即使像香港這樣的地方,也有駐軍,特首及重要官員要由中央任命,稅收免收但不說不應(yīng)該交。請問:貝加爾湖地區(qū)符合這三條嗎?

8

過去了就過去了。中,俄己簽訂了邊界線協(xié)議。說什么都無用了。守住現(xiàn)在的土地。尊重現(xiàn)實就是了。

9

有人說蘇武只是傳說,我想說蘇武就算不是傳說也輪不到一個戰(zhàn)俘宣示主權(quán),總有一幫沙雕說貝加爾湖是中國領(lǐng)土,意淫之極,實事求是不行嗎?要成為領(lǐng)土起碼要有管制的行政單位。而不是說到過那里就是我的了,起碼要有比如朝的西域都護府之類的單位,不能說我是中國人,到過美國,那美國就是我們的領(lǐng)土了,這個意淫就不是跟印度阿三意淫我們的領(lǐng)土一樣,中國只有唐一小段時期和元才是實際控制貝加爾湖。加起來可能100來年,而元之后就基本是俄國一直實際控制。到現(xiàn)在多少年了?所以我說那些說貝加爾湖是我國領(lǐng)土基本都是史盲,瞎逼逼。

10

五千年歷史,可能有那么二三十年屬于中國!至于根據(jù)蘇武牧羊作為證據(jù)來說那是我們的領(lǐng)土,那我們現(xiàn)在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都可以說是中國的領(lǐng)土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