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文元是“四人幫”的主犯,是四人幫中的筆桿子、吹鼓手,也是一個無恥的文人。

姚文元是浙江諸暨人,生于1931年12月11日,曾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成員、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并任中共中央組織宣傳部成員。

文化大革命,就是因為姚文元書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把矛頭直接指向北京市委,揭開文化大革命序幕的。

在文革中,姚文元與王洪文、張春橋結(jié)為四人幫,他利用手中的筆,禍國殃民,罪行累累。在1967年,他參與了四人幫的上!耙辉嘛L暴》,奪了上海市委的權(quán),他后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他打擊陷害老革命、老干部,1974年至1975年,他利用“批林批孔”指揮寫作班子著文誣蔑重新出來工作的大批領導干部,掀起批“周公”運動,企圖打倒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毛主席逝世后,他與四人幫企圖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quán)力,四處陰謀活動。

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代表黨中央,執(zhí)行人民意志,一舉粉碎了“四人幫”,隨機,姚文元被逮捕入獄。

郭沫若為此,專門寫了《 水調(diào)歌頭·粉碎“四人幫”》一詩: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這些是對“四人幫”的準確畫像。1981年1月25日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姚文元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quán)利5年。1996年10月刑滿釋放。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病亡。

最佳貢獻者
2

1.司馬光

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無恥文人,便是司馬光。沒錯,就是那個砸了光的司馬缸(誤)。

大家對司馬光的熟知,可能都在他砸缸救友的典故上,司馬光自幼聰明好學,勤奮努力,剛正不阿,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編篡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可就是這么一位大文豪,卻因為自己的守舊觀念導致了大宋的滅亡。

身為官宦家族的成員,司馬光有著難以避免的守舊派思想。在宋神宗年代,他就對實行變法的王安石有著強烈的不滿,祖宗之法豈是旁人可變?抱著這個觀點,司馬光多次上書反對王安石,堅決擁護祖宗之法。宋神宗在位時,并沒有讓司馬光如意,可是宋神宗一去世,司馬光立馬上臺掌權(quán),直接廢除了王安石所有變法內(nèi)容。

王安石變法誠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可是確實大宋的一個機遇,大宋在前期實力一直薄弱,變法后實力剛有所增長就被打回原形,這確實是宋朝滅亡的伏筆,司馬光的頑固守舊,直接葬送了整個宋朝。

不僅如此,司馬光還開啟了宋朝黨派斗爭的先河。凡是他認定的改革派,不管好壞一律受到了嚴重的迫害,連同情改革派的人士也都受到了迫害,實在是宋朝一大禍害。

2.王衍

王衍是西晉名士,著名清談家,也是歷史上出名的丑女皇后賈南風的親戚。王衍這個人可以說是虛偽的代名詞,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專門做讓人瞧不起的事。

王衍雖然身為西晉重臣,但是只顧自己利益。王衍口口聲聲對東海王司馬越說,要選有才能的人出任青州、荊州刺史,卻偷偷摸摸給自己兩個弟弟安排上了,絲毫不為社稷著想。為此整個西晉都為之嘩然,大家都瞧不起王衍。

王衍還是個勢利眼。有個女兒叫,王惠風,嫁給了懷太子司馬遹,司馬遹不是賈南風的親生兒子,脾氣又不好,賈南風很不喜歡他。王衍一看司馬遹失勢被貶,直接替女兒遞交了離婚書,撇清了關系。但是王惠風很想和丈夫司馬遹同生共死,王衍強行捆住女兒,用大轎抬了回去。一路上,王惠風嚎啕大哭,引得路人都為之動容。

王衍最大的無恥之舉,在于其毫無操守的推卸責任,甚至國家都沒徹底亡呢,就勸侵略者稱帝。公元311年,石勒打敗了西晉軍隊,王衍趕忙過去撇清關系,說自己平時不理朝政,大小事情一概不管,沒說幾句,就開始勸石勒稱帝,石勒大怒,這王衍都滿頭白發(fā)了,肯定從政多年,還說出這種話,西晉滅亡肯定是他搞的鬼,于是,直接派人把王衍拖出去活埋了。

作者:我方團隊明清

3

歷史上最無恥的文人都不抵現(xiàn)在那些誣辱`誹謗毛主席英明正確領導時期和用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跟60、70年代對比的小人作家。

4

第一個應該是唐朝的宋之問吧!

宋之問做為唐朝初期的大詩人,全面的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沒有節(jié)操沒有底線的文人,究竟能人渣到什么地步,將“人渣”的概念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概括來說,宋之問一生的身份標簽有三個:政客、文人以及普通人。

先說政治的一面。宋之問以詩聞名于世,并以此進士加身,從此步入官途,但宋之問這個人與常人憑借真才實學,勤勤懇懇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不同,宋之問為了達到親近權(quán)貴,大富大貴的目的,毫無政治節(jié)操和底線可言。

熱衷于走“捷徑”的宋之問并不是安分守己的干工作,而是削尖了腦袋趨炎附勢,先是結(jié)交武則天面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后武則天下令征召天下美男子,宋之問第一個應召,做了大量投機取巧的工作后,不想被武則天拒絕了,不是宋之問不夠有才,也不是他不夠帥,而是他有一個毛病――口臭。

與武則天行房的時候熏的都要暈過去了。在這種事情上碰釘子,搞得宋之問灰頭土臉,他在當時世人心目中的地位,簡直是無恥至極了。


再說文人,宋之問的詩雖然在音韻律例方面對唐詩的發(fā)展有所貢獻,但在內(nèi)容上,大多不過是浮夸之詞,歌功頌德,阿附權(quán)貴的代筆捉刀之語,內(nèi)容極端空泛乏味!

在宋之問來說,這文章那內(nèi)容文采什么的,不過都是一種政治憑借,只要能夠上位,什么樣的風格他都能調(diào)適,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堅持的東西,就是一個無聊的且無恥無底線的投機者形象。

作為人來講其實宋之問也差勁的很,中宗復位,宋之問被貶,后來逃回洛陽,避難朋友家里,不巧聽到朋友,當時武三思被重用,朋友幾人合謀參奏武三思。

不巧被宋之問聽到,果斷告密,賣友求榮,事后被允許回到洛陽,還被封了個鴻臚主簿的官。

一個有才華的文人,可以趨附政治到如此地步,試圖以“不要臉”“走捷徑”作為走向人生巔峰的注腳,到頭來落得一地雞毛,也算是咎由自取,天道有常了!

5

我說兩個吧,一個是沒有留下名字的,另一個是留下名字的。

沒有留下名字的是金國人,是個書生,大概是開封人。他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干的事卻基本每個人都知道。

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后,開封附近的居民無不陷入悲慟和惶恐之中。但是此時的兀術(shù)還不知道宋軍已經(jīng)班師,還在傻乎乎地往北方跑。結(jié)果,一個書生擋在了他的馬前,叩首道:“太子別走,岳少保已經(jīng)跑了。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

兀術(shù)跑了半天路,有點懵:“岳少保的兵太厲害了,楊再興的四百余騎兵能在小商橋阻擊我十萬大軍,他要是再殺個回馬槍咋辦?”

這個書生笑了:“自古就沒有權(quán)臣當朝大將還能在外面成大事的,您看著吧,岳少保連命都快保不住了,他還想收復開封?”

兀術(shù)一抹腦袋,對啊!趕緊后隊轉(zhuǎn)前隊,就這樣,彪炳史冊的岳飛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的所有戰(zhàn)果,全部化為泡影。

這是沒留下名字的,還有一個有名字的,那就是鄭孝胥。

鄭孝胥算是清末民初很有才華的一位詩人和書法家,但他更著名的職位是偽滿洲國第一任總理。很難以想象,一個南方的漢人,一直為李鴻章、張之洞這些思想比較開明的大臣做事的人,居然會選擇追隨溥儀,去跟日本人攪和在一起。而他最后的死法——被日本人毒死,也證明了,人不做偏要做狗,大多沒有好結(jié)果。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6

(1)錢謙益

如果拍個自傳體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錢謙益可謂風光無限,萬歷三十八年的探花,東林黨的領袖,禮部侍郎,還娶了當世名妓柳如是,古之才子佳人不過如此。

但他的后半生,卻只能用寡廉鮮恥、茍且偷生來形容。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以后,錢謙益等人在南京推舉潞王朱常淓繼位,與權(quán)臣馬士英意見不合。等到福王朱由崧即位,錢謙益見大勢已去,急忙調(diào)轉(zhuǎn)方向,大拍馬士英馬屁,馬士英清除政治對手,只有錢謙益幸存下來。

弘光元年,清軍兵臨城下,柳如是勸錢謙益和自己一起投水自盡為國守節(jié),錢謙益以“水涼涼”為借口拒絕下水。清軍占領江南以后,錢謙益又以“頭皮癢癢”為理由,帶頭剪了頭發(fā)蓄起大辮子。

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保全性命的錢謙益在順治三年出任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成為名副其實的漢奸。

順治三年,錢謙益告老還鄉(xiāng),正式退休,要說這位老兄大節(jié)有虧,應該低調(diào)做人,頤養(yǎng)天年,但不知道哪根筋出了問題,回到老家常熟的錢謙益又搞起了反清復明,他與廣西南明政權(quán)聯(lián)系,自言:“身在虜中,未嘗須臾不念本朝,而規(guī)劃形勢,了如指掌,綽有成算”。不僅如此,錢謙益還多次親赴金華策反總兵馬進寶反清。

順治十七年,鄭成功、張煌言率軍北伐,錢謙益大喜過望,賦詩:“溝填羯肉那堪臠”,“殺盡羯奴才斂手”,北伐失敗后,他又作詩:“忍看末運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遲",不知道他寫這句詩的時候有沒有先量量水溫。

清康熙三年,錢謙益于八十三歲高齡去世,葬于蘇州常熟虞山,不過清廷也沒有忘記他,乾隆年間編纂《貳臣傳》,錢謙益毫無爭議的入選了乙編,名垂青史。

(2)宋之問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作為七言律詩的開創(chuàng)者,宋之問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才學歷來與人品無關,宋之問就是最好的注腳。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大家都知道,原作者是唐代大才子劉希夷,也是宋之問的外甥,當外甥把自己的手稿拿給舅舅看后,被詩句驚艷的宋之問見詩起意,提出占為己有,劉希夷當然不愿將自己妙手天成的詩句送人,結(jié)果宋之問竟然趁著夜色用一條裝滿了沙土的布袋壓死了劉希夷,著實不可思議。

宋之問才高八斗,卻對做官癡心不改,武則天當政期間,宋之問為了往上爬不擇手段,他費盡心機結(jié)交張易之兄弟,據(jù)張垍《控鶴監(jiān)秘記》一書記載:“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狈g過來就是宋之問為了巴結(jié)二張竟然為他們端尿壺。后來自覺才學相貌遠勝二張,決定毛遂自薦,賣肉給武則天,還獻上一首浪詩直抒胸臆: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不知道是這首馬屁詩太惡心,還是武則天不喜歡他這一款,宋之問小白臉的夢想一直沒有實現(xiàn)。

等到中宗復位,宋之問依然對武家癡心不改,當他得知收留他的張仲之正和王同皎密謀誅殺宰相武三思,立馬前去武家告密,導致二人被武三思殺死,武三思死后,宋之問還主動上表歌頌武氏父子功德,請?zhí)浦凶谠焐裎漤灡龉纷龀霭a了。

中宗死后,宋之問因為依附安樂公主被貶官,李隆基繼位以后將他賜死,這個無恥的文痞終于結(jié)束了骯臟的一生。

天路何其遠,人間此會稀。不知道他死后走的是哪條路。

(3)郭沫若

。。。親爸爸。。。親爺爺。。。。

我先去吐一下,下回再寫!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xiāng)關,歡迎關注!

7

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們大多數(shù)擁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也有一部分枉讀圣賢書、品性不佳,成為了無恥文人的代表。



極品渣男徐志摩

近代史上,徐志摩可謂是最多情的詩人。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情詩圣手、文采斐然。然而就這樣一個人卻成為了極品渣男中的渣男。

徐志摩18歲時娶了15歲的張幼儀,婚后3年生下了長子徐積鍇,然后選擇了逃離家庭而留洋英國。



1920年徐志摩把張幼儀接到了英國,但是當時徐志摩正在瘋狂的追求林徽因,所以張幼儀被冷落。

1922年張幼儀再次懷孕,得知消息的徐志摩命令她打掉孩子,那個年代打胎很危險,所以張幼儀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而徐志摩卻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了,難道你看到別人不坐火車了嗎?”

張幼儀不愿意打掉孩子,所以逃到了柏林,而徐志摩追到了柏林后,張幼儀臨產(chǎn)時,徐志摩逼著張幼儀簽下了離婚協(xié)議。



即便是離婚之后,林徽因依然沒有選擇徐志摩,而是和梁思成結(jié)婚了。

按耐不住寂寞的徐志摩,竟然開始追求好友王庚的老婆陸小曼,最終陸小曼懷著王庚的孩子嫁給了徐志摩,之后打掉了王庚的孩子,也因此陸小曼也一生不能生育。

縱觀徐志摩的感情經(jīng)歷,首先是薄情寡義,拋妻棄子。之后是死纏爛打追求訂婚的林徽因。失敗后,竟然當了“男小三”,橫刀奪愛好友王庚,無愧是無恥渣男中的極品。不知道好友王庚的心理活動是如何。

不過最終因為飛機失事,徐志摩墜機而亡。



寡廉鮮恥顧秉謙

顧秉謙,明末昆山人,翰林出身、學識過人。曾任禮部尚書一職。明朝天啟年間做過一任內(nèi)閣首輔。

明朝的內(nèi)閣首輔,可以說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然而顧秉謙的內(nèi)閣首輔的來路卻是靠著寡廉鮮恥得到的。



明朝天啟年間,魏忠賢掌權(quán)。天啟二年,顧秉謙已經(jīng)71歲高齡,在魏忠賢并沒有找到他的時候,顧秉謙率先找上門投靠魏忠賢。后代史書稱其為人“庸塵無恥、曲奉忠賢、若奴役然”。

魏忠賢一看,有人主動投靠自己,所以便給顧秉謙升職了。這時的顧秉謙更加感恩戴德。親自登門拜訪了魏忠賢,說到;

“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須兒,故令稚子認孫!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本來想著拜你為父親,但是恐怕您覺得我的歲數(shù)太大了,不愿意收我,所以便帶著我的兒子給您做孫子吧。而顧秉謙出生于1550年,魏忠賢出生于1568年。顧秉謙整整比魏忠賢大了18歲。這句話是不要臉到什么程度才能說的出來呀!

最終閹黨失敗后,顧秉謙也被皇上除名,家里的宅院也被鄉(xiāng)民焚燒,自己也被迫過起了寄居的生活,一直到死。



頂級無恥宋之問

宋之問,唐朝人,出身普通家庭,靠著自己的學識一步步的做到了朝廷的五品學士,這時官場浸染的宋之問開始了無恥之路。

因詩殺人

有一次,宋之問見到了外甥劉希夷寫了一首詩,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宋之問覺得極為精妙,便想著據(jù)為己有。

于是多次懇求劉希夷把這首詩轉(zhuǎn)讓給自己,但是劉希夷不同意,宋之問便用裝滿了土的麻袋把劉希夷活活壓死了。



阿諛諂媚

宋之問被提攜成為五品學士之后,對朝廷是感恩戴德。所以決定用肉體報答君王武則天,所以經(jīng)常寫詩歌頌武則天。還諂媚張易之兄弟二人。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登上武則天的龍床。結(jié)果武則天卻說宋之問有口臭,這件事便絕了宋之問的念想。



賣友求榮

武則天退位后,宋之問被貶。后來在和摯友聊天時,聽聞了好友張伸之與王同皎等密謀誅殺宰相武三思。

宋之問覺得機會來了,所以選擇了告密,賣友求榮。這件事也讓天下人為之不恥。

最終的宋之問在唐玄宗時,被賜死。

8

歷史上的無恥文人何其多也,試舉三例:

因詩殺人、獻媚女主的大詩人宋之問

宋之問是武則天時期的大詩人,其政治品格和人品都極為低下,他因為看到外甥劉希夷的兩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很好,就想占為己有,不想被外甥拒絕,他竟然為了這兩句詩起了殺心,趁其不備用土袋子將外甥壓死!喪心病狂!他為了進身,巴結(jié)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并且為了也能過得像張易之那么滋潤,也想能登上武則天的龍床,于是他就寫了一句艷詩送給武則天,武則天夸了詩但是沒有讓其上自己的床,她說:小宋有才但是口臭我可受不了!武氏被鏟除后,宋之問也被賜死。



因嫌水冷放棄殉國的東林黨人錢謙益

錢謙益是明末詩壇領袖,東林黨人,明亡后他和另外幾個大臣擁立了朱由崧弘光政權(quán),任禮部尚書。后來清軍在豫親王多鐸的率領下南下,弘光政權(quán)滅亡。好幾個南明大臣絕食殉節(jié)。錢謙益的妻子柳如是勸他和自己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猶豫再三,并且下水試了一下,說:水太冷了,算了!柳如是性情剛烈,自己要投水,還被錢謙益拉住了。清的剃發(fā)令下了以后,大家議論紛紛都不情愿,這一天錢謙益說了句頭好癢啊,就走了。家人們都以為他去找篦子篦頭去了,不想回來一看,老先生已經(jīng)把頭剃好了!無恥吧!



漢奸文人、撩妹高手胡蘭成

胡蘭成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才氣的一位作家,但是其政治品格低下,為人很渣,投身汪偽做了宣傳部長,為了汪的投日活動極盡洗白之能事。他還是泡妞高手,不但把才女張愛玲迷的五迷三道,自甘卑微,兩人大力搞事把zi 宮都搞斷了,真夠瘋狂的!他還同時勾搭了很多妹子和少婦,有的是朋友妻,有的是十幾歲的小護士,有的還是在日本投降后他在逃亡途中還在勾搭妹子,禽獸啊!此人后來上世紀80年代病死日本。

9

要說歷史上無恥的文人,那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殺親奪詩宋之問,就是寫下那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那位,他殺了外甥劉希夷,就是為了獲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的所有權(quán)。“鐵骨錚錚”錢謙益, “滄海巫山”元微之,六朝宰相馮老道,“一夫一妻”康有為,禍國殃民嚴閣老,書法大家蔡太師、文正公后范文程,反復無常沈存中, 認閹當?shù)櫛t,毒死父親陳之遴等等,不足而論。但是要說最無恥的呢,那只能是現(xiàn)在還跪在西湖的那位賣國賊——秦檜。當然他的那些所作所為大家都知道!殺害岳飛,自毀長城、賣國求榮、奴顏媚外、割地求和、打擊異己,篡改史書,他干的是不亦樂乎,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殺岳飛,掌15年權(quán)柄后,他改變的不僅僅是南宋的命運,而是中華民族的性格呀。

在南宋殺害岳飛這件事上,與其說是南宋或者岳飛的恥辱,不如說是一個民族的恥辱。與其說是岳飛一個人的痛苦,不如說是整個漢民族之所以最終痛苦的源頭…,漢民族在虐殺自己的英雄,在污辱自己的最強將軍,事有其因必有其果,不管這是誰,因什么做了這些,這都衍生出了最丑惡悲慘的后果:英雄無用武之地、英雄無法自保、英雄慘遭酷刑…于是英雄就一天比一天少,直到凋零殘落…

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誰都很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可擦亮我們的眼睛,從上至下審視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以秦檜為分割線,封建統(tǒng)治者對侵略者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他之前,哪怕再昏庸無能的政府如宋徽宗、宋欽宗等,也只是在抵抗之余逃跑,被抓住之后才無奈地忍受。秦檜之后,就算戰(zhàn)場獲勝,結(jié)局也是割地稱臣。長達十五年的黑暗壓制,讓漢民族的精氣喪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股奴性。從這個層面上講,他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奴性開創(chuàng)者的無恥文人。

好吧,不說這些了,讓我們一起回到紹興十年,一起看看這個無恥敗類所做的那些事吧。

在充分理解領會趙構(gòu)的精神后,秦檜組織圍獵岳飛的網(wǎng)迅速張開:

1、紹興十一年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diào)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拿掉了兵權(quán)。

2、紹興十一年五月,留韓世忠在臨安,派張俊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張俊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分解韓世忠軍隊,遭回絕,但最終韓世忠軍隊被張俊拆的七零八落,秦檜又準備以韓世忠部下大將耿著有不遜之語陷害韓世忠,岳飛匆忙警告韓世忠,韓世忠立即進宮去見趙構(gòu),跪在地上拼命磕頭,眼淚一把、鼻涕一把,一邊哭訴戰(zhàn)功,一邊脫掉衣服,細數(shù)自己渾身上下的傷疤,哪一處在哪一戰(zhàn)所傷,終究逃脫大難。

3、岳飛遭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 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岳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至此無權(quán)無兵。

4、八月中旬岳飛幕僚李若虛等人被分別調(diào)到天南地北。有到廣南東路的,有去廣南西路的,有去江南西路的,更有到南劍州的,徹底將岳飛幕僚拆散,使他們沒法互通聲氣。

5、八月下旬,鎮(zhèn)江府樞密使大人張俊召集鄂州軍方主管參見,要求先是王貴,再是張憲,要分批的來。這樣能保證始終有一位主管留在鄂州坐鎮(zhèn),主持防務。王貴到了利誘背叛不成轉(zhuǎn)而威脅,王貴妥協(xié)了。

6、九月初一日,張憲、岳云從鄂州出發(fā),去參見張俊。七天后,他們還在路上,張憲的副手王俊寫了告密信指證張憲、岳云與岳飛勾結(jié),要重奪軍隊,要挾朝廷,王俊把這份告密信上繳給了王貴,他的任務結(jié)束了。而王貴拿著這幾張紙,心里游移不定,他絕對不想這么做的,可是卻沒辦法,權(quán)衡之下,他把告密信上繳給了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榮薿。榮薿卻不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原件退了回來,王貴只好把東西交給了秦檜的死黨林大聲。林大聲迅速轉(zhuǎn)交給了鎮(zhèn)江府的張俊。十天后,張憲、岳云到達鎮(zhèn)江府,立即被秘密關押,嚴刑逼供審訊。張憲、岳云寧死不屈,張俊最終編織了罪名:岳飛派岳云聯(lián)絡張憲調(diào)動軍隊,要挾朝廷,沒證據(jù),那不要緊,就說有一封聯(lián)絡信,信呢,被張憲燒了。

7、秦檜下令,禁軍統(tǒng)領楊沂中去江西召岳飛進臨安。岳飛早已得知消息,他嘆息了一聲,說了句“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

8、十月十三日,宋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充萬壽觀使岳飛重回臨安城,他的車轎被抬進了大理寺,沒能見到皇帝、首相,被直接下獄。

9、秦檜用萬俟禼換掉被岳飛感化的秦黨何鑄,萬俟禼羅織罪名,嚴刑逼供。岳飛只說了一句“吾方知既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為國忠心,一旦都休!比缓笠谎圆话l(fā),任憑酷刑折磨。

10、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岳飛特賜死,張憲、岳云并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jiān)斬,仍多差兵交防護。”

最終,在這步步緊逼下,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一代名將岳飛死了,相傳他被毒死在大理寺院內(nèi)一座取名為風波的小亭,亭名為風波,實則暗夜無風。

岳飛死了,死于徹頭徹尾的陰謀里,沒一點點的公開!由于行刑的突然,趙構(gòu)、秦檜這幫劊子手盡管掌握著國家最高權(quán)力,也沒法及時走完程序。判決書要在第二天以倒填日月的方式來補辦;更沒有合法的程序,也沒有公眾的視線,不僅是他,張憲、岳云兩人也是被秘密處決。

可惜三位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無不克、攻無不勝、所向披靡的英雄,沒有倒在戰(zhàn)場上,而是在除夕夜里,無聲無息地被自己的國家秘密處決了,岳飛時年39歲,岳云23歲,張憲年歲月不詳!

回望一生,三十功名塵與土,轉(zhuǎn)戰(zhàn)南北,八千里路云和月,英雄末路,回天乏力,無限凄涼!岳飛死了,只留下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呀!

天日昭昭,郎朗乾坤,怎容岳飛受此下場呀!天日昭昭,蒼天在上,怎容陰霾遮蔽光明呀!死前,他已經(jīng)對這個世界完全失望了,他把信念、忠貞、自己全部交給虛無的上蒼來證明!

岳飛死了,他的尸體被草草埋藏在大理寺某個墻角下,從此世間將無人知道岳飛的下落,他將被毀尸滅跡!

岳飛死了,但是這就完了嗎?不,還差得遠呢,面多敵人,不光要從肉體上消滅敵人,還要在精神上消滅敵人。無恥的秦檜不僅要殺人,還要誅心。

于是,他的便宜兒子秦熺和那些親信們又迅速的忙了起來,那就是篡改史書,要將岳飛的事跡永遠的抹去。一是大興文字獄,嚴格禁止私人修史。二是對所有對秦檜有害的資料,一個字,燒,對岳飛有利的資料,一個字,改,不好改的,也是一個字,毀。三是由便宜兒子秦熺編撰從建炎元年到紹興十二年的國史高宗朝《日歷》,這個時間段包括岳飛從投身抗金戰(zhàn)爭直到含冤被害所經(jīng)歷的歲月。而以后的史書都是參考這本《日歷》寫的,對岳飛的記錄都是破碎不全的。

比如李心傳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寫下了如下一段話:“此《日歷》乃秦檜領史院,秦熺為秘書少監(jiān)時所修,張孝祥嘗乞刪改,疑未可盡信,姑附著此,更俟參考云!

又如岳飛在紹興元年冬的一次北伐,在與岳飛同時代的南宋名臣李綱等人的文集中均有記載,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卻因襲秦熺所編南宋國史《高宗日歷》,對此一無所述。

又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對岳飛紹興六年秋的一次北伐,相對其他史書的記載,岳家軍的戰(zhàn)績就被縮小了許多。

又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例如紹興十年金人背盟南犯,南宋于出師抵御之前,先升遷諸大將的官職,日歷中對韓世忠、張俊二人的新職均詳為記載,岳飛的卻獨獨不被載入,李心傳便于這年六月朔日的記事下附加案語說道:「日歷獨不載岳飛除命,蓋秦熺削之也。」現(xiàn)今以《會要》及《玉堂制草》增入。

又如在原宋朝官修史書的基礎上刪削整理而成的《宋史》,也有所反映:洪皓被金國扣押后,在《使金上母書》中說道“順昌之敗,岳帥之來,此間振恐”。 《宋史》中記載的洪皓向宋廷所傳諜報的轉(zhuǎn)述顯然是刻意刪除了“岳帥之來”這關鍵的一句,只說“順昌之役,金人震懼奪魄,燕山珍寶盡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王師亟還,自失機會,今再舉尚可!  

然而,上天終究還是施舍點光明,遇害那天夜里,人都散了后,有一獄卒悄悄返了回來。他挖出岳飛尸體,一路過街穿巷,出臨安城西北的錢塘門,到了九曲叢祠附近北山山麓一塊平地上,將岳飛安葬在這里,這位叫隗順的獄卒為他立了座墳,墳前種下兩株橘樹作為標記,碑上刻的是“賈宜人之墓”,并將岳飛身上佩戴的玉環(huán)系在遺體腰下,最終英雄的遺體被遷至現(xiàn)在的岳鄂王墓所在地,接受人們的緬懷與紀念。

但是,被刪除的史料卻永遠無法恢復了。在岳飛冤案平反,議賜“武穆”謚號時,而國史秘內(nèi),無所考質(zhì)。只好采取訪問故將遺卒的辦法,通過岳家軍尚存的故將遺卒的回憶講述來了解岳飛的事跡,“獨得之于舊在行陣間者”足見岳飛的抗金事跡戰(zhàn)功,被秦檜及其黨羽湮沒到了何等程度。

而岳珂著《鄂國金陀粹編》和《鄂國金陀續(xù)編》, 是由岳飛捷奏、戰(zhàn)報、奏折、文稿,以及高宗給岳飛的御札、手詔,加上為岳飛辨冤的考證,以及根據(jù)時人著述舊聞而撰寫的部分岳飛傳記匯集在一起,編成保存了不少關于岳飛的原始史料。但其中收錄的僅僅是其中得以留存且被朝廷歸還岳霖父子的那部分。而據(jù)宋史泰斗王曾瑜考證,宋高宗當年給岳飛的御札、手詔,僅僅在紹興八年之前的就有兩百多件。在岳飛遇害之后,秦檜黨羽去抄岳飛的家,宋高宗的御札、手詔不能隨意銷毀,被存放在南宋朝廷的左藏南庫,但也僅存八十多件。至于岳飛本人的捷奏、戰(zhàn)報、奏折、文稿,由于可以隨意銷毀或丟棄,故大部分散佚。但秦檜專權(quán)期間,秦檜及其黨羽毀掉了許多對秦檜不利的奏章詔書及其它文獻,對有利于岳飛的文件檔案也盡力地刪削隱毀,故我們不能排除留存的岳飛奏章遭到篡改的可能。

比如紹興十年岳飛第四次北伐期間現(xiàn)存世的捷奏共有13份,其中含大捷4份,勝捷9份。在4份大捷的捷奏中,除了穎昌大捷捷奏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殺敵“五百”,其他三份大捷的殲敵數(shù)目都未能留存下來;在9份勝捷中,復南城軍捷奏中的具體殲敵數(shù)目,有“殺死賊兵三千余人”,卻只說是“委獲勝捷”。這與王貴在捷奏中稱穎昌之戰(zhàn)“大獲勝捷”的事實嚴重不符。  

又比如岳飛部將王貴《穎昌捷奏》:“今月十四日辰時以來,有番賊四太子、鎮(zhèn)國大王、并昭武大將軍韓常及番賊萬戶四人,親領番兵馬軍三萬余騎,直抵潁昌府西門外擺列。貴遂令踏白軍統(tǒng)制董先、選鋒軍副統(tǒng)制胡清守城。貴親統(tǒng)中軍、游奕軍人馬,并機宜岳云將帶到背嵬軍出城迎戰(zhàn)。自辰時至午時,血戰(zhàn)數(shù)十合,當陣殺死萬戶一人,千戶五人。賊兵橫尸滿野,約五百余人,重傷番賊不知數(shù)目。其奪到戰(zhàn)馬、金、鼓、旗、槍、器甲等不計其數(shù),見行根刷,續(xù)具數(shù)目供申次。委是大獲勝捷!爆F(xiàn)存的王貴《穎昌捷奏》僅為初步統(tǒng)計,文中明確提到將“續(xù)具數(shù)目供申次”,也即要進行全面統(tǒng)計后再上報補充戰(zhàn)果。據(jù)此,王貴當將“續(xù)具”捷奏上報,但那份詳盡反映潁昌之戰(zhàn)戰(zhàn)果的后續(xù)補充捷奏卻已佚失。

又比如《河北穎昌諸捷奏》:“興等躬親統(tǒng)押人馬,分頭前去迎敵,虞賊血戰(zhàn),自辰時至午時,其賊大敗。殺死金賊,一十余里橫尸遍野,并奪到器械…”其中“殺死金賊”之后明顯應接數(shù)目字,如果不是殲敵具體數(shù)目,則應是殲敵比例,但這個數(shù)字卻硬生生地不見了。

又比如《陳州潁昌捷奏》寫到:“憲遂鼓率將士,分頭入陣掩擊,其賊敗走,已收復陳州了當。除殺死外,生擒到番賊王太保等,并奪到鞍馬等,委獲勝捷! 很明顯,《陳州潁昌捷奏》中“除殺死外,生擒到番賊王太保等,并奪到鞍馬等,委獲勝捷”一句中的“殺死”后面顯然本應有具體的人數(shù),“奪到鞍馬”后面顯然也應有具體數(shù)目,但是這些反映具體戰(zhàn)果的重要數(shù)字卻硬生生地不見了。  

 

又比如在留存下來的《小商橋捷奏》中寫到“今月十三日,統(tǒng)率背嵬、游奕并諸軍人馬,起發(fā)前來小商橋北一帶,至臨穎縣,措置掩殺金賊。于今月十四日天明,據(jù)綽路馬報,臨穎縣南逢金賊,綽路馬遂追趕過縣三十余里,殺死賊兵不知數(shù)目,其賊望潁昌府、尉氏縣路前去。委獲勝捷”   結(jié)合其他史料稍加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即在楊再興與小商橋遭遇戰(zhàn)中留存下來的《小商橋捷奏》中的“殺死賊兵”后面跟的顯然應該是具體的殺敵數(shù)據(jù),但是卻被“不知數(shù)目”這四個字掩蓋了。然而根據(jù)其他史籍的記載,在小商橋遭遇戰(zhàn)中,被殺死的金兵有二千多人,其中還包括金軍萬夫長(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長(猛安孛堇)、百夫長(謀克孛堇)、五十夫長(蒲輦孛堇)等百余人(《宋史》卷368《楊再興傳》)。

10

我認為,歷史上最無恥的文人有:

1.宋朝時期的秦檜、賈似道、童貫、蔡京。

秦檜夫妻被金軍抓住,強奸了秦檜之妻王氏,秦檜為了活命,竟然叛變,投靠金國;貒螅貦u在南宋朝廷如魚得水,平步青云,做到了宰相。他是南宋時期的主和派,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了抗金名將岳飛父子。

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岳王廟里,以秦檜夫妻為首的幾個奸臣跪拜岳飛的銅像,由古人鑄造,還在。

2.明朝時期的洪承疇,戰(zhàn)敗以后,投靠清朝。他以優(yōu)秀的才能,為清廷服務,橫掃中國抗清武裝,真的是中國漢奸的榜樣。

3.清朝時期的康有為,雖是一介書生,卻有很深的媚日情結(jié)。

4.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汪精衛(wèi)偽政府,很多都是文人,如汪精衛(wèi)、周佛海、陳公博等等,他們的無恥、賣國、求榮,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

此外,偽滿洲國、華北自治偽政府也是由文人出身的漢奸裝點門面。

為什么中國歷史上會出現(xiàn)很多無恥的文人呢?

我認為,首先,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悠久,封建王朝很少向文人灌輸愛國主義教育,要有民族氣節(jié),誓死不做漢奸。

第二,中國文人要么待遇優(yōu)厚,要么待遇少的可憐,他們在戰(zhàn)亂時期,缺少政府的有效保護。

第三,歸根結(jié)底,中國歷朝歷代,政府不受人民的約束,不受人民的監(jiān)督。出現(xiàn)無恥文人,也就不足為奇。

我們今天,處于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文人是中國社會的精英階層,我們要重視人才,重視科技,始終重視文人的培養(yǎng)和教育。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