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人告訴你別人把唾沫吐到臉上別擦等它自己干,我想大多數(shù)人一定會覺得這家伙是瘋了。如果他還是當(dāng)朝宰相的話,那么大家肯定會認(rèn)為這是個老好人官僚。只是,真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這位“老好人”叫婁師德,初唐時的進(jìn)士(相當(dāng)難能可貴)。本是文官出身、已經(jīng)升到監(jiān)察御史的他卻在高宗上元年間意外地成為了一名武將,這一點還要特別感謝吐蕃人。

婁師德

這一年吐蕃侵犯唐朝邊境,在洮河與唐軍激戰(zhàn),唐軍大敗而主帥陣亡。婁師德奉命前往集結(jié)殘兵并且出使吐蕃議和。吐蕃首領(lǐng)本有意輕慢這個文人,結(jié)果被禮數(shù)絲毫不減的婁師德震懾到了。經(jīng)他一番侃侃而談后,吐蕃不但同意與唐朝議和,更對這位使臣報以了最高的敬意。

唐吐大戰(zhàn)

世界第一強國的尊嚴(yán)哪里容得吐蕃挑釁?很快唐軍就展開了報復(fù)性的軍事行動。年逾四十的婁師德自告奮勇地走上戰(zhàn)場,并在白水潤和吐蕃軍遭遇。雙方連續(xù)交戰(zhàn)八次,唐軍全部取勝,這就是剛剛棄筆從戎的婁師德所取得的戰(zhàn)果。

唐蕃關(guān)系穩(wěn)定后,婁師德繼續(xù)帶領(lǐng)士兵在豐州邊境駐守。他走出營房,親自和士兵們一起耕種,短短幾年內(nèi)就儲存了幾百萬擔(dān)的糧草,一舉解決了邊境軍隊缺糧缺餉的難題,更為國家財政節(jié)省了一大筆開支。

豐州今貌

這樣優(yōu)秀的人才自然要好好任用。很快武則天就把婁師德內(nèi)調(diào)為夏官(即兵部)侍郎并代理尚書職務(wù),不久又拜他為宰相。婁師德感激皇后的知遇之恩,奉命將他在豐州的成功經(jīng)驗推廣到了整個西部邊境,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然而世事無常,天威難測。一手提拔婁師德的武則天在高宗去世后加緊了篡唐的步伐。她一方面實施酷吏政治對大臣們嚴(yán)加防范;另一方面又恩威并施,用大棒加胡蘿卜的手段將大臣們收拾的服服貼貼。

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婁師德雖然天性寬厚,卻也只好夾緊尾巴做人,這一點在和他另一位宰相李昭德的關(guān)系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李昭德

婁師德身形肥胖,卻又健步如飛,和李昭德一起走的時候常把他甩在后面。有一天李昭德就憤懣地說:“我怎么被你個泥腿子甩在后面了!”聽完這句話,婁師德不僅沒生氣,反而憨憨一笑:“我要不是泥腿子,那誰還是泥腿子呀?”一句話把李昭德說得又愧又佩服。

前面說到那個吐唾沫的事,源于婁師德的弟弟在出京為官前和他的一番對話。婁師德告訴弟弟要能忍,弟弟說:“哪怕別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也就默默擦了不聲張!眾鋷煹?lián)u搖頭:“不能這么干。你給它擦了,這不是更讓他生氣嗎?你就讓唾沫自己干了不就好了嗎?”這就是成語“唾面自干”的典故。

唾面自干

婁師德確實是個好脾氣不惹事的主,但倘若要是認(rèn)為他是個純粹的老好人、尸位素餐的官僚就大錯特錯了。他忍辱負(fù)重、不與世爭,只是因為在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下非如此不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更無法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xiàn)。

武瞾登基后,吐蕃再次進(jìn)犯。此時的周(唐)軍由于頻繁地國內(nèi)斗爭,實力已遠(yuǎn)不如太宗、高宗時期那樣強大。盡管如此,婁師德還是率軍毅然與敵人在素羅汗山激戰(zhàn),終因敵我懸殊而失敗。武瞾將婁師德貶到外地。但不久,由于契丹人叛亂,朝廷又再次將這位老將召回,并且負(fù)責(zé)招討安撫事宜。

古戰(zhàn)場今址

相比于這些事,婁師德最大的功績在于他發(fā)掘了狄仁杰這位千古名相。然而由于婁師德做好事不留名,使得狄仁杰直到拜相都不知道自己是被婁師德舉薦的,甚至還因為婁師德那副老好人的樣子以為這是個混飯的,想要把他擠走!

狄仁杰

武瞾心里很明白,于是就問狄仁杰:“婁師德是不是個賢人?”狄仁杰很硬氣地說:“是個好將軍,但能不能做好宰相臣就不知道了。”武瞾又問:“他能知人善任嗎?”狄仁杰說:“我雖是和他同朝為相,但還真不知道他有多知人善任!

電視劇里的武瞾和狄仁杰

武瞾笑了:“朕之所以用愛卿,是因為婁師德力薦你是個賢才,看來婁師德還是有點識人的嘛!”然后把婁師德推薦狄仁杰的折子拿給了狄仁杰看。狄仁杰慚愧得滿臉通紅:“婁公如此好的德行,我竟然還想著排擠他,我真不是個東西。 

婁師德出將入相三十年,恭敬勤勉而又樸實忠厚。在武周革命前后,酷吏橫行,高官多不得善終。只有婁師德在這樣嚴(yán)酷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不僅保全了一家性命,更為國家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官員,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賢才。

最佳貢獻(xiàn)者
2

成語“唾面自干”出自于唐朝武則天時期,講的是兩次拜相的婁師德在自己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時,婁師德對弟弟說:“我是宰相,你現(xiàn)在也外放坐牢代州的第一長官,家族的榮寵會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所以你現(xiàn)在在外要事事忍讓”。他弟弟說:“就算是別人往我臉上吐口水,我自己擦掉就好了”。婁師德說:“這樣還是不行,你擦掉表示你對人家不滿,你要讓口水在你臉上自然的干,才能平息別人的怒火”。

3

“唾面自干”的意思是別人往你臉上吐口水,你不要生氣,也不要擦拭,等它自己干掉。

你可能不服,也可能委屈,還會有幾分惡心,但是只要“唾面自干”這件事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也沒什么大不了。

這個成語是說一個人有容忍心,但是過度容忍,是帶有諷刺意味的,是貶義詞。

曾經(jīng)有一個足球運動員,人稱羅馬王子,中文名托蒂。

這位王子曾經(jīng)在足球場上,因為不服裁判的判罰,于是對準(zhǔn)了裁判的臉,一口濃痰就吐了出去,你如果是裁判,該怎么做?

事實上,裁判反手就掏出一張紅寶石卡,把托蒂罰下球場,隨后還被追加處罰。

這件事的影響力很大,在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還不普及的年代,flash小游戲還十分流行,國外網(wǎng)友開發(fā)了一款惡搞小游戲,就叫“托蒂吐口水”,十分好玩,引起了世界球迷的狂歡。

話題扯遠(yuǎn)了,我們說回“唾面自干”

這個成語出自劉殐的《隋唐嘉話》,其中有這么一個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婁師德,是唐朝武則天時期非常著名且有才的一個宰相,武則天十分欣賞她,俗話說“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婁師德就是那個秀木,嫉妒他的小人就是狂風(fēng),俗話又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婁師德就是這樣一個大度的宰相。

婁師德固然位高權(quán)重,一般人也搞不了他,但是他有個弟弟,在外地做官,這就十分麻煩了,婁師德?lián)哪切┤巳ジ闼艿,于是對弟弟說:“阿弟,你在外做官,一定要懂得容忍喲!”

弟弟說:“嗨,哥哥您放心,就算別人往我臉上吐口水,我也不發(fā)火,自己默默擦掉就好!

婁師德說:“你看你看,這么大個人了,總是不讓哥哥放心,別人生氣了才往你臉上吐口水,你擦掉口水,那不是跟人作對嗎,那別人不是更生氣了嗎?”

弟弟說:“臥槽?那總不能讓口水掛在臉上自己風(fēng)干吧?”

婁師德說:“中!”

就這樣,“唾面自干”這個成語誕生了,其實吧,這個成語表面上看來是說一個人超級有容忍心,是具有諷刺味道的,但是從側(cè)面看來,也是官場不好混的寫照,唐朝已經(jīng)是個非常開放,相對min主的朝代了,作為一朝宰相尚且這樣,其他朝代不知道會怎樣。

并且,再從另一個側(cè)面來看,也能看出中國人的親情,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弟行千里,兄長又何嘗不擔(dān)憂呢?


4

唾面自干的典故出自婁師德。

婁師德,是武則天時的宰相,曾舉薦狄仁杰為相。狄仁杰的能力地球人都知道,他不僅善于斷案,而且政治上也極有智慧,他輕輕一句話就鐵定了李顯的太子地位。武則天對百年后李姓兒子、武姓侄子誰繼大統(tǒng),遲疑不決。后狄公一句:我只看到兒子把父母的神位放在家中,沒看到侄子把姑姑牌位放在家中。點醒武則天,他還推薦了張柬之等人才,為李氏重坐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狄仁杰和婁師德一同為相,狄公對婁公態(tài)度冷淡,婁公不以為意。一次武則天問狄仁杰:閣老,你看婁公執(zhí)政能力如何?狄仁杰不以為然地笑了;武則天又問:你可知誰人舉薦了你?當(dāng)?shù)夜弥嫦啵謶M愧,婁公安之若素。


武則天因篡位上臺,總有些疑神疑鬼,尤其是徐敬業(yè)揚州兵變后,重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甚至周興、來俊臣也不完全讓武則天信任,著名的請君入甕的故事即是明證,周興嚇得低頭認(rèn)罪,狄仁杰也被關(guān)進(jìn)牢房,自己的幾個兒子也不受待見…在此惡劣背景下,婁師德等更加謹(jǐn)小慎微,一次婁師德開導(dǎo)弟弟婁師中,有人把唾沫吐在你臉上,你怎么辦?弟弟說:“我把它擦干。"憑心而論,已相當(dāng)大度。誰知,婁師德說:錯!你應(yīng)該讓它自己干。婁師德小心行得萬年船,在周一朝風(fēng)平浪靜,極顯政治智慧!

5

唾面自干,字面意思是別人侮辱你,往你臉上吐唾沫,你擦都不去擦,只等它自己風(fēng)干?雌饋硎呛軕Z的感覺。

可是,唾面自干,真的是孬種嗎?

這讓我想到一則網(wǎng)絡(luò)笑話:

女友說話時唾沫飛濺,落到了男友臉上,男友下意識的擦了擦。

女友大怒:是不是嫌我臟?男友機(jī)智的諂笑:我抹抹勻。

你看,遇到一個不講理的人,你擦臉上的唾沫對方都會不滿。

讓我想不到的事,幾乎同樣的故事,在唐朝就發(fā)生過,同樣的橋段,就出自"唾面自干"的原始出處,劉殐的《隋唐嘉話》:

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jù)過分,人所唾嫉也,將何以全先人發(fā)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唾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fā)于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干,何唾笑而受之?"

簡單點說,就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位高權(quán)重受人嫉妒。恰好他弟弟也當(dāng)了刺史。哥哥教育弟弟要低調(diào),弟弟說:就算別人往俺face上隨地吐痰,俺也不還嘴,擦掉拉倒,絕不惹事,大哥放心。大哥說:NO,你錯了,這正是哥哥擔(dān)心的地方,別人啐你,是在生你氣,你擦唾沫,是嫌臟才擦,仇家更加恨你。唾沫不擦自己也會干,所以你為啥不讓它自己風(fēng)干呢?

我擦,這哥倆絕對是一對忍者神龜啊。但是您別瞧不起人家唾面自干的本事,在佛家非常著名的一首偈子里就用到了這個典故。很多人都看過寒山拾得對話錄里面這一段:

寒山問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但是下面這段更加了不得。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這樣的修行功夫,在佛教叫"忍辱",乃是佛門六度之一。

所以,不要嘲笑一個能做到唾面自干的人,你覺得他慫,也許人家是一個真正的大英雄,就像韓信從屠夫褲襠下面爬過去之后,手握百萬雄兵。

不和你理論,也許不是不敢,而是不屑!

6

如果別人朝你臉上吐口水,你會怎么做?

反正有書君不能淡定,擦干口水后定要與肇事者好好理論一番。

歷史上卻有一個人,教導(dǎo)自己的弟弟千萬不要擦干,要等口水自然干。

這個人就是婁師德,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大臣,官至宰相,也是唐朝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lǐng)。

雖身居高位,他卻以寬容忍讓著稱,簡直就是“忍者神龜”。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勸誡自己弟弟“唾面自干”。

《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瘞煹略:‘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彼時,婁師德已貴為宰相,卻憂心自己與家人遭人嫉妒。

他的弟弟要去代州任職,為了讓他安心,說:“從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婁師德一聽,連連搖頭:“唉,別人朝你吐口水,是生氣了。

你擦干凈,他就更加生氣,讓它自己干掉吧!

從此事可以看出,他不僅自己善于忍讓,更勸導(dǎo)家人也要多多忍讓別人,權(quán)勢再大,也得低調(diào)做人。成語“唾面自干”由此而來。

今人對于“唾面自干”的解釋為: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口水,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乍一看,釋義中帶著貶義色彩,其實這是個中性詞,表示遇事要忍耐。

婁師德善容忍,因此在心思多變,手段殘忍的武則天手下也能保全一家人,也獲得了同期大臣們的尊重!巴倜孀愿伞,其實也是一種雅量。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后才能遇見劉邦成就豐功偉績;

勾踐曾敗于吳,屈服求和,后受盡侮辱,但他臥薪嘗膽,終成“春秋五霸之一”。“唾面自干”式的忍耐,其實是保存實力。

但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后,卻不能忍受漢高祖的降黜之意,從此心生怨忿,最終死于呂后之手。

韓信善始無終,“忍術(shù)”終究差了點火候。

中國有句俗語:“能忍一時之氣,可保百年之身。”

西方人也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就把右臉也給他!

所以,“唾面自干”式的“忍術(shù)”,我們都需要修煉。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guān)注有書君,私信回復(fù)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7

唾面自干的意思是即使人家把唾沫(口水)吐到你臉上,你要不要去擦,讓它自己干。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忍耐力才能做到這一步呀!典故出自武則天時期的老好人婁師德。


婁師德是初唐時的一名進(jìn)士,可見他還是很有才華的。本來是一名文官的他,被唐高宗提拔成為一名武將。吐蕃侵犯大唐邊境,婁師德奉命去議和,吐蕃人被婁師德的大氣震懾到了,議和成功。吐蕃和唐朝關(guān)系穩(wěn)定之后,婁師德駐守邊境,他帶領(lǐng)士兵開荒種地,短短幾年時間,就積累了非常多的糧草。解決了邊境部隊缺糧的窘境,也會國家節(jié)省了一大筆開支。


優(yōu)秀的婁師德自此被武則天看重,調(diào)入兵部任侍郎和兵部尚書,不久又升為宰相。在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加緊了篡唐的步伐,政治情形比較緊張。在這樣危機(jī)四伏的時刻,婁師德也小心謹(jǐn)慎,夾起尾巴做人!巴倜孀愿伞钡墓适略从趭鋷煹碌艿芎退囊环瑢υ。婁師德告訴弟弟凡事要多忍耐,弟弟說:“哪怕別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也就默默地擦一下!眾鋷煹?lián)u搖頭說:“不行,你擦了,人家不是更生氣嗎?你讓唾沫自己干就好!”

這個成語帶有貶義,諷刺一個人受了侮辱,不加反抗,過度容忍,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逆來順受,委曲求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我的回答請點個贊哦!

我是傾心讀書的陌上輕煙,專注個人成長。歡迎關(guān)注交流!

8

“唾面自干”是一句成語,這個成語的意思并不難懂。

唾,當(dāng)名詞的話就是口水,當(dāng)動詞的話就是“吐口水”。面,這個字的含義比較廣,在這個成語里特指人的臉面。唾面,就是口水(被)吐在臉上。

自干,就是(讓它)自己干。

把“唾面”和“自干”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人)把吐沫吐到(你的)臉上,(千萬別擦)就讓它自己干好了。

能達(dá)到這個境界的人,那心得有多大,得有多么“沒皮沒臉”啊!

這個成語的典故比較簡單:武則天時期的一個宰相叫婁師德,這個婁師德比較受武則天賞識,不但他當(dāng)宰相他的弟弟也當(dāng)刺史。

婁師德這個人比較謹(jǐn)小慎微,生怕因為武則天對他們一家人的賞識和重用會遭人嫉妒導(dǎo)致被人陷害,所以婁師德告誡他弟弟:我們受到陛下如此重用會遭人嫉妒和詆毀,你要事事小心,處處包容,不能引起別人的不滿。

他弟弟說:沒問題,別說不和別人頂嘴,就是別人把吐沫吐到我的臉上,我也不會生氣,我自己把它擦干了!

婁師德說了一句名垂青史的話:自己擦也會引起別人的不滿,你就當(dāng)沒感覺,讓唾液在臉上自己慢慢干了才最好。

這句成語其實是一個貶義詞,“唾面自干”表面上看是說一種寬容和忍耐的極限,但是,寬忍到無原則就是自輕自賤,所謂“人至賤則無敵”。

另外,這個成語還有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向某些“惡勢力”無原則的低頭乞憐的意思。

總之,唾面自干,不是什么好詞,該詞有風(fēng)險,使用要謹(jǐn)慎。

9

唾面自干是指別人侮辱你,吐唾沫在臉上,不要生氣,更不要違背對方去把唾沫擦了,要讓唾沫留在臉上,讓唾沫自己干掉,這個成語的表面意思就是形容受得了侮辱,不加反抗,但是也常常用來形容委屈求全,或者諷刺一個人過度容忍,逆來順受。

那么這個成語典故是出自何處呢?這個成語是出自劉殐的《隋唐嘉話》。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大唐王朝,有一個人叫做婁師德,出生在貞觀四年,婁師德從小十分聰明好學(xué),年僅二十歲就考中了進(jìn)士,隨后婁師德就被調(diào)到了江都去做縣尉,婁師德行事小心謹(jǐn)慎,為人踏實,并且很有才干,很快就被升為監(jiān)察御史。

后來唐高宗李治登基,吐蕃王國侵?jǐn)_大唐,高宗下令招募天下勇士,婁師德很果斷的報名參軍,隨軍趕赴前線討伐吐蕃,在大唐軍隊形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婁師德帶領(lǐng)大軍頑強抵抗吐蕃軍隊,一舉流轉(zhuǎn)戰(zhàn)局,擊退吐蕃,并作為使者出使吐蕃,促成雙方停戰(zhàn)和談,之后有過去很多年,吐蕃再次來犯,婁師德又一次出征討伐吐蕃并創(chuàng)下八戰(zhàn)八捷的戰(zhàn)績,大大打擊了吐蕃軍隊的氣勢。

后來武則天登基了,她也十分賞識器重婁師德,常常派遣婁師德去辦理重要的差事,不斷提拔婁師德,直到官職宰相,但是婁師德位居高職,卻也受到很多人的嫉妒排擠,一些官員還故意到武則天的面前詆毀婁師德,想要搞垮婁師德。婁師德家中有一個弟弟,后來也被外派擔(dān)任代州刺史,上任之前弟弟來到婁師德家,婁師德語重心長的跟弟弟說:“我官至宰相,你又是地方大員,朝中嫉妒我們的人很多,你出門在外,一定要學(xué)會忍讓!”

他的弟弟回答道:“哥,你放心吧,現(xiàn)在就算有人吐口唾沫在我臉上,我也一定會自己擦干凈,絕對不生氣和他人計較!睕]想到婁師德卻告訴弟弟:“你把唾沫擦了,別人的怒氣仍然不會就這樣消失,還會繼續(xù)記恨你,別人朝你臉上吐唾沫,你不要自己擦了,應(yīng)該讓它自己干了才行”

這就是唾面自干的典故,說實話在現(xiàn)實中,我們不應(yīng)該這樣委屈求全,但是為人處事還是該多一分包容,多一些理解,當(dāng)然忍無可忍則無須再忍!

10

生活中,人們勸導(dǎo)人的時候常常喜歡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因為忍字頭上一把刀,不忍這把“刀”就有可能掉下來傷到自己。

“唾面自干”就是將一個“忍”字運用到了極致的成語,這個典故出自武則天時期官至宰相和將軍之位的婁師德,也有后人戲稱他為“忍學(xué)”鼻祖。

婁師德其人

婁師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鄭州原武人(今河南原陽人)。

婁師德自幼聰慧,二十歲時便考取了進(jìn)士被任命為江都(即現(xiàn)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雖是文臣出身,但他也曾隨軍遠(yuǎn)征吐蕃,取得過“八戰(zhàn)八捷”的戰(zhàn)果。因為戰(zhàn)功卓著,之后他便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軍司馬等職位。

在人才輩出的唐朝時期,婁師德曾先后兩次擔(dān)任宰相職位,可見皇帝對他的賞識和器重,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及其罕見的,后來他病逝于現(xiàn)在的甘肅靖遠(yuǎn),享年七十歲,應(yīng)該屬于壽終正寢。

唾面自干的典故

公元前692年,婁師德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同時武則天為了鎮(zhèn)壓政治上的反對者,還重用了來俊臣、周興等大批酷吏,一時間告密風(fēng)行,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做官絕對已成為一項高危職業(yè)。比如宰相李昭德,就被斬殺于鬧市并暴尸;狄仁杰、魏元忠等大臣在獄中險些丟了性命。

在這種風(fēng)聲鶴唳的緊張氛圍下,婁師德的弟弟奉召任代州刺史,婁師德生怕弟弟因一言不慎而身死族滅,所以在弟弟臨行前,他憂心忡忡地對弟弟說:“咱哥倆一個做宰相,一個任州牧,這樣的榮寵難免會遭人嫉妒,到時你將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

弟弟說:“我以后做人低調(diào)一點,即便有人朝我吐一臉唾沫,我也不絕還口,把唾沫擦去就是,絕不讓大哥為我擔(dān)憂。”

婁師德卻搖搖頭說道:“這正是我擔(dān)心的地方,人家唾你,是對你惱怒!你擦掉唾沫,就表示自己心里不滿,這樣會更加激怒別人!”

經(jīng)哥哥這么一說,弟弟有點蒙圈不知道該咋辦。

婁師德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夫唾,不拭自干,當(dāng)笑而受之!”意思就是,別人唾你,不去管它,讓唾沫自己風(fēng)干,笑一笑接受就好!

這段出自《資治通鑒》的記載,便是成語“唾面自干”的出處及典故。話說,婁師德正是靠著“唾面自干”的忍學(xué)精神,使酷吏們從他的身上找不到任何“把柄”,從而他也得以自保躲過了迫害,也使他有機(jī)會向朝廷舉薦了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比如狄仁杰就是其中的一位。

結(jié)語:

婁師德能在官場上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除了自身的德才兼?zhèn)渲,也與他博大的胸懷和極強的忍耐力密不可分。

從婁師德一生的官場沉浮中,我們可以看見,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家人,他始終都將低調(diào)進(jìn)行到底。

記得齊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兩位大家都告訴世人,能容善忍的寬厚性格才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品質(zhì)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