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來諸葛亮是劉表的人:三顧茅廬的真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注明

“三顧茅廬”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典故,也是中國歷史上流傳最廣的君臣佳話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不過,真的是如《三國演義》上描述的那樣,劉備求賢若渴,諸葛亮清高淡薄,前兩次拜訪都無功而返,直到第三次才見面暢談的嗎?其實,這些都是羅貫中在小說中為了凸顯人物形象,制造劇情張力,而用筆墨渲染上去的內容。今天,就讓我們剝開藝術加工的外表,根據(jù)有限的歷史記載,加上客觀的邏輯推斷,去好好發(fā)掘和推敲一下三顧茅廬故事背后的內幕。

首先,三顧茅廬的故事確實在史料上有著出處,但這個“三顧”并非指的是“三次光顧”,而是很多次。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出師表》中,諸葛亮也自述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眾所周知,古人用字簡練,說的“三”一般是代表一而再,再而三之意,這里指的是劉備出訪隆中很多次,而非是真正的“三次”。

而且,諸葛亮是否真如《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一開始不愿意入世所以避而不見,后來架不住劉皇叔的一再相邀,被其誠意所感動才決定出山相助?其實從史料記載來看,諸葛亮早就有了投奔劉備,助其成就大業(yè)的想法,不然他為什么要自比管仲樂毅這兩位古代大賢?如果他真那么淡薄清高,只想在隆中郊外過著“草堂春睡足,笑看天下事”的隱士生活,何必多此一舉夸下這樣的??很明顯,諸葛亮本身就是志在四方,希望能跟隨一位英明的主公,出將入相,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而且,這位主公不僅要英明,起點還不能太高,不然無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他施展拳腳。

諸葛亮不可能投效曹操,曹操麾下人才濟濟,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這些老員工他一個都難以逾越。孫權那邊情況也差不多,周瑜、魯肅、張昭、張纮……沒一個是省油的燈,想要在這群人中脫穎而出同樣不是件容易事。唯獨只有暫時寄人籬下的劉備,盡管他起點低實力弱,但志向卻很遠大,而且也具備相當?shù)恼文芰?磩渲霸诒狈街性谋憩F(xiàn),以他那點微不足道的家底,楞是憑借著一己之力周旋于幾大諸侯之間,混得有聲有色。盡管劉備也沒打過什么像樣的勝仗,倒是敗仗吃了一系列,但是隊伍卻一直沒有垮,自己的仁義道德招牌也一直維持得很好。

諸葛亮早就對劉備的事跡有所耳聞,而且也目光敏銳地看到了劉備落魄外表之下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而且,劉備的身份不僅是漢室宗親,還是得到了當今天子所認可的皇叔。投奔他可以為自己打上“扶助漢室”的標簽,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對名聲很有好處。更重要的是,劉備身邊正好沒有一個能夠把握戰(zhàn)略大勢的,并隨時出謀劃策的軍師角色,而自己正好可以勝任這個職位。

同樣的,對于劉備現(xiàn)下的狀況來說,也是急需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

其一,諸葛家的勢力不可小覷,在荊州地界黑白兩道都認識不少人,這對于劉備圖謀荊州的戰(zhàn)略來說很重要。

其二,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江東為官,這對于日后拉攏東吳這個重要戰(zhàn)略伙伴來說,是個十分便利的條件。

其三,諸葛亮擅長治軍練兵,劉備之前在戰(zhàn)場上屢屢失敗,最大的問題就在于軍隊整體素質太差,所以一個懂得訓練軍隊的人才對他來說是當下最迫切需要的。

其四,諸葛亮擅長政治,并善于使用各種手段,這點和劉備正好臭味相投,能夠分擔很多以往劉備必須親力親為的事情。

其五,最重要的,諸葛亮還是個有相當水平的戰(zhàn)略家,能夠為整個劉備集團的發(fā)展路線作出規(guī)劃,制定出長遠的目標和策略。

說到這里,問題又來了,既然劉備和孔明如此相投,而且都把對方視為了自己最迫切需要的人。那他們兩人為什么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反而是搞得云里霧里,連見個面都這么扭捏?很明顯,兩人中間肯定還橫著一個梗,一個無法逾越的梗。他們要合演了一出“N顧茅廬”的默契戲,來繞過這個梗。而這個梗不是別人,就是當下的荊州之主,和劉備同為漢室宗親,同樣有著仁義道德之名的劉表同志。

話說諸葛亮幼年喪父,由叔父諸葛玄帶大,諸葛玄頗有才能,而且素與劉表交好,還被劉表請到了荊州為官。從此,諸葛家族這一脈便在荊州定居,諸葛亮也在荊州長大,后來還娶了當?shù)孛它S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很多人不知道,黃承彥的老婆姓蔡,也就是蔡瑁和劉表夫人蔡氏的姐姐……這樣算起來,蔡瑁和劉表都成了諸葛亮的親戚,一個是他舅舅,一個是他二姨夫,他在這兩人面前都是侄兒。劉表也是個能力出眾而且眼光獨到的人,早就知道諸葛亮有大才,是個做大事的人,所以之前也肯定去請過他出山為官。而一心仕途的諸葛亮卻沒有答應,因為他看透了劉表外強中干的本質,覺得跟著他干毫無前途。

說白了,劉表在荊州只是個執(zhí)政者,而非是統(tǒng)治者,荊州地界的實權是掌控在蔡張兩家手中。而且劉表雖頗有幾分才能,卻在政治手段上狠辣不足,執(zhí)掌荊州僅20年都,就連軍隊的調動權都沒有拿到。更別說劉表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把年紀,早就沒有了進取的銳氣和發(fā)展的潛力,跟著他非但不會有前景,還有隨時被卷入荊州政治斗爭漩渦的危險。聰明絕頂?shù)闹T葛亮可不想被這些破事波及,更不可能擔著全家跟著遭殃的風險去跟隨劉表。但是,劉表畢竟是他姨夫,對他諸葛家也算有恩,所以諸葛亮不能直接出言拒絕,只能假裝清高,故意擺譜,以不愿入世為官的理由來搪塞劉表。

既然已經(jīng)給自己帶上了清高出世的帽子,那諸葛亮就必須把這個戲繼續(xù)演下去,否則就是不給劉表面子。所以,哪怕是劉備真的是求賢若渴,諸葛亮也不可能輕易就把自己的戲捅穿幫,這等于是把自己和劉備都往火坑里推。好歹,劉表現(xiàn)在還是名義上的荊州之主,是諸葛亮一家的父母官,劉備也是依附在其地盤上生存,開罪了劉表的后果,絕對是十分嚴重。

諸葛亮設計了一套表演劇本,他先讓好友孟公威、石廣元等將自己的名聲散布出去,故意讓劉備聽到,又讓司馬徽等人在劉備面前提及“臥龍”這個稱號,再請徐庶等人趁熱打鐵,在劉備面前再推薦自己一次,引得劉備前來造訪。

果然,劉備也默契地配合起了諸葛亮的劇本,裝出被他人慫恿的樣子,從新野來到了隆中拜訪諸葛亮。不過,諸葛亮為了騙過劉表安插在自己身邊的耳目,繼續(xù)裝出清高的態(tài)度,閉門不見劉備。這種情況當然也在劉備的預料之中,于是表面裝作失望而歸的樣子,實際上卻是心照不宣地吃下了這碗閉門羹。

有了第一次閉門羹,也就有了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閉門羹,眼看著老是這樣拒客于門外實在不禮貌,諸葛亮才打開了大門請劉備進去坐坐,喝上一盞熱茶,聊上一會便送出門外……其實,這些都是對劉表所使用的障眼法。劉表一開始倒也對劉備拜訪諸葛亮的事情很是關注,明里暗里都派人監(jiān)視著他二人的動向。只見劉備隔三差五就帶些禮物往隆中跑,但不是被諸葛亮拒之門外就是邀進屋里坐一會兒便走,連出門送客都懶得。

偶爾諸葛亮還會帶些禮物到新野回訪,但依然是坐一會兒就告辭返回隆中……時間長了,劉表的耳目們報上來的情況就總是這些,劉表也厭煩了,他覺得劉備和諸葛亮之間似乎也就是“朋友之交”的關系而已,疑心也自然放下了……其實,這都是劉備諸葛亮二人合唱的一出雙簧,制造出來的一種假象,讓劉表相信諸葛亮始終是保持著出世高人的架子,像拒絕他一樣拒絕了劉備,依然不愿出山。

眼看著劉表慢慢放下了戒心,劉備依然覺得時機未到,他還要在劉表面前作一次更入戲表演,再趁熱打鐵一下。于是在一次酒席之間,劉備故意淚流滿面?zhèn)麘汛呵,感嘆自己“髀肉復生”,一把年紀了還在虛度光陰,一事無成。在贏取到劉表的同情過后,劉備又借這個話題發(fā)散,說長久沒打過仗,導致馬術生疏,所以就要經(jīng)常騎馬出去溜溜,保持點活力。不過,既然都決定騎馬出門了,那就得找點事干,于是就順便騎馬去拜訪荊州當?shù)氐拿,大家喝茶聊天,也算解個悶……英明一世的劉表再次被劉備的演技忽悠了,心想原來劉備只是閑不住喜歡出去找朋友玩而已,看來之前的擔憂果然是多余的。

更何況,就連我這個荊州之主,還憑著親戚關系都請不動諸葛亮出山,別提你劉備還是個外人呢?從此,劉表完全解除了這方面的疑心和戒心,對耳目報上來的各種消息也懶得關注了。就此,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更加肆無忌憚,等到劉表背部生瘡,臥病在床起不了身管不了事的時候,諸葛亮才真正出山,來到劉備麾下效力……

關于“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大抵就是如此。不得不說,劉備和諸葛亮二人的政治能力和演技都太出色,做什么都是滴水不漏,什么話都能夠自圓其說。更難得的是,他們的默契度之高,已經(jīng)到了心照不宣的程度,這二人湊一塊簡直就是絕配。從此,劉備的集團中有了諸葛亮這樣一位戰(zhàn)略總規(guī)劃師,也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軌,并從此留下了千古流芳的君臣佳話。這正如某位三國研究者所說的:

劉備請來諸葛亮,

從事實業(yè)展鋒芒;

有如高祖遇張良,

恰似孝公得商鞅!

PS:諸葛亮被傳統(tǒng)文化包裝成了一個偶像式的人物,經(jīng)常被描述成智慧的化身和忠臣的楷模。其實,拋開這些神化的水分,諸葛亮依然算得上是一代賢相,別的不說光是一篇洋洋灑灑的“隆中對”,就展示出了諸葛亮超強的戰(zhàn)略構想能力。他在劉備最低迷和茫然的時候為其撥云見日,指明今后的發(fā)展道路和策略,使劉備重新燃起了稱霸天下的希望。之后的歷史也證明了,劉備確實是按照隆中對上的策略來做的,這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政治局面……

最佳貢獻者
2

對于諸葛亮是否徒有虛名這個問題,就不在這里進行詳細的介紹了,直接來看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自己去評論。

在政治方面,中國杰出的政治家,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談到政治,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諸葛亮,諸葛亮在政治方面做到他人無法達到的境界,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罰而不怨,賞而滿意,歷史上只有諸葛亮一人做到了,以及諸葛亮留下的許多政治制度,我們現(xiàn)代社會依然在延續(xù)使用。

在軍事方面,成就就太多了,中國杰出的軍事家,中國戰(zhàn)略家代表人物,中國儒將代表人物,中國出將入相代表人物,精通軍事,陣法,其創(chuàng)造的八陣圖,至今無人能破,流傳至今,其《兵法二十四篇》更是令后代學習,其中軍神李靖,精通諸葛亮兵法,研究八陣圖,成就百戰(zhàn)百勝的神話。

在其他方面,諸葛亮精通音樂、書法、治國、治軍、數(shù)學、物理、建筑、外交、奇門遁甲等,涉及領域非常廣,而且都是精通,是這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人才,能文能武的人物,一直是中國智慧的代表,談起中國最聰明的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諸葛亮,中國“智圣”,其品質更是后人敬仰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歷朝歷代忠臣人物學習的榜樣。

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家戶喻曉的古代人物,只有諸葛亮一人,諸葛亮在國內不但家戶喻曉,在國外知名度也非常高,諸葛亮是日本知名度最高排行榜前十,在越南一代有很多諸葛亮廟宇,諸葛亮傳奇故事,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有收藏諸葛亮的發(fā)明諸葛亮連弩等。

如果說諸葛亮這么高的聲望都是徒有虛名?那么中國歷史上還有誰能擔當“智圣”這個榮譽。

3

三國演義中言臥龍風雛的一位而必的天下,劉備美的二位百年不遇的曠世奇才,也未一統(tǒng)天下,可見諸葛亮真是徒有虛名,他最卓越的才干是治國理政,其軍事才華絕非演義的那么神奇,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大義令人信服,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呑吳,功蓋三分國,名成八卦圖,,,

4

三國時諸葛亮要是徒有虛名,那當時誰敢稱軍事家?

5

如果諸葛亮徒有虛名,那中國歷史上應該基本沒有名副其實的人了。

諸葛亮有什么“虛名”

1、學界認證: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

2、民間推崇: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師

就這兩個“虛名”,下面來說道說道。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杜甫的這兩句詩,一實一虛。恰如其分的對上了諸葛亮的“虛名”。

1、功蓋三分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史實,是真實存在的!叭痔煜隆边@一偉大的戰(zhàn)略部署,是諸葛亮的一生得意之作。這一戰(zhàn)略,是對當時環(huán)境的準確判斷和對歷史走勢的正確預測,表明了他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和高瞻遠矚的前瞻性。事實上,風雨飄搖的劉備也正是聽從了諸葛亮的意見,定下了心,扎扎實實的打下了益州和荊州一部,真正“三分天下有其一”。只不過后來跑偏了,由于關羽的自作主張出兵樊城,基本是毀了全盤部署。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關羽出兵的前提是孫劉和好,天下有變,而這兩項都沒發(fā)生關羽就出兵了。

2、名成八陣圖。諸葛亮有沒有真的擺過八陣圖,歷史沒有明確記載,這不好說。但是老百姓堅信這是真的,因為諸葛亮有這個能力。他造連弩,造木牛流馬,全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擺個八陣圖困一困陸遜,相信也不是什么難事。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歷經(jīng)蜀漢兩代皇帝,是蜀漢從建立到偏安一隅的最大功臣,同樣是杜甫的兩句詩就足以說明。

1、諸葛亮的隆中對,確立了蜀漢的戰(zhàn)略部署,是蜀漢建立的基礎。

2、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讓資源匱乏、人才凋敝、實力弱小的蜀漢能夠偏安,體現(xiàn)了他超強的政治軍事能力:

——政治上,極力調和益州本地士人和劉備老部下的矛盾,讓蜀漢內部平穩(wěn)無事。而這,就是他的政治手腕和公平處事所帶來的。“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例子。

——軍事上,南定北伐,讓蜀漢后顧無憂,外拓疆土,體現(xiàn)了他的軍事天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中國歷史上,諸葛亮應該算是第一個配得起這句話的人了。

從入世那一天起,諸葛亮的人生就是工作,直到死在工作崗位上。據(jù)說,他死時,天昏地暗,全軍哭泣,好多軍士痛哭,直至哭死;而消息傳至成都,更是全城哀嚎聲不絕于耳,認識不認識的為他落淚,連他的死敵李嚴都痛哭不已。

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還算是虛名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努力讓人動容,他的結局也讓人哀嘆,只能說時也命也。

6

諸葛孔明,在史上都是有名在冊的,怎么會說徒有虛名呢?

看看諸葛亮的作品:《隆中對》、前后《出師表》、當今都倍受推崇的《誡子書》。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等。

“演義”里羅貫中先生是有褒揚高抬諸葛亮的傾向。但是,這些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chǎn)是吹不出來的!貨真價實的擺在人們面前的!

諸葛亮將周易64卦精細為384爻,為中華《易經(jīng)》作出的貢獻巨大而宏偉!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源于‘周易’。所謂的‘周’,周文王也,伏羲創(chuàng)八卦,文王精化為64卦。‘易’,上日下月,天地乾坤也。陰陽變化莫不盡乎于此。

周易,概乎于天文、地理、醫(yī)學、信息、氣象等等等。

比如:111 110 101 011 001 100 010 000.這8組號碼分別對應八卦的乾、兌、離、巽、艮、震、坎、坤的卦畫。那么這8組數(shù)碼是什么呢?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根據(jù)中國的八卦符號研究出來的計算機二進制,也就是說,計算機的程序和八卦的變化是一樣一樣的!

諸葛亮發(fā)明的384爻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64卦上每一個卦畫的具體含義都有了注釋!這就非常非常牛逼了!懂《周易》的人都清楚,如果可以將每一個卦爻都詮釋出來,那不是神也是半仙了!

有沒有朋友喜歡網(wǎng)絡上一個叫“諸葛神算”的東東?無聊之時不妨一試,很有意思的。

這個,就是諸葛亮在學術上的貢獻!

我們先不說為“中興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蜀漢丞相。人們對“演義”各有看法各有高見,這個可以認同。

我想問問:木牛流馬是郭嘉造的嗎?孔明燈是司馬懿發(fā)明的嗎?諸葛連弩是周瑜弄出來的嗎?《誡子書》是曹操寫的嗎?“諸葛神算”384爻是龐統(tǒng)演變成的嗎?

事實就是事實!諸葛孔明有沒有徒有虛名大家都很清楚。千百年來我們頂禮膜拜的是孔明這個人,他不是神!是人就都有弱點。拿現(xiàn)代人的思想做參照,去評判千年之前的人和事,也就只能當作一種消遣而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都付笑談中。




7

謝謝邀請,諸葛亮不是徒有虛名,確實有真才實學,確實有兩把刷子,生逢亂世,三分天下有其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面,他是智慧的化身,其軍事才能也讓敵人佩服,劉禪即位,被封為武鄉(xiāng)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須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lián)盟,改善和西南各族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zhàn)備,先后六出祁山北伐,積勞成疾,病逝在五丈原,今陜西寶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忠武候,諸葛亮的著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并且改造連弩,叫諸葛連弩,就是可一弩十發(fā)箭同時發(fā)射,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忠臣與智者的化身,諸葛亮休士勸農(nóng),實行軍屯耕戰(zhàn),還興修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qū)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畝,灌酒縣七千畝,共四萬六千畝,漢中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nóng)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chǎn)生的實際功能和以后不斷改進發(fā)展,與諸葛亮在漢中休上勸農(nóng),開拓農(nóng)田,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的豐功偉績分不開的,唐朝唐太宗對諸葛亮的八陣圖給予高度評價,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吳起等歷代兵家同等地位,諸葛亮多才多藝,他是政治家,經(jīng)濟學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軍事理論家,文學家,書法家,繪畫家,音樂家,宋徽宗宣和內府《宣和書譜》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今御府所藏草書《遠涉帖》,北宋未年皇宮珍藏有諸葛亮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后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金寶詣之象,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在音樂方面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此山為樂山,定軍山武候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候所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全面修養(yǎng)和極高的藝術成就,從古到今也只有諸葛亮多才多藝也只有他一人而己。

8

諸葛亮是將近2000年前的人物,而你作為2000年后的人,還知道他的名字,捫心自問一下,2000年后會有人記得你嗎?

9

陳壽在三國志里這樣評價諸葛亮:“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而司馬懿說的更直白:“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逼渲校嘀\而少決,聽起來很耳熟,正是曹操評價袁紹所說的"好謀無斷"。

再來說說,黃月英是出了名的丑女,但是號稱有才,堪配諸葛亮。恰是這么有才的才女,既無傳世名句可考,又無驚世之舉入冊。同時期辛毗之女辛憲英的故事大家參考一下啊。辛毗可是袁紹麾下二流謀士,遠不及田豐沮授,審配郭圖之流的人。

那么說一下諸葛亮為啥娶黃月英呢,黃月英的外祖父叫做蔡諷,一個女兒嫁給了黃承彥,另一個女兒就厲害了,三國演義有一回叫"蔡夫人隔屏聽秘語"說的就是他的另一個女兒,也是劉表劉荊州的夫人。啊,對,他混的最好的兒子叫蔡瑁,諸葛亮按輩分得喊蔡瑁叫舅舅。

黃承彥娶了蔡諷的女兒,跟劉表都一單挑了,也沒混上一官半職,只能整天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諸葛亮想靠娶丑妻給自己的仕途討一張門票,可見這事兒辦的多不靠譜。

我就說這么多吧,畢竟當事人陳壽對諸葛亮還是三七開的。

最后還要提一句,隆中對最先提出者是魯肅,再加上諸葛瑾在東吳就職.……。

10

諸葛亮是中國文化中智慧的一部分,已經(jīng)溶入中國人的精神里。所以我們都是應該尊重歷史,弘揚中華文明。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