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辨別哪些植物能吃最主要的途徑的確是靠“償”的。
古有傳說《神農償百草》的故事,后來又有李時珍親償藥草的事實,不難推斷出在食物、器皿匱乏的古代,人們在尋找可以食用的植物時,最根本、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品嘗”。只不過這樣的嘗試除了一部分是親償之外,多數是靠動物的嘗試來完成的。
古代人們通常定居在山林中,常年與野生動物們在一起,經過長期接觸與觀察,那些植食動物的食物種類會一一為人們所發(fā)現(xiàn),然后經人們自身驗證,部分就轉化成了人類的食物。當然也有專門拿小動物做實驗的,就像現(xiàn)在實驗室通常用小白鼠做實驗一樣,不排除古代先人們也會找一些小動物做實驗,以此判斷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
另外還有用別人的嘴巴嘗試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無意發(fā)現(xiàn)的,一種是口口相傳的。無意的,比如李時珍發(fā)現(xiàn)曼陀羅的時候就比較偶然:一次李時珍經過一個村子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因喝了一種浸泡過“山茄子”的藥酒而興奮得手舞足蹈,于是回家便翻遍所有醫(yī)書尋找這種藥,最終發(fā)現(xiàn)山茄子就是曼陀羅,并親自確定了曼陀羅的藥性?诳谙鄠饕彩菍ふ铱墒秤弥参锏挠行緩剑艺急葢斚喈敶,但口口相傳的源頭也必然是“嘗試”。
因而,在古代,植物能不能吃,只有通過各種“嘗”試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