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盡管劉備奮斗一生,但卻沒有取得曹操那樣的成就呢?這完全是因為造化弄人!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不過也不是每個英雄都能造時勢,更不是所有的時勢英雄,都能夠建立一番豐功偉績。
因此,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抑或是孫權(quán),他們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既要取決于其能夠獲得多少人的支持和擁戴,還要取決于其起點的高低,更要取決于是否獲得了有利形勢的加持。
如果這樣分析,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曹操比劉備的起點高多了!
曹操是官宦人家出身,在朝廷和地方上都有人脈支持。而劉備雖是漢室宗親,但卻是老皇歷——翻不得了!
到了他這一輩兒,已經(jīng)淪落為織席販履為生了。劉備混到這個份上,哪里還有一丁點兒貴族范兒?
再說機遇吧!曹操在洛陽當(dāng)官兒時,劉備還在當(dāng)小販賣草鞋呢?
曹操反出洛陽,回到家鄉(xiāng)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時,劉備也只不過混了個芝麻小官兒,最終還因賭氣丟了官位。
曹操與袁紹等十八路諸侯聚兵討伐董卓時,劉備還過著寄人蘺下的日子。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許昌自號丞相,掌握了名義上的東漢朝廷時,劉備還在四處漂泊串身無地呢?
曹操消滅了袁紹,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時,劉備還待在劉表那里混日子呢?
只是到了曹操挾八十三萬大軍討伐江南,要消滅孫權(quán)一統(tǒng)天下時,才有了劉備的出頭之日。
此后,孫劉結(jié)成聯(lián)盟,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軍。而后又從孫權(quán)手中“借”來了荊州,這才有了一塊兒容身之地。
也就是說直到此時,劉備的事業(yè)才得以起飛,終于有了大展拳腳的舞臺!你想想,劉備和曹操的起點差了多少?
好比曹操的公司早就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也已經(jīng)開拓了成熟的市場,即將上市了。而劉備的公司才剛剛起步,不僅起點低而且還人才少!
雖然說,劉董事長文有諸葛亮,武有關(guān)、張、趙云,但若與財大氣粗的曹氏集團相比,差距可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其后劉備通過巧取豪奪,兼并了盤踞在西川的“劉璋股份有限公司”,實力得到了大幅度擴張,達到了劉備集團勢力的頂點!
但是卻又因為副總關(guān)羽的決策失誤,而丟了荊州分公司。而劉備又欲奪回荊州分公司,而與東吳火并。
然而很不幸,最終功敗垂成。劉董事長也因承受不了虧損的打擊,抑郁成疾而死。而新任董事長劉禪,又是個無能之輩。
因此,劉氏集團便只能窩在西川與漢中、南中這一隅之地,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了。至于一統(tǒng)天下恢復(fù)漢室,則變成了遙遠的夢想!
正是由于實力懸殊差距太大,以及機遇的不同。才使得即使劉備竭盡全力,也無法取得曹操那樣大的成就!最終,盡管總經(jīng)理諸葛亮六出祁山,但卻始終無法兼并曹氏集團統(tǒng)一天下,落了個“秋風(fēng)五丈原”的可悲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