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新覺羅·載濤是晚清王爺,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如哥哥光緒、載灃以及侄子溥儀等人大,但也是一位非常關(guān)鍵的人物。最為難得的是,作為根正苗紅的皇室后裔,在清朝滅亡后能夠迅速認(rèn)清形勢,不被一姓一族的身份利益所左右,維護民族大義,在新時代為國為民做出貢獻。下面就講一講載濤的一些事跡。

載濤出生于1887年,三歲時,就被哥哥光緒皇帝封為二等鎮(zhèn)國將軍,十五歲又晉封多羅貝勒,十七歲進入陸軍貴胄學(xué)堂學(xué)習(xí)軍事,他一點兒實戰(zhàn)經(jīng)驗都沒有,就已經(jīng)身居高位。載濤是自幼在母親懷里長大的孩子,誰知,十一歲的時候,沒有任何先兆,慈禧太后一道懿旨就把他過繼給了嘉慶皇帝之孫奕謨?yōu)樗米。消息傳來,劉佳氏哭得死去活來?/p>

奕謨夫婦無兒無女,對載濤寵愛備至。然而,由于奕謨作畫題詩諷刺慈禧太后,惹惱了慈禧,因此一道懿旨,載濤又被過繼給鐘郡王奕詒為嗣。奕詒早已經(jīng)病逝,載濤只能一個人生活,在第二次過繼之后,養(yǎng)父母奕謨夫婦難以承受刺激,雙雙辭世。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已經(jīng)十六七歲的載濤深受打擊,但迫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他也只能委曲求全。這些經(jīng)歷對載濤終身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怕事、躲事,也就成為了載濤人生中的“座右銘”。因此,當(dāng)袁世凱讓他帶兵去鎮(zhèn)壓武昌革命黨時,載濤選擇了辭職。

清帝退位后,許多皇族如溥偉、善耆等都在積極尋求復(fù)辟,而載濤這位皇族重臣卻賦閑家中,雖然沒了官職,但身為皇族,每月仍有800大洋的薪水,生活還算優(yōu)裕。家里來了客人,他還會親自下廚房掌勺,不單是宮廷御膳,甚至連西餐都能做上幾樣。誰知,正當(dāng)載濤一心過著閑適的王爺生活時,遜清朝廷又發(fā)生了重大變故。

1924年11月5日,直系軍閥將領(lǐng)馮玉祥在北京發(fā)動政變,同時下達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驅(qū)逐出紫禁城,取消對皇室的一切優(yōu)厚待遇。馮玉祥派鹿鐘麟帶兵包圍了紫禁城,逼溥儀離宮。當(dāng)天下午,溥儀被監(jiān)護著離開皇宮紫禁城。

當(dāng)溥儀被荷槍實彈的馮玉祥逼出紫禁城后,身為皇帝七叔的載濤又要為這個侄子的命運而操心。載濤一邊為侄子籌謀,一邊跟哥哥載灃商量法子。誰知此時溥儀卻瞞著父親載灃和七叔載濤,被日本人的花言巧語迷了心竅,不久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留書出走,去長春當(dāng)了日本人的傀儡。

眼看著溥儀和日本人越走越近,載濤有心提醒提醒這位皇帝侄子,便通過五哥載灃給溥儀傳話,不料這一舉動卻觸怒了鬼迷心竅的溥儀。溥儀大發(fā)雷霆,直呼其名道:“載濤有什么話不好對我直接講明的?非要王爺來說?”載灃替七弟回護道:“是載濤不敢直說,這才叫我來轉(zhuǎn)話的。”不料溥儀拍案而起,歷數(shù)了載濤以往說過的壞話,并發(fā)布了一道言辭激烈的“手諭”:“載濤非但不以祖宗之事為念,今日所說,實屬目無圣上!

面對溥儀的訓(xùn)斥,載濤也只好忍氣吞聲。其實當(dāng)時載濤和溥儀的關(guān)系,在一張照片中有所體現(xiàn)。這張照片是溥儀到達天津后,眾人為他祝壽時拍攝的。照片中溥儀端坐中央,而在溥儀左上方的載濤雖然站著,但呈前倨狀,神色中透著一股戰(zhàn)戰(zhàn)兢兢,卑躬屈膝。

溥儀到了長春后,邀請皇叔載濤前往任職,而經(jīng)歷了各種變故之后的載濤變得能夠洞察先機,逐漸成熟起來,這次他拒絕了溥儀的邀請,沒有追隨。但是,每年溥儀的生日,載濤會帶著愛新覺羅家族的族人前往長春,為溥儀祝壽。誰知,載濤在溥儀生日會上一次不經(jīng)意的舉動,卻徹底破壞了自己跟溥儀的關(guān)系。

一次,溥儀過生日,特意請來了日本滑冰隊表演。就在大家看滑冰的時候,載濤面見溥儀之前與吉岡安直等日本軍官打招呼,表示禮貌,溥儀最初沒有在意。按照規(guī)定,沒有溥儀的允許,臣子沒向自己拜見之前,是不能隨便跟日本人打招呼的,這屬于“君前失禮”。溥儀身邊的侄子小瑞子為了邀功,就悄悄地跟溥儀匯報了這件事,溥儀本不想責(zé)備載濤,誰知載濤“不識時務(wù)”地問了小瑞子一句:“你方才說些啥?”溥儀一聽,勃然大怒,猛拍桌子,大聲說道:“載濤,給你臉,不要臉,還有夠嗎?你眼里還有我嗎?”一句話,嚇得載濤趕緊雙腿跪地謝罪,誰知溥儀越說越氣,站起來吼道:“你眼里沒有我,就是沒有德宗景皇帝,就是沒有穆宗毅皇帝!”載濤聽到溥儀的訓(xùn)斥后,心中憤憤不已——你自己被日本人控制,心中郁悶,卻找我借機發(fā)泄。從此,載濤再也沒去過長春為溥儀賀壽。

溥儀出走后,清室優(yōu)待條件成為了一張廢紙,許多末代皇族上下幾十口人坐吃山空,生活也日漸困頓,載濤也不例外。載濤全家三十多口人,對于斷了俸祿、又沒有進項的載濤來說,經(jīng)濟收入每況愈下。為了維持生計,他開始變賣家里的產(chǎn)業(yè),汽車、愛馬、戲服、古董,甚至房子,這些都相繼換作了家中的口糧。沒有了收入來源,載濤以及一家老少是怎么存活下來的呢?

最落魄的時候,載濤不得不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去德勝門外的鬼市擺地攤賣古董。

后來民國政府各軍閥混戰(zhàn),整個中國陷入了兵荒馬亂的年代,載濤家里那些價值連城的古董也賣不了幾個錢。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載濤索性搬到了京郊小湯山先祖墓地的陽宅居住。1933年初春的一天,北京的天氣還透著些陰冷,在位于北京北郊的小湯山大柳村載濤家里,來了三個不速之客,為首的是一個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后面則是他的兩個隨從。

寒暄幾句之后,中年男人便開始滔滔不絕地游說,而院主人對他所講的東西卻并不感興趣。在兩人爭執(zhí)幾句之后,中年男人突然拔出手槍,用槍口對準(zhǔn)了院主人。

這名持槍的中年男人叫土肥原賢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被執(zhí)行絞刑的七名甲級戰(zhàn)犯之一,而此時,他的身份是位高權(quán)重的日本駐奉天的特務(wù)機關(guān)長。是什么原因讓土肥原賢二對載濤拔槍相向呢?

原來,土肥原賢二想要說動載濤前去長春為溥儀任職,只要去東北,自然是高官厚祿不在話下,立馬就能擺脫目前的困境。當(dāng)土肥原賢二說明來意之后,載濤硬氣地回道:“我身體不好,斷然無法遵命。”土肥原賢二這位特務(wù)機關(guān)長決定用武力成事,他深知載濤膽小懦弱的性格,當(dāng)初連帶兵打仗都怕得要辭官,如今自己拿槍對著他,直接面對死亡,載濤還不得乖乖就范?

令土肥原賢二沒有想到的是,載濤一反平日里的膽小怕事,而是拍著胸脯說道:“來吧,我奉陪。既然我來到了先祖的墓地,就沒想活著回京城!”土肥原賢二斷然沒有想到載濤會有如此硬氣的反應(yīng),這讓他的處境變得很尷尬。他此行的目的是來勸說載濤去東北任職,而不是殺了載濤,況且殺掉載濤引發(fā)的一系列影響是他不想承擔(dān)的。最終,土肥原賢二只能悻悻而歸。在隨后很長的一段日子里,載濤一家人雖然清貧度日,但過得安心。

然而土肥原賢二的失利并沒有讓日本人放棄對載濤的游說。先后又有日本浪人田中、偽華北政務(wù)委員會主席王揖唐前來力邀載濤出山,王揖唐甚至拿出了北平市市長的官位。載濤看見客人上門,必是以禮相待,但讓他做漢奸,卻是斷然不從。載濤毅然回絕漢奸王揖唐“出山”的請求:“饒了我吧您哪!我可坐不起您那小臥車喲,依我看,還是騎我那輛破自行車自在喲!”

抗戰(zhàn)勝利后,王揖唐被定為漢奸,被國民政府槍斃,載濤對家人說:“多虧我那時心里明白,我要聽了王揖唐的話,即使當(dāng)上市長也得被槍斃。”

不肯做漢奸,家里也沒了進項,載濤很快就連自行車都沒得騎了,就在解放前夜,載濤的福晉姜婉貞便在貧病交加中撒手人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載濤的五哥載灃也在家中病逝,此時,溥儀和溥杰仍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作為家中唯一的載字輩,載濤擔(dān)起了皇族大家長的職責(zé)。

周總理聽說了末代皇叔載濤的消息后,非常惦念他的處境,專門讓人去打聽他的近況。當(dāng)工作人員找到載濤的時候,卻看到他在胡同口擺攤的一幕,這一情況便通過周總理報告給了毛主席。很快,北京市政府轉(zhuǎn)達了中央領(lǐng)導(dǎo)的指示:“小攤不要擺了,立刻發(fā)給救濟款!”1965年6月14日,載濤作為滿洲代表當(dāng)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從此載濤家的生活有了保障。為此,載濤對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guān)懷十分感激。

1950年8月的一天,位于北京市東城寬街西揚威胡同載濤的家中,他接到了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在1950年8月10日簽署的《委任令》,讓他擔(dā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馬政局顧問,也就是去部隊相馬馴馬。從接到這個任命狀的那天起,這位曾任過清朝宣統(tǒng)時期軍諮府大臣、禁衛(wèi)軍總管的王爺,一下子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這個突如其來的巨大變化,使載濤思緒萬千,百感交集,心里很不平靜。

載濤之所以這么激動,不僅僅是因為他當(dāng)了解放軍馬政局顧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改良馬種以利軍用》是他給新中國遞交的第一份提案,而這份提案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由李濟深、蔣光鼐一起簽字后,交給了周總理,周總理又上交給毛主席,毛主席披閱后,提出任命載濤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的建議,經(jīng)朱德總司令同意,下發(fā)炮兵司令部落實。載濤因此有了新的工作,成為馬政局顧問。

當(dāng)初死活不肯離開北京的載濤,當(dāng)上馬政局顧問后,全國各地到處跑,尤其是東北、西北的養(yǎng)馬基地。那時條件艱苦,冬天還要翻越雪山,載濤雖然年近六旬,工作熱情卻像個小伙子一樣。

朝鮮戰(zhàn)爭打響后,馬政局的任務(wù)日益繁重。朱德總司令親自給載濤打來電話,說中央軍委要從蒙古購進兩萬五千匹軍馬轉(zhuǎn)運至朝鮮,要載濤研究購買軍馬事宜,并拿出具體方案。接到任務(wù)后,載濤和當(dāng)時的牡丹江軍馬場場長鄭新潮一起研究方案,最終順利地完成了任務(wù)。朝鮮戰(zhàn)爭打響后,為了支援部隊,載濤從家里拿出來一大盒古董捐獻給了國家,這個大盒子上下兩層裝滿了古玉。為此,載濤還得到了一枚志愿軍的獎?wù)隆?/p>

就在那年春節(jié),中央軍委派人給載濤拜年,送了一筐水果,還有一輛進口的英國菲利普自行車。載濤對這輛自行車特別喜歡,沒事便騎著車子在北京城四處轉(zhuǎn)悠。

這年冬天,剛剛被特赦回京的溥儀剛剛安頓下來,便來到了西揚威胡同,走進七叔載濤家的院子。載濤對侄子的到來也十分欣喜,看到溥儀仍然穿著監(jiān)獄的藍棉襖,便將自己的呢子大衣親手給溥儀換上。載濤還興奮地提議道:“大爺回來了,這是一件大喜事。我想讓家族人全來這兒吃頓餃子!边@“大爺”是滿族人舊話,指的便是溥儀。

這頓全家族的團圓飯吃得并不豐盛,只有六七道菜,還是各家湊的,有炒肉片、炒白菜、炒土豆絲,最顯眼的不過是一些臘腸和熏肉。由于人來得太多,面粉不夠,也沒能吃成餃子,只是和棒子面、白菜湊在一起,做了一頓菜團子飯。但此刻,那些曾經(jīng)遍嘗珍饈美味的昔日皇族們,這桌菜團子卻吃得格外香甜。此刻的這對叔侄,才更像是一家人。

特赦之后的溥儀更加知道自由的來之不易,也使他更加珍視這份親情的可貴,經(jīng)常來載濤家里走動。溥儀的這些變化,作為長輩的載濤自然看在眼里,時常在家里感慨:“說句實話,大爺改造得真算不錯啦。細想想,哪代的皇帝能得到這樣善終呀?”從此以后,叔侄兩人經(jīng)常走動,享受普通公民的天倫之樂。

由于把自己最后的家財都捐獻給了國家,這位昔日的濤貝勒家里是一貧如洗。一天,載濤正在開會,突然接到家里打來的一個電話:“北房東南角上塌了個大窟窿。你趕快回來設(shè)法修修吧!”載濤放下電話,回到會議桌旁,大家關(guān)切地問他出了什么事。載濤風(fēng)趣地說:“天不作美,房子塌了,我怎能修得起啊!”他向會議主持人請假,回家張羅修房子去了。這件事被毛澤東主席知道了,在一次有教育界人士參加的座談會上,毛主席說:“聽說載濤生活不寬裕,房子壞了,沒有錢修。從我的稿費中拿出2000元,給先生修房!弊剷Y(jié)束以后,毛主席這筆稿費,即由章士釗先生專程送到載濤家了。

載濤接到這筆錢,感動得說不出話,眼淚不由得奪眶而出。半天,他對章士釗先生說:“非常感激毛主席對我的關(guān)懷!”事后,載濤的心情很不平靜。他提筆疾書,再次給毛主席寫了封信,表達他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也表達了他報效國家和人民的—片心意。

那一年,載濤七十三歲,經(jīng)歷了大半個世紀(jì)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后,他一如既往地?zé)釔凵,喜歡到離家不遠的北海公園遛彎,聽人吊嗓子,唱京劇。有時,載濤抑制不住“戲癮”,也會走上前去吼兩嗓子。載濤愛騎自行車的習(xí)慣,到了晚年依然如故,甚至將自行車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在他八十歲時,還跟兒子騎自行車騎到了十三陵。這是載濤最后一次騎車遠行,此后,自行車便擱在家中,再沒騎出去過。

1970年9月4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這樣一篇訃告:

新華社三日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員載濤先生(滿族),因病醫(yī)治無效,于九月二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四歲。

周恩來就載濤的后事做了批示,他的骨灰被安放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載濤,這位中國末代皇帝的親叔叔,就這樣走完了他坎坷不平凡的一生。作為晚清的禁衛(wèi)軍大臣和軍諮府大臣,載濤沒有主張對革命進行武力抵抗,避免了一場流血大戰(zhàn)。他多次拒絕偽政府的威逼利誘,從末代王朝的重臣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他自力更生的身影,為末代皇族做出了榜樣。

更多載濤及其他晚清皇室的情況推薦大家看一下《遠去的紫禁城》一書。

最佳貢獻者
2

末代皇叔載濤,光緒的弟弟,溥儀的叔叔,晚清皇室里比較有骨氣的,是條漢子,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是晚清到新中國的歷史見證人。

圖為1910年,正在巴黎考察的載濤。

關(guān)于他的事跡先講幾個小段子,1910年載濤隨清廷考察團,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軍事,在巴黎參觀軍用熱氣球,法國人眼里中國人膽小怕事,想借機刁難,故意選在有風(fēng)天氣,邀請中國軍官試乘,風(fēng)向不準(zhǔn)恐有危險,沒人敢上,載濤責(zé)備眾人后,登上熱氣球試飛,并在空中談笑自若,法國人稱其勇敢,后來在商擬訂購時,革命就爆發(fā)了。

右二為擔(dān)任馬政局顧問的載濤,左一是鄭新潮局長。

1925年,被趕出皇宮的溥儀再也管不了宗族們的生活了,為了解決眾人的生計,載濤帶頭以16萬大洋賣掉自己的貝勒府,成立了宗族生計維持會,辦起了教養(yǎng)工廠,教授宗內(nèi)子弟們學(xué)習(xí)各種手藝后,到社會上謀收入,載濤主動為家人們謀出路,受到贊揚,被尊稱為族長。

圖為晚年的溥儀、載濤、溥杰。

載濤最有骨氣的事情,莫過于不向日本人低頭,載濤最困難時期天天在鬼市擺攤,也不與日偽為伍,1932年偽滿洲建立,溥儀曾數(shù)次派人勸說這位皇叔,前往長春任職,而載濤堅決不受命,稱不去當(dāng)亡國奴;1937年偽華北政府建立后,日本人、偽華北的大漢奸王揖唐等人先后許以高官厚祿,勸其出山,也被嚴(yán)詞拒絕,表現(xiàn)出了凜然的民族氣節(jié),而到了新中國時,載濤非常樂意的接受了我軍馬政局顧問這一任命,

3

清朝滅亡后,皇族們的命運發(fā)生巨變,除了生活變得拮據(jù)外,喪失一系列特權(quán)也讓他們很不適應(yīng)。為了恢復(fù)昔日的尊榮,某些人熱衷于從事復(fù)辟活動,為此不惜賣國求榮,比如清廢帝溥儀。但與之同時,某些皇族卻依然保持著骨氣,即使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也堅決不做漢奸,其中的典型代表當(dāng)屬末代鐘郡王載濤。


載濤出身近支皇族,是道光帝之孫,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光緒帝的異母弟,宣統(tǒng)帝的親叔叔,攝政王載灃的胞弟。載濤本是貝勒,15歲時奉旨入嗣叔父鐘郡王奕詒為子,6年后正式襲封為鐘郡王。載濤年輕時在法國索米騎兵學(xué)校求學(xué),專修騎兵作戰(zhàn)科目,并由此跟馬結(jié)下情緣,一生喜歡養(yǎng)馬、畫馬。除此之外,載濤對戲曲異常著迷,不僅喜歡聽?wèi),而且還擅演猴戲。



宣統(tǒng)帝溥儀登基后,生父載灃出任攝政王,載濤則出任禁衛(wèi)軍大臣,被朝廷視作最可倚賴的皇族將領(lǐng)。載灃執(zhí)政期間胡亂作為,把清朝的江山搞得一團糟,最終激起各地民變。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載灃被迫辭職歸家,袁世凱由此成為實際上的“當(dāng)家人”。不久,載濤也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被迫交出禁衛(wèi)軍的指揮權(quán),改任蒙古鑲黃旗都統(tǒng)。


載濤不甘心看著清朝覆亡,便與宗室毓朗、載澤、鐵良等人一起組建宗社黨,意圖暗殺袁世凱,與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zhàn),重振清朝的國運。然而,宗社黨僅僅成立兩周后,革命黨人彭家珍便炸死良弼,嚇得載濤等人再不敢公開露面。就在鐵良死后17天(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統(tǒng)帝的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正式宣告清朝覆亡。



民國肇建后,北洋政府對滿清皇室實行優(yōu)待政策,載濤雖然備受尊崇,但內(nèi)心深處一直沒有放棄光復(fù)祖業(yè)的夢想,整日與一幫遺老遺少密謀大事。等到張勛率領(lǐng)“辮子軍”在北京舉事,擁立廢帝溥儀復(fù)位時(1917年7月1-12日),載濤積極參與其中,并在小朝廷中再度出任禁衛(wèi)軍大臣。


然而復(fù)辟鬧劇僅維持了12天便宣告失敗,備受打擊的載濤終于認(rèn)清大勢,明白清朝已不可能再復(fù)興。至此,載濤徹底放棄幻想,不再參與任何跟“復(fù)國”相關(guān)的活動。此后數(shù)年間,載濤開始為北洋政府效力,先后出任將軍、翊衛(wèi)使等職務(wù),雖然屬于閑散官員,但薪俸卻極為優(yōu)厚。在此期間,載濤繼續(xù)養(yǎng)馬、畫馬、聽?wèi)、唱戲,生活過得相當(dāng)愜意。



可惜好景不長,等到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1924年),將廢帝溥儀趕出紫禁城后,前清皇族們的境況一落千丈。載濤由于沒有一技之長,再加上被罷職、停俸,生計日漸艱難起來,沒幾年時間便坐吃山空。為了維持生活,載濤被迫將王府賣給輔仁大學(xué),雖然得了一大筆銀子,但架不住家中吃飯的人多,沒多久便再度陷入困窘之中。


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載濤被迫放下王爺?shù)念伱,在德勝門外做小生意,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即使生活如此艱難,載濤卻連番謝絕大軍閥張作霖、北平市長宋哲元等人的邀請,不肯再度出山做官。北平淪陷后,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載濤堅決不肯屈服,宣稱就算是自己一輩子擺攤,也絕不肯為日本人做事。在無比危險的情況下,載濤能做到不慕榮華、不畏強權(quán),骨氣實在可嘉。



載濤自己不肯做漢奸,并且對甘做漢奸的侄子溥儀,也曾經(jīng)予以痛罵。原來,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偽滿政權(quán)后,曾派人邀請叔叔到長春任職,但載濤非但沒有接受,反而給他回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痛罵他賣國求榮、有辱祖宗。1935年春,溥儀專程到沈陽北陵掃墓,載濤非但拒絕前往陪祭,還動員在京的前清皇族、遺老遺少也不要去,讓溥儀此行十分尷尬。


解放后,載濤迎來新生,因為精通馬類研究和騎兵戰(zhàn)術(shù),經(jīng)人推薦后,被人民政府任命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負責(zé)為國家培育戰(zhàn)馬、訓(xùn)練騎兵出謀劃策。載濤在這個職位上干得相當(dāng)出色,因為成績斐然屢獲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贊揚,并獲得“人民弼馬溫”的綽號。



除了在馬政局任職外,載濤還擔(dān)任過總后勤部民政局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同時也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在參政議政領(lǐng)域做出不少貢獻。1970年9月2日,載濤在北京病逝,終年83歲。隨著載濤的離世,屬于他的傳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資料來源:《回憶和載濤先生相處的日子》、《憶先父載濤》

4

年幼的溥儀繼位以后,其父親載灃成了攝政王,七叔載濤成了軍諮大臣。載灃和載濤這樣的滿清少壯派上臺以后,為了和袁世凱爭奪兵權(quán),先整頓禁軍入手。當(dāng)時,滿清八旗已經(jīng)腐敗不堪,負責(zé)禁衛(wèi)北京的是北洋的兵。于是,載濤用了兩年時間,訓(xùn)練出一支由滿人組成的禁衛(wèi)軍,接管了北京防務(wù)。此時的載濤,被清廷視作最可倚賴的皇族將領(lǐng)。

(從左至右依次是:蔭昌,載搏,載洵,載潤,載濤,麟光,帕勒塔(蒙),譚學(xué)衡(漢)。)

不過,載濤雖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軍隊,但是,北洋在各省還是擁有很高人望。載灃和載濤為了逼袁世凱下臺,甚至還動了殺心。據(jù)說,載濤都準(zhǔn)備好了“家傳寶刀”,準(zhǔn)備親手宰了袁世凱。后來,因為各方勢力調(diào)解(日本人也不同意),段祺瑞也帶兵進京保護袁世凱,袁世凱最后安全的回鄉(xiāng)養(yǎng)病去了。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載灃和載濤被袁世凱擠下臺。當(dāng)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載濤等人又組建了宗社黨,反對袁世凱。甚至,載濤等人再次對袁世凱起了殺心。

1924年,張作霖打贏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后,進入北京。響馬出身的張作霖聽說“皇叔”載濤非常懂馬,于是,叫載濤過來跟他比馬。張作霖覺得載濤這樣的公子哥沒什么真本事,就讓載濤騎馬先跑幾步。結(jié)果,載濤馬術(shù)遠比張作霖強,將張作霖遠遠地甩在了身后。張作霖輸了比賽后,邀請載濤去府里吃飯。此時,有人提醒載濤,不該贏張作霖,這次肯定是“鴻門宴”!載濤如約而至,張作霖也很佩服他的膽色,并邀請他出來做官。而載濤很有骨氣,謝絕了張作霖的邀請。

也是在這一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滿清皇室勢力一落千丈。載濤雖然是皇叔,但是,也落魄到賣家產(chǎn)度日的地步,他的王府都賣給了輔仁大學(xué)。甚至,有一段日子,他還在街上擺攤討生活。就是這樣,當(dāng)溥儀給日本人當(dāng)走狗是,載濤也沒有跟去。他不僅自己不去,北京淪陷后,日軍曾邀請他出來做官,載濤說:

“為賊作倀者,國人皆可殺之!”

1935年,溥儀去遵化馬蘭峪皇陵掃墓時,載濤不僅自己不去,還勸身邊的皇族不要去。載濤說:"我是民國人,決不留戀過去的清朝,也決不歡迎康德回來掃墓。"

(載濤和毛主席)

新中國成立后,載濤這才出來任職,職位是“馬政局顧問”,由毛主席親自任命的。這個職位確實適合他,載濤確實真的懂馬。載濤對馬政局局長鄭新潮說:

“共產(chǎn)黨是能治亂世的黨,中國興盛是大有希望的,我就是有這種感覺和看法,才愉快地接受了弼馬溫這一職務(wù),并要全力把工作做好,這也算對人民的一點貢獻!

1970年,載濤去世后,被葬在了八寶山。

(文|勇戰(zhàn)王聊歷史)

5

載濤是攝政王載灃的7弟,溥儀的親叔叔。往上數(shù),他的二哥是光緒皇帝,道光是他的爺爺,所以載濤是典型的天潢貴胄。

(載濤舊照)

載濤生于清朝末年。雖說當(dāng)時的清廷已經(jīng)風(fēng)雨飄搖,但身為貝勒的載濤,卻過得很舒心。

載濤好馬,也懂得相馬。凡有馬從他面前走過,他能準(zhǔn)確地判斷出馬的歲口,什么品種,適合做騎馬還是馭馬。時人對他非常佩服,說他是“伯樂轉(zhuǎn)世”。

載濤還好自行車。

清末,隨著列強用炮火轟開國門,一些西洋貨也涌進了中國,自行車就是其中之一。

載濤曾見人騎過自行車,覺得很有意思,于是也弄了輛來騎。結(jié)果那飛一般的感覺讓他大為著迷,每天都要騎自行車穿街過巷。

載濤收集了各種品牌和款式的自行車不下30輛,擺在府中很是壯觀。

載濤還迷戲,名角楊小樓等人的戲,他一場不落。不光聽,還跟著學(xué),一板一眼的,唱的不錯。但他總覺得不夠,所以找機會拜了楊小樓等人學(xué)戲。

楊小樓等人本來不敢教他,怕他學(xué)不好,自己會惹禍上身。不過,后來發(fā)現(xiàn)載濤天分高,便全心全力教他。沒用多久,載濤就學(xué)得惟妙惟肖。生旦凈末丑,載濤都有涉及,不論扮相還是唱功,都可圈可點。因此時人都說他“戲路寬”。

載濤對烹飪也有興趣,曾經(jīng)在府中專門設(shè)了個小廚房,請了幾個名廚教他做菜。久而久之,紅案白案他都拿手。再加上他喜歡宴請賓客,因此他會做菜的名聲傳得很廣。以至慈禧吃過他做的菜后,也念念不忘,經(jīng)常宣他入宮陪膳,其實就是讓他做幾個菜給自己解解饞。

然而,畢竟是清朝末年,載濤的榮華富貴,終于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隨著清朝被推翻而轉(zhuǎn)了運勢。

(慈禧畫像)

清朝滅亡后,載濤起初還能保持他做貝勒爺時的排場。但由于他不懂得生計,很快就坐吃山空,生活也跟著窘迫起來。

1929年,迫于生計的載濤不得不把貝勒府賣給輔仁大學(xué),帶著家小搬到一處胡同的小房子里居住。

消息傳出后,在偽滿洲國做皇帝的溥儀,專門給載濤寫信,邀請他到偽滿洲國出仕為官,并許以高官厚祿。

按說,這不僅能解決載濤家境艱難的問題,還能讓他重新過上昔日的幸福生活。

不過,載濤這人很有骨氣,窮死不肯當(dāng)漢奸。所以他拒絕了溥儀的邀請,而且還狠狠地教訓(xùn)了一頓溥儀。為此兩人反目,從此幾乎再無音信往來。

載濤的生活一日比一日窘困,看著一家老小都等著吃飯,他心一橫,干脆去德勝門外擺地攤,賣些家里的舊東西補貼家用。

載濤為人和氣,又不拿架子。他擺地攤的日子長了,和那里的三教九流都很熟絡(luò),大家見了他,都和他打招呼,喊他“七爺”。

有一次,張作霖派人找到載濤,表示要和他賽馬。

載濤欣然答應(yīng)。

張作霖當(dāng)時已經(jīng)通過二次直奉戰(zhàn)爭,控制了北京政府,所以人也格外膨脹。

(張作霖舊照)

他自認(rèn)他曾和馬打了多年交道,所以他比賽時有意讓載濤先走幾步。

結(jié)果載濤騎術(shù)了得,在比賽的過程中,始終跑在張作霖前面。

比賽后,張作霖又說定晚上宴請載濤。

待張作霖走后,有人善意提醒載濤,說你怎么能跑在張大帥前面呢?這晚上的宴會,你還是不要去了,誰知道是不是鴻門宴。

載濤坦然說,怕什么,我既然應(yīng)下了就該去。

晚間,酒過三巡,張作霖這才說出了他的想法。原來他想邀請載濤出任北京政府要員,至于條件,都由載濤說了算。

這當(dāng)然又是一個肥缺?墒禽d濤覺得張作霖是個軍閥,又委婉地拒絕了他。

1935年,溥儀要到東陵祭拜先祖。

日本特務(wù)找到載濤,動員他前往迎接溥儀,并陪同前往祭祖。

載濤表示,他既不懷念清王朝,也不歡迎溥儀到東陵祭祖。

隨后,他還游說家族成員不要去迎接溥儀。

(宋哲元舊照)

1936年,國民黨軍政要員宋哲元為了請載濤出來做官。聽說他好馬,便投其所好,送了3匹良馬給他。

載濤對國民黨也沒多大好感,所以他以“沒有馬棚”為由,又把馬退還給了宋哲元。

解放后,載濤的民族大義,得到了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稱贊,他的生活得到了照顧,有了極大改善,還得到主席和總理的親切接見。

除此外,載濤由于相馬有術(shù),還被任命為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的職務(wù),這次載濤欣然從命。

他說,雖然國家給的這個職務(wù),不比張作霖和宋哲元他們給的職務(wù)高,但是他看到新中國把億萬人民團結(jié)起來,顯示出了強大的凝聚力。能治亂世,能得民心,所以他心里充滿希望。同時,他也要全力以赴把國家交給他的工作做好,為國家貢獻一份光和熱。

(參考史料:《末代皇叔載濤》)

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回答。

載濤是滿清皇室中最有骨氣一位王爺。

溥儀做了偽滿傀儡皇帝,載濤堅持民族氣節(jié),堅決不出任偽滿洲國官員,無論自己的情況如何糟糕,載濤都堅決不做漢奸,載濤這等行為遠比他侄子溥儀好太多。

載濤是溥儀的親叔叔,年輕時候留學(xué)海外,歸國后出任要職,并展現(xiàn)出一定能力。

清政府這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載濤等頑固派雖極力挽救,還是敵不過歷史潮流,隆裕太后以溥儀名義宣布退位,清政府結(jié)束了歷史使命。清政府滅亡后,載濤雖參加了幾次復(fù)辟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備受打擊的載濤決定老老實實的當(dāng)一個平凡人。

溥儀給趕出皇宮后,這要載濤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日子過得十分拮據(jù),載濤在北京雖有自己府邸,還有一些存款,可府中人員眾多,花費巨大,沒多久家里就沒錢了,載濤就將王府賣給其他人,得到了一筆錢,暫緩了經(jīng)濟困難,可這也不是辦法,載濤為了生存不惜在外外面擺地攤,收廢品,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好歹錢都是自己掙的。

溥儀投靠了日本人后,不少滿清遺老都去東北投靠,妄圖恢復(fù)以前好日子,溥儀自然也沒忘記他這位叔叔,也希望他能去東北,載濤拒絕了溥儀邀請,并罵溥儀是個賣國求榮之人。

這中間張作霖、宋哲元等人都邀請載濤出來做官,可載濤并未出山,一直到解放后,毛主席任命他為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載濤欣然接受了。

載濤十分感謝國家能給他這個機會,他依靠自己的優(yōu)點,幫助國家培養(yǎng)了不少優(yōu)秀的馬匹,也訓(xùn)練了很多優(yōu)秀的馴馬師和騎兵,深受國家領(lǐng)導(dǎo)的贊揚。

載濤寧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做有損國家的事,在困境下能不畏強權(quán),堅持做自己認(rèn)為對的事,十分令人敬佩。

7

隨著民國時期的到來,大清王朝驟然倒塌,再也沒有了曾經(jīng)的輝煌。而隨著大清朝的滅亡,清朝的皇室貴族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都開始不斷下降。這對于這些從來沒有體會苦日子的人來說,那還真的是一種折磨。所以有的皇室成員為了換來好日子,為了繼續(xù)維持自己大開銷的生活,他們有的當(dāng)起了外國人的漢奸,有的成了別人的傀儡。但是,這么多皇室成員里面,卻有一位不一樣的人、非常有骨氣的王爺——他便是載濤。



這個人最讓人敬佩的一件事,那就是他寧可放下顏面去外面做一個擺攤的小販,也絕對不做別人的漢奸。當(dāng)年溥儀宣布退位,清朝皇室也就此開始倒臺,再也找不到曾經(jīng)的光輝。不過就算倒臺了,他們當(dāng)時的生活也還不錯,所以載濤還是想盡了很多方法,希望能夠讓清朝復(fù)國。不過他做出了很多努力,最后還是沒有得到好的回報,而他反而還因此變得更加的落魄潦倒。



就在這時,很多皇室成員都開始重新找出路,但他卻硬氣地不去求任何一個外國人。甚至他看不慣溥儀當(dāng)日本人的傀儡,還大聲斥罵他,說他是賣國求榮之人。那么不肯去依靠別人,他又能怎么辦呢?以前的家產(chǎn)也一點一點的被耗干凈了,無奈之下,賣掉了房子,又維持了一段時間?勺陨娇,這不是一個生存之道,沒辦法后他只能拉下臉面,選擇去德勝門外面擺攤,賣一些小東西來維持生活。平日里擺攤,晚上沒事了就去撿撿廢棄物來賣,這樣才勉強的維持了生活。



堂堂一個王爺,最后卻過得如此貧寒,但他卻覺得這樣反而心安理得,沒有任何不甘。從這就能看出,這位王爺?shù)拇_是很有骨氣。說實話,他如果真的想要過好日子,他有的是方法。畢竟當(dāng)年他還去法國留過學(xué),跟不少的洋人都有交道,如果他愿意做漢奸,那么他的生活能過得好很多?伤麉s堅守自己的本心,絕對不做任何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的事情,這樣的一個人的確值得我們?nèi)ゾ磁濉?/p>

而他的堅持也終究是得到了回報,在解放過后,他因為精通馬類特性,又了解騎兵作戰(zhàn)的方式,因此被聘請為了馬政局顧問,開始為國家培養(yǎng)出色戰(zhàn)馬,訓(xùn)練騎兵。

8

愛新覺羅載字輩的人,光緒帝載湉,還有載灃。其他可以記得住名字的還真的不是太多。載濤作為溥儀的叔叔,他也算是清末民初近代史上的一個頗有能力的人物了。

這一位載濤出生在1887年,之后,因為地位的原因,他很快就在清廷中占據(jù)了一定的位置,他還曾經(jīng)出國考察過,可以說是清末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睜開了雙眼的清朝皇室之人了。而他的見識也是在歷練中不斷的得到提升。

但是相比于溥儀,他還是很有氣節(jié)的。在大清滅亡了以后。溥儀也漸漸的從那一個還只會尿床的孩子逐漸的長大了。但是他卻很不懂事,最終竟然甘愿成為日本人的傀儡,為他所用。但是載濤還是看清了日本人的嘴臉的。

在溥儀期望著自己的這一位叔叔前往偽滿政府去幫助自己。但是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對于溥儀還有那些日本人想干什么可以說是看得清清楚楚。


后來到了建國以后,他也是獲得了一個不錯的職位,相比于末代皇帝溥儀,他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即使他是前朝的皇室。而他也是去看望過自己的這一位侄子,只是此時溥儀還被關(guān)在了撫順,而他們叔侄二人也只能感嘆物是人非了。

9

愛新覺羅·載濤是清朝光緒皇帝打得胞弟、宣統(tǒng)皇帝的叔父,生于1886年,卒于1969年,一生橫跨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可謂歷史的見證人。要說載濤令人敬佩的事跡,應(yīng)當(dāng)從建國前和建國后兩個階段來看。

建國前:兩次拒絕“出山” 不當(dāng)亡國奴

清朝滅亡后,載濤便在北京購置了一處小宅院隱居起來。載濤畢竟是“皇叔”,在滿清遺老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解放前載濤有兩次出山的機會,但都被他拒絕了。

第一次是1932年。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溥儀多次派人專程來北京勸說這位“皇叔”到東北“偽滿洲國”去任職,但載濤拒不受命,每次都堅決地說“我不當(dāng)亡國奴!”,不與溥儀同流合污。

第二次是日軍投降前夕。華北偽政權(quán)風(fēng)雨飄搖,載濤當(dāng)年故友、偽華北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王作揖唐邀請載濤出山幫他一把,但載濤拒絕了這位老朋友的邀請,不與漢奸為伍。

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載濤拒絕賣國求榮,不當(dāng)亡國奴,體現(xiàn)出了很強的民族氣節(jié)。

建國后:以新身份積極參與新中國建設(shè)

建國后,國民黨元老李濟深向周恩來總理建議,邀請載濤參加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周總理很快批準(zhǔn)了這個建議。載濤加入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很是激動,并擬寫了一份“擬請改良種馬,以利軍用”的議案。

原來,載濤從十幾歲時便開始學(xué)習(xí)騎馬射箭,還曾經(jīng)到法國索米騎兵學(xué)校進修過,不僅騎術(shù)精湛,對馬的研究也很深,而且在改良馬種方面積累了很深的知識。毛主席看到載濤的提案后十分贊賞,提議任命載濤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這位曾經(jīng)擔(dān)任過軍咨府大臣、禁衛(wèi)軍訓(xùn)練大臣的親貴大臣,一下子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這讓載濤激動不已。載濤當(dāng)上馬政局顧問之后,曾先后到東北牡丹江、西北青海、甘肅等地的軍馬場指導(dǎo)和視察工作,為部隊的軍馬改良和養(yǎng)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1954年,載濤又以滿族身份當(dāng)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以后又于1959年、1964年分別當(dāng)選為第二屆、第三屆人大代表,從一個滿清貴族真正的成為了人民的主人。

1970年,載濤于北京逝世,遺體被送往八寶山火葬場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第八室。一位清王朝的“皇叔”,死后安葬在了新中國的革命公墓,可見國家和人民對他還是很認(rèn)可的。

10

圖為一組晚清皇帝溥儀的皇叔載濤年輕時英姿颯爽的老照片,眾所周知自從滿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就一直開始享受世襲罔替的頭銜與朝廷贍養(yǎng)俸祿。而載濤雖然是晚清末代最后一位皇族之人,但是他一生精忠愛國碧血丹心。即便清朝被覆滅隨即被日本人控制,但是鐵骨錚錚的他寧愿擺攤為生,誓死都不愿投靠日本人。

出生于晚清1887年的載濤原本是清宣宗旻寧之孫,也就是晚清最后一位皇帝溥儀的皇叔。溥儀三歲登基成了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而三歲的載濤亦是做了清廷將軍。少年時期的載濤就開始留學(xué)于法國索米騎兵學(xué)校,學(xué)成歸來后便在清廷專修騎兵作戰(zhàn)科目。

相貌清俊帥氣的載濤不但非常愛馬,而且平時亦是十分善于畫馬。再加上他相貌儒雅如玉,精通詩詞文墨的他亦是晚清知名京劇演員楊小樓的至交好友。載濤雖然是出身滿清貴族,但是他為人卻十分的謙卑且俠肝義膽。他曾親眼目睹清朝因貧窮與衰敗被諸國列強欺辱,只可惜空有抱負之心卻無能為力。

后來清廷被推翻,溥儀和皇后婉容等人被驅(qū)逐出紫禁城。溥儀為了復(fù)辟清朝重新登記為帝,于是不惜與日本人合作。載濤得知此事后悲痛不已,甚至親自跑到溥儀面前勸他回頭。然而一心為了復(fù)辟之路的溥儀,卻對皇叔載濤苦口婆心的勸告聽不進去半句。

最后載濤與溥儀叔侄反目,甚至為了此事割袍斷義發(fā)誓不愿往來。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lián)瘟藗螡M洲國的皇帝,日本人開始派人前來請載濤前去出任偽滿洲國大臣,但是卻遭到了載濤聲嚴(yán)厲色的拒絕。哪怕日本人對他威逼利誘,但是深有愛國之心的載濤為絲毫不為所動。

載濤拒絕日本的要求后,迅速與家人遷居到一處小胡同隱居生活。后來為了養(yǎng)活家人不得四處擺攤為生,當(dāng)時有人問他作為清朝皇帝溥儀的皇叔,何必過著如此拮據(jù)的生活。載濤爽朗一笑,不做半句解釋,依舊瀟灑擺攤為生。在后來的日子里,載濤將祖上留下的古董字畫拿出變賣,都不曾后悔拒絕與日本人的合作。正所謂傲雪凌霜真君子,鐵骨錚錚護中國,此詩句正是晚清末代皇帝載濤一生的寫照。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