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希特勒確實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甚至有人說是幾個低級的常識性錯誤,以至于其失敗。暫且不考慮錯誤是否低級,我們來看一看希特勒究竟犯了哪些錯誤?

德國在二戰(zhàn)當中的軍事戰(zhàn)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哪一個國家在初期都無法撼動和阻擊德軍的進攻。但是這樣一直強大的軍隊和裝有先進武器設備的納粹,為什么最終沒有打贏這場戰(zhàn)爭呢?

很多人都在說德國當時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的壓力,所以希特勒難以成功取勝的關鍵是由于他的野心太大,同時兩線作戰(zhàn)導致兵源不足,而且人手太少沒有幾個國家支持,最終導致的失敗。但這些老生常談其實并沒有什么亮點,只要知道希特勒是誰的人,都可以總結出這些原因。

其實德軍是有機會在戰(zhàn)場上獲得勝利的,因為已經處于熱戰(zhàn)時期的德軍,戰(zhàn)爭人數(shù)的多寡不再是決定性因素。尤其在戰(zhàn)爭初期,各國都無招架之力,所以根本原因是,只有德國自身出了問題,而在優(yōu)勢期間沒有真正攻破被侵略國家的抵抗,才導致各個國家逐步聯(lián)合聚集軍隊,最終戰(zhàn)勝了納粹德國。換句話說,之所以德國會失敗,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戰(zhàn)略失誤,使德國喪失了使自己的戰(zhàn)爭優(yōu)勢的延續(xù)的機會,攻守之勢相互轉換。

第一個錯誤就是敦刻爾克

德軍在對抗英法聯(lián)軍的時候形勢曾經一片大好,在即將到達敦刻爾克的時候,在離這一地點只有20英里的時候,德國卻突然收到了暫停的命令。這也并非德軍摸不到頭腦,畢竟德國在當時也是孤軍深入,而且前期進展太過順利,害怕法軍埋伏。這不得不說是納粹軍隊在侵略史上最可惜的一次戰(zhàn)役。最終30萬的英法聯(lián)軍安全渡過了英吉利海峽,成為日后對德戰(zhàn)爭的絕對主力。

希特勒本身發(fā)動對法國的進攻就是類似于戰(zhàn)爭賭徒,但是堵到了最后這一步,反而有了顧慮。這些逃脫的英法軍隊對德國的仇恨復雜,也是未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堅強依靠。在反攻之時,希特勒不知道悔恨不,但是雙方勢力和士氣的此消彼長似乎注定了德國最終的命運。

第二個錯誤軍事指揮

希特勒是一個急劇感染力的表演家,對某些個別戰(zhàn)場和武器的運用和理解確實有別于那些常規(guī)的將領。他在某些時刻確實能看到,如何出兵,如何攻打以及如何使用新式的軍事武器,在戰(zhàn)爭中能夠給自己以最大的戰(zhàn)果。但是希特勒這一方面的能力并不杰出,他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極其高明的戰(zhàn)略家,所以在處理最佳方案的時候由于他的自負,因為他總想一些事情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達去做出來的時候,手下的一些將軍和及其理智的參謀更多的選擇了沉默。

尤其到了納粹被反攻之時,希特勒的這一缺點或者說是問題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


第三個大的失誤也就是在不列顛空戰(zhàn)當中的失誤。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以后,希特勒當時面臨的抉擇是英國和蘇聯(lián)應當先解決誰,當時的希特勒確實要向西進攻英國,而且也發(fā)動了不列顛空戰(zhàn)。因為希特勒在當時也害怕兩線作戰(zhàn),所以企圖固守整個歐洲,對英國進行了極其瘋狂的狂轟濫炸。但是希特勒并沒有沉住氣,畢竟空襲英國自己也損失很大,但事后表明英國在當時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無法有效地阻止大規(guī)模的抵抗反擊希特勒的不列顛空戰(zhàn)。當然,這并不是說英國在當時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而是英國的損失遠遠大于希特勒。

在英國軍事力量無法與戰(zhàn)斗消耗保持平衡的時候,希特勒卻選擇停止進攻英國空軍,而開始攻擊英國的民用設施。這給英國的空軍帶來了絕佳的喘息機會。如果一直是這種無差別的空戰(zhàn),英國空軍的補給以及人員的配備是無法在長期的作戰(zhàn)當中得以彌補的。英國必然也會逐漸消耗掉自己的反抗能力。

當然希特勒選擇進攻英國的民用設施也是為了消耗英國的反抗能力和它的國力基礎。同時也阻止其他各國尤其是美國對英國的物資共應。但是是否這些事情最好同時做呢?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否也代表著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其實并沒有足夠的能力打這場消耗戰(zhàn)。也正是以上的這一系列原因使得希特勒不斷喪失了戰(zhàn)場上的先機,并在英國等國家逐漸聯(lián)合緩解國內恐懼情緒以后,逐漸陷于戰(zhàn)爭的被動。


海外戰(zhàn)場的失誤

當然還有一系列的原因,在海外戰(zhàn)場上,希特勒并沒有過度注意非洲戰(zhàn)場的重要性,沒能將這里的英軍徹底鏟除。這也使得德國在后期被盟國實施跨大洲的戰(zhàn)略包圍。所以以上就是希特勒在二戰(zhàn)期間所出現(xiàn)的一些戰(zhàn)略上的失誤,這些失誤并非是因為沒有考慮到而是受制于當時的國力,當時的戰(zhàn)場形勢以及戰(zhàn)爭進行過程當中的一些變化而做出的。在當時不論是希特勒本人還是德國的高級參謀,以及盟軍絕大部分人都不認為這是失誤。

但是作為一種事后諸葛亮的眼光,我們把前后事件重新做個聯(lián)系和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這樣的話,結果就會那樣。我們不是戰(zhàn)略家,我們也不是軍事家。我們只是將已經發(fā)生的事情的各種可能聯(lián)系起來發(fā)現(xiàn)是否歷史還有另一種想象中的可能?

最佳貢獻者
2

希特勒的失敗是必然的,看似是因為局部的戰(zhàn)略失誤,其實是他的性格及發(fā)展趨勢的必然結果。當戰(zhàn)爭初期法西斯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希特勒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東西兩線同時開戰(zhàn),最后兵源枯竭,資源困乏,而同盟國的戰(zhàn)略機器開動,經過退卻,防御,相持,再到進攻,直到徹底打敗法西斯。




3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希特勒犯了五個致命錯誤。

一、沒能阻止英法軍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由于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的盟友在德軍攻勢下崩潰,幸存的英國遠征軍撤退到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敦刻爾克海峽港口。英國遠征軍以及部分法國軍隊背向大海,并且隨時可能被德軍消滅,此時的英法軍隊幾乎到了絕望的邊緣。

然而慶幸的是,希特勒下達了一個奇怪的命令。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命令德國A集團軍停止追擊。該命令下達后,德國的裝甲師不得不停止前進,而此刻他們距離敦刻爾克僅僅8英里(約13公里)。德軍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Franz Halder)將軍聽到這個命令后大為震驚。

A集團軍指揮官倫德施泰特的一名下屬將軍在一次小型會議上詢問希特勒為什么下達這個命令,希特勒表示:“目的是希望與英國達成和平!毕L乩請孕,一旦英國軍隊退出歐洲大陸,他們將永遠不會再返回。

然而,一些嚴肅的歷史學家認為,希特勒所謂希望和平的說法只不過是一種借口,好用來掩蓋他犯下的這個致命錯誤。寫了兩本希特勒傳記的作者伊恩·克肖表示:“希特勒聲稱他故意放走英國人,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面子而找的借口。”還有一種解釋是軍事歷史學家阿利斯泰爾·霍恩(Alistair Horne)提出的,他認為,希特勒準備將消滅敦刻爾克英法軍隊的任務,交給其在政治上最忠誠的德國空軍來完成。阿利斯泰爾·霍恩引用德國裝甲軍指揮官海因茨·古德里安的話,在古德里安接到停止行動的命令時,其中還有一句“敦刻爾克將留給德國空軍!

關于希特勒的這個奇怪命令,一直以來是二戰(zhàn)歷史學家們研究討論的主題。事后古德里安認為,未能及時下令對敦刻爾克發(fā)動進攻是“德國在西線的主要失誤之一”;倫德施泰特稱其為“戰(zhàn)爭的重大轉折點之一”;埃里希·馮·曼斯坦將其描述為“希特勒最嚴重的錯誤之一”。

二、德國空軍的“鷹擊行動”

1940年7月10日,“不列顛之戰(zhàn)”開始后到8月13日,德國空軍開始實施摧毀英國皇家空軍的“鷹擊行動”,行動的第一天稱“Adlertag”(鷹日)。

由于英國拒絕與德國達成和平協(xié)議,希特勒向德國國防軍下達(第16號指令),為進攻英國的“海獅行動”做準備。在行動開始前,德軍首先想奪取空中優(yōu)勢,因此命令德國空軍將英國皇家空軍摧毀。

在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下,英國皇家空軍損失慘重。正當英國空軍處于四面楚歌之時,希特勒突然命令德國空軍將轟炸目標轉向英國的輔助工業(yè),以及倫敦和其他城市。希特勒試圖以此打擊英國人民的斗志,破壞英國民眾的士氣。在這關鍵時刻,英國皇家空軍戰(zhàn)斗機司令部松了一口氣,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并得以恢復重組。

希特勒又一次在心理上低估了對手。他把攻擊目標從皇家空軍機場轉移到英國其他城市,以為摧毀英國城市就可從精神上毀掉英國人民的士氣。

到1940年9月,德國最終未能將英國皇家空軍消滅,更何談什么空中優(yōu)勢。結果,進攻英國的“海獅行動”計劃被無限期推遲。同時德國空軍在這場行動中損失相當慘重。

三、試圖占領莫斯科

希特勒的第三個致命錯誤源于他對共產主義以及“斯拉夫民族”的仇恨。希特勒認為,斯拉夫人無權主宰自己,他把德國征服蘇聯(lián)看成是一場納粹主義和猶太布爾什維克主義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并且,希特勒妄想通過征服蘇聯(lián)來使英國屈服。

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lián)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戰(zhàn)爭初期德國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到1941年底,德軍的攻勢被阻止在“莫斯科之戰(zhàn)”(1941年10月2日-1942年1月7日)。1942年1月7日,蘇聯(lián)紅軍將精疲力竭的德國軍隊從莫斯科趕回100-250公里。紅軍的冬季反攻又將德國國防軍趕出了莫斯科。

當希特勒下令圍攻斯大林格勒時,再次證明了他作為軍事領導人的無能。這座城市對德軍來說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而希特勒之所以想奪取它,是因為該城市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他借以象征德國對蘇聯(lián)的統(tǒng)治。

“斯大林格勒之戰(zhàn)”被描述為是德國軍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慘敗,對德軍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四、向美國宣戰(zhàn)

“珍珠港事件”發(fā)生后,向美國人宣戰(zhàn)是迄今為止希特勒犯下的第四個致命錯誤。1941年12月11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的第四天,希特勒向美國宣戰(zhàn)。希特勒不是不知道,當時美國的戰(zhàn)略資源極其豐富,工業(yè)基礎相當雄厚并且經濟發(fā)達。

但是,希特勒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使他將美國視為腐朽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并且充滿了混血兒、猶太人和黑人。另外,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后增強了希特勒贏得戰(zhàn)爭的信心。

希特勒對美宣戰(zhàn)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轉移德國公眾在蘇聯(lián)戰(zhàn)爭中的注意力。由于德國在蘇聯(lián)的戰(zhàn)事遭受了嚴重挫折,希特勒抓住日本偷襲珍珠港這個時機獲取宣傳籌碼用來鼓舞德軍的士氣。

緊接著不久,1941年12月22日,在第一次華盛頓會議上美國以“歐洲第一”政策的形式采納了Plan Dog memorandum(計劃狗備忘錄)中提出的建議。正如備忘錄中所建議的那樣,在整個戰(zhàn)爭期間,歐洲戰(zhàn)區(qū)在資源分配上被賦予了更高的優(yōu)先權!坝媱澒穫渫洝笔嵌(zhàn)期間美國政府的最著名的文件之一。

無論希特勒有什么理由向美國宣戰(zhàn),這一決定是希特勒犯下的又一個致命錯誤!

五、諾曼底登陸(D日)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這是希特勒的最后一次重大失誤。起初希特勒還是認為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并發(fā)動進攻,這實際上是正確的。然而,盟軍在實施“保鏢行動”后,馮·倫德施泰特等人則堅信盟軍會在港口城市加萊發(fā)起進攻。殊不知盟軍的“保鏢行動”計劃就是為了迷惑德軍,使德軍對盟軍進攻地點產生錯誤的判斷。

盟軍攻擊部隊離開英國后,希特勒改變了看法并認同馮·倫德施泰特的觀點,即盟軍會在加萊發(fā)起進攻。當隆美爾被指派負責監(jiān)督從荷蘭延伸至瑟堡(Cherbourg)這部分進攻前線的防御工事建設時,隆美爾認為諾曼底海岸可能是盟軍進攻的登陸點,因此他下令在該海岸建造大量的防御工事。

當盟軍行動開始后,隆美爾將情況報告給希特勒,希特勒認為這是一個詭計,因為盟軍最初部署的兵力相對較少。隨著美軍第101和82空降師的傘兵在德國后方降落,盟軍在諾曼底的攻勢也同時進行。

隆美爾強烈要求希特勒和馮·倫德斯泰特把所有能調動的德軍快速部署到諾曼底。德國情報機構也證實了在6月5日盟軍無線電活動相當頻繁,這意味著攻擊即將發(fā)生或正在進行。到1944年6月5日晚,希特勒一直沒有批準隆美爾的提議,并上床休息去了。

經過進一步考慮,馮·倫德斯泰特同意隆美爾的觀點,但他拒絕在沒有得到元首批準的情況下采取行動。而此時盟軍正在發(fā)起進攻并在諾曼底登陸,希特勒卻正在睡大覺,他的所有下屬都不敢主動叫醒他。

結果,德軍在進攻開始后的12個小時內沒有認真的部署防御部隊和必要的裝備。雖然他們在諾曼底有60個師,但其中30個師是沒有作戰(zhàn)經驗的后備部隊。攻勢開始后,由于希特勒沒能發(fā)起有力的反擊,盟軍在一天之內就有15萬人成功登陸。

由于希特勒拒絕聽從忠于自己的將軍的忠告,使盟軍在諾曼底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并加速了希特勒政權的滅亡。

4

希特勒除了眾所周知所犯的錯誤外,我認為還有以下三點致命錯誤

第一、列寧格勒戰(zhàn)略失誤

本來列寧格勒是很好攻占的,希特勒卻選擇了圍困,但圍困又沒有完全進行合圍,拉多加湖成了唯一的缺口,蘇軍以此源源不斷的將補給運入城內,造成了消耗戰(zhàn),消耗很大一批德軍的有生力量

第二、增援基輔,一大敗筆

1941年9月底,北方德軍裝甲部隊一路長驅直入蘇聯(lián)境內,距離莫斯科僅有數(shù)十公里,德軍偵察兵甚至看到了克里姆林宮上閃閃發(fā)光的建筑,希特勒卻不顧眾將反對,要求該裝甲師南下增援基輔,蘇軍借此機會召集了大量兵源,還將遠東地區(qū)十多個精銳師調回莫斯科參戰(zhàn)。錯失了攻占蘇聯(lián)的絕好機會。

第三、固執(zhí)堅守北非戰(zhàn)場

1940年6月到1943年5月的北非戰(zhàn)場,雖然讓德軍將領隆美爾成名,但是英軍將領蒙哥馬利顯然也不弱,兩人在北非戰(zhàn)場斗智斗勇,隆美爾奉勸希特勒放棄北非戰(zhàn)場,收縮兵力集中在歐洲地區(qū),但是希特勒了為了顧及面子,并沒有采納,導致德意兩國損失12個師,消耗了大量裝備物資和精力。

以上是我認為希特勒在二戰(zhàn)中犯的三點致命錯誤

5

一是不該進攻蘇聯(lián),造成兩線作戰(zhàn),犯了一站戰(zhàn)德國的老錯誤,這是原則性的。二是敦刻爾克關鍵時刻聽信了戈林的話,命令陸軍停止進攻,讓英國得以保存有生力量,未能占領英國。三是在進攻蘇聯(lián)早期,沒能集中力量占領莫斯科,而是命令裝甲部隊主力南下打了基輔戰(zhàn)役,雖然戰(zhàn)果巨大,但影響了戰(zhàn)略意圖的實現(xiàn)。四是戰(zhàn)爭中注重一城一地得失,戰(zhàn)術上犯了不少錯誤。

6

說到二戰(zhàn),很多人想到的是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蘇聯(lián)的斯大林格勒以及美日在太平洋的精彩搏殺以及最后給日本game over的原子彈。但以上這些精彩戰(zhàn)役的幕后主使,或者是最終boss都是同一個人——希特勒。

讓我們簡單了解下希特勒的前身。

話說希特勒小時候被他老爸送進了林茨州立中學,希望他長大后能當個公務員。但其實都不想當公務員,他想當藝術家。

……

于是乎家庭矛盾出現(xiàn)了,所以他當時反抗的方式就是不再好好學習。

1905年16歲的希特勒得了肺病,于是乎母親不得不讓步,隨后他在他養(yǎng)病的三年里,希特勒為這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他整天逍遙在美麗的多瑙河畔,沉醉在做藝術家的美夢里。

1907年9月,希特勒病愈之后,便來到維也納報考美術學院,然而幾次考試都因為繪畫成績不夠理想而名落孫山。

真是夠慘的。

然后這時他的母親也因病去世了,面對這一連串的打擊,希特勒離開了家鄉(xiāng)。他在心中暗暗發(fā)誓,若干不成一番事業(yè),絕不回鄉(xiān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當?shù)聡癖娨约跋L乩章牭降聡鴧?zhàn)的消息后,希特勒歡天喜地的跪在地上,感謝上蒼,讓他有幸參加一個光輝的時刻。

隨后的希特勒最終策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并通過他的虎狼之師以及他特有的戰(zhàn)術——閃電戰(zhàn),征服了整個歐洲,甚至連大洋彼岸的美國都震驚不已。畢竟一個國家想征服整個歐洲還是有點困難的,畢竟德國的旁邊還有個當時歐洲第一軍事強國——法國的存在。

但希特勒絲毫不懼法國存在,公然征兵開戰(zhàn),并且先后入侵了波蘭,挪威和比利時,最終只兵臨法國城下。

然后法國人這時候還認為馬奇諾防線和阿登森林可以抵御德國人的攻擊。

但令千千萬萬法國人沒想到的是,希特勒居然用他的軍隊巧妙的利用阿登森林的天險關系,越過了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馬奇諾防線,并且深入法國腹地。最終在23天內擊垮當時歐洲第一的軍事強國——法國。

但就當西線戰(zhàn)役進行的如火如荼,德軍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但這不是小問題,是希特勒一生中的人生敗筆,同時很多希特勒的戰(zhàn)役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被很多歷史學家所詬病。

其中希特勒他的人生中的第一場戰(zhàn)役所最大問題就在于是——英法聯(lián)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因為當時的法國全境基本上被占領,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港口的時候,正在準備一路高歌猛進,踏平整個法國的德國裝甲師團,居然收到了希特勒的停止命令。

長官:前進!

士兵:元首叫停了戰(zhàn)爭啊,長官你不知道嗎?

說實話,當時很多德國陸軍裝甲師團的長官都感覺很不解,為什么離敦刻爾克只有一步之遙只需稍稍往前一步就可以拿下敦刻爾克,讓30萬英法聯(lián)軍成為俘虜。

當時因為戈林向希特勒保證,說憑他的空軍就可以消滅整個敦刻爾克的聯(lián)軍,于是乎讓希特勒停止陸軍的前進。

這可以說是希特勒人生中的第一大敗筆。

緊接著隨后放出30萬英法聯(lián)軍后,希特勒就啟動了攻擊英國計劃,并迅速提上日程。

戰(zhàn)役開頭希特勒憑借他強大空軍迅速碾壓了英國的空軍,甚至差點就把英國空軍打的滿地找牙。當時的英軍飛行員基本上一天要出戰(zhàn)6~8次,并且隨著德軍高強度的猛烈轟炸,使得英國的飛機生產線出現(xiàn)了中斷,人員也不能及時的補充。就在皇家空軍即將覆滅的時候,事情的轉機出現(xiàn)了,然而這個事情轉機卻是希特勒造成的。

因為當時出現(xiàn)了一群迷航的德軍轟炸機,他們不知道自己飛到了倫敦(之前兩方只攻擊對方飛機,不轟炸城市),于是于他們就投彈炸了倫敦。

隨后丘吉爾立刻命令皇家空軍轟炸大隊轟炸柏林。

這時候希特勒又犯了致命錯誤。

因為當時進攻英國的計劃是為德國陸軍進攻英國本土做好準備。陸軍德國最強大,海軍英國最強大。于是乎希特勒決定用空軍碾壓英國海軍的優(yōu)勢,來為陸軍提供登陸準備。同時納粹德國的空軍遵循著先將皇家空軍消滅的原則,所以正當英國皇家空軍就要被德國空軍掐死的時候,希特勒改變了轟炸目標,也就是因為丘吉爾的轟炸大隊轟炸了柏林,希特勒就決定將空軍全部用于轟炸英國的城市,反而忘了當時他們最初的目標——為陸軍的登陸做準備。

時間來到1940年,這時候,希特勒的盟友意大利決定進攻非洲。正當意大利軍”高歌”猛進了一段時間后,他們就開始挖起了戰(zhàn)壕,建起了營房——他們準備安營扎寨了。

然而這時候意大利軍區(qū)卻突然被英軍擊潰,甚至連他們的殖民地都丟掉了,一路退進了要塞里面。

希特勒覺得不能讓他的盟友在外面丟人現(xiàn)眼,于是就派了隆美爾和他的裝甲兵團前往了非洲。

然而這并不是希特勒人生的大的敗筆,這只是因為當時希特勒知道隆美爾在北非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給他頒了個元帥的勛章,然而隆美爾卻不想要這種沒什么用的頭銜,因為他想要的是源源不斷的兵源補充和裝備更新。

時間來到1944年的6月,盟軍的諾曼底登陸馬上就要來了,這時候希特勒也早就下令修筑一條從德國到挪威的瀕海防線,也就是——大西洋壁壘。自從在北非戰(zhàn)場上,隆美爾與希特勒的意見想左后,希特勒便把隆美爾調到了德國,任命為他為B集團軍的司令,負責修筑大西洋壁壘。

1944年的6月6日,盟軍開始登陸了。

同時在登陸前夕,盟軍還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傘兵空投以及轟炸德國沿海防線,然而當時希特勒卻認為這只是盟軍的佯攻,真正的攻擊目標是在加萊。

當西線德軍終于反應過來,盟軍在進行大規(guī)模登陸時,他們請求希特勒的批準出動2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的空降部隊,希特勒卻命令,在白天偵察弄清情勢之前,禁止動用這支戰(zhàn)略預備隊,希特勒這時仍然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

然而就因為這樣,導致盟軍已經有很多部隊登陸了。僅僅是在戰(zhàn)役最初的6天里,只有326547人,54186輛軍車和104428噸物資通過海灘運輸?shù)桨渡系健?月12日日,灘頭已經連成到一條戰(zhàn)線。

以上就是希特勒的人生中幾大最大的敗筆和致命錯誤。

7

希特勒過多的干涉德軍的行動才是德國戰(zhàn)敗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不知這位狂人怎么想的,總是在關鍵時刻幫倒忙,讓二戰(zhàn)時期軍事才能絕不低于同盟國軍人的德國將帥們無可奈何。

敦刻爾克英法聯(lián)軍擁擠在海灘上,一顆炮彈就可以要了幾十名英法聯(lián)軍的命。尾隨逃亡英法聯(lián)軍的德軍裝甲部隊也已到位,此時只要開始進攻英法聯(lián)軍只剩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被趕進大海,一條時拼死抵抗,一直到被德軍干凈徹底消滅。

誰知上帝庇護英法聯(lián)軍,在如此難得的機遇面前,希特勒犯了糊涂,下令敦刻爾克外的德軍暫緩進攻,德軍睜著眼睛看著英法聯(lián)軍被一船又一船運過英吉利海峽。

如果敦刻爾克希特勒不越級指揮,德軍指揮官絕不會放過殲滅英法聯(lián)軍主力的大好時機,英倫半島戰(zhàn)事早已搞定,歐洲從此無重大戰(zhàn)役。

蘇聯(lián)戰(zhàn)場上無論是保盧斯還是古德里安,都是作戰(zhàn)經驗豐富的德軍將領,如果希特勒不處處插手,德軍不會把仗打成虎頭蛇尾。該擴大戰(zhàn)果時后勤保障跟不上,需要援軍時,希特勒已把機動部隊調往了其它地方。

德軍的精銳本可以從容撤退,蘇軍無力阻攔,誰知道希特勒再次發(fā)了瘋,居然不允許保盧斯撤退,害得幾十萬德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等著蘇軍從容調動部隊合圍。

蘇聯(lián)戰(zhàn)場即使打成僵持,德軍也有很大回旋余地,因為這將拖住斯大林的幾百萬雄兵,減輕整個大局的壓力。德軍如果在蘇聯(lián)戰(zhàn)爭中失敗出局,后果就是蘇軍會抄了德國的后路。希特勒戰(zhàn)爭初期手上拿的都是好牌,只是讓這個狂妄的人自己打輸了。

8

致命錯誤閃電戰(zhàn)帶給希特勒太多自信,就是東線戰(zhàn)場被蘇聯(lián)拖住了,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冬天到來。損失慘重,我個人認為,如果全力打歐洲,把英國。法國,都打敗,穩(wěn)定住局面,緩和兩年,在進攻蘇聯(lián)這樣結局就不好說了

9

最大的錯誤就是雙線作戰(zhàn)。要是一開始就磕蘇聯(lián),就沒卵事了。英法美縱容他吞并波蘭,就是希望他去干蘇聯(lián),結果他干了英法。干了英法就算了,沒拿下來又去干蘇聯(lián)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