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贏駟即位,以公子虔為首的舊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秦惠王遂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倉皇出逃想回魏國,但魏國拒絕他入境,后逃回封邑商地,無奈舉兵叛亂,最終兵敗身亡,后尸身處以車裂示眾。商鞅雖死,然其法猶存。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壯大了秦國國力,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為什么這樣一個有功之臣會得到如此悲慘的下場呢?下面我便為大家講講這其中的緣故!
變法侵犯了當(dāng)時貴族的利益
商鞅變法一直是遭到當(dāng)時秦舊貴族反對的,只是因為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實施。為什么當(dāng)時的貴族會如此反對呢?這就得從變法的內(nèi)容來說了。
在政治方面,商鞅變法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毫無疑問,這就消弱了貴族的政治權(quán)利。
在經(jīng)濟方面,變法廢除了當(dāng)時的井田制,承認(rèn)土地私有,這讓貴族在經(jīng)濟上損失巨大。
在軍事方面,建立了獎勵軍功制度,普通百姓可以通過軍功和努力生產(chǎn)獲得爵位,而貴族的爵位不再世襲,若不能立功,只能失去爵位,失去特權(quán)。這對貴族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法律上,實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打擊了當(dāng)時貴族堅持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刑罰理念。
所以商鞅變法,使其與當(dāng)時的貴族成為了仇敵,在孝公死后,新君剛上位,貴族便乘勢將商鞅置之死地,為了穩(wěn)定局面,秦惠王不得不殺商鞅,也只有殺了商鞅平息眾怒,才能讓新法繼續(xù)實施。
其使自古實行變法的大有人在,也沒有幾次變法是不侵犯一些上層貴族利益的,更何況變法利于人民,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像之前的李悝變法,管仲改革都沒有如此之結(jié)局,為什么商鞅卻下場如此悲慘呢?史書對商鞅之死有四個冷血的字記載——“秦人不憐”。其根本原因還是出在商鞅自身性格上。
商鞅刻薄寡恩,極端功利的性格
在我看來,商鞅之所以慘死,究其根本在于其自身的性格,下面我舉幾個事例,大家一看便知。
據(jù)史記記載,在變法初期,對新法提意見的人很多,商鞅于是殺雞儆猴,借太子觸犯法律,將太子傅和太子師分別施以刖刑和黥刑,至此,再也沒有敢批評新法之人。
為求功利,背信棄義。商鞅在攻打魏國時,因曾與魏國主帥公子卬有交情,便約公子卬和談,公子卬未有提防,過去和談,竟被商鞅扣下成了俘虜,乘機發(fā)兵攻打魏軍,以此手段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
他的刻薄寡恩也體現(xiàn)在了新法上,使用嚴(yán)刑酷法來約束民眾,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據(jù)史料記載,商鞅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這也是為什么“秦人不憐”的原因所在。
我行我素,不聽良言。商鞅的好友趙良曾多次勸誡商鞅,不能太過霸道,不要積蓄多方怨恨你,但商鞅非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以致人心盡失。
司馬遷曾對商鞅評價道:“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辟Z誼也曾說到:“商君違禮法,棄倫理!彼陨眺逼鋵嵤撬烙谧约褐。
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它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fā)展,這一點是值得后世肯定的,但商鞅的為人處世并得不到后世的贊同,在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無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個度,一旦太過了,也難免以悲慘收場!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