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說一說土爾扈特部的源流以及它為何要西遷至俄羅斯境內(nèi)。

土爾扈特部本是我國西北部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其他三部為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其中和碩特部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兒的后裔,而準噶爾和杜爾伯特部是元臣孛罕后裔,而本文所講的土爾扈特部則是元臣翁罕后裔。

《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魯特要略一》:厄魯特舊分四部,曰和碩特,姓博爾濟吉特,為元太祖哈布圖哈薩爾裔,曰準噶爾,曰杜爾伯特,姓綽羅斯,為元臣孛罕裔,曰土爾扈特,為元臣翁罕裔。


起初,土爾扈特部與其他三部都駐牧在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之南,后來厄魯特部之一的準噶爾部日漸強大,謀求盟主的地位,等到巴圖爾琿臺吉(噶爾丹之父)上任后,準噶爾部實力又一次擴展,“據(jù)伊犁,兼脅旁部,與喀爾喀鄰,勢俱張甚”,在此時土爾扈特部顯然也是準噶爾部吞并的目標之一,當時的土爾扈特部首領(lǐng)和鄂爾勒克不甘心屈服于準噶爾部,遂決定率部落五萬余賬,二十萬余人離開原駐牧地塔爾巴哈臺,向西南遷徙,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來到了伏爾加河下游駐牧。

《回疆通志·土爾扈特傳》:準噶爾稍強,有巴圖爾琿臺吉者,游牧阿爾臺,侮諸衛(wèi)拉特,和鄂爾勒克惡之,挈族走俄羅斯,屯牧額濟爾河,倚騰吉思巨澤。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土爾扈特部遠走伏爾加河,但是卻依然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故土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成為了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根本原因。

如在順治十二年(1655),和鄂爾勒克的長子書庫爾岱青派遣使者錫喇布鄂爾布向清朝“奉表貢”。順治十四年(1657),土爾扈特部的羅卜藏諾顏和他的兒子多爾濟,派遣使者沙克錫布特等人“貢駝馬二百余,復(fù)攜馬千,乞市歸化城”,清政府同意進行馬匹貿(mào)易?滴跞辏1697),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后,土爾扈特汗阿玉奇派諾顏和碩齊等隨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一起“入貢慶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在貢路被策妄阿拉布坦斷絕的情況下,阿玉奇汗派使者薩木坦等假道俄羅斯,表貢方物,康熙皇帝派內(nèi)閣侍讀圖里琛回訪,經(jīng)過兩年的長途跋涉到達了土爾扈特部,受到了熱情接待,在宴會中阿玉奇汗公開表示“我雖外夷,然冠服與中國同。俄羅斯乃嗜欲不同、言語不通之國也”,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待了土爾扈特汗敦羅布拉什的使者吹札布,吹札布不僅控訴了土爾扈特部飽受沙俄壓榨之苦,而且還表示“俄羅斯因謂為其屬,然附之,非降之也,非大皇帝有命,安肯自為人臣仆”。由此可見土爾扈特部雖然遠離故土,但是始終有濃郁的故土之思,就是這故土之思也為東遷埋下了伏筆。





其次、在土爾扈特部遷入伏爾加河下游后,沙皇俄國也是在擴張期,土爾扈特部也成為了沙俄征服目標之一,沙俄自阿玉奇汗死后,對土爾扈特部的控制從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步步加緊。等到阿玉奇的曾孫渥巴錫繼任汗位后,沙俄的高壓政策變本加厲,在沙俄與鄰國瑞典、土耳其的爭霸戰(zhàn)爭中,向土爾扈特部進行無休止的征兵,造成了土爾扈特部動蕩不安,有滅族之憂,這也是他們重返故地的現(xiàn)實因素。

《圣武記·乾隆新疆后事記》:康熙中,俄羅斯之察罕汗曾征土爾扈特兵攻西費雅國,土爾扈特兵不習戰(zhàn),多受創(chuàng)。至是,叩肯汗攻圖理雅國,復(fù)征之,土爾扈特兵屢衄,死傷萬計,正當王師定伊犁之后。

《回疆通志·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以俄羅斯征調(diào)師旅不息,近且征其子入質(zhì),而俄羅斯又屬別教,非黃教,故與合族臺吉密謀,挈全部投中國興黃教之地,以息焉。



而當時在清朝攻滅準噶爾汗國后,原準噶爾汗國的逃人舍楞(也屬土爾扈特部,但是此部依附準部,準部滅亡后,逃亡至渥巴錫處,是為新土爾扈特)極言在準噶爾汗國滅亡后伊犁空虛,可以占據(jù),我判斷渥巴錫在沙俄的壓迫和對降人帶來的信息綜合考量下,做出了東遷的決定。

在東遷過程中,渥巴錫率領(lǐng)土爾扈特十六萬部眾,擊敗了沙俄追軍,打破了哈薩克人的堵截,前后歷時八個月,只剩下七萬余人到達伊犁。

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的首領(lǐng)、部眾進行妥善安置,封渥巴錫為卓里克圖汗。分土爾扈特部為新舊兩部分,各設(shè)札薩克,舊土爾扈特部由渥巴錫統(tǒng)領(lǐng),分十旗,歸伊犁將軍統(tǒng)轄;新土爾扈特由舍楞統(tǒng)領(lǐng),分兩旗,為定邊左副將軍統(tǒng)轄。對其部眾,清政府也盡力接濟,采取“口給衣食,人授以衣”的原則,發(fā)銀二十萬,購買大量的牲畜、棉布、茶葉、米麥、氈廬等生活用品,加以賑濟。

所以,土爾扈特部的東歸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故土之思,又有沙俄壓迫等現(xiàn)實因素,總而言之土爾扈特部東歸他們的英雄舉動值得贊揚,在我國的民族關(guān)系史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引用文獻:《回疆通志》、《皇朝藩部要略》、《清史稿》、《清史列傳》、《圣武記》

最佳貢獻者
2

土爾扈特人東歸是歷史上的大事件,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土爾扈特人”是什么人?

自古以來,北方草原上出現(xiàn)過許多政權(quán)。元朝時稱為斡亦剌,明朝時稱為瓦剌,他們自稱為衛(wèi)拉特,其中最大的四部是:和碩特、綽羅斯(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本來四部中實力最強的是和碩特,因為其首領(lǐng)出自蒙古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但后來準噶爾部的首領(lǐng)噶爾丹異軍突起,打敗并吞并了和碩特,對杜爾伯特及也虎視眈眈。

杜爾伯特很早就與努爾哈赤結(jié)盟,跟隨滿清入關(guān)征伐明朝,和滿清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guān)系,有靠山。

而土爾扈特面對準噶爾部的威脅,于1628年選擇了跑路,同行的還有部分不愿歸順清朝或準噶爾部的杜爾伯特部以及和碩特部牧民。這一跑,就直接跑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也就是沙俄的地盤。

土爾扈特人為什么要東歸?

1、思念故土

土爾扈特部自古就生息在中國的北部和西部的森林、草原上,對故土始終心懷思念。雖然西遷了,卻一直沒和清朝斷了聯(lián)系,想盡辦法關(guān)注著故土的信息,建立土爾扈特汗國之后專門遣使向清朝政府上表進貢,表達臣服之意。

康熙五十一年(即1712年),康熙派出使團查訪土爾扈特部,兩年之后才找到了,但當時土爾扈特部心存疑慮,思念是思念,并不敢回去。

乾隆二十一年(即1756年),當時的土爾扈特汗敦羅布喇什派出使者吹扎布,歷時三年到達北京,向乾隆帝進獻貢品。

2、遭受沙俄的壓迫奴役

初到伏爾加河下游時,土爾扈特人過了幾年好日子。但沒多久沙俄就開始擴張版圖,土爾扈特汗國不得不附庸于強大的沙俄,深受壓迫奴役,人們生活困苦。

沙俄還通過不平等條約取得經(jīng)貿(mào)特權(quán),又對土爾扈特部強行征兵,造成部族人口大減。

但這還不是最讓土爾扈特人反感的,最令他們反感的是沙俄的宗教滲入。草原各部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可以說信仰是刻在他們骨子里面的,不動他們信仰,一切好談,一旦動了信仰那就免談。

歐洲各國都講究政教合一,沙俄也不例外。眼看這么一支強大力量就在臥榻之側(cè),怎能安眠?

雖說土爾扈特汗國已表示服從,但沙皇還是不放心,想從思想上控制他們。于是派出傳教士進行文化滲透,強迫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徹底激怒了土爾扈特內(nèi)部當權(quán)者。

之后又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同樣附庸沙俄的哥薩克蓋特曼國被沙皇廢除了,土爾扈特人不免兔死狐悲,擔心某天也被撤消汗國成為沙俄的一部分。

土爾扈特當年西遷就是不想被吞并,現(xiàn)在再次面臨吞并之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故鄉(xiāng),當年能為了部族西遷,現(xiàn)在也能為了部族回去。

3、準噶爾部已經(jīng)被清朝打敗

土爾扈特認為自己在故土最大的敵人是準噶爾部,而現(xiàn)在準噶爾部早已被清廷剿滅,在異國又受人欺負,之前和清廷的數(shù)次聯(lián)絡(luò)中,清廷都表示他們要是能回去,一定不會虧待,那還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

東歸之路并不容易

1771年,長期積累的矛盾終于爆發(fā)了。在渥巴錫汗的帶領(lǐng)下,土爾扈特人和沙俄撕破臉皮,大打一仗后撤離伏爾加河,開始東歸。

此時的沙皇是女皇葉卡捷琳娜,聞知此事大吃一驚,趕緊派大軍來攔截,但沒攔住,大部分土爾扈特人還是撤出了沙俄的范圍。

為什么說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因為還有一部分土爾扈特人留在了伏爾加河西岸,當時河面沒有封凍,東岸的人撤離時無法把消息及時傳遞給他們,等大家發(fā)現(xiàn)對岸同胞已回家的時候,趕緊收拾行裝,但來不及了,沙俄大軍已經(jīng)把他們包圍了,一圍就是十幾年。

根據(jù)蘇聯(lián)史料的記載,留下的“有4700帳,其中杜爾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爾扈特部落8000多人,和碩特部落3000多人”,俄國人稱他們?yōu)榭柮房巳,至今還留在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

。。。。。?傆X得渥巴錫汗不厚道,就這么把西岸同胞給留下了,他們也想回去呀,后來偷偷跑了2000多人。

土爾扈特的東歸之路并不容易,一路上條件艱苦缺衣少食,還要抵抗追來的沙俄軍隊,又遇到突發(fā)式降溫,造成很大的人口損失。出發(fā)時有17萬人,到達新疆伊犁時只有4萬3千人了,但不管怎樣,總算是回來了!

清政府給予了他們很好的安置,乾隆還多次接見渥巴錫汗。

另外,土爾扈特人不是小綿羊,向來以彪悍著稱;爻掏局薪(jīng)過哈薩克汗國,狠狠洗劫了一番,把黃金家族的后裔打得哇哇叫。

【結(jié)語】

土爾扈特人的東歸,震動了當時的世界,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舉世聞名的民族大遷徙的奇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guān)注我吧!】

3

土爾扈特部原屬漠西蒙古,明末時期,受到準噶爾部的欺凌,他們于1628年向西遷徙,來到當時尚未被沙俄控制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建立起新的汗國,開始新的游牧生活。

在以后的140多年里,土爾扈特人始終保持著與祖國政府的關(guān)系。清朝建立之后,他們多次納貢,向康熙皇帝表達對祖國的向往,康熙帝也派官員進行撫慰。

到了18世紀60年代,由于數(shù)次沙土戰(zhàn)爭(沙俄與土耳其),沙俄強行向土爾扈特部征兵,大量青壯年戰(zhàn)死,戰(zhàn)爭使他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 受到沙俄的殘酷奴役壓迫。沙俄還要求他們改信東正教,對于一直信奉藏傳佛教地土爾扈特人來說,精神上絕對接受不了。沙俄還企圖誘迫他們脫離中國,歸順沙俄,但他們一直進行英勇的反抗,始終沒有屈服。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1年1月4日),土爾扈特首領(lǐng)渥巴錫召集所有族人舉行了反抗沙俄的武裝起義,秘密東歸,返回中國,然后開始踏上返回祖國的艱難歷程。當時統(tǒng)治沙俄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她認為,讓整個土爾扈特部從她的眼鼻子下走出國境,這是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恥辱。于是派出哥薩克騎兵部隊進行圍追堵截,經(jīng)過多次激烈戰(zhàn)斗,經(jīng)過8個月長途跋涉之后,他們終于在伊犁河畔與清朝派來迎接的軍隊相遇。此時,出發(fā)時的17萬人僅剩下7萬人,他們的回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貧w后的土爾扈特部受到清朝政府的熱情歡迎和妥善安排,重新開始了安穩(wěn)的游牧生活。

由于東歸消息泄露,致使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未能一起東歸,他們滯留在了沙俄,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成了現(xiàn)在俄羅斯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即卡爾梅克人。

4

回答者;趙培文,北華大學(xué)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xué)社青年會會員

土爾扈特部族為蒙古人的一支,由于和準格爾部交惡,因此舉族遷往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一帶,而此地沙皇俄國當時并未染指。為何遷至此地后土爾扈特部族后來要再次離開?進入十七世紀后,沙皇俄國開始進入領(lǐng)土擴張時期,勢力開始進入伏爾加河地區(qū),而此地在當時屬于蒙古族的控制,有意思的是除土爾扈特部族信奉藏傳佛教外,其余部族基本都是信奉伊斯蘭教,因此沙俄勢力在進入此地區(qū)后,土爾扈特也有意或無意的幫助俄國人對付這些部族。

也正是在幫助沙俄對付那些部族的過程中,使沙俄認識到土爾扈特部族的驍勇善戰(zhàn),因此在之后,沙俄經(jīng)常要求土爾扈特人出兵幫助其擴充領(lǐng)土,而也正是土爾扈特人的驍勇善戰(zhàn)為其東歸清朝埋下的伏筆。十七世紀后,沙俄開始與奧斯曼土耳其爭霸,在此過程中不斷征調(diào)土爾扈特部人參戰(zhàn),大批族人的無辜戰(zhàn)死開始讓土爾扈特人有了東歸清朝的年頭,而在此期間,沙俄開始強迫土爾扈特部族改變其藏傳佛教信仰要求其信奉東正教,同時沙俄也開始向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一帶大量移民,不斷的移民必然會造成水草數(shù)量的減少,因此土爾扈特部的領(lǐng)地不斷被沙俄縮小。信仰、戰(zhàn)爭、經(jīng)濟等一系列的因素,迫使土爾扈特人無法忍受沙俄的壓迫。

最終于1771年土爾扈特人開始東歸,三萬多戶族人在首領(lǐng)渥巴錫的帶領(lǐng)下開始返回故鄉(xiāng),在沙俄的層層阻擊之下,三萬多戶只有一半的人到達了故鄉(xiāng)。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土爾扈特人的歸鄉(xiāng)之情也被大清朝皇帝看在眼里,部族從上到下收到了清朝的熱情對待,為了紀念土爾扈特人遠歸的偉大壯舉,乾隆帝特意用滿文、漢文、蒙文、藏文撰寫《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yōu)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以此紀念土爾扈特人的偉大壯舉。同時以渥巴錫所率部為舊土爾扈特部,以舍棱部為新土爾扈特部,并將土爾扈特部安置于新疆。

參考文獻:

1.[清] 《清史稿》

2.[清] 《皇朝藩部要略》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季我努學(xué)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xué)社)及季我努學(xué)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xué)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xué)社系國內(nèi)著名的歷史學(xué)民間學(xué)術(shù)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zhàn)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zhàn)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chuàng)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nèi)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5

“土爾扈特東歸”在曾經(jīng)的歷史課本上看到過,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土爾扈特人”的由來和他為什么要東歸。

土爾扈特人的由來。

土爾扈特人是蒙古族的一支,他們的先祖是元朝時期被稱為“也可汗”的翁汗,曾協(xié)助成吉思汗收服蒙古各族,在當時他們是蒙古各部中地位最高的部族之一。

在幾百年的時間里,他們一直居住在塔爾巴哈臺(也就是現(xiàn)在的新疆的塔城)。到了明末該地氣候變得寒冷,游牧民族生存最需要的草原面積大大縮水,這直接威脅了他們的生存;而當時土爾扈特周邊的準噶爾部一心想要吞并他們,來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在這樣的雙重威脅之下,土爾扈特人開始了西遷之路,從塔爾巴哈臺轉(zhuǎn)移到了伏爾加河畔。這里沒有敵對勢力,氣候溫暖,簡直就是他們的天堂,很快部族就發(fā)展壯大,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汗國。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原因。

  • 沙俄帝國控制土爾扈特部。

土爾扈特在西遷伏爾加河流域時,這個地方并不是沙俄帝國的勢力范圍,所以在落腳之后能夠很快地發(fā)展起來。但是之后沙俄帝國對外擴張的魔爪伸向了里海,將土爾扈特的棲息地收入囊中,使他們成為沙俄的附庸。

起初,沙俄只是向土爾扈特部領(lǐng)地內(nèi)安置部分的移民,雖然自己的領(lǐng)地被動地縮小了,但起碼能夠維持族人的生存,所以也并未采取反抗措施;到了彼得大帝掌權(quán)后,瘋狂地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意圖控制波羅的海,不斷地在國內(nèi)征兵,而土爾扈特部就是征兵的重點對象;1761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妄圖徹底控制土爾扈特部,于是將其內(nèi)部的王公議會收歸沙俄政府管理,這樣可汗就成為了空架子。

  • 東歸是大部分族人的愿望。

東歸剛開始是由部族的幾個首領(lǐng)秘密決定的,這個決定的公開與否他們還很是遲疑:萬一部族中有不同意或者沙俄的奸細,那么幾個人的下場肯定不會好過;不公開的話族人又怎么知道這個消息呢?

就在左右為難之際,汗王渥巴錫堅定了東歸的信念,在1770年把消息傳給部族每家每戶,同意東歸的大家相互扶持,不同意的就留在當?shù),結(jié)果獲得了大部分族人的支持。

人心所向之下,土爾扈特部踏上了東歸的道路。

1771年1月5日,也就是清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的三萬多戶族人一起向東進發(fā),越過了草原、峽谷和荒漠,擊退了包抄的沙俄部隊,終于到達了伊犁將軍府。

沙俄不斷地派使臣同清政府接觸,要求將土爾扈特部遣送回去,不然就要對清朝宣戰(zhàn)。乾隆勃然大怒,嚴詞拒絕了這一無禮要求,并將使臣趕出了國境。

"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羅斯境內(nèi)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yù),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內(nèi)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zhàn)"——乾隆回復(fù)沙俄使臣

之后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在避暑山莊覲見了乾隆皇帝,受到了高規(guī)格的接見。時隔150年,土爾扈特人又回到了他們的故鄉(xiāng),并在此繁衍生息。

6

導(dǎo)讀:首先呢,土爾扈特部本來就屬于衛(wèi)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如果不是準格爾部妄圖一統(tǒng)蒙古各部,不服從可能就會被消滅的話,土爾扈特才不會西遷伏爾加河下游呢。所以說土爾扈特部本來也沒想走,被逼走的。

清朝初年,衛(wèi)拉特蒙古(瓦剌)分為四大部: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土爾扈特西遷的起因:

如果沒有準噶爾的異軍突起,可能土爾扈特部還不會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也不會離開其他幾部血脈相連的親戚。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準噶爾部落的強大發(fā)生了變化。強大后的準噶爾首領(lǐng)巴圖爾琿臺吉開始對其他幾部進行侵擾和壓榨。原游牧于雅爾地區(qū)的土爾扈特部首領(lǐng)和鄂爾勒克因不滿準噶爾部首領(lǐng)巴圖爾渾臺吉的所作所為,也許看夠了準噶爾的臉色,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牧民總計25萬族人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這片水草豐美的無人草原,開始定居游牧繁衍生息建設(shè)家園,周邊的鄰居部落稱呼他們?yōu)榭柮房耍ň褪橇骼苏叩囊馑迹。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辛勤的土爾扈特部在異國他鄉(xiāng)歷盡艱辛才不斷壯大,并依此為基業(yè)建立起游牧的土爾扈特汗國。土爾扈特雖然身處他鄉(xiāng),可對故鄉(xiāng)的念念不忘使得他們從來沒有斷絕同祖國政府的聯(lián)系。

在土爾扈特汗國在伏爾加河下游繁衍生息的時候,準噶爾部在首領(lǐng)葛爾丹的領(lǐng)導(dǎo)下,不斷并吞不服從管理的蒙古各部建立起雄踞西部的準噶爾汗國,并妄圖恢復(fù)大元帝國的無上疆域。幾代人的打生打死,清朝的幾代帝王的心心念念的西疆,多少財富的對抗消耗,多少兵馬錢糧的不斷投入終于在將近百年的絞殺下清朝徹底平定準噶爾,重新把新疆納入祖國的版圖。


土爾扈特東歸祖國的背景分析:

準噶爾汗國的滅亡了,土爾扈特被逼出走的石頭被搬開了?墒钦嬲偈雇翣栰杼夭靠紤]回歸家園的原因還是因為沙俄。剛剛定居在伏爾加河下游游牧的時候,此地是無主草原,土爾扈特部還算過了幾天清凈的日子?墒怯肋h吃不飽的沙俄漸漸的盯上了這塊已經(jīng)建設(shè)完成肥美的草原。沙俄對土爾扈特逐漸的蠶食、挑釁、強制入籍甚至不斷抽調(diào)土爾扈特的青壯年為沙俄的擴張遠征做兵員。沙俄對土地的貪婪眾所周知,沙俄政府讓大量的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不斷縮小土爾扈特的游牧土地。沙俄抽調(diào)土爾扈特人參加軍隊擴張,一方面削弱土爾扈特的實力(青壯年不足你怎么增長力);另一方面彌補沙俄瘋狂擴張所造成的不足的兵力。到俄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的時候,沙俄對土爾扈特的壓榨達到了頂峰:不斷抽調(diào)土爾扈特的青壯年參軍擴張,在與奧斯曼土耳其的征戰(zhàn)中充當炮灰。僅僅十年時光,土爾扈特陣亡子弟就超過8萬多人,這真是敲骨吸髓啊。不僅如此,沙俄還強迫土爾扈特摒棄傳統(tǒng)信仰的薩滿教和藏傳佛教,改信仰沙俄國教東正教,這讓土爾扈特感到了亡國滅種的錐心之痛。

土爾扈特部歷史時刻的決定:

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普通人,當我們在內(nèi)心最脆弱最無助的時候想到的就是溫暖的家。那里是一個大樹的懷抱可以遮風擋雨;那是一個櫥窗中透出溫暖燈光的地方;那是一個從發(fā)自內(nèi)心渴望游子回鄉(xiāng)的地方。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土爾扈特部一致決定---“不論如何,我們都要回家,回家。”

土爾扈特艱苦卓絕的萬里歸途過程:

從土爾扈特人西遷開始計算,到大清乾隆三十六年臘月,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150年。在今天24萬土爾扈特人就要起程回家了。因為東歸的消息走漏,不得不倉促提前起程?蓜倓傞_始就給了這群游子一個萬分痛苦的打擊,十冬臘月的天氣,伏爾加河居然沒有封凍,河流西岸的7萬部族成員無法按照計劃順利渡河。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消息已經(jīng)走漏,沙俄不可能一點也不知道,拖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可能再也無法回家),東岸的17萬族人只能和西岸同胞灑淚分別,開啟了東歸路程。(備注:留在西岸的土爾扈特余部由于沙俄的及時攔截留在了伏爾加河,到今天發(fā)展成為俄羅斯聯(lián)邦的卡爾梅克共和國(依然信仰藏傳佛教,是俄羅斯眾多聯(lián)邦中唯一信仰佛教的共和國)。

將近17萬土爾扈特人在首領(lǐng)渥巴錫的帶領(lǐng)下扶老攜幼踏上布滿積雪茫茫萬里的歸途。這個消息令葉卡特琳娜二世大為震怒,小小部族居然敢逃離,這個口子一開,其他被征服的部族是否會效仿?沙俄本著殺一儆百的心理對踏上歸途土爾扈特部進行暗無天日的血腥絞殺。渥巴錫把部族成員進行戰(zhàn)斗編制,勇士在外,老弱婦孺在內(nèi);以死中求活的拼命的架勢向東沖鋒,首領(lǐng)渥巴錫率領(lǐng)衛(wèi)隊親自斷后。惡劣的天氣和沙俄騎兵的圍追堵截就讓這個部族付出了數(shù)萬人的代價。陣亡的戰(zhàn)士,凍死的老弱婦孺,累累的尸骨鋪滿了回家的路。直到夏天,東歸的部族都沒有穿過哈薩克草原。戰(zhàn)斗、疾病不斷吞噬著弱小部族的生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少沙俄軍隊的攔截,土爾扈特回家的腳步依然無比堅定。在歸途中由于慘烈廝殺和疾病引起的人口減員也曾經(jīng)引起部族成員思想上的動蕩,但是土爾扈特及時統(tǒng)一了思想,無論如何都要回歸家鄉(xiāng)。

終于,經(jīng)歷長途跋涉,糧食已盡、身心疲勞,士氣不振的的土爾扈特余部在公歷7月到達祖輩故地-魂牽夢繞的伊犁河,和前來迎接的清軍勝利會師。渥巴錫等受到乾隆皇帝的熱情接待,撥出白銀、牛羊、布匹糧食等等安置他們在祖先的故地伊犁河流域。渥巴錫受封為卓里克圖汗。乾隆皇帝寫下了詩句稱贊曰:

至此,萬里的歸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蓶|歸的17萬部族成員僅僅剩下不到七萬人,三分之二的成員倒在了回家的路上。有人說土爾扈特的回歸是18世紀最偉大的長征,我們發(fā)自肺腑的認為這是正確的評價。祖國的統(tǒng)一,民族的團結(jié)是祖國繁榮昌盛的基石之一。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guān)注。如有瑕疵,煩勞斧正。

7

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穿越時空隧道,定格在古老的草原,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的雄心壯志感染著每一位草原男兒,土爾扈特族作為大汗的護衛(wèi),猶如護主的雄鷹一般盤旋在蒙古的天空。

往事越百年,朝代更迭,龍脈輪換,朱元璋驅(qū)走蒙元,建功立業(yè)。曾經(jīng)效忠大汗的土爾扈特族繼承了成吉思汗的野性,多次大舉進攻明朝,土木堡之變后,土爾扈特族被明朝英雄于謙擊敗,元氣大傷。

自此,土爾扈特族逐漸走入衰敗,將部落遷徙至新疆。 清兵入關(guān)導(dǎo)致天下大亂,數(shù)年后明朝滅亡.

康熙年間,蒙古衛(wèi)拉特準格爾部強勢崛起,準格爾汗王葛爾丹將野心瞄準了蒙古草原,古老的土爾扈特族在準格爾部的壓迫之下,逼不得已向西方遷徙,直至伏爾加河岸。

伏爾加河岸物產(chǎn)豐富,水草肥美,在湛藍的天空與遼闊的山川河流之間,土爾扈特部在那里養(yǎng)馬放羊,過著安逸和睦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土爾扈特部漸漸走向興起,并建立了屬于土爾扈特部人民的國家——土爾扈特汗國。

不過好景不長,土爾扈特汗國的崛起驚動了強大的沙皇俄國,被成吉思汗支配的噩夢再次回蕩在沙皇俄國的黑夜。

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極為忌憚土爾扈特汗國逐漸強大的國力, 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步伐,而沙俄的最初目標,便是消滅或控制土爾扈特汗國。

沙俄的手段極為高明,1761年,沙俄通過收買土爾扈特汗國中的重臣和權(quán)力階層來削弱渥巴錫汗王的統(tǒng)治地位,同時分化土爾扈特汗國的內(nèi)部團結(jié)。

當土爾扈特汗國的政治環(huán)境混亂不堪之時,沙俄又暗中致使哥薩克人大舉進攻土爾扈特汗國, 當土爾扈特汗國被沙俄控制之后,沙俄為了防止汗土爾扈特再次崛起,大肆征用土爾扈特族的青壯年加入沙皇軍隊,再將他們送到土耳其戰(zhàn)場當敢死隊,數(shù)以萬計的土爾扈特男兒慘烈的死在戰(zhàn)場上。

整整二十年,土爾扈特族人從強盛時期的四五十萬人削弱至不到二十萬人,然而沙俄與土耳其的戰(zhàn)爭扔在繼續(xù),土爾扈特族男兒永遠無法逃脫成為“炮灰”的命運。1770年,不堪壓迫的土爾扈特族毅然決定東歸,1771年,汗王渥巴錫集結(jié)三萬戶部眾約十八萬人向伏爾加河岸行告別禮,隨后部落開始遷移,走向充滿艱難的東歸之旅。

沙俄得知土爾扈特部開始東歸之后大為震怒,邪惡的沙俄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哥薩克騎兵阻止土爾扈特人東歸,忍無可忍的土爾扈特人毅然反抗,與哈薩克騎兵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雖然土爾扈特人以絕對的人數(shù)優(yōu)勢獲得了勝利,但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斗導(dǎo)致土爾扈特人失去了大量的部眾,土爾扈特人回到祖國時,曾經(jīng)的十八萬部眾僅剩不到三四萬人。

當乾隆皇帝得知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消息后,派出數(shù)十萬清兵接待并保護土爾扈特人回國,與此同時,乾隆皇帝展開外教手段向沙俄施壓,沙俄忌憚清朝的實力,不敢再騷擾土爾扈特人。

當時乾隆真的很硬氣,面對沙俄的威脅,他這樣回復(fù)道:

"爾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羅斯境內(nèi)追索之,我等絕不干預(yù),然其已入我界,則爾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內(nèi)追逐,若爾等不從我言,決然不成,必與爾等交戰(zhàn)"

其實這就是一個大國的風范和氣度。

因為接納土爾扈特人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站在乾隆的角度考慮,不僅會和當時蒸蒸日上的沙俄帝國交惡;他更無法分得清楚土爾扈特是敵是有,會不會引狼入室。但是,咱們還是接納了他們。

(當然,乾隆也有著擔心,當時的大軍并不僅僅是抵御沙俄,更有著監(jiān)視防范的意味在里面。但這也是人之常情,萬一又是一個準葛爾呢?)

自此,土爾扈特族圓滿的完成了東歸之旅,在中國歷史上譜寫一壯麗而激蕩人心的民族華章。

至于后面的遭遇,那都是后話了,不利于團結(jié)早就不多說了,乾隆這個大豬蹄子的黑歷史

8

土爾扈特部族東歸的歷史比較復(fù)雜,壯舉卻影響深遠。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不計后果,不畏艱險,不遠萬里冒死東歸呢?

現(xiàn)在分析來看,可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原因,

原來土爾扈特汗國與沙俄帝國是平等關(guān)系,后來逐漸演變成附屬關(guān)系,沙皇對土爾扈特汗國強行移植沙俄的議會制,改組固爾扎,妄圖架空汗王權(quán)力,另外還強行實施質(zhì)子制度,洗腦汗王后代,控制汗王行動。

二,軍事原因,

土爾扈特汗國本來是獨立的,汗國也有自己的軍隊,但沙俄政府卻對其強行征兵,派往歐洲尤其是土耳其戰(zhàn)場長年征戰(zhàn)。征戰(zhàn)將士十之七八死于戰(zhàn)場,使得土爾扈特部族的青壯年銳減。

三,宗教原因,

土爾扈特部族本來信奉的是藏傳佛教,沙俄政府卻強行讓他們改信西方的東正教。引起廣大民眾強烈不滿。

四,經(jīng)濟原因,

一方面強行增加土爾扈特部族牧民的稅賦,另一方面唆使哥薩克騎兵不斷進擾土爾扈特部族的草原牧場,強行開墾土地,擠壓放牧空間。

另外沙皇還使用一些不齒手段,如安排密探,監(jiān)控汗王和大臣言行,采取謀殺等等。

9

我們現(xiàn)在扒開所謂“東歸英雄”偽裝,看看他們是什么貨色?

蒙古統(tǒng)治伏爾加河流域后,像南宋被蒙古滅亡后漢人淪為奴隸一樣,當?shù)馗髅褡逡矞S為蒙古奴隸。由于野蠻、兇殘、血腥統(tǒng)治,蒙古統(tǒng)治者變成了當?shù)馗髅褡宓墓珨常诟髅褡迓?lián)合反抗下,蒙古人逐步由統(tǒng)治者淪為被統(tǒng)治者,進而淪為清算和復(fù)仇對象,甚至有的蒙古人被作為奴隸賣到了北非和歐洲。就這樣,蒙古人在當?shù)氐娜兆釉絹碓诫y過,實在混不下去了,多次祈求中國收容他們。清政府考慮到以蒙制漢的需要,決定把部分無路可逃的蒙古人安置在了準格爾被滅后留下的巴音布魯克草原。這就是蒙古人自吹自擂的”東歸英雄”。

10

1.想弄清土爾扈特為什么東歸先要搞清他們?yōu)槭裁次鬟w:因為他們被同族的準噶爾部逼迫,不得不出走……所以西域本來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的出走是不情愿的

2.后來清朝滅了土爾扈特部,按以往的套路,清朝來了沒多久就會走——因為西域太遠長久駐扎耗費太大

3.土爾扈特部的確產(chǎn)生了危機,因為俄國擴張到他們牧地了,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了,壓榨自然是少不了……但是對土爾扈特上層有更大的危機,俄國在部落里扶持親俄派,而且傳播東正教打擊喇嘛教,還想架空傳統(tǒng)貴族,將部落打散重新編制……老貴族和宗教領(lǐng)袖自然不愿意

4.清朝被百年來和準噶爾部的戰(zhàn)爭攪得無比心煩,決定徹底解決準噶爾問題,于是將準噶爾部徹底滅族,而且打算不計代價的常駐新疆——這樣才能防止新的游牧民族再次憑借北疆大草原崛起,防止類似準噶爾引發(fā)的無休止的戰(zhàn)爭

5.但是土爾扈特不可能知道清朝上層的決策,于是不計代價的上路返回祖居之地

6.沿途被哥薩克和哈薩克狙殺損失慘重,到了邊境發(fā)現(xiàn)了更悲劇的事情……清兵沒有走,而且不打算走了……哈薩克堵在了后面準備隨時來個致命一擊

7.權(quán)衡利弊,向清朝稱臣,并且訴說思鄉(xiāng)之情,清朝比較討厭俄國人,而且前期殺戮太重,此時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仁德,也就做了順水人情,而且經(jīng)年累月的戰(zhàn)爭新疆人口損失慘重,的確需要大量人口,特別是忠誠又驍勇善戰(zhàn)的蒙古人,因為雖然是你祖居地,早被人占了,而且當時不讓你進你又能奈何?所以多少是欠清朝一個人情的,只能忠心耿耿

所以一段佳話就誕生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