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馬懿是曹操忠實的追隨者,

他只是做了曹操當年做的。

最佳貢獻者
2

司馬懿沒有篡位!

對于曹家他也不算冷血呀!

歷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事件也只是把曹爽為首的一百多人都被押往洛陽北郊執(zhí)行斬首。而曹爽手下那些二流人物,都被司馬懿放掉,還有的依然官復原職。

篡位的是司馬炎,而歷史上的司馬炎也不冷血,應該是很寬厚的一個人,對降王也都沒殺害,只是太寬容懶散了,耳朵根又軟,造成了八王之亂。

但相對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這個老輩子司馬懿算是最冷血的,在遼東屠城的就是他

公孫淵在遼東反叛!

司馬懿帶兵鎮(zhèn)壓,因為大雨不斷, 公孫淵死守襄平(遼寧省遼陽市)司馬懿圍困了半天,吃了不少苦。

不允許公孫淵投降!

第一次公孫淵主動投降

兩個相國和御史大夫來談降,司馬懿說兩人太老,拉下去砍了,還向公孫淵發(fā)了一道檄文,大概意思是說,以前人家諸侯國被打敗了,都是國王親自裸體牽羊出來投降的(北宋的徽宗也是被金人這樣對待過,頗有古風)你只派兩個老頭出來見我,我已經(jīng)把他們砍了,真的想投降,就派個年輕點的來。

第二次,公孫淵就派了個年輕的侍中魏演去,并討好賣乖的發(fā)誓會馬上讓年輕“太子”前來做人質(zhì)。

可司馬懿鐵了心不接受投降,反而說“公孫淵不肯投降,那就只有等死了!

公孫淵一看投降爭取生存權(quán)的可能性已經(jīng)沒有了,只得冒險突圍,可才沒跑多遠,就被司馬懿追上,全家被殺得一干二凈。

然后司馬懿進城之后,下令屠城,然后把尸體堆放起來,還起了個名“京觀”(此“人肉京觀”司馬懿是第一人,而不是赫連勃勃)

有人老拿司馬懿和諸葛亮比,雖然戰(zhàn)術(shù)上說司馬懿主要是防守,諸葛亮主要是進攻,說不上誰好誰壞,但是諸葛亮政治人品司馬懿比不了!

同樣是征服,一個征服東北,一個征服西南。東北司馬懿搞屠殺并遷走遼東剩下的漢人,然后遼東成了那些東夷游牧的地盤,而諸葛亮在西南至今少數(shù)民族把他當成神!

司馬懿為什么不稱帝呢?

司馬懿是個務實的人,當時手中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是最大了,完全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了,什么亂七八糟的相國九錫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當時他已七十多歲,盡力找一個緩沖時間讓兒子們上位,他現(xiàn)在只為他的兒子著想,做一些對兒子有利的事才是正事。

因此,他逐步把權(quán)力交到司馬師的手上。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魏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司馬懿死了。

給人感覺司馬懿一直是個手可遮天的人物,其實不是

司馬懿在70歲以前,他連權(quán)臣都算不上。

在曹操手底下只能夾著尾巴做人,最后熬死了曹操。

直到后來他悍然發(fā)動了高平陵事件,這才在70歲的時候登上權(quán)力的巔峰,成為魏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實際最高領(lǐng)導人。

對于諸葛亮,司馬懿也是靠著防守隱忍,熬死了孔明。

對于陰謀詭計,他熟能生巧,陰忍是他的特點。

在司馬懿充滿傳奇的一生中,面對不同的敵人,在爭斗的過程中,陰忍讓他走到權(quán)力頂端。

最典型是“裝病”這個手段,他前后一共裝了兩次病。

第一次裝病是為了躲曹操的“征辟”,在床上躺了七年多;

第二次是為了對付曹爽

他的一生,一道在與人和眾人鉤心斗角的劇場里,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超越常人的隱忍以及過人的智慧,與一切敵人作斗爭,最后,不管是外部的敵人還是內(nèi)部的死敵,都敗在他的手下。

而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成就,除了本人有過人的謀略之外,還得益于自己的長壽或者說是敵人的短命

如果曹丕父子的壽命稍長一點兒,司馬懿就會壽終正寢。

所以人生不管如何風大雨急,保護好自己才是王道,堅持活著總會看見對手的終結(jié),所有的理想現(xiàn)實都建立在自己之上,自已才是這世界的太陽!

珍惜自己,就能看見第二天的太陽。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chuàng),視力有殘, 文內(nèi)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3

很多人印象中的司馬懿為奪曹魏天下韜光養(yǎng)晦數(shù)十載,是一個十足的陰謀家,再加上《三國演義》等小說和影視劇的曲解,使得司馬懿的形象臉譜化,此文我有必要為司馬懿說點兒公道話。


題主直接提了兩個問題1.司馬懿為什么變得冷血。2.司馬懿篡位的動機是什么。

我們分開來看,首先司馬懿并沒有篡位,他只不過是反擊曹爽,成為了曹魏政權(quán)的實際控制者,這就如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司馬懿到死也不過是曹魏權(quán)臣而已。



那么司馬懿把持曹魏政權(quán)的動機是什么?

我認為四個字可以概括“順勢而為”

司馬懿兩受托孤,足以見其對曹魏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魏明帝病逝托孤時,司馬懿也只能算作曹魏重臣、忠臣,并不能叫做權(quán)臣,如果不是大將軍曹爽昏招頻出哪兒有司馬懿上位奪權(quán)的機會。

司馬懿確實看不上曹爽,但一開始司馬懿還是心系曹魏大業(yè),公元244年曹爽率大軍伐蜀,司馬懿雖極力勸阻依舊無果,如果司馬懿想看曹爽的笑話大可隨他去吧。

司馬懿是眼睜睜看著曹爽從大權(quán)獨攬到專權(quán)亂政,這時候司馬懿一直處于韜光養(yǎng)晦中,直到曹爽集團和元老功臣徹底決裂,兩股政治勢力到了決戰(zhàn)的時刻,這時候司馬懿站了出來聯(lián)合蔣濟等人發(fā)動了“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將順勢而為發(fā)揮到極致,而造勢者就是曹爽集團。



司馬懿為什么變得冷血

司馬懿出身名門,少時便已名聲在外,史書對他的評價大多是“少有奇才”“聰亮明允”“聰明多大略”的溢美之詞。

想當年曹操剛崛起之時,四處招攬人才,司馬懿不愿屈從于曹操,“不欲屈節(jié)曹氏”,這時的司馬懿可以說恃才傲物,且有著文人的那種清高。

政治舞臺永遠都是最殘忍的角斗場,對對手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司馬懿當初為求自保得以入仕,這就如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起初為了自保,他必須學會權(quán)謀之術(shù),必須變得冷血,數(shù)十年的政壇生涯,冷血和權(quán)謀變成了骨子里的東西,也成了司馬懿的生存法則。



20多歲時,司馬懿看不起曹操,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亂臣賊子,“高平陵之變”后當司馬懿大權(quán)獨攬,魏帝詔命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一如當年曹操一樣,五十年的時光,司馬懿終于變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

4

謝謝邀請。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司馬家篡位過程中,司馬懿并不冷血,真正冷血的是司馬師。

司馬懿在249年高平陵之變后獲得了魏國的絕對權(quán)力,這場斗爭,是兩個權(quán)臣之間的爭奪戰(zhàn),司馬懿最終殺掉了曹爽全家和其親族,這也是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冷血”的行為。

實際上,權(quán)臣之間的斗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像曹爽這么天真的很少。如果假設(shè)曹爽掌權(quán)并壓制住司馬懿,等他死后,司馬師司馬昭一樣也得被曹爽殺死。

而在251年的淮南一叛時,王凌起兵反抗司馬懿,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權(quán)臣對另一個權(quán)臣對斗爭,可是司馬懿平叛后卻幾乎沒有殺人,一方面因為王凌投降的早,另一方面之前高平陵殺的人太多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司馬懿并不是嗜殺的人。

但是,在淮南一叛之后,不管司馬懿之前怎么想的,不管是不是魏國忠臣,他不想篡位也得篡了。歸根到底,司馬懿的權(quán)力得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魏明帝的托孤。曹叡托孤,讓司馬懿處在了政治的第一線,但是這種權(quán)力是沒辦法繼承的。251年,司馬懿已經(jīng)72歲了,先帝托孤給他,可沒托孤給司馬師司馬昭,何況曹芳已經(jīng)19歲了,放現(xiàn)在都有身份證了,還托什么孤。因此,司馬懿這個時候想做忠臣也不能夠了,他死后,權(quán)力歸于其他大臣,那么他家很快就會灰飛煙滅,當年霍光死后霍家什么下場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為了讓家族的人活下去,司馬懿只有在篡位的路上走到底。

真正在篡權(quán)過程中起到關(guān)鍵作用,用鐵血政策震懾朝廷的,剛才提到了是司馬師。

司馬師掌權(quán)的四年,對外打退了吳國和蜀國的兩次進攻,對內(nèi)鎮(zhèn)壓了李豐張緝和文欽毌丘儉的叛亂,并廢了一個皇帝,是司馬家執(zhí)政過程中最艱難的四年,是掃清障礙的四年,是走向篡位的關(guān)鍵。司馬師做事極其鐵腕,司馬懿面對反抗者時往往只誅首惡,而司馬昭則更加寬懷為主,只有司馬師,面對異議者只有殺殺殺,皇后、國丈、將軍、自己的哥們兒都無差別的殺。應該說,司馬懿給司馬家打下了基礎(chǔ),司馬師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消滅了境內(nèi)幾乎全部的反抗力量,留給司馬昭的就是一個成熟的果子。而淮南二叛,正如那如流星一般的文鴦一樣,給司馬師時代的魏國天空留下了絢麗的影子。

公元202年,那時還是漢獻帝的建安七年,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馬懿,23歲的司馬懿認為曹操是逆臣,他是漢朝的忠臣,于是裝病拒絕出仕。時光又一次如白駒過隙,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回頭看去,滿滿都是自己23歲時的樣子,這50年的時光,自己終于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5

建安十三年,司馬懿畏懼大漢丞相的權(quán)力,被曹操征辟為文學掾,在為曹操出謀劃策的同時,成為了曹丕的四友之一,常年接受曹氏父子的耳濡目染,在曹丕接受漢帝禪讓的那一刻,終于在司馬仲達的心里凝結(jié)出了一顆種子:“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曹家有這個德,我司馬家也可以有!”

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jié)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

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zhì)、硃樂號曰四友。

沒過幾年,劉備死前舉國以托諸葛亮的消息傳來!罢媪w慕他啊!”司馬懿心想,“身為人臣,這么快就站在了權(quán)力的頂峰,我什么時候也可以這么風光呢?”這個時刻很快就到來了,司馬懿、陳群、曹真被曹丕一并任命為顧命大臣,輔佐曹睿。

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于崇華殿之南堂,并受顧命輔政。詔太子曰:“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終于見面了啊,諸葛亮,你果然是天下奇才,可惜啊,是個短命種。”

司馬懿:在下司馬懿,能夠親眼見到傳說中的諸葛丞相,懿實在興奮不已。

諸葛亮:你就是司馬懿?在新城火速進兵斬殺孟達一事讓亮非常震驚。

司馬懿:不敢當,只可惜到現(xiàn)在還沒有機會和你交手。

諸葛亮:你遲早會的。(曹真之后,應該就是這個司馬懿了。)

司馬懿:敢問諸葛丞相,為什么要屢次進犯我大魏?明明應該知道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其實你應該是要移轉(zhuǎn)蜀地內(nèi)部矛盾,兼有鞏固自己權(quán)位的意思吧。

諸葛亮:亮受先帝之重托,矢志匡復中原,復興大漢,從未考慮過其他的事情。

司馬懿:只因為劉備的托付就值得這樣拚命?我不懂,我實在是不懂…

諸葛亮:先帝三顧茅廬請亮出山,并且一路提拔亮至今日的地位,此等恩情就算是賭上亮的十世都無法償還。

司馬懿:這種恩情是虛幻的,是劉備想要用來攏絡(luò)你,讓你為他拚命的手段,這實在是顯然易見的事實,難道你看不破?

諸葛亮:亮大概已經(jīng)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了…可惜呀…空有驚世才能卻心術(shù)不正。

司馬懿:(為什么像他這樣的奇才,卻淪為蠢材的奴仆?這簡直就是才能的浪費,是天下人的損失呀。)——姜維傳

看來,曹家的人都是短命種啊,也罷,就讓我司馬懿再做一次顧命大臣吧。

別指齊王謂宣王曰:“此是也,君諦視之,勿誤也!”又教齊王令前抱宣王頸。時太子芳年八歲,秦王九歲,在于御側(cè)。帝執(zhí)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復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與爽輔此!毙踉唬骸氨菹虏灰娤鹊蹖俪家员菹潞酰俊

曹叡:以…以后就交給你了…由太尉…你和昭伯共同輔佐芳兒…朕強忍不死…為的…就是…等你,現(xiàn)在…相見…沒有余恨…

司馬懿:陛下…嗚嗚嗚…

曹叡:太尉,就是…這個孩子…請你和…昭伯共同輔佐他…

曹叡:芳兒!去抱抱太尉!

曹芳:是。

曹叡:很好!朕愿望已足!

曹綾:皇兄?!

曹叡:娘…孩兒來保護您了…有孩兒在…父皇…他…不敢動您…

曹叡:……

司馬懿:(諸葛亮當年也是面對同樣的情景嗎?為什么我內(nèi)心就是沒有像你那樣的悸動?為什么我看到的只有那虛懸的王座?幾天前,我只求能回到洛陽,保住自己地位和家族就好。但現(xiàn)在可不同了,這無上的權(quán)柄伸手可觸呀!孔明呀…你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可是多大的誘惑呀…為什么你可以忍?)——姜維傳

“曹爽這個豎子,竟敢如此羞辱于我,我定要夷你三族!”

“出來混,要講信用,說夷他三族,就要夷他三族!”,司馬懿絲毫沒有為之前欺騙了好友蔣濟而臉紅。

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觀望風旨。帝數(shù)其過失,事止免官。泰還以報爽勸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阜兜仍沤瘢G說萬端,終不能從。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quán)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狈掇遭咴唬骸白。滅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并發(fā)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誅之。蔣濟曰:“曹真之勛,不可以不祀!钡鄄宦牎

司馬懿終于不用羨慕諸葛亮了,他用自己的隱忍和殘忍,走上了權(quán)力的巔峰,接下來無非是排除異己,培植親信,殺戮皇族。當初心中的種子已經(jīng)成長成了參天大樹了——“過去劉家失去力量,由你曹家取而代之。今天曹家失去力量,我司馬家為什么不可取而代之?師兒、昭兒,我司馬家的未來靠你們了!

司馬氏的野心隨著權(quán)勢慢慢增長,司馬懿已經(jīng)為兒子們打好了基礎(chǔ),掃除了一切反對自己的人,包括士族;司馬師廢立了皇帝,既然伊尹、霍光的下場都不太好,那么就只好一條道走到黑了,曹氏珠玉在前,司馬家哪能不緊隨其后呢;司馬昭更是直接弒君,高貴鄉(xiāng)公的血延緩了司馬家篡位的腳步,“還好,還好,我司馬氏已滅蜀漢,得建晉國!彼抉R昭看著席下樂不思蜀的胖子,如是想到,只是忘了那胖子的相父可使三國照耀后世,讓司馬氏的骯臟愈加的顯眼。

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chuàng)業(yè)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xiāng)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6

曹魏一代權(quán)臣、亂世一代梟雄司馬懿經(jīng)歷了群雄割據(jù)的天下征伐、你死我活的權(quán)力之爭,所以在亂世之中為自保學會了權(quán)謀之術(shù),也變得冷血又兇殘,狡猾又奸詐。他篡位的動機是也想自立為王、一統(tǒng)天下,再不愿久居人下,也想得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皇權(quán)和一世榮耀。

7

讓諸葛亮嚇的

8

曹魏政權(quán)對司馬懿一直是不信任的,特別是曹操,司馬懿一直活得謹小慎微,生怕哪天被殺了。與其哪天被曹魏主子殺了,不如先下手為強,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9

也許他本來就是很有野心的人,現(xiàn)在終于等到了時機。

或者他一直被曹魏政權(quán)壓制,一直不被信任,寒透了心。

10

常說一個人經(jīng)歷了太多,看事情就會看得越平淡,司馬懿一生幾乎可以貫穿整個三國歷史。見過太多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和戰(zhàn)場上拼死搏殺,對敵人變得越來越?jīng)]感情。但對家人,自己忍辱偷生,也要保全。

司馬懿出生漢末,生與漢室大臣之家,在少時,就見十常侍之亂,后董卓進京廢帝,獨握權(quán)柄,禍亂朝廷,看各地分崩離析。

后各地諸侯舉兵伐董,漢室江山生靈涂炭,群雄逐鹿中原。董卓滅后,曹操控制少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滅袁紹、袁術(shù)、呂布、劉表占據(jù)中國大半疆域,天子在其掌中,猶如玩物。后因曹操自負,赤壁之戰(zhàn)失利,造成三國頂立。

曹操死后,成魏國的托孤之臣,雖享高待,歷經(jīng)三朝,但處處被人視為威脅,滅門之禍隨時都有可能。這樣的人生,讓他變得沒了感情,什么事藏在心里,冷血無情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已。

司馬懿雖沒有篡位,但和曹操一樣是權(quán)臣,天子是其玩物,因他祖上都是食漢祿的人,后因天下大勢,不得不得不委屈求全,心里可能早有反曹的心,但苦于實力不足,朝不保夕,后歷經(jīng)幾朝,一步步除掉威脅他們家的人。其兒子司馬昭順勢完成對曹氏篡漢的復仇。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