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全國來說,省市同名的,也就吉林省有。

吉林省的名字因為吉林市而來,在清朝設立吉林將軍,吉林省的中心一直是吉林市。 清末東北設省,省會也仍舊是吉林。吉林省的名稱,就是因為吉林市而來。長春雖然1800年就建廳了,但吉林市一直是整個吉林的中心。

那么為什么,吉林省的省會是長春,而不是吉林市呢?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件事。


早在順治十年(1653),清廷始置“寧古塔昂邦章京”一人 ?滴踉辏1662)改稱為“鎮(zhèn)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之子巴海為首任?滴跏迥辏1676),奉旨移駐吉林烏拉(又稱“船廠”,今吉林市)。從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船廠將軍三個名稱經(jīng);煊,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為“鎮(zhèn)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吉林將軍裁撤。改吉林將軍為吉林巡撫,兼副都統(tǒng),仍駐吉林府。

而長春建城的歷史從1800年剛有記載,吉林市的城市歷史要比長春早了100多年。

建國后到1954年,吉林省的省會還是吉林市。1954年,省會由吉林市搬到了長春市,吉林省的經(jīng)濟和政治中心也從吉林省挪到了長春市,這是為什么呢?

第一:一條鐵路改變了吉林市的命運

一直以水運而城市核心的吉林市,因為一條鐵路改變了命運。

這條鐵路就是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

日俄戰(zhàn)爭結束后稱中東鐵路,即中國東省部鐵路之意。中東鐵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qū)而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

中東鐵路修通之前,主要靠水運,而吉林市位于松花江畔,得天獨厚。又易守難攻,是建城的絕佳之地。

但中東鐵路卻沒有經(jīng)過吉林市,而是穿過長春,從哈爾濱直達沈陽。為什么?當時的吉林市可是吉林第一大城。

第一個原因,成本低。經(jīng)過長春是直線,經(jīng)過吉林市要拐彎。直線當然比拐彎省錢。

第二個原因,不用鉆山洞。吉林市靠近長白山區(qū),市區(qū)周圍多山。如果經(jīng)過吉林市,勢必要過很多隧道。而長春地處東北平原,盡管有些許臺地,但工程難度遠低于吉林市。

中東鐵路支線南滿鐵路通車以后,1910年又修建了其支線長吉鐵路(長春到吉林市)。長春變成了整個吉林省的交通中心。

但為什么要從長春引直線出去?因為當時的長春盡管不及吉林,但也是吉林將軍轄區(qū)內(nèi)除了吉林市外最繁華的地方了,是吉林將軍轄區(qū)內(nèi)的第二個建制廳。中東鐵路正好經(jīng)過長春,引支線當然從長春出發(fā)了。

長春的交通地位也是很高的,位于“京哈鐵路”主動脈上、同時也是位于連接沈陽和哈爾濱鐵路線上(沈陽到長春的距離要小與沈陽到吉林市的距離、哈爾濱到長春的距離也小與哈爾濱到吉林市的距離);長春同時也是連接東北南部和北部的交通樞紐、也是連接東北東部山區(qū)和東北西部的內(nèi)蒙古草原的交通樞紐。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也促使長春的地位和等級越來越高。

第二:日俄和清廷的開發(fā)建設

隨著中東鐵路的開發(fā)建設,鐵路兩側的附屬地成為經(jīng)濟貿(mào)易中心。

俄國對鐵路兩側開發(fā)建設,維持了多年。日俄戰(zhàn)爭中,日本獲勝,原本屬于俄國的地盤,歸于日本。

第三:滿洲國對長春的建設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笆锥肌痹O于新京(今吉林長春),“領土”包括現(xiàn)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即旅大),以及內(nèi)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

日本人建設長春,日本對長春的建設,是仿照世界上最新進城市來建設的。

1942年,滿洲國當局詳盡規(guī)劃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的對滿洲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規(guī)劃,至今共和國還沒有做過。

長春曾經(jīng)是亞洲唯一一個比東京還要先進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guī)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

“國都新京”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綠色之都”的美譽。到了1942年,新京(長春)人均占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名聲鵲起。

1934年,新京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臺---新京無線電臺,新京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

新京也是中國境內(nèi)第一個規(guī)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新京規(guī)劃120公里的環(huán)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huán)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采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xiàn)主干道電線入地的城市。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經(jīng)濟成長最快的經(jīng)濟體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吉林省的省會在吉林市,長春市是我國的一個直轄市。而東北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由中東鐵路做線,日俄的開發(fā),清廷的建設,偽滿時間的城市規(guī)劃,已經(jīng)讓長春超過的吉林市。

1954年,中央重新進行了調(diào)整,撤消了長春市的“中央直轄市”的地位,改長春市為“省轄市”,由吉林省管理。所以,當年, 吉林省也將省會由吉林市遷到了長春市。同時還從吉林市和東北其他城市遷來了一大批省級單位,如: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空軍二航校、空軍七航校……

    最佳貢獻者
    2


    東北淪陷之后,吉林省的省會仍然設在吉林市,當時長春的名頭是偽滿洲國的國都,一直到解放以后,吉林省的省會仍是吉林市,而長春則成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直轄市——據(jù)檔案部門的資料顯示。1954年,長春市的“中央直轄市”的地位被撤消,長春市改為為“省轄市”,由吉林省管理;同時,吉林省才將省會由吉林市遷到了長春

    3

    多個原因,主要原因,吉林市不在鐵路主干道上,其次,吉林市四面環(huán)山,城市中遍布山脈,開發(fā)困難,相對通達度不高。長春市是平原,開發(fā)擴城起來很容易,而且偽滿時期長春市經(jīng)過日本大力建設,不比吉林市差,省會搬遷只能說是順應了歷史的變遷,還有一種說法就是54年高…崗的死,懂那段歷史的人我就不必多解釋了吧。在本世紀初其實長吉兩市綜合各方面差不多,但最近十年長春已經(jīng)把吉林市遠遠的甩在身后了。其實也挺好,吉林市雖然丟了省會,但憑借著真山真水成為東北少有的山水宜居城市,省會具有的地大人多堵車的城市綜合病吉林市沒有。

    4

    看過了各位朋友亂七八糟的回答,都不靠譜,希望我的答案可以為朋友解開心中疑團。

    第一,吉林省是怎樣建立的?

    東三省最早并不是“省”,因為清代東北地區(qū)是滿族的發(fā)祥地,由八旗駐防,采取的是“軍府制”。而關內(nèi)中原不同,清政權在明朝政權的基礎上,采用“行省制”,即建立了18個行省。早在順治十年(1653),清廷始置“寧古塔昂邦章京”一人[2] 。康熙元年(1662)改稱為“鎮(zhèn)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之子巴海為首任。康熙十五年(1676),奉旨移駐吉林烏拉(又稱“船廠”,今吉林市)。從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船廠將軍三個名稱經(jīng);煊,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為“鎮(zhèn)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吉林將軍裁裁撤。改吉林將軍為吉林巡撫,兼副都統(tǒng),仍駐吉林府。也就是說吉林烏拉只所以作為最早的“省會”是因為那里是滿族人的一個集聚地,也是吉林將軍的駐地,其核心是適合農(nóng)業(yè)社會生產(chǎn)需求和民族習慣來確定的省會。

    大家可以從圖中可以看到,清朝早期(還沒有割地之前)吉林省是臨海省份,而且今天的長春和哈爾濱,都歸吉林將軍管轄,但是的省會是吉林市


    第二 為什么省會會遷到長春呢?

    清末時期,由于西方列強的從四面八方入侵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沙俄和日本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為了便于攫取中國的各種資源甚至占領東三省,沙俄為此修建大名鼎鼎的中東鐵路,中東鐵路是一個T字型鐵路,其中T字交匯處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哈爾濱。

    而不甘落后的日本通過1905年的日俄戰(zhàn)爭成功戰(zhàn)勝了沙俄,從而從沙俄手里搶到了中東鐵路的一部分,長春到大連一段,也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南滿鐵路” 日本為此成立了后來臭名昭著的“南滿株式會社”。

    大家看到了,也就是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的時候,哈爾濱和長春就已經(jīng)是大城市了。由于鐵路交通的便利,工商業(yè)也發(fā)展非常非常迅速,這是工業(yè)社會時代老城市不能比擬的。

    后來到了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全面侵占東北地區(qū),使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其實最開始確定的國都是東三省當仁不讓的老大奉天(沈陽),但是由于張作霖父子在沈陽經(jīng)營多年,各種勢力盤根錯節(jié),溥儀和日本人怕不好控制,于是就退而求其次選了長春,而長春正好是東北的地理中心,交通便利工商業(yè)也發(fā)達,也正好可以輻射整個東北地區(qū),于是成了當時東三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不止是溥儀的偽滿洲朝廷在長春,關東軍司令部也設在長春。日本鬼子是想把東北變成一個新日本的,徹徹底底變成日本的永久殖民地,于是計劃5年一期分20年從日本移民500百萬到東北,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開拓團”,自1937年開始到1945年戰(zhàn)敗前前后后共移民了860多個開拓團33萬多人,強行搶占了東北500萬農(nóng)民的土地,罪惡滔天。也因為日本是把新京(長春)作為自己的一個陪都建設的,所以城市建設規(guī)劃和定位非常高。


    以下是引用百度百科的文字:“新京”是中國唯一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全市掩映在一片綠海中,有“森林之都”的美稱。“新京”亦是中國最先規(guī)劃地鐵、最先普及抽水馬桶、全面普及管道煤氣、實現(xiàn)主干道電線入地的城市!靶戮钡慕ㄖ锎蠖嗖捎谩芭d亞式”風格,略帶中國特色而又充滿威嚴與壓迫感。偽滿洲國滅亡后,“新京”復名長春。按照《大新京都市計劃》,新京的公共建筑用地(包括帝宮、機關、道路、公園、運動場)為47平方公里,居住、商業(yè)、工業(yè)用地為53平方公里。1940年時,新京人口已經(jīng)突破了預定的50萬,國都建設局在1941年對原規(guī)劃進行修改,將市區(qū)面積擴大到160平方公里,取消帝宮保留地,在環(huán)城綠化帶以外建設衛(wèi)星城,規(guī)劃人均用地200平方米。由于戰(zhàn)爭的影響,《大新京都市計劃》并未完全實現(xiàn),至1944年,市區(qū)面積達80余平方公里,綠化面積為70.7平方公里,道路370公里,公交線路26條,人口達121.7萬人,如果加上駐新京的幾十萬軍隊和數(shù)十萬流動人口,新京市內(nèi)總人口已逾300萬,超過東京(都市區(qū)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而當時的吉林市才多大面積,多少人口啊?這真的是無法比擬的,因為定位不一樣。

    由于連續(xù)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當時中國一半以上的工業(yè)集中在東三省,而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撫順,鞍山,吉林,齊齊哈爾等城市在中國當時的城市里是排名非?壳暗摹K49年建國的時候沈陽哈爾濱長春都是直轄市。所以49年的時候黑龍江的省會是齊齊哈爾,吉林省省會是吉林市,要是直接把哈爾濱和長春劃歸省屬,那黑龍江省的省會當仁不讓的是哈爾濱,而吉林省的省會當仁不讓的是長春。因為這倆個城市比那兩個兄弟城市好太多了。

    請問題的發(fā)起者,把我的答案設置為熱門答案

    5

    戰(zhàn)爭的結果由天時地利人和決定...天時可遇不可求...那么地利就極其重要...

    打開地圖你就會發(fā)現(xiàn)...吉林東邊是山...西邊是平原...吉林正好在平原山地交界處...山地易守難攻...平原易攻難守...可以說守住吉林市就守住了吉林省...山地究竟多難攻...自己百度上甘嶺戰(zhàn)役...

    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自然吉林作為中心是極好的...新中國成立后...良弓藏走狗烹...中心還在吉林市北京是睡不著的...必須得把中心挪到平原...也就是長春...這樣吉林省出事情比較容易攻擊...

    吉林市地理位置背靠山面臨平原...退可守...攻可洗劫長春...長春又是沈陽哈爾濱的必經(jīng)之路...可阻斷黑龍江省與遼寧省聯(lián)系...形成背靠興安嶺面朝東北平原的局面...遼寧省則守不住...然后就去百度解放戰(zhàn)爭吧...

    哪里是首都...哪里是戰(zhàn)場...都是看地利...人類文明出現(xiàn)之前這些都定好了...

    6

    吉林市清代叫吉林烏拉,滿語意思是“沿江”。當時是吉林將軍駐地,統(tǒng)轄

    長白山

    與松花江地區(qū)的行政軍事,可以說是當時的“省會”,吉林省的省名就是來自吉林市的名字。長春建市較晚,是清末因蒙古王公墾荒才開始建城的。后來因為俄國修建中東鐵路,路經(jīng)長春,從而使長春的經(jīng)濟超過吉林市。偽滿州國時建都長春,吉林省省會就是吉林市。建國初,吉林市仍是省會,后來遷往長春。長春地理位置是吉林省中心地帶輻射全省距離計較平均便于管理,每個地域的省會都是政治經(jīng)濟的集中地,長春從地域到經(jīng)濟都有絕對的優(yōu)勢

    7

    因為當時拍板的人他不知道吉林省還有一個吉林市,只知道一個長春,所以把下面的人造蒙B了,連夜搬家到長春,第二天早上一看地圖,這怎么還有一吉林市?下面人告訴,原來就有啊,一拍大腿,操看錯了,我以為寫的是吉林省呢,后悔來不及了,就這么定吧,省會一夜之間搬長春去了,哈哈哈,笑談。

    8

    第一,中東鐵路因成本原因走的長春。吉林山多且繞路。

    第二,日本當初主要把長春作為商貿(mào)活動的地方。

    第三,日本占領東北,偽滿時期定都長春。

    1954年中央進行調(diào)整,撤銷了中央直轄市,改長春為省轄市,自然也就成了吉林省的省會

    9

    因為古代沒有鐵路,吉林市是東北航運中心,傭有東北最大的造船廠,沿著吉林市坐船,可以北到哈爾濱,松原,佳木斯,撫遠。南到伊通,遼源,赤峰,營口等。是古代吉林省最南端城市之一。

    后來俄國修建世界第一條歐亞大鐵路,與清政府簽訂協(xié)議,歐洲的火車可以從莫斯科~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海參崴。而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京津)東北是當時亞洲鐵路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關內(nèi)的貨物,日本朝鮮韓國的貨物,都選擇這條比海運更便捷的鐵路。這也是日本占領朝鮮和東北的原因(與俄國爭奪鐵路權,間接的爭奪貿(mào)易權)

    久而久之,吉林省吉林市海貨運樞紐,被更為現(xiàn)代的吉林省哈爾濱,黑龍江滿洲里,奉天旅順等鐵路樞紐城市所取代。后來日本占領長春,又投降!1954年,吉林省長春市,松江省哈爾濱市。從直轄市降級為普通城市,國家選擇把吉林省省會轉(zhuǎn)移到更為現(xiàn)代的鐵路樞紐城市長春。與此同時,松江省哈爾濱合并到黑龍江省,省會由齊齊哈爾轉(zhuǎn)移到鐵路樞紐哈爾濱。吉林將軍府的吉林市,黑龍江將軍府的齊齊哈爾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東北的熱河省也瓦解,目前很多承德人對東北沒有了認同感。但是生活習慣,飲食文化和東北是差不多的。

    10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當時日本占領東北后,修建了鐵路,由于地勢的原因和交通暢通的考慮,當時的鐵路沒有經(jīng)過吉林到達沈陽以至于到達北京,而是由哈爾濱經(jīng)過長春到達沈陽,這樣就節(jié)省了運輸時間!日本戰(zhàn)敗后直至解放戰(zhàn)爭結束,人民當家做主后,東北豐富的資源源源不斷的支持南方,這樣就形成了完整得鐵路運輸,吉林原省會吉林市的作用越來越減弱,這樣,交通,經(jīng)濟,教育等等部門逐漸的轉(zhuǎn)移到了長春,直至最后省會由吉林市變?yōu)殚L春市!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