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除了人民,同黨和敵人之外并無一個私人朋友。
這是古人的用人智慧,干大事就要用人所長,也允許別人,家人,朋友,下屬的小錯誤。俗話說,人非圣賢,豈能無過,這才是智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沒有這群朋友必有另群朋友。
養(yǎng)魚觀魚水以清為上,混水摸魚是圖利者而為。
當(dāng)然有道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強調(diào)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過分。因為一旦過分,好事事就有可能變成壞事。固然人們都追求至善至美,但這個至善至美,不是死的,是活的,只能接近,不可能正好做到。按照題目意思,有些人非常正直,可以說眼睛里不揉進沙子。但是這些嚴(yán)格要求,都是在實際中實施,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知道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道理;如果不結(jié)合實際強硬推行,就是自以為是,就會壞事誤事。古時候,有個尾生,非常講信用。有次和一個女子相約在河邊樹下見面。結(jié)果河里漲大水了,女子沒有按時來,他就一直等,最后抱著樹干淹死了。老子提倡“枉則直,洼則盈”,孔子主張“過猶不及”、“中庸”,鄭板橋“難得糊涂”都是這個道理。
人至真則無朋,水至清則無魚。
我們常常說差不多就行了,可“差不多就行了”常常被批評為無原則,和稀泥。可現(xiàn)實中真的“差不多就行了”。物極必反那是真理,事事追求極致,最后事事必然什么都不是。
人追求真到了極致,誰還敢跟你在一起,誰還能沒有一點小九九?水清到了極致,其他什么生物都沒有,魚沒有了食物,生存都成了問題,魚為了活下去豈能不走?
要求自己至真、至純那是沒有問題的,它可以成就高潔傲岸的你,但請不要用它來要求朋友和他人,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追求極致。
人生天地間,追求“真善美”。
真的東西,不一定善和美;
善的東西,不一定美和真;
美的東西,不一定真和善。
人的祖宗不是人——————
從進化論觀點來講,是真理;從倫理道德角度來看,是罵人,不美;二者哪個善哪個惡?很難講,看場合!靈活的人能夠持經(jīng)達變,協(xié)和四方;愚蠢的人只會墨守成規(guī),固執(zhí)己見!
是的!人至真則無朋,水至清則無魚。至真,是人過于真性情,一點不講究交友原則,肯定是沒有朋友。交友需慎重,交友需要一個度,我比較欣賞“君子之交淡如水”,如一生得一知己,足也。
真就是誠信與原則,清就是工作不必太認(rèn)真。如果朋友一不講誠言,二不講原則,三辦事不認(rèn)真那不交也罷,再說交往也是你吃虧!
這兩句話是為哲人,偉人說的,平常人沒有這亇境界,試問,如果一亇凡事較真,為人處事界限分明,我不沾你,你也別沾我,誰會同他打交道,所以凡夫俗子做不到,只能是哲人對民眾的說教。
人,都是有缺點。完美無缺的人你見過嗎?不同性格人一起肯定是不同意見不同見解,這兩句話是千百年來的總結(jié),存在即合理,不是嗎?當(dāng)然說話太直沒人喜歡這樣的朋友。這就需要看你的情商為你的處世添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