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鄔思道此舉用意深刻,為一箭雙雕之謀。

鄔思道本來半隱至李衛(wèi)處,半年不曾出過書房一步。只幫助李衛(wèi)看看書信,給給建議。他現(xiàn)在的身份其實決定了自己,雍正不主動咨詢自己,自己是最好不要過問政事,方得保全的。

(李衛(wèi)是個精明人)

但是,從李衛(wèi)收到的邸報,他得出兩個結(jié)論:

第一,雍正過于心急了,在諾敏清還藩銀這個事情受了蒙蔽;

第二,李衛(wèi)又要升官了。

(鄔思道既要謀國也要謀身)

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鄔思道必須考慮要“”謀國謀身了”。

第一,不能讓諾敏這幫封疆官僚蒙蔽雍正。最后一直欺瞞下去,積重難返,不利改革;

第二,李衛(wèi)處不能久留了。李衛(wèi)精明過人,對自己多半只是出于尊重,而非依靠(李衛(wèi)不識字,奏折卻從來不用鄔思道代筆),更多的他只是在替雍正“看管”自己。隨著他官越升越大,自己的情形就越被動。所以得考慮進一步脫身之計。

于是他思來想去,相中了一個人,那人便是田文鏡。所有的計劃都將在此人身上實現(xiàn)。


(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天下第一巡撫”)

田文鏡老面孔了,雍正還是貝勒的時候,在江南募賑的時候,便相中了此人;后來跟隨雍正追比戶部欠款,逼死魏東亭;此人過于耿直,做事不太會轉(zhuǎn)彎。雖得雍正賞識,但是能力說實在的有限。田文鏡此刻正由京官下放河南巡撫任,以推行改革。田文鏡取道山西,這說明雍正對諾敏的事情雖然嘉獎了,但是冷靜下來之后,還是覺得過于順利了,要派個貼心人去看看究竟。

而李衛(wèi)畢竟是在地方上做事之人,所以一看到諾敏半年就清還藩銀三百多萬兩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立刻就反應出怕是主子被人騙了。所以鄔思道一方面不讓李衛(wèi)插手,一面又搗鼓著準備進京的李衛(wèi)路過山西看個究竟。

于是在山西境內(nèi),李衛(wèi)和鄔思道得以會面田文鏡。果然田文鏡也在懷疑此時,并且已經(jīng)以欽差身份查了藩庫,但是田文鏡畢竟缺乏督撫之職的歷練,一時眼拙,竟然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所在。

(三人在山西碰面)

而鄔思道自然知道貓膩何在?于是就問了一個問題就徹底點醒了田文鏡。

銀子都是官銀么?要么京錠(解送朝廷的),要么臺州錠(道臺、州府上繳的),否則那銀子來源就可疑了。一語驚醒夢中人。不但如此,鄔思道還指出如何處理這個案子不至于被動,就是封了他的藩庫。前后思慮精細縝密,田文鏡對鄔思道的佩服猶如滔滔江水啊!

(田文鏡有缺陷,但非常忠心)

可是鄔思道立刻以開玩笑的方式,說要8000兩幕酬,要助田文鏡成為凌煙閣名臣。這話既是說給田文鏡聽的,又是說給李衛(wèi)聽的,更是希望通過李衛(wèi)的口說給雍正聽的。

果然諾敏造假案告破。李衛(wèi)進京后,雍正主動提起鄔思道,說了鄔思道想去田文鏡處。李衛(wèi)嚇出一身冷汗,自己還沒開口,而雍正都已知此時,而當時說這話的時候,不過四人在場而已。但雍正卻很爽快地說,田文鏡處的確是需要這樣的一個人。

于是老狐貍鄔思道即幫助雍正捅破了“諾敏造假案”,令其早早識破封疆大吏們的彎彎繞繞,撥亂反正,不至于深陷泥潭;又讓自己得以”轉(zhuǎn)會”成功,金蟬脫殼又近一步。

文/炒米視角

原創(chuàng)首發(fā),歡迎關注或吐槽

最佳貢獻者
2

鄔思道幫助田文鏡徹查諾敏,實際上是在幫雍正。

我們先看看諾敏一案的來龍去脈。

在經(jīng)過了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之后,最終,四皇子雍親王胤禛在奪嫡之戰(zhàn)中勝出,成為了繼承大統(tǒng)的雍正皇帝。

但是,擺在雍正面前的這個江山社稷卻是一個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的爛攤子,康熙也知道由于自己晚年倦于朝政,又在吏治上過于寬松,大清的這個江山到了需要鐵腕整治的的時候了,這也是康熙最終在眾皇子中選擇了一個“嚴苛的”接班人。

雍正登基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當初當皇子貝勒的時候未能完成的一件大事,也是當務之急的大事,那就是“追繳國庫欠款”。

實際上,大清國庫空虛是上至朝廷,下至各省,州,府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多年積累的一直未能有效解決的的問題?滴跛氖辏敃r還是四貝勒的胤禛領命負責追討國庫欠銀,在太子和八爺黨的阻撓和破壞下,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雍正對此一直是耿耿于懷。

所以,登基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要辦這件大事。

雍正選擇了欠款較多的山西開刀,寄希望山西能做一個典型和榜樣,來推動全國的庫銀追繳。

在雍正登基上立了大功的上書房內(nèi)閣大臣隆科多,向雍正推薦了諾敏出任山西巡撫,而諾敏也在雍正面前夸下海口,半年之內(nèi)繳清山西所欠三百萬兩庫銀。雍正盡管心里不信,但還是很高興諾敏有這個魄力。

哪知這個諾敏還真的沒吹牛,上任半年就追繳清了三百萬國庫銀兩?吹街Z敏的折子,雍正心里著實高興,不但下旨表彰諾敏,而且要求全國的各級官員向諾敏學習。

為了樹立諾敏這個榜樣,雍正親賜諾敏一幅“天下第一巡撫”牌匾以示褒獎。

其實,諾敏如此迅速的追繳還清國庫虧空,數(shù)額如此巨大,在朝廷里并非無人懷疑,張廷玉對此事持懷疑態(tài)度,為此婉轉(zhuǎn)提醒雍正賜匾是否過于大張旗鼓。而精明的八王爺廉親王也看出一定有問題,但是作為總理王大臣的他不但不提醒雍正,而且在大張旗鼓表彰諾敏的事情上推波助瀾——他是在等著看雍正的笑話。

果然,諾敏的“政績”遭到了質(zhì)疑。

在雍正還是勤王的時候就跟著辦差,得到雍正賞識的田文鏡,被雍正提拔出任河南巡撫,推行雍正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

田文鏡上任路過山西境內(nèi),他看到了一個怪現(xiàn)象,就是山西境內(nèi)的過路過橋費收的非常嚴重,他經(jīng)過查訪,得知瘋狂收費征稅的原因,是要填補山西藩庫的虧空。

但田文鏡知道,山西藩庫的虧空已經(jīng)追繳清楚,而且諾敏已經(jīng)得到了“天下第一巡撫”的嘉獎。為什么山西還要如此“橫征暴斂”?

田文鏡嚴重懷疑諾敏上報朝廷山西藩庫的虧空已經(jīng)追繳清楚的“政績”是假的,于是,他上奏折密報雍正,告諾敏欺君,雍正還是挺信任田文鏡的,他就手委派田文鏡為欽差大臣,徹查諾敏。

但他找到諾敏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的時候,諾敏矢口否認,并且指責田文鏡是在“嫉妒”他的政績。

爭吵沒有結(jié)果,田文鏡要求清查山西藩庫,諾敏答應了田文鏡的要求,但是在田文鏡仔細的清查了山西藩庫之后,卻發(fā)現(xiàn)藩庫里的的確確有三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這回輪到諾敏不依不饒,他上奏折彈劾田文鏡誣陷自己,阻礙新政。

田文鏡坐蠟了,盡管他堅信諾敏肯定是欺騙了朝廷,欺騙了皇上,但是他卻查不出證據(jù)。

看樣子只是有忠心真的不夠。

與此同時,田文鏡和諾敏的奏折都到了朝廷,雍正也開始含糊了:到底誰說的對啊?

雍正覺得需要派人下去看看,于是他派侍衛(wèi)圖里深作為欽差到山西解決田文鏡和諾敏的爭執(zhí)。

眼看形勢對田文鏡十分不利,他自己對此也一籌莫展,但就在這個時候,李衛(wèi)和鄔思道來到了山西——他們是來給田文鏡幫忙的。

李衛(wèi)給田文鏡介紹鄔思道鄔先生水平很高,田文鏡的困境鄔先生可以幫他解脫。田文鏡真的是喜出望外。

但是,這位鄔先生卻賣起了關子:幫你田文鏡可以,但是有條件。

田文鏡此時的心態(tài)是,只要有人能幫我拜托困境,參倒諾敏,就是要坐金山也不會含糊——盡管他沒有金山。于是,田文鏡滿口答應:什么條件都行。

鄔思道的條件是,讓田文鏡聘請他當師爺,年奉八千兩。

田文鏡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鄔思道說:李衛(wèi)作證你不許反悔。鄔思道哈哈大笑:看我的!

果然,鄔思道名不虛傳。

他問田文鏡:山西的藩庫查過了?

田文鏡說:仔細清查過。

鄔思道又問:是不是沒查出什么問題。

田文鏡說:是。∪偃f兩銀子一兩不少。

鄔思道再問:那銀子是“京錠”還是“臺州錠”?

田文鏡說:大約有三十萬兩京錠,其他都是雜銀。

鄔思道說:這就對了!

鄔思道告訴田文鏡:藩庫的銀子只能是京錠或臺州錠,京錠是上繳朝廷的,臺州錠是各州府去上繳藩庫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諾敏藩庫的銀子,只有大約三十萬兩是庫銀,其他兩百七十萬兩都是“借來的”。

田文鏡恍然大悟。對鄔思道佩服的五體投地。

鄔思道給田文鏡出了兩個主意:

第一,以欽差大臣的身份,查封山西藩庫。

第二,張榜告知所有商戶錢莊,凡是借給官府的銀兩,限期出具相關憑據(jù),過期不認,銀兩充公。

這兩招著實厲害,諾敏假造“政績”,欺瞞朝廷的事實很快就大白于天下。

這個案子,雖然給雍正添了堵,并且“天下第一巡撫”也的確是打了雍正的臉,但是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制止個州府形成的欺上瞞下之風,雍正輸?shù)倪不算難看。

那么鄔思道為什么一定要出手幫田文鏡呢?

鄔先生此人,眼光敏銳,心思縝密,實際上在他在李衛(wèi)處看到表彰諾敏的朝廷邸報時,就基本斷定,諾敏的“政績”是假的。作為曾經(jīng)的雍正的師爺,如果對此事不聞不問,將來一旦鬧出更大的虛報政績的丑聞,以雍正的性格,肯定是要遷怒于鄔思道,這一點,鄔思道非常清晰。

同樣,有做地方官經(jīng)驗的李衛(wèi)對鄔思道的判斷也很贊同,誰都知道半年清繳三百萬藩庫虧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兩個人都是對雍正忠心耿耿,同時他們知道田文鏡也是雍正賞識的忠心耿耿的“能員干吏”,不可能眼睜睜的讓諾敏參倒了。

于是,鄔思道拉著李衛(wèi)以路過的名義來到山西,他們對田文鏡的幫助,是私下的,“圈子內(nèi)”的幫忙和支持。

鄔思道心里清楚,幫助田文鏡,就是幫助雍正,就是為新政出力。

鄔思道還有另外一個私人的想法,就是找好自己的“安身立命”的地方。

當初,雍正登基之夜,鄔思道算是九死一生,憑著自己的智慧保住了一條命,他給雍正的保證是“半隱”。

所謂半隱,就是你不找我,我就隱身,你要找我隨時可以找到,為此他主動去了李衛(wèi)那里,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李衛(wèi)那里,雍正放心,他自己也放心。

但是他從李衛(wèi)收到朝廷抵報的事上看出,李衛(wèi)要升官了!因為朝廷發(fā)給各巡撫的邸報,李衛(wèi)作為道臺也收到了,說明李衛(wèi)馬上就會升巡撫。

如果李衛(wèi)升巡撫的話,那么李衛(wèi)對他的依靠會越來越多,鄔思道就會逐漸的介入朝政,其實這既不是鄔思道愿意的,也不是雍正愿意的。

田文鏡的事,給了鄔思道一個機會,他決定離開李衛(wèi),投奔田文鏡。

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寵臣,鄔思道給田文鏡做幕僚,雍正也很放心,同時,田文鏡盡管不是進士出身,但是他比文盲李衛(wèi)強很多,在地方政務上也不會完全依賴鄔思道,這樣鄔思道卷入朝政的風險要小的多。

更重要的一點,是田文鏡并不知道這個“鄔先生”的來頭,所以也不會對鄔思道“言聽計從”,鄔思道找這個機會去田文鏡處,就相當于養(yǎng)老。關鍵時候,他還會出馬幫助田文鏡。

他的這個心思,雍正很清楚,也很贊同。事實上,在年羹堯在西北猶豫不決,試圖“養(yǎng)匪自重”的時候,還是鄔思道以押解軍糧的名義,到西北大營幫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并逼迫年羹堯出擊合圍,取得全勝的。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電視劇里,的確是被塑造成“神”一般的人物。

3

在電視劇里,鄔思道出面幫助田文鏡清理山西藩庫造假案之前,他們兩人素昧平生,相互不認識。鄔思道之所以幫忙,完全因為他想找個理由離開李衛(wèi)。

或者簡單點說,鄔思道幫田文鏡,只是為了離雍正遠一點而已。

先大致介紹一下故事背景。雍正繼位當晚連夜趕回潛邸,本想殺掉鄔思道,但最終被鄔思道的嘴炮所感動,把他派到了李衛(wèi)那里。當時李衛(wèi)擔任陜西布政使,級別不高,無旨意不能擅自進京面圣。陜西離京城隔了幾千里,鄔思道在李衛(wèi)那里過的很低調(diào),用李衛(wèi)的話說,鄔先生基本上都待在院子里,哪里也不去。

但是鄔思道這種低調(diào)、愜意的生活,在山西宣布藩庫欠款全部還清后,被打破了。雍正封山西巡撫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同時昭告全國各省的巡撫,以諾敏為榜樣。這份昭告也同時抄發(fā)給了陜西布政使李衛(wèi)。

這表明,李衛(wèi)可能要升官了,而且極大可能性就是升巡撫。同事也表明,李衛(wèi)升官就要到北京述職,同時也會接受雍正的接見。而鄔思道自然也要跟著去北京……



剛剛離開狼窩,好日子還沒過到半年。現(xiàn)在又要回北京,鄔思道怎么可能愿意呢?

所以,在隨李衛(wèi)從陜西回北京的路上,路過山西時,鄔思道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給自己重新找一個靠山。李衛(wèi)那里是不能在待了,那去哪里呢?田文鏡最合適了!



首先,田文鏡這個人辦事比較激進。雍正也知道田文鏡的這個毛病,鄔思道去田文鏡那里輔佐他,雍正不會起疑心。

第二,田文鏡雖然比不上李衛(wèi),但也是雍正的心腹。鄔思道輔佐田文鏡,雍正不擔心找不到鄔思道。

第三,田文鏡是清官,而且為人很刻薄。以鄔思道的智慧,故意找茬讓田文鏡開除自己,是很簡單的事。

第四,田文鏡沒有在雍正潛邸待過,不知道鄔思道和雍正的關系。鄔思道在田文鏡身邊,不會像待在李衛(wèi)那里一樣,整天被監(jiān)視。(想跑也較為簡單)

雍正微服私訪河南時,他與田文鏡的對話也證明了,田文鏡是真不知道鄔思道與雍正的私人關系。

所以,鄔思道選擇幫田文鏡,目的只是給自己找一個離開李衛(wèi)的理由而已。因為田文鏡是最合適的落腳點,鄔思道才會主動的找他。至于幫田文鏡打官司,無非就是向田文鏡表明自己的能力而已。否則,一個無用之人,田文鏡怎么可能會要他呢?并且每年還給他開出八千兩銀子的幕酬。


關于鄔思道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銀,需要說一下。

雍正元年始創(chuàng)養(yǎng)廉銀制度,田文鏡身為河南巡撫,一年的正常收入差不多是一萬兩。鄔思道獅子大開口,一口氣向他要八千兩,實際上就是瞅準了田文鏡給不起。他是個清官,不會貪污受賄。而田文鏡當時急于扳倒諾敏,也沒多想,就答應了。(后來被鄔思道以此為借口,拿到錢跑路了。)

總結(jié)一下。鄔思道躲雍正的套路很簡單,就是誰離雍正近,他就得遠離誰。李衛(wèi)本來做陜西布政使,離雍正挺遠,他就跟著李衛(wèi)。李衛(wèi)升了巡撫,離雍正越來越近,他就離開李衛(wèi)。田文鏡雖然也是巡撫,但田文鏡不是雍正的潛邸近臣,他與雍正有距離感。鄔思道替田文鏡打諾敏的官司,就是想借機轉(zhuǎn)投田文鏡。

如果田文鏡有朝一日也升了京官,鄔思道還得繼續(xù)跳槽。他這么千方百計的躲著雍正,其實也很苦逼。就在諾敏被扳倒后,老十三不假思索的說:“如果鄔先生在這里就好了”。

雍正聽了胤祥的話,雖然沒有吭聲。但是眼神真的可以殺人了。說明,他心里還是忌憚鄔思道的。有他在,自己這個皇帝當?shù)牟话残摹?/span>



PS:以上都只是電視劇的內(nèi)容,電視劇和原著小說在這段劇情里面有兩處不同。

一個是鄔思道從雍正潛邸離開后,他就直接跑到了諾敏那里當幕僚。但是諾敏膽子實在太大了,故意欺君,鄔思道怕受牽連,主動找到田文鏡,希望投靠他。(所以鄔思道才知道諾敏是怎么補齊藩庫虧空的,電視劇里面的鄔思道太神了。)

第二是鄔思道跟田文鏡鬧掰后,本打算回老家躲起來。但是路過江蘇時,看到李衛(wèi)的日子很難熬,就想主動替他出謀劃策。結(jié)果卻著了雍正的道。原來鄔思道離開河南后的動向,雍正一清二楚,老早就讓李衛(wèi)“抓捕”鄔思道了。結(jié)果沒有想到鄔思道自投羅網(wǎng),被李衛(wèi)把他送回了京城……

4

朝廷上下炸鍋了!原因是雍正帝親自樹立的“天下第一巡撫”的山西巡撫諾敏竟然欺騙了雍正帝,欺騙了朝廷,這讓雍正帝顏面掃地,此時的雍正帝還不知道幫助田文靜獻計獻策的人竟然是鄔思道!

據(jù)《雍正王朝》演繹記載;山西巡撫諾敏一案是雍正帝登基以來最丟人現(xiàn)眼的一件事,因為“天下第一巡撫”這個典型是雍正帝自己親自樹立的,又是隆科多推薦的。

上任山西巡撫半年多就把山西虧空三百萬兩銀子還清,這讓雍正帝大喜過望,親自賜匾“天下第一巡撫”進行表彰不說,還大力宣揚諾敏是一位有能力的巡撫。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田文靜路過山西,發(fā)現(xiàn)山西巡撫諾敏還清三百萬庫銀有很大疑點,可是以“欽差”身份清查諾敏的藩庫的確有三百萬銀子,但是疑點重重,就是拿不出證據(jù)可以證明諾敏有“欺瞞”行為,無計可施的田文靜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的時候,鄔思道出現(xiàn)了,而且是李衛(wèi)帶著鄔思道來找的田文靜。

鄔思道此時找田文靜干嘛

找差事!而且是李衛(wèi)的引薦直接說道:

鄔先生差事即是解決疑難問題,但是以事情大小論價錢,比如山西巡撫諾敏一案,如果幫助田文靜破了此案,一年要“八千兩”銀子的工錢。 難道鄔思道缺錢嗎?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作為雍親王府藩邸出去的,曾經(jīng)參與九王奪嫡的雍親王胤禛的高級幕僚不可能缺錢,特別還是李衛(wèi)帶著來的,那么;這里面的疑點就多了,說道更多!

鄔思道出現(xiàn)的目的

一、 中隱的鄔思道就在李衛(wèi)的府上養(yǎng)著,為什么在李衛(wèi)府上,因為所謂的中隱就是雍正帝隨時隨地可以掌握鄔思道的行蹤,鄔思道也可以觀察朝廷的動靜。

二、當鄔思道看明白山西巡撫諾敏在欺騙雍正帝的時候不能不管,因為任由諾敏如此下去可能造成雍正帝的國策就此塌臺。

三、田文靜是雍正帝派去擔任河南巡撫推行新政的嫡系,如果在山西諾敏的案子上栽了跟頭,將來無法向朝廷交代。


鄔思道的指點迷津 如此這般就發(fā)生了開頭的一幕,鄔思道問了田文靜三點:

①庫銀三百萬兩是否都是“京銀、臺州銀錠”?如果不是官方銀錠,那些雜銀必然是民間借貸應付給欽差看的。

②封他諾敏的藩庫,藩庫一封必然導致民間借貸恐慌,此時的諾敏必然翻船。

③借兵;田文靜這位欽差手頭沒有兵不怕,眼前就有李衛(wèi),可以向李衛(wèi)借兵,他諾敏能借到錢,你田文靜難道借不到兵。

看來鄔思道是一定要幫田文靜解決這個“諾敏”了!

田文靜服氣了!但是田文靜不知道鄔思道的目的,那么鄔思道為什么要幫助田文靜揭開“諾敏”大案,何況還是雍正帝親自樹立的模范巡撫?

雍正帝登基后的國策是推行新政、清理虧空、整頓吏治,那么一旦諾敏的欺上瞞下持續(xù)下去必定導致新政的失敗,甚至動搖雍正帝的根基,被八爺黨所攻擊。

此時正好利用田文靜這個欽差大臣將諾敏欺騙雍正帝及欺騙朝廷一案大白于天下,不至于給新登基的雍正帝帶來更大的難堪。

看來;雍正帝放到一個中隱的鄔思道在暗中積極幫助田文靜,實則不然,鄔思道是在暗中幫助雍正帝匡扶社稷江山。

本文由日堯居k古史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5

幫助田文鏡徹查諾敏的有兩位:鄔思道和圖里琛!鄔思道是幫田文鏡出主意的,沒有拋頭露面,支持田文鏡。真正幫助他徹查諾敏的,壓制諾敏的,應該是圖里!

首先,先說下鄔思道和田文鏡的事。

當時,田文鏡雖然發(fā)現(xiàn)諾敏如此迅速的解決山西300萬虧空,肯定有問題。而且,一路走來,縣里地方官都在想方設法收稅。甚至過橋都要繳稅。

但是,田文鏡查不出問題在哪。他雖然以欽差身份,查了庫銀。但是,他不知道諾敏有什么貓膩。

此時,李衛(wèi)帶著鄔思道來了。鄔思道上來就點明,諾敏庫銀只有30萬是自己的,剩下270萬都是借的山西商人的。

因此,鄔思道給他出主意,封了庫銀。張榜貼出告示,作勢要把庫銀充國庫。逼著借錢給諾敏的商人去提錢。

然后,我分析下鄔思道為什么幫田文鏡

第一,田文鏡雖然是個酷吏,但是,為官清廉,是位干將。鄔思道很欣賞他,不能看著他吃虧,被諾敏參倒。

第二,諾敏糊弄雍正,明顯是個貪官!鄔思道曾經(jīng)怒對車銘,可見,他很有正義感。所以,他肯定會想法扳倒諾敏!

第三,鄔思道選擇“半隱”,就是答應雍正要給地方官員當幕僚。一是,可以衣食無憂。二是,可以讓雍正掌握自己的行蹤。

所以,鄔思道讓李衛(wèi)帶他去見田文鏡。還提出了要8000兩報酬的事。其實,要如此高的報酬,也是鄔思道留的后手。鄔思道這么妖孽的人,不可能看不透田文鏡的“刻薄”!他就等著田文鏡克扣他工資,趕他走。

鄔思道只是出主意。真正幫田文鏡徹查諾敏的是圖里琛!

田文鏡查藩庫的時候,諾敏就上奏參了他一本。田文鏡也回擊了。于是,雍正讓圖里琛為欽差,去調(diào)查此事。

田文鏡聽了鄔思道查封庫銀的建議,查封了所有庫銀,并貼出告示。坐等山西商人來要回自己的銀子!




關鍵難點來了!田文鏡必須把山西官員都給控制起來!官員們知道庫銀被封以后,肯定會在半路上阻止山西商人來要錢。畢竟,田文鏡也不能真的永久封了庫銀。只要忍幾天,田文鏡也就該撤了。

田文鏡沒能力,沒地位去監(jiān)禁這些官員。但是圖里琛有!他是負責調(diào)查此事的欽差!他是康熙乾隆兩朝的一等侍衛(wèi)!于是,田文鏡請圖里琛幫忙,圖里琛也答應了。

圖里琛幫田文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圖里琛忠于皇帝,他必須用心把此事調(diào)查清楚。

第二,圖里琛覺得田文鏡的要求并不過分。田文鏡只是請圖里琛控制諾敏一會,給他一頓飯時間。

第三,圖里琛也覺得諾敏如此輕易解決虧空問題,里面肯定有貓膩!尤其是諾敏不惜撕破臉皮,調(diào)兵跟圖里琛對峙,讓圖里琛更加堅信,諾敏有問題!

圖里琛是見過世面的,他帶的兵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過的猛人!諾敏根本不是圖里琛對手,上來就被圖里琛震住了。那些官員也就沒辦法通風報信,無法派人堵截前來要錢的商人。田文鏡順利查出了山西巡撫借商人錢的事。

(文/勇戰(zhàn)王聊歷史)

6

康熙后期,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而“九龍奪嫡”勢同水火,局勢復雜,康熙雖然精明,但畢竟年老,精力衰退,故而他也難以有更多精力去解決國家所面臨的問題,真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

當然,康熙心里跟明鏡一樣,如果國家這兩大問題不能解決,可能大清朝即將面臨覆滅的危機。所以他挑選的繼承人不是人氣最高的老八胤禩,也不是掌握軍權(quán)的老十四胤禵,而是最務實能干的冷面王爺老四胤禛。

因為只有胤禛不懼艱險,只有胤禛不怕得罪人,只有胤禛才能大刀闊斧的開展改革。

當然,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沉疴膿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絕非輕而易舉就能解決。光有膽識和能力是不夠的,更需要面對萬般阻攔而堅定不移的一腔熱血和面對非議誹謗而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

胤禛初登大寶,接手這棘手的問題,他內(nèi)心也是忐忑不安,其實更多的是急躁,他想要在最短時間來解決康熙遺留的問題,他想要用行動證明他就是合格的繼承人。



于是雍正急著去追回國庫欠款,而山西巡撫諾敏在半年內(nèi)追回欠款300萬兩,雍正內(nèi)心無比欣慰,他感覺官員的行動還是有成效的。故而,他立即賜給諾敏“天下第一巡撫”的匾,讓朝廷官員都向諾敏學習。

殊不知,雍正的急躁卻著實狠狠打了自己的臉。

當田文鏡路過山西時,他發(fā)現(xiàn)了諾敏追回欠款“疑點重重”,可是又找不到任何的證據(jù),這讓田文鏡為難了,不查吧,對國家不利,查吧,又無從查起。這可如何是好。

剛好救星來了,李衛(wèi)帶著鄔思道鄔先生來了,簡直是天降神兵。于是鄔先生問了幾點:庫銀是官銀還是零碎的銀兩,如果是零碎的銀兩那絕對是諾敏從民間借貸而來的。

于是,鄔先生讓田文鏡向李衛(wèi)借兵,直接封了諾敏的蕃庫。因為庫房一封,再找人大肆宣傳一下,注定會引發(fā)當?shù)乩习傩彰裥牟环(wěn),注定會導致他們向諾敏要錢,那么這樣一來,問題就浮出水面,很好辦了。

田文鏡佩服不已,按照鄔先生所說去行事,果然,讓諾敏露出了狐貍尾巴。最終讓雍正大怒,雍正自己狠狠打了自己的臉,當然,自己臉被打的生疼,關鍵還得把這事兒給處理,于是雍正頂著眾人的壓力,毅然向諾敏開刀。



鄔先生本來在雍正繼位那天晚上就向雍正告辭,因為他明白四爺需要他是因為他懂帝王心術,而雍正自己做了皇帝,他怕他懂自己的心思。故而鄔先生主動提出“半隱”:需要他他能出現(xiàn),不需要他他也不會出現(xiàn)。

其實鄔思道一直和李衛(wèi)在一起,壓根就沒有走遠。

當?shù)弥镂溺R遇到難題時,鄔先生就想去幫他一下,當然,不是幫田文鏡個人,而是幫雍正,幫江山社稷。

鄔先生明白雍正剛上任勢必面臨著各種壓力,各項事情難以開展,但是諾敏這種欺上瞞下之舉如果不徹底撕開,那么就意味著這種風氣將會持續(xù)存在,那么對雍正的新政將會是毀滅性打擊,這也會給“八爺黨”更多的機會去攻擊新政,那么雍正所面臨的問題將不會斷。

這樣下去,雖然雍正當上了皇帝,任由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這個皇位也不是很穩(wěn),說不定哪天就會被取代,這種情況是很嚴峻的。鄔先生心里看的清楚,他當然不希望雍正就這樣的結(jié)果,畢竟雍正是他一手輔佐起來的。

俗話說,扶人上馬,送人一程,方為貴人。

鄔先生就是雍正的貴人,他一心一意輔佐四爺上位,而當四爺面臨潛在的問題,鄔先生又出來幫助田文鏡,找到諾敏的罪證,這也是化解了雍正的一個危機。鄔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也算是為國為民極具大義。

堅持原傳,我是忠肝義膽岳老三,歡迎關注。

7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前,鄔思道的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雍正上位,為天下蒼生選擇一位好皇帝;雍正登基后,鄔思道的主要目的是逃離雍正的視野,做一只閑云野鶴,但是又不能一蹴而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鄔思道想重獲自由,必須有理、有利、有節(jié)。

雍正登基當晚,鄔思道已經(jīng)感受到了殺機四伏。為了自保,鄔先生以”半隱“的名義,先離開京城,到了李衛(wèi)家。李衛(wèi)是鄔先生一手調(diào)教出來的,也是雍正最為信任之人。鄔先生老老實實待在李衛(wèi)那兒,可以保命,也可以讓雍正放心。

李衛(wèi)的主子畢竟是雍正,對鄔先生主要是起到監(jiān)視的作用。平時寫奏折,大字不識幾個的李衛(wèi),也是自己上馬,除非遇見不懂的,才會請教鄔先生。

當雍正發(fā)給巡撫的詔書到了李衛(wèi)那兒,他親自找到鄔先生。鄔先生向他解讀了詔書上的內(nèi)容,其一、諾敏上下其手,欺騙雍正;其二、李衛(wèi)馬上要升職了。當李衛(wèi)準備揭穿諾敏的時候,鄔思道連忙阻止,借口是隔著一個省的問題不方便,這也算鄔先生在為自己謀劃了。

隨著李衛(wèi)的官越做越大,與雍正肯定是走得越來越近,對鄔先生肯定是越來越不信任。何況李衛(wèi)又要回京述職,并且還帶著鄔先生一起。鄔先生好不容易才逃離京城,得到半自由的狀態(tài),無論如何也不會愿意重回京城。

就在路過山西的時候,遇到奉雍正命令前來查看虧空虛實的田文鏡。對于山西虧空一事,田文鏡百思不得其解,鄔先生一語驚醒夢中人。讓田文鏡對鄔先生刮目相看。鄔先生當場提出八千銀兩的年薪,到田文鏡府上當差,助他成為凌煙閣功臣。這話是說給在場所有人聽的,也是通過李衛(wèi)說給雍正聽的,表明自己主要是想混口飯吃,沒有其他意思。田文鏡正是用人之時,同鄔先生的要求。

鄔先生知道田文鏡的底牌,而田文鏡對鄔先生一無所知。田文鏡是雍正的嫡系,但是受信任程度不如李衛(wèi)。鄔先生去他府上,也能讓雍正放心(雍正見李衛(wèi)時說過,田文鏡府上也需要一個那樣的人,算是同意了)。重點是田文鏡與雍正的關系不如李衛(wèi)與雍正那么緊密,鄔先生的自由度會更大,離金蟬脫殼更進一步。

在封建社會,為人臣者都會遇到忠君愛國與自保的難題,既要為帝王分憂,為百姓做主,同時還要懂得自保,職場也是如此,進退的分寸需要拿捏的恰到好處,干出業(yè)績還能讓領導放心的員工才是好員工。

8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察覺山西巡撫諾敏及山西眾官員在清還國庫欠款一事上有貓膩,可將事態(tài)挑起后,卻又無從下手,正在田文鏡一籌莫展的時候,李衛(wèi)帶著鄔思道找到了田文鏡,而鄔思道也借此提出以每年8000兩白銀幕酬的高價到田文鏡的賬下效力,為了打贏與諾敏這場官司的田文鏡也就欣然接受了鄔思道的條件。最終,在鄔思道的指點下,田文鏡終于查出了山西府庫藩銀的內(nèi)幕,也算是向雍正有個交代了。

那么,為什么在李衛(wèi)府上衣食無憂又與田文鏡素無瓜葛的鄔思道要為田文鏡出謀劃策,并且要到田文鏡恩典府上效力呢,這正是鄔思道的高明之處。

第一,李衛(wèi)府上雖好,但并非能舊居安身之地。

雍正登基之夜,在于雍正一番長談后,鄔思道和雍正達成一致,鄔思道前往李衛(wèi)府上“中隱”,以待日后再續(xù)君臣之緣。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說的是“中隱”,實際上就是將鄔思道放在李衛(wèi)府上看管起來。雖然李衛(wèi)一直以來對于鄔思道都是禮敬有加,鄔思道也是衣食無憂,但是畢竟李衛(wèi)僅僅忠誠于雍正一人,并且是無條件的尊重和服從,現(xiàn)在雖然雍正對于鄔思道并無歹意,但是有朝一日雍正一旦遷怒于自己,李衛(wèi)必然不敢抗旨,因而在李衛(wèi)府上始終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毫無任何翻轉(zhuǎn)的余地,因而鄔思道也早有改換門庭的想法。

第二,田文鏡與鄔思道素昧平生,是最佳的選擇。

鄔思道選擇“中隱”必然是要去雍正信任之人的那里,此時的雍正信任誰,怡親王胤祥,李衛(wèi)、年羹堯,還有就是田文鏡。其余幾位都與鄔思道在雍正府邸有著很深的交情,一來他們會明白雍正的意思,對于鄔思道而言,逃走必然沒有可乘之機;二來,鄔思道對于他們非常了解,自知在他們府上全無全身而退的希望;三來,即便真的有機可乘,鄔思道也不愿意因為自己而讓這些老朋友為雍正所遷怒。因而他只好改換門庭后,再行此事。

而田文鏡則是剩余的唯一選擇,一方面,田文鏡為雍正所信任,在田文鏡府邸必然不會讓雍正反對,屬于繼續(xù)“中隱”,另一方面,田文鏡雖然忠心耿耿,但是出事急躁、尖酸刻薄,再加上不清楚自己的底細和過往,一旦與田文鏡交惡必然被驅(qū)逐出府,這樣才有逃離的可能。

第三,鄔思道也需要讓雍正看到自己的作用,為自己贏得時間。

鄔思道幫助田文鏡徹查山西府庫存銀之謎,又幫助年羹堯平定西北打亂,這些都是做給雍正看的,為的就是讓雍正看到自己對于其還是有價值的,還是可以發(fā)揮余熱,做出貢獻的,也是要讓雍正看到,自己依然是對他忠心耿耿,絕無二心。這樣也是讓雍正放心,不會對鄔思道起疑,不會對他下手,也讓他為自己贏得時間。同時,也是用這點功績,換的自己真正的“大隱”之后的一世安寧。

第四,8000兩白銀的幕酬,就是鄔思道安度晚年的積蓄。

鄔思道在李衛(wèi)府上衣食無憂,生活愜意,可是從李衛(wèi)那里是拿不到錢的,沒有錢即便是能從李衛(wèi)那里出走,自己還帶著如月,必然生活窘迫。而他向田文鏡一張口就是8000兩每年的幕酬,并且日后經(jīng)常性的催債,既是為了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主動驅(qū)逐自己,同時也是因為此時的鄔思道真的很在乎錢,而開出一年8000兩的幕酬,就說明鄔思道本來也打算只在田文鏡這里干一年,拿到了錢,就和如月離開田文鏡,去養(yǎng)老了。之前所說的贏得時間,贏得功勞,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這8000兩的幕酬而已。

所以,鄔思道一箭四雕,通過清查諾敏議案,順利到了田文鏡府上,同時也在雍正視察河南前,成功的離開了田文鏡府上,而雍正對于鄔思道也沒有進行過問,此時的雍正也是真的放過了鄔思道了。

事實上,正史中的鄔思道本來就是田文鏡府上的,并且是田文鏡親自引薦給雍正才讓雍正所知,鄔思道也因此名揚天下,這也是劇中一個與實事不符的地方,不過鄔思道最后能重新回歸田文鏡府上,也算是在結(jié)局上與正史相回應,也就不必計較了。

9

@日堯居k古史 相邀!

鄔思道對四爺是有感情的,盡管胤禛搶娶了年秋月,活活拆散了他們。

鄔思道是憂國憂民的,所以他不希望胤禛的滿腔熱血還沒開始就被一群小人給破壞了。

所以他在李衛(wèi)的引薦下,找田文鏡要差事的時候,遇到“天下第一巡撫”諾敏這個政治大騙子的時候自然不能客氣,否則新政就完了。

《雍正王朝》中,讓雍正帝胤禛最丟人的就是山西巡撫諾敏案,這是隆科多推薦、雍正親自樹立的,如果不除去后患無窮!這一點田文鏡清楚、圖里琛清楚、鄔思道更清楚。

鄔思道更清楚的一點是,雖然退出了大清國的權(quán)力中心,中隱于市,但自己的行蹤必須隨時隨地讓胤禛掌握。

既然如此,無論是李衛(wèi)處還是田文鏡處,對鄔思道而言都是可行的。

況且田文鏡也是一腔熱血,是胤禛的心腹,更是推行新政的嫡系。

如果他在山西碰了壁,鄔思道擔心的是會從此打擊田文鏡的自信心,無法完成胤禛的新政;

同時如果諾敏的欺騙一旦持續(xù),必然會導致新政失敗,讓胤禛遭受到來自老八黨的攻擊,處于不利的位置,帶來更大的難堪!

所以幫田文鏡就是幫四爺、就是幫朝廷、就是幫老百姓,這就是鄔思道要出手的理由!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chuàng),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10

想知道鄔思道為什么出面幫助田文鏡徹查諾敏,就要先弄清楚鄔思道究竟是誰。

《雍正王朝》里的鄔思道神機妙算,算無遺策,是胤禛能登上皇位的第一大功臣。跟歷史上那個田文鏡的幕僚,一輩子沒見過雍正的鄔思道純粹兩碼事。

那他究竟是誰呢?先不說這茬,先說說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人最向往的是什么?是學得滿腹韜略,然后輔助知遇的明主,治國平天下。其中最典型的當屬諸葛亮:一屆布衣,躬耕于南陽,得遇劉備,言必聽,計必從,自己的才學得以施展,創(chuàng)下赫赫功勛。諸葛亮被傳唱千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境遇太符合文人的期望了。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三部電視劇的原作者二月河先生,深諳古籍,胸有韜略,從字里行間里可以看出他也渴望治國平天下。所以,二月河先生有著濃濃的帝師情節(jié),書里的鄔思道就是他本人啊。(還要《康熙王朝》里的伍次友)

因此有人說,鄔思道預測什么特準跟看了劇本似的。能不準嗎,人家本來就是編劇。

既然是自己,奪位成功之后就消失不見,那不太寂寞了?所以還得多安排幾場戲,比如幫田文鏡破案,幫年羹堯打仗。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