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偷間閑談,借回答本題之際
先分享一段故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伙計(現(xiàn)股東)以燒炭為職業(yè)。一天倆個人一同上山,肩扛鋤頭,腰系砍柴刀,風(fēng)風(fēng)火火,有說有笑地出門了。倆人砍完了樹桿,他們就共同挖炭窯準(zhǔn)備燒炭。突然間,一個伙計的鋤頭從手中彈脫掉地,原來啊是挖到了一壇金燦燦的金元寶。他們倆人那高興的樣子,心里頭樂開了花,笑的嘴巴都合不上了。他們各自都想著以后的日子,肯定比炭火還紅。
快到中午時分,其中一人叫另一人下山(我們把設(shè)下山的叫張三,另一個李四),張山聽李四一講,也趕快下山去拿午飯了。此時此刻,李四兩眼盯著那壇金元寶,自言自語地說,這些錢要是由我獨有那該好啊。正所謂“見錢眼紅心變黑”。李四前思后想,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專等張三拿飯回來,一鋤弄死張三。然后,偽造現(xiàn)場,跟他家人也好交代,外人也不知道。
再說,張三回家準(zhǔn)備午飯時,也沒有跟家人說今天早上的幸運事。心里頭也同樣想獨占那壇金元寶,于是在飯中下了毒。準(zhǔn)備就緒后,一手提飯盒籠,一手拿了一個麻袋(準(zhǔn)備裝元寶用)。很快就到了炭窯,叫李四來吃飯,這時,李四手中緊握鋤頭,假裝很積極的樣子。當(dāng)靠近張三時,舉起手中鋤頭,出其不意,對準(zhǔn)他的頭部狠狠挖了一鋤。張三一命鳴呼入了鬼門關(guān)。李四歡喜若狂,慶祝自已的聰明妙計。拿起張三的飯,大口大口地吃,可曾誰意料到,李四吃得是有極毒的飯,三二口下肚,也跟著張三去閻王殿報名了。飯也撒了一地。
此時,棲息在樹林里的一群鳥,看見白花花的米飯,爭先恐后地飛了過來,你爭我搶。不一會兒,可憐那些爭食的鳥也一同隨張三、李四去見他們老祖宗了。
這一幕幕觸人心寒的鏡頭,是財神爺在考驗人性的本質(zhì),而設(shè)置的一個特寫。財神爺感嘆地說了一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好了,這成語故事到止結(jié)束。先給個贊。該言歸正傳。
中國歷史上貧財?shù)娜硕嗟臄?shù)不勝數(shù),好多電影,電視片,小說介紹的貪官,相信大家都比我更了解。象中國歷史上定的十大奸臣之一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一一1799年2月22日),別名:致齋、善保。任職清朝,乾隆時曾封爵:一等忠襄公。原家貧寄人蘺下,后從文生員承襲三等輕車都尉起,遂平步青云,位極一人之下的“二皇帝”。一生主要成就(紫光閣功臣)。著:《四庫全書》、《嘉樂堂詩集》。和珅在利欲尚末熏心時可用一連串的贊詞加以“美化“:前半生:仕途一帆風(fēng)順,為官清廉善斷案;后半生:利欲熏心、野心膨脹,控制商賈,大權(quán)獨攬,鏟除異己,拉邦結(jié)派,權(quán)傾天下。
嘉慶四年,乾隆駕崩后,[(當(dāng)時乾隆有暗示嘉慶,在羽毛未豐之時,不可輕易動和珅,要慎重考慮他在朝野的勢力)]。正月十三日,嘉慶帝宣布和珅二十條大罪。抄得和珅家單純白銀八億兩
外加銀鋪、當(dāng)行、黃金、商行總資產(chǎn),估值20億兩白銀,為十八世紀(jì),世界首富。相當(dāng)于清朝期間,抵值全國15年總收入。一生最膽大妄為的一次,竟克扣朝庭下?lián)艿囊话刖葹?zāi)款。1799年2月22日(正月十八)獄中自盡。終年49歲。
和珅:本為一朝棟梁,雄才蓋世,滿腹經(jīng)倫。但因愛財如命,也為財死于非命。最終落個歷史上大奸臣、大貪官,遺臭萬世。
真是驗證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之有方……
今晚是個不眠夜,無花無贊向你借。偷間閑談只圖樂,評論指正當(dāng)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