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止是閩南,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重男輕女,如今男女比例失調(diào),男生多出三千多萬就是由此引起的!特別是計劃生育那時候,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第一胎如果是男孩就好,如是女孩就打掉。

最佳貢獻者
2

中國人,傳統(tǒng)上是否“重男輕女”?

縱觀歷史,從中國歷來男女分工來看,重男輕女本就是個真命題,不管信與不信,事實即如此,這種觀念的養(yǎng)成,在于中國歷朝推崇的儒家治國思想。

儒家為了王朝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一直以“忠孝”思想教育子民,以孝養(yǎng)小家,以忠養(yǎng)大家,因小家的和諧、尊卑有序來支撐國家的穩(wěn)固,這是中國執(zhí)政思想的根本。

故而,中國人從古至今便養(yǎng)成了當孝子重臣的最高理想,這是道德約束也是法理要求,二者合二為一。

而時至今日,把中國傳統(tǒng)保留完整并延續(xù)不斷的,如閩南、潮汕,乃至周遭的閩粵贛地區(qū),因忠孝思想衍生而來的“重男輕女”仍相當嚴重,盡管這些地區(qū)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一直走在中國前列,也改不了傳統(tǒng)思想的深刻影響。

也就是說,中國傳統(tǒng)的生命力,其實并不會受西化的影響而自行消失,真正會消失的是人的堅持。

而所謂重男輕女,無非是一個表象,其真正的內(nèi)涵在于人們認定延續(xù)小家是以男子為主要承載的,而男子所代表的是姓氏,如果沒有兒子的家庭,他們往往會采用入贅的方式“延續(xù)香火”,這并不是表象的重男輕女的反映,而是忠孝思想的左右,他們要延續(xù)孝道,而不是男女之別。

其實,在閩南,男女在父母的眼里是平等了,這種平等來自生活上的一碗水平等,只是,當各自成家后,他們會以夫家和姓氏為別,講究各自家的延續(xù),從而呈現(xiàn)出男女不均的現(xiàn)象。

3

你好,我是食煙火味,對于你提問的閩南人重女輕男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也是閩南人,閩南人老一輩骨子里有一種觀念,兒子才能傳宗接代,女兒長大了是得嫁出去,嫁出去的就是別人的了。


1.老觀念中,一定要生個男的,要不也得養(yǎng)個男孩子。我們這個年紀好多是前兩胎是女兒,由于計劃生育,再加上觀念的影響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再抱養(yǎng)個男孩子,以后才可以傳宗接代。

2.家里有個男孩子,才不會被人欺負,不至于被人瞧不起。記得高中有個同學,家里是兩個女兒,聽她說,她的叔叔伯伯瞧不起她爸爸,排擠他們,不讓他們住在老房子里。后來她爸媽都外出打工,租了個房子,一家四口住出租屋。


3.兒子跟女兒的區(qū)別對待。朋友家里是一男一女,她說他媽媽對她弟弟真的是很好,什么好吃的都留給弟弟吃。鄰居有好多差不多年紀的小伙伴,小學畢業(yè)就直接出去打工,而男孩子不會讀書還是讓繼續(xù)讀大學或者學門技術。還好我父母并沒有重男輕女,孩子一樣對待,供我們讀完大學。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對于重男輕女也要看家庭,但是爺爺奶奶輩的重男輕女觀念還是蠻深的。(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刪除。

4

坐標:閩南漳州

老一輩的確實重男輕女,我這一輩(98的)的父母,在當時還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我們這一輩的計劃生育也是最嚴格的,也是提現(xiàn)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吧,男的只能生一個(有男的就行了),第一胎女的,可以生第二胎(再生個男的),超過了就要罰款。所以現(xiàn)在很多95后都是獨生子女,或者有個姐姐,非常少有兩個男的。

5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id\": \"v02016040000bse2tf97n2el260jd810\

6

閩南人重男輕女的原因是:男的體重普遍比女的要重一些。

7

重男輕女不應該,什么時間應倒來?

8

很高興回答《閩南人重男輕女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從朋友的妻子了解到,并不是整個閩南人的重男輕女,只是其中惠安人比較重男輕女,雖屬于閩南地帶。從傳統(tǒng)來說,大家會有點重男輕女,二十一世紀以來,相對來說思想解放比較好。

我們屬于閩東,我朋友說她妻子如果在惠安地區(qū)(屬于閩南地區(qū))結婚的話,女方陪嫁的多,如果男方出彩禮的話,女方會出雙倍嫁妝,所以他們很怕生女孩,倒是喜歡生男孩。在新時代時期,這種思想會好很多。

我開玩笑說:朋友你有福了,你妻子老丈人給你(我朋友)雙倍嗎?他說沒有,遠嫁的沒有,隨男方(閩東)風俗。這好像另外一種“重男輕女”,這種現(xiàn)象競然在東南亞又變了花樣,海洋沿海地區(qū)密集交流傳統(tǒng)傳奇結果嗎?

9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作為新廈門人,可以說對閩南人重男輕女的問題有話語權。為啥,因為閩南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不是一點點重。我有一個朋友,之前就是生了一對龍鳳胎,兒子被爺爺奶奶照顧得上初中了,還給打飯夾菜,不然就一直在餐廳坐著不動。但是閨女幾乎從小到大沒怎么關過,甚至小時候摔倒也不見爺爺奶奶著急的。如果說這只是個特例的話,那么廈門某融集團的老板娘郭某娟,董事長就是幾十年的律師,但是還是40多歲生四胎拼兒子,還能說啥?老公一家是地地道道的閩南人。越是有錢,就越是有這樣的思想。不都說了嗎,或許家里有皇位要繼承啊。像重男輕女的事情,幾乎在閩南人眼中那是最正常不過的,兒子千般壞,那還是兒子好。女兒千般好,哪也比不過一根草。很多新嫁到閩南的媳婦,生孩子的時候,要是頭胎是兒子,公公婆婆都很看得起你,因為你肚子爭氣。要是生女兒,拼二胎、拼三胎,抽血化驗做彩超,哦,接下去要發(fā)現(xiàn)是女孩,那估計也沒機會跟世界說你好了。

反正我身邊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至于說閩南人在重男輕女方面還好的,小語只能恭喜她,目前過得還可以,希望可以笑到最后,未來不會有逼你再拼兒子的說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關注我,了解更多廈門本地資訊。

10

嗯,我在閩南,大概率是這樣的,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越是重男輕女。越是偏遠的農(nóng)村越是。而相比早些時候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很多了。

說個典型例子,以前在農(nóng)村老家有一鄰居,家里頭胎生個女兒,剛生出來,奶奶就跟媳婦說是個女娃,送給別人養(yǎng)吧。關鍵是這奶奶的其他兩個兒子都沒生女娃,都生的是兒子,這算是她的長孫女了,她還是嫌棄。在八幾年,孩子媽也是農(nóng)村女,在那年代沒文化也沒主見,沒敢說啥,但還好孩子爸有點原則,覺得這是頭胎,就自己養(yǎng)著吧,才沒送人。后來這家又生了倆男孩,奶奶一直疼的是倆男孩,對女孩很苛刻的,啥臟活累活都得女孩干,男孩們不干或少干都沒事,但女孩不行,沒完成就得挨罵挨打。女孩還沒小學畢業(yè),奶奶就說不要讀了,幫家里干農(nóng)活吧,要不就出去打工供倆弟弟讀書。后來女孩也真的小學一畢業(yè)就沒去上學了。這家的小兒子很受奶奶寵的,從小也是各種欺負姐姐,脾氣又爆又燥,養(yǎng)成姐姐從小就唯唯諾諾的性子。

想說以前的人沒文化真可怕,這樣的例子在以前的農(nóng)村可不少。還好,現(xiàn)在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這么偏激的例子少見了。但男女還是多多少少會受不平等對待的。如果是城市里,如果家里老一輩人文化程度高點的,可能就少見一些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