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古代的繪畫、小說和詩詞來看,古代對女子的審美變化。從以瘦弱為美,到以病弱為美。

《詩經(jīng)》里的莊姜,以修長豐滿、健康活潑為美

《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描寫齊女莊姜的美麗容顏。


碩人其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里描繪了一個修長豐滿的女郎,她的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yōu)美,齒若瓠子最齊整。“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得無以復加。這里的莊姜是健康的、快樂的、羞澀的,猶如春天含苞欲放的花朵一般鮮艷,猶如初生的太陽一般明媚。這時的美人是健康的。

魏晉時期的美人以瘦為美,但是瘦得健康

顧愷之仕女畫中的女子多是蛾眉細目,膚色白皙,頭發(fā)烏黑,身材修長、瘦弱,體態(tài)婀娜,神情瀟灑。體現(xiàn)了魏晉南北朝時代對女子審美要求,女子只有體態(tài)瘦弱、婀娜多姿才是美女。


唐朝以胖為美,可是依然有人喜歡弱不禁風的女子!绑w弱不勝珠翠繁”,這是白居易眼里嬌弱無力的女子,連戴在頭上的珠寶首飾都支撐不起來。唐玄宗的楊貴妃以胖為美,但是唐玄宗的另一個妃子——梅妃就以瘦著稱,俗稱環(huán)肥梅瘦。

這時的美女們雖然柔弱,但是健康,開朗,活潑。

明清時期的美人以病弱為美。

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以病為美,東施效顰,就是效仿西施生病顰著眉頭的樣子。


馮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表達了作者日日以酒買醉,任朱顏消瘦。

明清時期,美女標準是“鼻如膽,瓜子臉,櫻桃小口螞蚱眼;慢步走,勿乍手, 要笑千萬莫張口”。明清時期的仕女畫大多是這樣類型的美女,仕女畫中的女子更加柔弱,氣質(zhì)大多憂郁,有悲愁、凄清、弱不禁風之感。

唐伯虎仕女圖,大多數(shù)是櫻桃小口、柳葉眉、丹鳳眼、溜肩細腰、身材高挑,柔若無骨婀娜多姿。

改琦的《紅樓夢圖吟》、《元機詩意圖》、費丹旭的《 紈扇倚秋圖》、《十二金釵圖》里面的美人, 都有一種“弱柳扶風”的羸弱之感和“風露清愁”的楚楚可憐之態(tài)。



病美人的代表:以林黛玉為首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

國人耳熟能詳?shù)牟∶廊耸橇主煊瘛?/p>


(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林黛玉初進賈府,人們就看出她有不足之癥。她三天兩頭生病,屋子里總是在熬著中藥。連水仙花,黛玉都舍不得養(yǎng)在屋子里,怕藥薰了水仙。


《紅樓夢》里其他姑娘也都很嬌弱,總能看到某個姑娘病了的描述。例如薛寶釵有從娘胎里帶來的熱毒;秦可卿年紀輕輕就病死了;秦可卿葬禮期間,迎春病了,后來寶琴等人來的時候,也說迎春病了;探春建立詩社的時候,剛剛病愈。

《紅樓夢》里,自認為強壯的女子是王熙鳳。然而元宵節(jié)后,“鳳姐便小月了”。


(鳳姐)稟賦氣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養(yǎng),平生爭強斗智,心力更虧,故雖系小月,竟著實虧虛下來,一月之后,復添了下紅之癥……誰知一直服藥調(diào)養(yǎng)到八九月間,才漸漸的起復過來,下紅也漸漸止了。


王熙鳳小產(chǎn)一次,竟纏綿病榻七八個月,從此落下了下紅之癥。

人們不以病弱為缺點,反而以此為榮

南安太妃要見小姐們。賈母笑道:“她們姊妹病的病,弱的弱,見人靦腆,所以叫他們給我看屋子去了”。

賈母告訴南安太妃姑娘們病的病,弱的弱。而太妃也沒有因為賈母說姑娘們病弱就不見了,依舊堅持要見姑娘們?梢姰敃r的上流社會,不以病弱為缺點,反而以為這樣才是大家閨秀的范兒。

明清時期的仕女圖,里面的美女有著如花的嬌顏,優(yōu)美的身姿,華美的服飾,她們或憂思靜坐、或讀詩弄琴、或倚榻而眠。給人的感覺是她們不快樂、要么憂傷、要么寂寞。她們總有那么幾許閑愁。


明清時期的美人再也沒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蕩秋千的快樂女孩子。畫家極度渲染惹人憐愛的“孱弱”之美。

結語:

從莊姜到梅妃,再到林黛玉,古代美人從以修長、豐滿為美,到以瘦為美,再發(fā)展到以病弱為美,體現(xiàn)了女子地位的不斷降低。女子淪為男權社會的附屬品。

春秋戰(zhàn)國到魏晉、唐朝時期的女子可以上街,可以宋朝的女子可以在元宵節(jié)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到了明清時期,女人們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女子深受三綱五常的束縛,終日鎖在鎖在深閨大院中,沒有自主權,免不了有悲戚與閑愁,因此體弱多病,弱不禁風,以至于有“紅顏薄命”之說。

女子病態(tài)地以取悅男人為榮,而那些被取悅的男人美其名曰:女為悅己者容。

@潤楊的紅樓筆記


最佳貢獻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