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初三杰和明初三功勛





歷史總有相似的地方,就象劉邦打天下有漢初三杰,三人各司其職輔助小亭長劉邦奪得天下,而坐上皇帝寶座的劉邦沒多久就開始四處征討異姓王,對劉邦忠心耿耿的蕭何被劉邦幾次三番的試探,最后以自污名節(jié)才保得周全。

朱元璋的手下也有這么三個人,李善長被朱元璋比作蕭何,李善長的職能也確實如蕭何一樣為朱元璋管理后勤,被朱元璋授予首功。

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其職能也如張良輔助劉邦一樣,總是能幫忙撥開迷霧,為朱元璋指明正確方向,作出正確的選擇。

徐達其實職能和韓信差不多,為朱元璋開國第一功臣,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只不過明初這三個人的結局和漢初三杰的結局卻不同,蕭何雖然坐了幾天牢,但是卻依然坐在高位上善終,張良最為瀟灑,很早就急流勇退,退出高堂修仙去了,而韓信最慘,被呂后命人戳成了篩子。

明初這三個人,李善長在古稀之年被牽連到胡惟庸案中,連同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起處死,劉伯溫本來只是感染了風寒,朱元璋得知后,派胡惟庸帶著御醫(yī)去看病,卻越看越嚴重,劉伯溫吃了御醫(yī)開的藥,肚子里就象好幾塊石頭擠壓著,十分痛苦,找朱元璋說了這種情形,朱元璋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安慰話,沒兩個月劉伯溫就死了。

徐達之死廣為流傳的就是他的背上長了個毒瘡,這個時候朱元璋卻賞賜了一只燒鵝給他,知道朱元璋意思的徐達,含著淚把燒鵝吃掉,沒多久就瘡發(fā)而死。

朱元璋有沒有想殺徐達?

徐達和朱元璋是同鄉(xiāng),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農家,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朱元璋參加義軍后回鄉(xiāng)募兵,徐達應召跟隨,自此開始了他戎馬生涯,才能出眾的徐達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戰(zhàn)四方。

在四處征戰(zhàn)中,徐達和常遇春配合,屢立戰(zhàn)功,二人沖鋒陷陣、勇冠三軍,在朱元璋占據(jù)應天(今南京)后,處在各路義軍的包圍中,這時候徐達更是顯露了他的才華,在與陳友諒作戰(zhàn)中,所乘戰(zhàn)船著火,徐達臨危不亂,一面撲火,一面指揮戰(zhàn)斗,很好的表現(xiàn)了他卓越的將帥之才。

在和南方陳友諒、張士誠兩個最強勢力對戰(zhàn)中,徐達先是大敗陳友諒,后除張士城,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在平定南方后,朱元璋開始了北伐,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一舉推翻了元朝,結束了蒙古在中原98年的統(tǒng)治,中國再次回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同時丟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徐達這位軍事才能卓越的人才,大明開國的軍事統(tǒng)帥,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朱元璋還和徐達成了親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娶了徐達的女兒,不過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人,當皇帝的總歸是不放心,特別是朱元璋這個從苦哈哈出身的,對于功臣們更是不放心,也因此就有了明初幾大案,試想真有那么多功臣要造反的話,難道不是當皇帝的有問題?還牽連誅殺了那么多人。

徐達有韓信之能,政治覺悟卻比韓信高出太多,一直守著為臣之道,從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一直恭恭敬敬的,從不多講和亂講話,私生活也很自律,不貪圖女色財寶,朱元璋也多次試探徐達,曾經以自己稱王時的府邸送給徐達來試探他有沒有私心,徐達是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接受這個王府的結果,堅決不要。

還有就是兩人經常下棋對奕,徐達棋力高于朱元璋,害怕有勝君之罪,都是以失子告負,有一次朱元璋和徐達對奕的時候,朱元璋要徐達放開手腳,不準讓棋,徐達只好拿出高招,在勝了朱元璋的同時,在棋盤上走出了“萬歲”兩個字,朱元璋雖然輸了,卻是大悅,將兩人下棋的地方賞賜給徐達。

其實徐達可以說是明朝開國功臣中為數(shù)不多得以善終的人,自古帝王之心大多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享福,特別是對那些在開國中有卓越貢獻的功臣,那說明這些人的能力都很強,你說哪個帝王會放心?所以說“狡兔死、走狗烹”是條鐵律,只不過徐達不僅軍事才能出眾,政治上情商更是高超,使朱元璋不好下手。

徐達因病而死,享年五十四歲,死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至于說朱元璋送燒鵝給徐達吃,因此使得徐達背癰大發(fā),潰爛而死,這個只是野史的說法,不過有這種傳聞流傳下來,與朱元璋大殺功臣是有一定關系的!

最佳貢獻者
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shù)吃完而死。

這些都是謠傳。

所謂飲食相克,只是中醫(yī)的理論,很多沒有科學依據(jù)。

就比如說吃燒鵝會導致背疽加重,確實有這種說法,但沒有醫(yī)學上的依據(jù)。

鵝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導致病情惡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強患者的營養(yǎng)。

不過薩沙奶奶經常說,大鵝不能吃,吃了會把幾十年前的病根發(fā)出來。

今天看來,背疽有兩種可能。

第一,因為古代沒有抗生素,局部皮膚被感染以后長期不能治愈,出現(xiàn)習慣性的潰爛。

如果用今天醫(yī)學角度來看,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導致的。這種治療起來并不困難,用抗菌素和動手術排出膿液,迅速可以痊愈。

薩沙也得過這玩意,還在頭皮上了,大概一周就好了。

這種即便在古代,也不是致命的,頂多會影響生活。

第二,就是一些嚴重疾病的并發(fā)癥。

比如嚴重的糖尿病,也會出現(xiàn)皮膚潰爛的情況。古人不知道有糖尿病,只能當做背疽。

在古代,因為沒有胰島素,這種病是治不了的,最終會因為并發(fā)癥而死。


現(xiàn)在看來,徐達被朱元璋害死并沒有依據(jù)。

因為徐達是1384年患病,當時已經全部離職,在家養(yǎng)病,對朱元璋已經不構成威脅。

而徐達是1385年才死的,前后長達1年。

朱元璋如果真正要害死徐達,暗中下毒肯定一下子就斃命,不可能搞上1年時間。

個人認為,徐達就是病死,因為他已經53歲了。

這個年齡就古人來說,已經是很老的老人了。

同時,朱元璋對徐達真的不錯,這主要是徐達刻意放棄權力,對朱元璋不構成威脅。

徐達死后,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徐達有3個兒子和四個女兒。3個兒子全部都是世襲的高官。四個女兒有三個嫁給朱元璋的皇子,其中大女兒嫁給燕王朱棣,日后成了明成祖皇后。二女兒嫁給代王朱桂,四女兒嫁給安王朱楹,可謂滿門顯貴。

3

徐達是農民出身,跟朱元璋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友。在明朝的開國將領中,徐達可以說是功勞最大的一個,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先羅列一下徐達的功績。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軍。朱元璋見其能力超群,有大將之才,便讓他代替自己四處征戰(zhàn)。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上進行大決戰(zhàn),徐達表現(xiàn)出色,力克陳友諒的龐大水軍,隨后被封為左相國。公元1365年,率軍擊敗并生擒了東邊的張士誠。兩年內幫助朱元璋解決了兩個最強大的對手。沒過多久,又統(tǒng)領大軍揮師北伐,以大將常遇春為副將,矛頭直指元朝余孽。經過數(shù)場惡戰(zhàn),終于在1368年攻取元大都,將蒙古人趕出了漢地。也就是在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朝。徐達還曾經救過朱元璋的性命。

那么為什么朱元璋要對徐達下手呢?根本原因是朱元璋怕徐達影響力太大,威脅自己的江山永固。朱元璋是一個心狠手辣,為了自己的江山后代,什么事都能做出來的人,什么人都可以舍棄。因此,洪武朝中后期,滅門大案頻發(fā),而且被滅門的多數(shù)是開國元勛,例如李善長、藍玉等。但是時下的一些電視劇拍得不夠嚴謹,不符合史實,往往會誤導觀眾。例如在電視劇《朱元璋》中,徐達是在朱標之后死的,劇情暗示徐達之死是因為朱元璋怕朱標死后朱允炆鎮(zhèn)不住徐達,因此賜給他燒鵝,致使其暴病而死。

但實際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在真實的歷史上,朱標是1392年死的,而徐達是1385年才去世的。很顯然,徐達是死在朱標的前面了,所以徐達的死應該跟朱標沒有關系。那真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還是朱元璋怕徐達功勞太大,功高震主,最終威脅到朱明江山。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朱元璋相信徐達無論如何不敢有什么出格的舉動,但是隨著自己年事漸高,百年之后,難保徐達或徐達后人不擁兵自重,威脅皇權。于是朱元璋趁徐達有毒瘤在身,賞賜徐達不能吃的燒鵝,讓他毒瘡爆發(fā)而死。朱元璋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后世不能輕易就把殺功臣的罪名安在他的頭上。因為,我朱元璋只是給他吃了個燒鵝,可沒有殺他。這很可能是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之一。

另外,雖然徐達之死跟太子朱標沒有關系,但跟馬皇后是有關系,這是次要原因。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最愛。普天之下,朱元璋誰的話都可以不聽,唯獨要聽馬皇后的。而且馬皇后非常善良,經常勸諫朱元璋少殺功臣。然而馬皇后在公元1382年,也就是洪武十五年,就早早的過世了,這讓朱元璋非常傷心,同時世間再沒有什么能阻止朱元璋大開殺戒了。所以1385年的徐達之死多多少少跟馬皇后之死是有關系的。

4

關于徐達的死,清修《明史》說他是因患背疽而病故。

朱元璋建立明朝建以后,曾經任命徐達做過一個大官――右丞相

明初總共有五個丞相,徐達就是其中之一。把這五位丞相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李善長

李善長非常了不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讀書不多,但非常有才能。朱元璋曾把他比做漢朝開國丞相――蕭何。功勞居于徐達之上,列為首位,地位尊崇。朱元璋做吳王的時候,就封李善長為右相國。明朝建立以后,封為中書左丞相。
后來,李善長牽涉到胡惟庸案中,大逆不道,企圖謀反。
七十歲的老家伙,路都快走不動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天,居然還想謀奪皇位。

朱元璋很痛快,滅了他的族,全家七十余口全部抄斬。

這個丞相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二、楊憲

楊憲屬于劉基一系的人物,長得很帥,很早就做了朱元璋的幕僚,非常有能力的一個人。
洪武二年的時候,楊憲受召成為中書省右丞相,又遷為左
丞。后來,被揭發(fā)干了壞事。到底他干了什么壞事
呢?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反正是被處死了。

這個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三、汪廣洋

汪廣洋是在朱元璋渡江時期被召納到麾下的。他做為官清廉,辦事穩(wěn)重。曾被朱元璋稱為張良、孔明一般的重臣。

洪武三年,李善長生病,汪廣洋被朱元璋召到京城擔任了中書左丞,后來就替李善長成為了右丞相。


小邦占城遣使來朝貢,
朱元璋居然不知道,很生氣,要有人負責。事情細細追查下去,汪廣洋受到牽連,被朱元璋賜死。

這個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四、胡惟庸

在明初的歷史上,胡惟庸很有名。洪武三年,代替汪廣洋做了左丞。洪武六年七月,成為右丞相。
汪廣洋
死后,他的小妾從死,朱元璋細查,發(fā)現(xiàn)胡惟庸違規(guī)操作,就要收拾他。胡惟庸這廝挺神,居然勾結日本,想巔覆大明政權,還與很多文臣武將串通一氣,企圖謀反。

朱元璋殺了胡惟庸,這個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殺掉的。胡惟庸死后,據(jù)查,他的陰謀暴露,和他串通的有幾萬人。

真沒有想到,這么多人都對皇位虎視眈眈。

五、徐達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武將,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洪武元年,徐達就被朱元璋封為右丞相。

真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

徐達做戰(zhàn)風格凌厲如閃電風暴,很像二戰(zhàn)時期德軍的軍事奇才隆美爾元帥。
徐達曾經對胡惟庸很不感冒,
說他不配做丞相。

徐達后來患了背疽,朱元璋派徐達的兒子徐輝祖來看望他,很快又將徐輝祖召還。

隆美爾元帥,不好意思,寫錯了,是徐達病死了。

這個丞相是病逝的。

六、劉基

本來劉基不是丞相,把他列出來,是因為他的地位很高,有丞相之才。

朱元璋曾經讓劉基評價過其他幾位丞相――李善長、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劉基認為他們都不合適。搞不懂劉基是什么意思。
劉基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望他,給了他藥。劉基就死了。

這個有丞相之才的智謀之士是被胡惟庸害死的。以上這些丞相都死了以后,為了避免再有人遭到不幸,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

從此以后,明朝就沒有丞相了。

5

傳奇皇帝朱元璋故事確實不少,史書也有不少介紹,影視就更多了。朱元璋幾次想殺徐達,第一次朱元璋當元帥時,俆達已經是大將軍,起因是徐達手下的士兵在吃完西瓜不給錢,老瓜農討要,遭到毒打,被士兵打死。朱元璋治軍是相當苛刻的,軍紀極嚴,士兵擾民犯罪,直接拿將軍問罪。瓜農之死激起民憤,朱元璋命令衛(wèi)隊長大虎帶令大批人馬包圍徐達將軍府,直接將俆達逮捕,當著全街百姓問斬,但由于劉伯溫,李善長大力求情,手下打死瓜農,并非徐達指使,徐達也不知情,直接拿將軍問責,有點過份,當?shù)匕傩找补蚯笤弬T達管教不嚴,嚴懲兇手就可以,兇手被常遇春一劍刺死。朱元璋原諒了徐達!

隨著朱元璋年老,朱標已死,接班人只能是孫子朱允炆,其孫性格善良,軟弱,不善駕馭大臣,為了掃清障礙,手握重兵的必須忠誠,為了防止老將軍們威脅其孫順利接班,朱元璋需要拔刺,以各種借口將功臣們處死!徐達有背瘡,怕鵝肉,朱元璋偏偏送以蒸鵝,如果徐達不吃,會滿門抄斬,徐達只能含淚吃下鵝肉,從而背瘡潰爛,暴病身亡,民族英雄徐達未死在北伐戰(zhàn)場上,卻死在視如兄弟的朱元璋手上,晚年凄慘!

6

朱元璋殺功臣之聲總是不絕于耳,源于朱元璋因“胡藍之案”牽連太多人被誅殺,又因該案持續(xù)的時間長,恰巧許多功臣在這個時間段死亡,這就給了文學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很多的編纂素材,以至于大家都認為朱元璋是個不講情義、心狠手辣的皇帝,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的人,那朱元璋有沒有殺他好伙伴徐達呢?

大家眼中徐達是怎么死的

大家在影視中看到關于徐達的死是說,徐達患病了躺在家里,慢慢調養(yǎng)就會好,但是不能吃燒鵝,朱元璋卻認為徐達是明朝的第一名將,他在軍中很有威望功勞又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朱元璋的皇帝位置,俗話說:臥榻之側豈能讓他人酣睡,朱元璋開始開始猜忌徐達,聽說徐達病了不能吃燒鵝,并認為這是除掉徐達的好機會,就派人送給徐達一只燒鵝,徐達一見是只燒鵝,吃了是死不吃抗旨也是死,明白了皇帝送燒鵝的含義,徐達含淚吃下了整只燒鵝,最后渾身腐爛而死,成全了自己忠臣的美名。

但有關明朝的正史均沒有這個事的記載,反倒是一些野史有記載,比如明朝人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說:徐達生病了朱元璋聽說后,便賜食物給徐達,徐達吃了御賜的食物死了,但是徐禎卿的野史里并沒有描繪,朱元璋賜了什么食物給徐達,到是清朝中期的文人趙翼,在他所撰寫的《廿二史札禮》中編寫了徐達“賜以蒸鵝,疽最忌鵝”的說法。也就從這開始有,徐達吃了朱元璋御賜燒鵝死的說法。

真實徐達是怎么死的呢

《明史·徐達傳》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赍敕往勞,尋召還。公元1384年太陰侵犯上將軍,朱元璋心中憎惡。這時徐達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微好轉一點的時候,朱元璋就派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攜帶朱元璋的親筆信前往慰問徐達,不久徐達應召返回京城。《明史·徐達傳》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公元1385年二月五十四歲的徐達病逝,朱元璋聽到這個噩耗后連早朝都不上了,在徐達發(fā)喪時朱元璋更是悲痛不已,并追封徐達為中山王 ,增其子孫三世為王爵,享太廟,位列功臣肖像第一。

可見朱元璋與徐達的兄弟情誼,若真如小說寫的那般賜徐達燒鵝致其死亡,那朱元璋為何聽聞噩耗連早朝的都不上了,甚至追封其為中山王,還讓他子孫繼承等等,這足以說明徐達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和否定了野史中徐達吃燒鵝而死是說法。

7

朱元璋之所以沒有殺徐達,主要還是因為徐達始終謹言慎行、從不居功自傲,絲毫沒有僭越之舉,讓朱元璋很放心,最終在洪武年間的血雨腥風當中完美躲過朱元璋的屠刀,成為大明王朝開國功勛當中極少數(shù)得以善終者之一。

徐達和朱元璋是一同長大的發(fā)小,他二十二歲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驅大元、滅陳友諒、張士誠,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位列開國六公爵之首。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強的政治家,大明王朝建立之后,隨著天下逐漸安定,此時,在朱元璋看來,這幫雄才偉略的開國功勛不再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而是對大明江山巨大的潛在危險,尤其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后,皇太孫朱允炆更是在朝中毫無威信可言,自己一旦去世,朱允炆是肯定駕馭不了這幫開國功臣的,因此,為了給孫子留下一個相對安定的統(tǒng)治環(huán)境,朱元璋逐步對開國元勛們進行了大清理,最后幾乎被屠殺殆盡,所剩寥寥無幾,而徐達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得以幸存下來。

要知道,明朝初年,朱元璋身邊那可是人才濟濟,文有劉伯溫、李善長等,武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等,個個都不是等閑之輩,而徐達能位列這幫開國功臣之首位,更說明了他是高人當中的高人,因為這必須至少得滿足三個條件:一是他要有足夠的功績作為基礎;二是他的功績、能力必須要得到其他功臣的認可和服氣;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還要得到朱元璋的認可,不然功勞再大也不可能被排在首位。事實證明,他確實都做到了,他不僅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將他排在首位其他開國功臣也是毫無怨言,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確實配得上。

按理說,像這樣功高震主的大將,和平年代是最容易受君主的猜忌和壓制了,但是對于徐達來說,朱元璋沒有絲毫威脅感,究其原因,還是徐達自己做的太完美了,正如朱元璋評價的一樣: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受命而出,成功而歸,不驕傲,不自夸,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行為正派無疵,品德高尚可與日月相比,這只有大將軍徐達一人堪當于此。這樣堪稱完美的人設,就是想殺也不知道從何動手!

結語:實際上,朱元璋并不是毫無人性的劊子手,而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還是有感情的,再加上徐達的幾個女兒都嫁給了自己的兒子為妃,也算是和自己結了親家,攀上了親戚關系。對于這樣一個謙恭謹慎、不居功自傲的親家,朱元璋實在沒必要趕盡殺絕;谝陨显,徐達最終得以善終,在他死后,朱元璋還親自出席葬禮以示悲痛,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謚號武寧,并贈三世皆王爵。

8

朱元璋根本沒有殺徐達,也沒有必要殺徐達,徐達是因為背疽發(fā)作而死的。因為朱元璋殺伐功臣太多太重,因此徐達正常死亡也被說成是朱元璋害死的。野史中,朱元璋得知徐達有背疽之病,不得飲酒和吃鵝,于是故意派人賜給徐達酒、燒鵝,徐達吃后背疽發(fā)作而死。野史認為朱元璋殺徐達的原因是太子朱標死了,為了保證徐達不跟燕王朱棣合作影響朱允文的帝位,故提前害死徐達。

正史記載徐達死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而太子朱標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也就是說太子朱標比徐達晚死7年,朱元璋根本沒有必要殺徐達,因為朱標的能力完全可以駕馭功臣和諸位王弟。

徐達是朱元璋的兒時摯友,也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大將,兩人親如兄弟,形同手足。大明王朝的建立 ,徐達居功至偉,可以說大明朝的立國之戰(zhàn),每一戰(zhàn)徐達都參與了。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xiāng)募兵,年僅22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徐達初授鎮(zhèn)撫,朱元璋發(fā)現(xiàn)徐達才能超乎眾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戰(zhàn)四方。

1363年,徐達大敗陳友諒,擊敗了朱元璋最強大的敵人。1364年,朱元璋以徐達為左相國,統(tǒng)領全國文武。1367年,徐達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jù)勢力;同年,徐達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明朝建立后,徐達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跟徐達結為兒女親家,徐達長女徐妙云跟燕王朱棣結婚,冊封為燕王妃。徐達死后,朱元璋痛哭流涕,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后來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取得大明朝皇帝之位,封徐達長女徐妙云為皇后,封徐達外孫朱高熾為太子。

9

徐達位列大明開國功臣第一,“開國六王”之首。關于徐達之死,明史說他是病死的,但民間野史也有朱元璋派人送蒸鵝,徐達含淚吃下后死去的說法。




徐達既是朱元璋的同鄉(xiāng),又是他的小時候玩伴。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22歲的徐達投奔朱元璋,從此開始了他戎馬生涯。徐達自幼習武,身材魁梧,智勇雙全,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投奔朱元璋后,徐達很快就表現(xiàn)出他的軍事天賦,逐漸開始嶄露頭角。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徐達協(xié)助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zhàn)中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揮師攻取淮東,并于兩年后攻破平江府,生擒吳王張士誠。在南方粗定之后,徐達又不辭勞苦,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起率領25萬大軍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tǒng)治。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率領的明軍攻破元大都,元順帝帶著太子及諸王妃嬪逃遁大漠,元朝在中原的統(tǒng)治宣告結束。



為了徹底打擊元朝殘余勢力,使其不能有喘息機會卷土重來,徐達再一次掛帥出征,采用劉伯溫之計,大敗擁兵十萬,割據(jù)山西的元丞相王保保。從洪武三年(1370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達幾乎年年出征,數(shù)次大敗北元軍隊,基本將元朝殘余勢力趕回漠北。徐達戎馬一生,治軍有方,作戰(zhàn)勇猛,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官至中書右丞相、太傅、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被朱元璋列為開國功臣第一、“開國六王”之首。



關于徐達之死,《明史》記載他是得了重癥病死的。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留守北平時得了背疽,背疽在現(xiàn)在已不算什么大病,但在古代卻是致命的,歷史上很多牛人都死于背疽,比如三國荊州刺史劉表、豫州刺史劉焉、曹魏大將曹休、西楚霸王項羽謀士范增、南宋抗金名將宗澤皆死于背疽。徐達是南方人,而北平這地方冬天異常的冷,是很容易得背疽的,這種病來勢洶洶,徐達堅持到次年二月,病情加重,很快即病逝。

但是,由于朱元璋當時已經大興刑獄,“胡惟庸謀反案”殺了很多功臣,徐達恰在胡案發(fā)生后沒多少年即死去,因此民間議論紛紛,竟有了徐達被朱元璋害死之說,根據(jù)明朝筆記《龍興慈記》所載:

徐達病疽,帝賜以蒸鵝,疽最忌鵝,達流涕食之,遂卒。

大意是:徐達得了背疽,朱元璋明知得了背疽最忌吃鵝,但還是派人給他送了一只蒸鵝,徐達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流著淚,在朱元璋派來的人監(jiān)督下把鵝吃下,吃完不久即過世了。



《龍興慈記》這本書,成書于明嘉靖年間,作者王文祿僅憑母親口述,毫無事實依據(jù)即冒然將其寫入書中。而他母親竟然也是從他外祖父口中聽來的,可想而知,這種口耳相傳的流言根本站不住腳,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后世很多史學家對此說法都不以為然,清朝大文豪趙翼更是直斥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不足為信。

朱元璋曾寫過一副對聯(lián)送給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朱元璋用“第一”,“無雙”這樣的溢美之詞高度評價徐達,對他的個人品德、軍事能力都給予了最高的肯定。大明開國功臣里面,能夠享受這么高評價的人,唯有徐達。



徐達與朱元璋的感情,非其他人所能比,他們既是從小到大的玩伴,也是君臣和諧的楷模。徐達為人小心謹慎,話少但做事很有原則。徐達的大女兒嫁給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與朱元璋結成了兒女親家,但徐達從來不把皇親國戚的身份掛在嘴邊。

徐達的謹慎還體現(xiàn)在他的低調,他雖然與朱元璋有著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但朱元璋畢竟是大明天子,最忌功臣功高蓋主,徐達軍功大明第一,但他從不在他人面前炫耀,日常都深居府中,也極少與淮西集團的人來往,要知道徐達自己就是出自淮西集團,大批開國功臣都是他的同鄉(xiāng)老相識。徐達還嚴詞拒絕了胡惟庸的拉攏,對朱元璋中心耿耿,天地可鑒。

朱元璋賜蒸鵝害死徐達,乃是歷史謠言,謠言止于智者!



洪武十八年二月(1385年),徐達病逝于南京,朱元璋親往魏國公府邸吊唁,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葬鐘山之陰。并用一段話高度贊美了他輝煌的一生:“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10

還是那句老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首先,朱元璋沒有殺徐達。生背疽(不是瘤)不能吃燒鵝和蒸鵝吃了就被疽發(fā)于背暴卒本身沒有現(xiàn)代醫(yī)學依據(jù),有關朱元璋刺蒸鵝燒鵝害死徐達的記載本身也是出于不太可靠的野史的孤立說法,沒有確鑿的依據(jù)。

其實,換一個視角,我們只要仔細梳理一下時間線索就能發(fā)現(xiàn)朱元璋沒有殺徐達。

徐達病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徐達去世后,朱元璋親自出席他的葬禮儀式表達痛悼悲傷之情,同時褒揚徐達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為中山王,謚號武寧,本為農民連名字都很低端人口的徐達曾祖父徐五四、祖父徐四七、父親徐六四都被追封為中山王,三代女性先祖“皆封中山王夫人”。徐達被賜葬鐘山之陰(南),朱元璋親筆撰寫御制神道碑文——如果說這些都是朱重八虛情假意的做作,似亦不合情理,以朱元璋的迷信程度,不見得不會殺人,但是種種自欺欺人并且欺天的做作,實施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將徐達病逝的年份和朱元璋以各種名義誅殺功臣和大臣的所謂明初四大案的時間軸進行比較,來推論和判斷朱元璋是否殺死了徐達。

洪武九年(1376)空印案發(fā)生;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發(fā)生(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jié)等也被殺);洪武十八年(1385),郭桓貪污案發(fā)生;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案發(fā)生(以清除胡惟庸殘余逆黨的名義,可以算作胡案的余波);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案發(fā)生。

現(xiàn)在情況其實變得很清楚。退一萬步講,即使我們誅心一點,猜測的最后或曰洪武末年,朱元璋或許也可能有除去徐達的心思,但是到了這個朱元璋覺得有必要向淮西勛貴集團的核心動手的時候,徐達墓木已拱,已經完全沒有殺的必要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