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和教養(yǎng)不是一回事。

文化是跟著老師學的,教養(yǎng)是跟著老師、家長、前人學的,主要的是跟著家長修練的。俗話說“三歲看老”,即看一個人兩三歲時的表現(xiàn)就能預知他這一生的結局。

有文化的人只能說他聰明,讀書多,有才華。有教養(yǎng)的人說明他道德高尚,是君子。一般來說有文化的人也有教養(yǎng),因為他學的知識中也包含有有關教養(yǎng)的知識。像廉頗和藺相如;而有教養(yǎng)的人不一定有文化,像孟母、岳母、佘太君。

有文化的人若其人性向惡,則其離有教養(yǎng)遠,如歷史上的一些大奸臣。沒有文化的人其人性向善,則其顯得有教養(yǎng),如歷史上那些犧牲小我成全大家的人及修行的人。

現(xiàn)在的一些有文化的人表現(xiàn)得很沒教養(yǎng),主要是其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其家長罪責不可寬恕,如許可馨恨國辱華事件,許可馨如果出生在平民家庭,她不會這樣囂張跋扈,她的表現(xiàn)讓人覺得她嬌生慣養(yǎng)被家長寵上天的情形無以復加,平時其家庭恃勢而嬌的行為一般平民難以想象。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有沒有教養(yǎng)和他的出身有關系但不是決定性的,家長引導他邁出人生第一步至關重要。第一步邁向向善的道路則孩子有文化有教養(yǎng),邁向向惡的道路則孩子沒有教養(yǎng),且越有文化對社會的傷害越大!




最佳貢獻者
2

教養(yǎng)是行為的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又與有文化不劃等號,因為許多有文化之人教養(yǎng)并不高尚。

教養(yǎng)反應在人的生活細節(jié)上,諸如守時,信守諾言,待人接物時態(tài)度和藹、中肯,謙恭有禮,不自傲,談吐有節(jié),關懷他人,胸懷大度,富有同情心等等。

我在鄉(xiāng)村教育工作了近四十年,我遇到了一些沒教養(yǎng)的人,典型的一個是臟話滿嘴。有一次,他向人訴說他親兄妹之間的事,聽他粗口連爆,開始以為是罵別人,后來細聽原來是罵他的幾個哥哥,他把罵人當成了家常便飯,這與我這鄉(xiāng)土環(huán)境有影響,但作為一個教師,實在是缺乏教養(yǎng)了。還有一位,他鑲的假牙,吃了東西后,拿教師的水杯在里面沖洗,讓人十分厭惡。實際這樣的人不配當教師。

有文化的人,識字斷文,有責任成為社會上的教養(yǎng)之士、謙謙君子。只有言行自律,注意細節(jié),才會不斷反思自己,才會認清自己丑陋之處,修身養(yǎng)性,完美自身。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站立之處即風景。

3

德智體美勞是對人的素質定位的基本準則,也是人類社會教育的趨向目標,可是總有一些人"智"是夠高了,"德'卻掉渣了。

最近被國人大罵的許可馨,這個從中國藥科大學畢業(yè)后保送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公費留學的蘇州女學生,與當年的“吉吉良”有得一拼:吃中國的飯還砸中國的鍋!下面我們來看許可馨的不當言論:

1、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媽的錢和人脈;二靠蘇州的平臺和資源,有幸生在一個比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地方都富裕的城市,至于個人的努力與這些比起來,則絲毫不值得一提。

2、如果我有醫(yī)生朋友在武漢一線,我會希望他們臨陣逃脫。······

還有什么方塊的方方日記,在國家有難的關鍵時刻,一個人蹲在家里,憑“聽說”而寫的日記,遞給別人的刀,來刺我們國家的血。

4

1.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沒有教養(yǎng)

教養(yǎng)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yǎng);有的人沒有什么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yǎng)、很有分寸。

而我一直認同,一個人可以沒有文化,可以其貌不揚,但萬萬不能沒有教養(yǎng)。

比如最近很火的許某馨,出國留學,也算是一個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大學生,但是其說話方式,其言行完全和教養(yǎng)別離,至于背道而馳。(這里淺顯的把有好的教育等同于有文化啦)

比如最喜聞樂見的娛樂圈,某導演潛規(guī)則

比如最近很火的文化人,方方同志。不可謂沒有文化吧,但是看她老人家微博的罵戰(zhàn),完全沒有文人的雅量和風度。

比如支持方方中的人中,很喜歡給別人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姑且稱之為有“知識”吧,很沒有教養(yǎng),有很大的繼續(xù)學習做人的空間。



2.

什么是教養(yǎng)和文化?

讀很多的書,擁有很多的知識,跟有沒有文化,完全是兩碼事。

不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有教養(yǎng)”。教養(yǎng)是由內而外,在人生修行中積淀出的德性。

教養(yǎng)是知禮而知理,有同理心的同時明白人與我的分界。

教養(yǎng)和文化總結來說,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5

有文化,或者說有文憑,或者說在某一領域有專長成績突出者,說明其智商高。

沒有教養(yǎng),是情商低劣的表現(xiàn)。這類人從小就缺乏我國傳統(tǒng)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更是家教短板的體現(xiàn)!“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應成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情商,從小就應當注重培養(yǎng)。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說話,學會處事,尤其是要學會交友。這兩點于孩子長大成人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至關重要!人,總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總是與他她人共生存。生活中,情商高的人會左右逢源,會快樂地生活著一一無煩無惱無憂愁。而情商低的人,生活中會處處碰壁,多煩惱,甚至走向極端。

世界上,平凡的人占絕大多數(shù),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愿我們不斷向社會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讓自己的生活快樂著,幸福著。最好不要成為有文化而沒有教養(yǎng)的“書呆子”。

6

文化跟教養(yǎng)不能劃等號。

文化是知識(數(shù)理化,天文地理等)。

啟蒙時跟著父母,老師和各類書籍攫取到的知識;而教養(yǎng)則是人的品質的高尚,為人處世的修養(yǎng)和禮貌,總之是人諸多方面的涵養(yǎng)。

至于一個人有了文化卻沒有教養(yǎng),這就是這個所謂“文化人”的悲哀,十年寒窗只認知了成百上千的漢字,懂得了加減乘除的運算,卻不能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

對此類文化無教養(yǎng)之人,我嗤之以鼻,相信也是不受社會歡迎的人,所以奉勸文化人加強自身修養(yǎng),做一個受人尊重的有文化有教養(yǎng)的謙謙君子。

7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贊成作者的觀點,一些有文化的人,確實是沒有教養(yǎng)。在我們的生活里,有時候確實可以看到一些,有文化的人做事確是讓人不齒,辱沒了文化人的斯文,還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這些人的世界觀根本就是文化人的。所以說,對于那些沒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就是要大力鞭策,文明社會風氣。

有時候在單位可以碰到這樣的沒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有些人工作不愿意努力,卻還很想上位,面對強勁的對手,干脆就使陰招和損招,目的就是把別人的形象抹黑,把別人的成績攬到自己身上,達到趁機上位的目的。如果這樣的人一旦上位,就是典型的害群之馬,把整個單位攪和的一團糟。這樣的人具體有些教養(yǎng)差的表現(xiàn)呢?第一就是打小報告。這樣的人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裝得很清高,積極的大放厥詞,引誘別人說話,然后,不管說話人的目的如何?自己把別人的話如獲至寶似的,拿到領導那里,添油加醋的編造一通,無中生有的添加一些領導不愛聽的佐料,達到告狀的目的。某些領導,特別是沒有本事的領導,害怕自己的根據(jù)不穩(wěn),反而有意唆使一些小人大興告狀之風,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試想,這些沒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聚到了一起,能不帶來禍害嗎?第二就是顛倒黑白,無中生有。有些沒有競爭力的文化人,覺得自己不能正面和別人競爭,干脆就使陰招,編造別人的謊言,把無中生有的事情寫成黑材料,去告狀。他們也知道這樣并不能打到別人,就是達到渾水摸魚的目的。第三呢就是痞子型的。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我就不怕和你撕破臉。這樣的缺乏教養(yǎng)的人,看似一副誰也不怕的樣子,如果遇到更加蠻橫的,就是一副哈巴狗的樣子,比誰都怕。


當然了,那些沒有教養(yǎng)的文化人的表現(xiàn)還有,這里就給出這么多了。你見過什么樣的,也來曬曬。

8

首先應該弄清楚文化和教養(yǎng)兩個詞語的概念,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文化是謀生的手段,比如師范學校學生畢業(yè)后去做教師,醫(yī)學院校學生畢業(yè)后去做醫(yī)生,專業(yè)領域的文化,是用來謀生的依靠。人們習慣用“文化知識”這個詞語,其實沒有明白,文化不等同于知識,知識是人生的閱歷,知識包含文化。

2教養(yǎng)是一個人知識的體現(xiàn),反映了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教養(yǎng)始于從小到成年時期的逐漸完善,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氛圍、個人喜好、慣性思維、社會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教養(yǎng)水平。

3比如許可馨,屬于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人群,但是她的社會認知,是有明顯缺陷的,就讓大家看起來沒教養(yǎng),是知識結構的不完善造成的,信念的缺失、毫無責任感,暴露的一覽無余。

4生活中,一些沒有文化的人,對父母特別孝順,可以讓父母頤養(yǎng)天年,待人接物敦厚友善;而有的高級知識分子,卻對父母親情非常漠視,自恃清高,待人尖酸刻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總之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反映出了這個人的教養(yǎng)水平,和文化程度高低關系不大。歡迎大家留言,批評指正。

9

要給文化下一個精準的定義,確實不容易。

我曾經(jīng)的大學老師曾說過一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有知識并不代表有文化,沒有知識,也不代表就沒有文化。簡而言之,并不是說你擁有幾個大學本科、碩士博士文憑,就代表你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反過來說,有些人或許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辦法踏進大學的校門深造,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學習而在很多方面達到專業(yè)的程度,也不能因為這樣的人沒有文憑,就說人家沒有文化。

有文化的人,首先應該有教養(yǎng)的

至圣先師孔子曾說過:泛愛眾 ,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也就是說,在學習文化知識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做人,比如善良,比如孝順,比如仁愛,這些都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

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看似容易,實則不容易,它是一個長期的習慣,更是一種由內而外流露出的氣質。

有教養(yǎng)的人,應該是懂禮貌的人。講禮貌的人應該學會尊重別人,不隨意揭別人的短,不惡語傷人;講禮貌的人懂得客氣,當別人給你提供了幫助時,記得要跟對方說謝謝;講禮貌的人要懂得分寸,不要得寸進尺,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準則之一。

有教養(yǎng)的人隨時注意自己的舉止,談吐和儀表,因為一個人的儀態(tài)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道德觀念,既構成外在美,也體現(xiàn)內在美。

有教養(yǎng)的人從不打斷別人的話,要待對方說完后再去補充或反駁。有教養(yǎng)的人在與人交往中從不強調自己的職位,不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越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與人進行真正平等的交往。有教養(yǎng)的人遵守諾言,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食言。萬不得已非要更改時,一定要講清理由。

有文化的人,會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精神世界苦苦追求和探索

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我們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進行探索,不斷進步。在這個信息飛速傳遞的時代,每一秒都有無窮多的信息產生,如果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很快就會被拋棄,所以,想要一直做一個金字塔頂端的人,就要不停地學習,學習各個方面,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人的精神境界是沒有頂端的,只有不停前進,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文化的人,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在用高標準要求自己

一個自律的人,一個隨時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無論從事哪個領域的工作,最終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應試。人的貧窮和富有都是外在的約束,真正值得贊頌的是內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樣的堅韌品格最讓人欽佩。

貧窮的時候,物質上的困難很有可能會磋磨一個人的心志,讓他逐漸失去信心和努力的動力,從而墮落下去。而富裕的生活也會使人沉迷,逸豫可以亡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貪圖享受的人會失去吃苦的能力,也失去奮斗的精神,最后在富貴的生活中埋沒自己曾經(jīng)的人生夢想,止步于驕奢淫逸的生活。只有在這兩種情況下都能約束自己,不停上進的人,才是真正有文化有本事的人。

10

這個問題是:讀了一點書就自命清高,自認為了不起,瞧不起普通老百姓。就視無忌憚萬所欲為,以強勢來壓人但又怕比他強的人,故弄玄虛,這種人的表現(xiàn)說明他的虛榮戰(zhàn)勝了理智,更是一種小人的嚴重體現(xiàn),若遇此人逼而遠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