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法西斯仍在負隅頑抗,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2顆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瞬間摧毀了它們,直接及間接死亡22萬人。幾天以后,罪惡的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
到現(xiàn)在,70多年過去了,廣島和長崎的輻射水平已經降到正常水平。廣島的輻射值約為0.3微西弗/小時,年均2.64毫西弗,長崎輻射值為年均0.33毫西弗。
據聯(lián)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公布的數(shù)據,普通人每年接受的自然輻射為2.3 毫西弗,有些地區(qū)超過10毫西弗。通過數(shù)據對比得知,廣島的輻射值與世界平均相當,長崎的輻射值已低于世界平均。
廣島、長崎之所以能夠恢復到正常水平,是因為:
1、作為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的核武器,小男孩和胖子當量和裝藥量都非常少。
“小男孩”重4噸,內部只裝了64公斤鈾-235,其中只有1千克發(fā)生了核裂變。另一顆“胖子”,重4545公斤,內裝钚239也不多,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有限。如果換成現(xiàn)代的核彈,那情況就不同了。
2、核爆分為“空爆”與“地爆”兩種方式。
原子彈主要通過沖擊波、光熱輻射、瞬間輻射和放射性污染殺傷目標,前面3種方式造成85%的人員傷亡。
“空爆”沖擊波半徑更大,對城市摧毀能力更強。當年廣島、長崎的建筑和人員都集中在地表,為獲得更好的殺傷效果,美軍決定用B-29轟炸機投擲核彈空爆,“小男孩”在距地面580米空中爆炸,“胖子”在距地面550米空中爆炸。兩座城市地表建筑大部被毀,人口大量傷亡。
但“空爆”產生的放射性殘留物卻很少,而“地爆”靠近地表,大量殘留物滲入地表,污染性更強。
3、原子彈爆炸時,產生4000多度高溫。
核裂變產生的大部分物質瞬間化為灰燼,爆炸點附近變成真空,遠處的空氣流過來補充,形成了強烈上升氣流,產生的蘑菇云高達18000米。
放射性物質隨氣流在幾分鐘內沖上平流層,粉塵殘骸隨風飄散,擴散在方圓數(shù)百公里,落回廣島、長崎的只是一部分。有一些塵埃隨雨水落在廣島西北地區(qū),形成“黑雨”,使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高一些。
4、與核電站泄漏不同,原子彈是急速核裂變,短時間產生大量核輻射,但并不持續(xù),產生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也短,消散很快。空氣中的輻射水平在兩周左右降到正常范圍,其余輻射在數(shù)年內基本恢復。
而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料多是長半衰期元素,會在很長時間內持續(xù)釋放輻射,后果十分嚴重。
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區(qū)
現(xiàn)在的廣島和長崎已經恢復如初,廣島市已有近120萬人口,1994年還舉辦了亞運會。長崎的城市人口也達到了45萬人,已經是一個正常的城市了,和日本其他城市沒什么區(qū)別。
現(xiàn)在的廣島
長崎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