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唐朝的至暗時刻,唐玄宗是先丟了長安,后丟了洛陽,一路小跑逃到了四川。這個時候他兒子唐肅宗李亨提前登基,開始了復(fù)國之戰(zhàn)。
唐肅宗李亨也是個沒有下限的皇帝,他為了恢復(fù)李唐江山,請求回紇人帶兵前來相助,并且跟他們約定了,打下了長安城,可以讓回紇人在里面隨便燒殺搶掠。
等到真正打下了長安以后,回紇人已經(jīng)搶掠了3天時間,廣平王李俶便設(shè)計制止了回紇人。并且?guī)е麄內(nèi)ナ諒?fù)洛陽了。
可以說統(tǒng)治者是真的沒有良心,為了恢復(fù)李唐王朝,難道真的可以不顧子民們的安危嗎?他們才不會管這些,不過這件事處理的不錯,因此唐肅宗對李俶刮目相看,自認(rèn)為自己比不上這個兒子。所以后來把皇位傳給了李俶。
唐代宗李俶在位期間,依舊丟了長安城。
唐玄宗丟了長安以后,本就已經(jīng)夠丟人的了。沒想到他的孫子唐代宗李俶也把長安給丟了。不過上一次是安祿山帶兵攻占了長安,而唐代宗時期,是吐蕃大軍攻占了長安。
吐蕃早就想要入侵唐朝了,早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就跟唐朝打過仗,后來通過文成公主和親,暫時解決了麻煩。
子儀以三千騎傍南山,至商州,得武關(guān)防兵及六軍散卒四千人,招輯亡逸,其軍漸振。蕃犯京城,得故邠王守禮子廣武王承宏,立帝號,假署百官。---《舊唐書》
到了唐中宗時期,吐蕃又不老實了,為此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送去和親,以此化解了兩家之間的矛盾。
安史之亂的時候,吐蕃可是占了大便宜。當(dāng)時唐朝為了平定安史之亂,把西域和河西走廊那邊的兵馬全都派往中原地區(qū)平叛,結(jié)果吐蕃這邊就順帶著入侵了西域和河西走廊一帶。
- 拿下了河西走廊,這就等于是陳兵在長安城外了,陜西鳳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十多個州都被吐蕃攻陷了,眼看著就要兵臨長安城了,可唐代宗一點辦法都沒有。
- 平定安史之亂以后,唐代宗就解除了郭子儀等人的兵權(quán),所以根本就沒人來防衛(wèi)長安城。吐蕃大軍兵發(fā)長安的時候,唐代宗李俶不得不選擇逃到陜州。
- 大量唐朝貴族也都離開了長安城,他們真的是怕了兵禍,有些人南下到了荊楚之地,有些人則藏匿于深山之中。
吐蕃人打下了長安以后,一點都不客氣,他們把廣武王李承宏立為唐朝皇帝,在長安城內(nèi)燒殺搶掠,比上次回紇人過來還要兇殘。
唐代宗不靠郭子儀,也做不成唐朝皇帝。
醉打金枝的故事我們應(yīng)該都很熟悉,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去了唐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仗著自己是公主,所以在家驕縱跋扈,絲毫不把郭子儀放在眼里。
在郭子儀過大壽的時候,升平公主居然不來拜壽,為此郭曖惱羞成怒,回去把這個媳婦兒胖揍了一頓。并且聲稱:你這么拽不就是因為你爸是天子嗎?那是因為我爸不肯做而已。
升平公主聽了這話,二話不說就進宮了,把這話原封不動地告訴了唐代宗,想要要誅滅郭曖全家?墒翘拼趨s笑著搖搖頭說:人家說的可不就是實話嗎?沒有郭子儀,哪里有唐代宗呢?
這個故事很多人覺得夸張了,其實絲毫不夸張,足以說明郭子儀在唐代宗時期的重要性。唐朝就是因為有了郭子儀,才能夠繼續(xù)延續(xù)一百多年。
吐蕃人打進長安城以后,唐代宗逃跑了,無奈只好重新啟用郭子儀。當(dāng)時郭子儀只有幾千人馬,正面較量根本就不是吐蕃人的對手。
子儀遣六軍兵馬使張知節(jié)、烏崇福、羽林軍使長孫全緒等將兵萬人為前鋒,營于韓公堆,盛張旗幟,鼓鞞震山谷。全緒遣禁軍舊將王甫入長安,陰結(jié)少年豪俠以為內(nèi)應(yīng),一日,齊擊鼓于朱雀街,蕃軍惶駭而去。---《舊唐書》
為此他們大晚上的點火作為疑兵,派遣幾百號人潛入長安城,在城內(nèi)大肆宣傳,說郭子儀帶著大隊人馬來了。郭子儀是當(dāng)時非常著名的猛將,吐蕃人也感到害怕。
所以吐蕃人連夜帶著人馬離開了長安,被吐蕃人攻陷了15天的長安,再次回到了唐代宗的手里。此后唐代宗給了郭子儀鐵券(不是消費券,是免死的那種),而且將郭子儀的畫像掛在了凌煙閣之中。
仆固懷恩叛唐,再次帶來了吐蕃大軍,還是郭子儀給平定了。
其實安史之亂以后,唐朝就沒有安生過。各地節(jié)度使們開始擁兵自重,沒有人愿意聽從唐朝中央的指揮。要不是幾個比較忠心的將軍護衛(wèi)著,唐朝早就沒了。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仆固懷恩,在公元763年也選擇了叛唐,兩年以后,他帶著吐蕃、回紇等30萬大軍前來進攻長安。
仆固懷恩其實是被逼無奈才選擇造反的,但是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他也是著急了,才會帶著30萬大軍攻打長安。
郭子儀這個時候再次臨危受命,成為平息這場戰(zhàn)亂的主帥。他到了前方以后,仆固懷恩的很多部下都選擇投降了郭子儀,因為包括仆固懷恩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曾經(jīng)是郭子儀的部下。
此后郭子儀又找來了回紇人,勸說回紇人放棄了征討長安的計劃。恰好仆固懷恩又病死了。這個時候郭子儀與回紇人聯(lián)手,再次擊敗吐蕃大軍。
吐蕃本來想要趁著唐朝內(nèi)亂的時候,找機會分一杯羹,沒想到到了最后,自己再次成為了唐朝的主要敵人。這一戰(zhàn)郭子儀斬殺五萬吐蕃士兵,生擒了上萬吐蕃人。
總結(jié):沒有河西走廊作為庇佑,丟長安就成了常態(tài)了。
唐朝中后期,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能力收復(fù)河西走廊。就算有一段時間,這里曾經(jīng)成為了唐朝的版圖,可是長期也都被其他對手所控制。
河西走廊是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游牧民族南下攻打長安的重要途徑。誰掌握了這里,誰就掌握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
唐代宗時期,恰好就是失去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權(quán),所以處處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把長安給搞丟了,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