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在中國歷史上不僅僅是兩次消亡。至少應(yīng)該是三次,或者四次。當然,史前發(fā)生的事暫且不說,也說不清楚。

第一次是蜀人、巴人進入四川之后。四川適宜居住的主要是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本來是有原住民的。但蜀人、巴人是來源于川西高原和長江中游荊湘之地。說明巴蜀先祖來到四川后,四川地區(qū)曾經(jīng)歷過全面的換血。但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且未有史料記載,暫且不做討論。

第二次是秦滅蜀以后。秦滅亡古蜀以后,四川地區(qū)為秦所得。秦人大量遷徙至川,而四川地區(qū)原有的蜀人、巴人、郪人,甚至僰人都從此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秦人或逆江而上的楚人。巴蜀古人以及古巴蜀文化從此斷絕。這應(yīng)該是有記錄以來,四川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消亡。

第三次是元滅宋以后。元滅宋,四川是反抗最激烈的地方,大量川人及川人物資在宋末元初毀于戰(zhàn)火。從此富饒的四川地區(qū)開始變?yōu)槿藷熛∩俚牡胤剑钡矫鞒┠晁拇ㄒ矁H恢復(fù)到300余萬人口。因此宋元之際四川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zāi),對四川歷史影響極大。元初時四川因人口太少,曾經(jīng)被并入陜西,與陜西組建為秦蜀行省,后面才分置四川行省。

第四次是明末清初。距離宋元之際僅300多年,四川再次遭遇毀滅之災(zāi)。明末清初,張獻忠、清軍、南明、吳三桂、土匪等各方勢力先后在四川地區(qū)進行了幾十年的角逐,幾十年的戰(zhàn)亂讓四川淪為一片焦土,人煙俱無,十室十空,成為不折不扣的人間地獄。這是古代四川經(jīng)歷的最后一次人事大災(zāi)難,此后湖廣填川,新四川也是用了幾百年時間才得以恢復(fù)。

最佳貢獻者
2

認真拜讀了這么多回答,大都是說四川被蒙古人和張獻忠屠滅過2次,本人另有看法。

其實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最早的蜀地文明,是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所展現(xiàn)的文明,是一種與華夏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傳承,這才是蜀地最早的文明。

李白的《蜀道難》中就曾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古蜀國由來已久,傳說古蜀國第一代君主叫蠶叢,是黃帝的兒子,后遷徙到蜀地,開創(chuàng)古蜀國。

據(jù)西漢楊雄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魚鳧。……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開明帝下至五代,有開明尚。始去帝號,復(fù)稱王也。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無五丁,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號曰石牛。千人不能動,萬人不能移!

東晉常璩編纂的《華陽國志》對此也有記載:“周失紀綱,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務(wù)農(nóng)。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蛑析纳。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法堯舜禪授之義,禪位于開明……開明位號曰叢帝。叢帝生盧帝。盧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張獠、僰。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志!

這些史料是中原文化與古蜀國文化交流的最早記載,其可信程度尚未有考古學(xué)佐證。但三星堆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在5000年前,蜀地確有一種與中原地區(qū)大相徑庭的文明,與華夏文明并行于世。

從考古出土的文物來看,有許多文物是在中原文化里沒有的東西。比如:包金權(quán)杖、青銅面具、青銅太陽輪、青銅樹等等。

奇怪的是,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之中,沒有任何文字。這給大家?guī)砹藷o盡的困惑,文明如此發(fā)達,工藝品做工如此精湛,卻沒有文字,真是不可思議。

一個突如其來的文明,又神秘地消失的無影無蹤,上無來源,下無傳承,給后人帶來了極大的謎團。

時間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等率領(lǐng)大軍攻滅古蜀國,古蜀國文明徹底的中斷了。

這之后的兩次屠川,只是消滅了大量的人口,而文化傳承始終沒有再次滅絕。

以上淺見,歡迎探討。


回答完畢。

3

四川曾經(jīng)在歷史上消亡過兩次。

一次是在南宋時期,那場長達60多年的抗擊蒙古的戰(zhàn)爭里;第二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的時候。

宋元之戰(zhàn):四川回到半游牧狀態(tài)

在消滅南宋的戰(zhàn)爭期間,蒙古人在四川遭到了空前激烈的抵抗,其中,著名的釣魚城保衛(wèi)戰(zhàn)中早已名垂青史。

在攻擊四川的過程中,蒙古這個強大帝國,曾經(jīng)三次攻下過成都。公元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生靈涂炭,城中遺骸高達驚人的40萬。最近有學(xué)者從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四川遭遇蒙古帝國屠殺后,人口由1300萬人減少到60萬人。

四川經(jīng)此一劫,千年繁華與古老的文明形態(tài)蕩然無存。一個農(nóng)耕與商業(yè)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剎那間回到了半游牧狀態(tài)。四川人的意氣風(fēng)發(fā)、才華橫溢已成典籍中的回憶;四川人獨有的思維、觀念、形象,在未以漢唐時代的姿態(tài)走上舞臺,它越來越模糊不清,無足輕重。

張獻忠屠川:從地球上抹掉成都

宋元之后,歷史走到了大明王朝。在整個明朝300余年的時間里,四川仿佛冬眠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國版圖的角落舔舐自己的傷口。很不幸,就在即將復(fù)蘇的時候,四川又被一個亂世梟雄盯上了,這個人就明末的張獻忠。

公元1646年深秋,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亂摧毀,四川以及成都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無力承擔(dān)張獻忠大順政權(quán)及近60萬軍隊的生存。面對周邊明朝軍隊的逼近,張獻忠決定放棄四川,退回陜西老家。張獻忠臨走之前,一把大火徹底燒毀成都,然后朝廣漢退去。

當時,明朝抗擊張獻忠的將領(lǐng)楊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條戰(zhàn)船上遣兵調(diào)將,突見成都方向濃煙沖天,大火映紅了天空,如同白晝。三天后,楊展進入成都。此時的成都煙霧彌漫,仍有余火在燃燒,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焦糊味。曾經(jīng)千年繁華,讓無數(shù)文人魂牽夢繞的大都會,連同城內(nèi)數(shù)十萬居民,消失的無影無蹤。繁華的街道已成殘垣斷壁,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宮建筑群早已灰飛煙滅。成都,被張獻忠從地球上徹底抹掉了。

在蜀王宮的廢墟中,明朝士兵發(fā)現(xiàn)了一塊高七尺的花崗石,上面赫然刻著一排大字:"天生萬物以養(yǎng)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甭淇顬榇箜樁辏垂1645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獻忠七殺碑,也是張獻忠屠殺四川最有力的證據(jù)。

那么,張獻忠到底殺了多少人?歷史上恐怕永遠無法統(tǒng)計,明史上稱有60多萬。張獻忠的軍隊鐵蹄橫掃四川前后20多年,禍遍巴蜀,使物力豐饒的天府之國,變?yōu)榘倮锶藷熅銣、莽林重生、狼奔豕突之地。?zhàn)亂使百姓棄田舍逃亡,十來年間,稼穡不生,顆粒無收,川人死于饑饉、瘟疫又倍于刀兵。

四川比較確切的統(tǒng)計是明朝末四川有600萬作用,清朝戶籍統(tǒng)計,整個四川有史可查的僅有九萬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桿兵保護下的石柱縣。平定吳三桂叛亂多年后,成都原有住戶“十不存一”。清楚鼓勵全國各地向四川移民,于是開始了長達100余年的“湖廣填四川”。

公元1646年12月11日,四川西充鳳凰坡,張獻忠戰(zhàn)死。一代梟雄就此了結(jié)。而張獻忠屠川和湖廣填四川后,四川人作為一個群體形象,只具有地理上的意義,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意義。

4

欲滅其國,先滅其史!現(xiàn)在眾多的謠言就是要把四川人空心化。所謂的“屠川”和“填川”都是極度夸張的造謠傳謠事件,而且根本不符合邏輯和事實。川人被屠和填川都只是極少數(shù),居心險惡的對“屠川”和“填川”的謠言都進行極度夸大的傳播!巴来ā焙汀疤畲ā笔录赡苡,但是被極度夸大了,“屠川”和“填川”只能是極少部分,歷史以來四川盆地內(nèi)就很繁榮富裕,人口眾多,但也會因為戰(zhàn)亂、自然災(zāi)害等各種原因外遷到其他省份,先進的湖南、湖北、廣西、江西,外遷其他省份的川人依然說著四川話。湖南、湖北、廣西、江西有的地區(qū)相互相距較遠卻依然說四川話,就已經(jīng)證明這些人都是從四川遷移出去的,而且這些省份在其省內(nèi)口音都很雜亂,而四川話相對來說是很統(tǒng)一的。因為各種各樣原因川人或其后裔又從這些地區(qū)遷回四川,形成了所謂的“填川”,后來才有他們說的家譜、族譜里從哪里遷往四川的記錄(有沒有家譜、族譜還是問題),其實只是回到家鄉(xiāng)而已。

5

四川自古以來都是天府之國,四季皆宜、土地肥沃,在李冰父子修成都江堰之后千百年來一直都是歷朝歷代的重要糧倉,但是大家可曾知道,在四川的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兩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將原本物寶天華的四川殺成了地廣人稀、千里不見人煙的死亡國度。


第一次消亡


四川的第一次大屠殺是蒙古帝國造成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非大陸,儼然就是死神的使者,在他們的戰(zhàn)馬、彎刀、弓箭之下,人命如草芥般被蒙古人一茬一茬的收割,一片片繁榮昌盛的城市土地也在蒙古人的鐵蹄下變成了荒蕪的牧場,供他們放養(yǎng)牛羊戰(zhàn)馬。

蒙古人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一個個國家如紙糊一般被蒙古人輕易攻下,但在攻打南宋的時候蒙古人碰上了硬釘子,因為有著長江的阻隔還有著高大雄偉的城墻,蒙古人所向披靡的騎兵開始變得束手無措,蒙古人在打南宋的時候,足足花了57年才攻打下來,而四川就是在蒙古人侵略過程中反抗最激烈、頑強的,因此在被攻打下之后遭受到了蒙古人慘無人道的報復(fù)。

在南宋末年,四川足足有人口1400萬人,當時的四川是南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方之一,文化繁榮昌盛,正正切合了天府之國的這個稱號,但在被蒙古人攻打下之后,四川的人口銳減到了80萬人,當時蒙古人將四川人如豬狗一般驅(qū)趕在一起,以五十人為一隊,排好之后,蒙古人拿著彎刀一個一個的砍殺,鋒利的彎刀劃過人的脖頸,鮮血如噴泉一樣從頸動脈噴涌而出,一條條人命就這樣轉(zhuǎn)瞬即逝,人殺完之后蒙古人把尸體堆在了城市中間,在臨近傍晚的時候為防還有生存者,蒙古人還會一一地在這些尸體的身上進行補刀,以確防萬無一失。

這就是四川的第一次消亡,一個無論文化還是農(nóng)業(yè)都昌盛無比的地區(qū)就這樣變成了人間煉獄,尸骨堆積成山、城市村莊變?yōu)閺U墟、農(nóng)田荒廢成牧場。


第二次消亡


四川的第二次消亡是明末清初的時候,在明末的時候,四川總共有800萬的人口,但到了清朝初期的時候只剩下了不到10萬的人口,有人把這次四川人口的銳減,推到了殺人狂魔張獻忠的身上,說張獻忠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但是經(jīng)過歷史學(xué)家們的各項考證,發(fā)現(xiàn)張獻忠在四川數(shù)屠殺的人僅僅只有成都的60萬人,真正造成四川這么大人口損失的罪魁禍首其實另有其人。

在康熙時期有過大量的文字獄,很多東西是不能付諸在書面上的,平常間的談?wù)撘部赡苷兄職⑸碇,當時清朝在言論方面的管控嚴格得猶如鐵桶一般,在康熙之后,又有乾隆修造四庫全書,乾隆下令收繳全國各類書籍,統(tǒng)一編策之后銷毀,最終成了豐富無比卻真實性無法判斷的四庫全書。

我們通過歷史書都知道屠殺者是張獻忠,但是我們仔細的思考一下這兩位皇帝的所作所為,他們到底在隱瞞什么?他們要銷毀什么信息?通過這些疑點,我們可以推測出四川的第二次大屠殺實際上是由滿清一手造成的 ,他們?yōu)榱遂柟陶䴔?quán)的正確性,修改了歷史,把鍋推到了張獻忠的身上。

明朝滅亡之后,四川與南明遙相呼應(yīng),南明堅持了50多年,四川也抵抗了足足13年才被滿清攻下,如果張獻忠當時把人都殺光的話,僅憑這點人是無法抵抗?jié)M清的進攻的,然后我們可以通過滿人對揚州大屠殺和嘉定十屠來借證判斷,可以得出結(jié)論,這第二場慘烈之極的大屠殺就是滿清的刀箭所為,只不過因為四川與中原山高路遠,交通堵塞、信息傳達不方便導(dǎo)致了四川的大屠殺被滿清很好的掩蓋過去了,并沒有像揚州大屠殺、嘉定十屠一樣成為清朝洗不去的污點。

所以在康熙時期的時候才出現(xiàn)了我們歷史中規(guī)模宏大的湖廣填四川運動,大量的江西、江蘇、湖北、湖南、廣西、廣東人遠離故土,踏上了去往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征途。

所以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身,為什么會說四川有過兩次消亡呢?實際上這與古代游牧民族的入侵有著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古代的游牧民族與現(xiàn)代不一樣,當時的游牧民族侵略性十分強,因為各種自然災(zāi)害以及牧場的不足會導(dǎo)致他們經(jīng)常吃不上飯,吃不上飯難道就得等死嗎?他們想活下去,就只能搶,他們只能通過搶來保持他們的族群的生活,也因為在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了他們好殺兇狠的性格,所以在遭受了這么頑強的抵抗之后,他們自然懷恨在心,在暴戾的性格驅(qū)使下,造成了四川歷史中的這兩次大屠殺、造成了四川歷史中的這兩次人口與文化的消亡。

6

第一次,宋末元初,蒙古人因為四川人的頑強抵抗,攻下四川後,便開始了大屠殺,四川人口從1500--2000萬人口銳減到80萬左右人口!第二次,明末清初,也是四川人的頑強抵抗,滿清韃子攻入四川同樣采取了大屠殺!人口從800萬左右銳減到不足40萬!清史將自己在四川的大屠殺,嫁禍給了張獻忠,記載張獻忠屠川!現(xiàn)代四川人基本是來自于湖廣填四川這次人口大遷移!

7

蜀議

蜀地者,西連吐蕃,北接漢中,南侵滇池,東據(jù)三峽。昔嬴秦略西戎,并十二國,倘無南據(jù)巴蜀,縱兵甲百萬,亦無鯨吞六國之勢。蜀地興,肇始于都江堰。水秦易鼎,一統(tǒng)六合,西被流沙,南極朱崖,權(quán)柄咸操于嵕鐘之間,趙政素有辟疆拓土,追天水嬴氏先王功業(yè),建萬世莫追殊勛之志。山東六國既已敉定,西南諸夷,遂入始皇彀中。有前漢一朝,蜀地置益州,列十三州部。王莽代漢,前漢國祚終,唐姬哲嗣南陽秀稱兵,后漢始建,益州一地,宗室牧之,劉玄德入蜀,紹述漢家大業(yè),史家名之季漢,三年罹夷陵禍,崩于白帝城,謚昭烈,首開蜀地裂土自封之先例。后主少不更事,耽于享樂,臥龍治蜀十余載,六出岐山,冀北蕩中原,南平南中,七擒孟獲,置庲降都督,懷柔蠻荒,綏靖甌脫,蜀地雖以一州之地,然冠蓋云集,將星輻輳,及武侯中道崩徂,五虎凋零,蜀地中衰,府中諸人,蔣琬,費祎,弗劇王佐之才,后主無大志,熒惑于奸宦黃皓,怠政不治。司馬晉氏代曹魏而興于中原,蜀漢亡,后主納表北向稱臣,蜀漢亡。

有西晉一朝,司馬氏柄國,雖有太康之治,然朝野奢靡之風(fēng)大興,上及皇親宗室,中有地主豪強,下及孤門細族,無不以驕奢淫逸顯,石崇王凱,珍饈百萬,然謂人曰苦無下箸之處。屏風(fēng)千里,徒為顯耀家資之殷富。西晉之亂,起于八王,終于五胡鼎革,五胡者,氐,羯,匈奴,鮮卑,羌,氐族天水流民,共推李氏,據(jù)于巴蜀,號成,后改漢,開五胡亂華先河,氐成據(jù)巴蜀四十余載,亡于桓溫。終氐成一朝,首鑄年號幣,開萬世先風(fēng)。神州板蕩幾三百載,蜀地終為南朝所有,未染胡風(fēng)。及楊隋平南陳,華夏復(fù)統(tǒng)。李唐中興,先有貞觀之治,后有開元盛世,為杜出將入相,李林甫佞臣,謂上曰番將可用,遂有安史之亂,朔北邊兵,未幾破哥舒翰,高仙芝諸猛將,陷東都,旋陷長安,明皇西狩,國忠力薦走蜀中,圖自操權(quán)柄,然太子李亨,權(quán)宦輔國,馬嵬坡一夜,斬國忠,逼寵妃,避蜀地,走陜北。唐以詩顯,詩莫不宗太白,故而蜀中八仙成曠世美談。五代者,蜀中才女輩出。炎宋興,蜀地多碩彥,北宋黨爭,蜀黨一系,彪炳于史乘。高宗南渡,頻有北伐,韓琦后世有謂之韓侂冑者,冒功稱兵,屯田于蜀地,吳曦守之,吳曦懷有反骨,私款曲于金人,金人以蜀王許之,吳曦遂叛,北伐大業(yè)弗能功成,侂冑亦構(gòu)陷致死。蔡州一役,金亡于蒙古。蒙古乃東胡室韋裔族,興于馬背,膂力過人,尤擅騎射,未幾,南侵趙宋,襄陽一地,固若金湯,久攻不下,蒙哥汗遂迂回蜀地,鏖戰(zhàn)于合州釣魚城,蒙哥汗戰(zhàn)歿,蜀人武功可見一斑。終元一朝,蜀地?zé)o丕變。

天歷事后,元祚中衰,豪強群起,裂土自立,明玉珍據(jù)蜀地,凡十余載,號大夏,后亡于朱明。朱明續(xù)國祚二百余載,闖王效湯武革命,舉義旗于河南,古訓(xùn)有言,天下為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八大王張獻忠大西政權(quán)即為明證,然八大王嗜血成性,暴虐無度,置千萬蜀民于水火,兵燹合巴蜀,尸骨不可勝計,戮余之人,口未滿中原一府,何其悲哉?滿清入關(guān),鐵騎南下,旋復(fù)四川,以湖廣填四川,故近世以降,湖廣四川民音相近而習(xí)俗相尋。及至清季,攝政王收路權(quán)于四川,與民爭利,蜀地士紳群起保路,故而保路運動興,保路運動盛則革命日昌,武昌一役,滿清遜位,共和始奠。東瀛日本,亡中國之心久存,及至中日交兵,嶺南,兩折,蘇滬富庶之地盡為日寇所占,彼時蜀地乃華夏保國保種之中興勝地,復(fù)興在茲,前途在茲。故而,蜀地興,則諸夏可保,蜀地不亡,則中興有望。

8

四川自從成為漢人的地盤之后,四川就扮演保護漢人節(jié)操的平底褲。漢族人的衣服被脫的四六事的時候,就剩一條內(nèi)褲了。再被脫掉就受徹底的凌辱了。剛被脫衣服的時候半推半就,但是被脫的干凈的時候生死反抗

9

張獻忠屠川,流傳于故老鄉(xiāng)談。其真實性不容置疑。不過我以為有這樣幾點,是大家忽視的。一是自張獻忠進四川到清兵占領(lǐng)四川是兩次兵災(zāi),張獻忠是打進來的,清兵也是打進來的。二是四川從地域上說,有兩個人口密集區(qū)域,一是成都平原,二是涪江流域丘陵地區(qū)。均不是能夠躲避兵災(zāi)的地方,因此,川北,川南山區(qū)應(yīng)該有不少避禍的川人后裔。三是,湖廣填四川時統(tǒng)計有擴大,有些原川人后裔為了享受開荒拓土的政策隱瞞了川人身份。證據(jù)是,四川很多地方的宗族祠堂從繁衍的代數(shù),傳說的故事判斷,其定居時間超過了四百年。很多關(guān)于先祖的故事都顯示從三百五十到四百年前,經(jīng)歷過遷徙,風(fēng)水,定居的故事。說明在嚴酷的兵災(zāi)中,還是有一些人成功逃離,在偏僻的地方躲起來,開始一個家族新的繁衍。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